壽誕 人誕生的那一天為“生日”,即“壽誕”,也叫 “壽辰”。“生日”是人生旅途的起點,是人生一個很重要的日子,因此人們習慣于在生日這一天舉行慶賀活動,是為“過生日”、“做壽”。年齡身份不同,“做壽”規(guī)模也各異。一般而言,四十歲以上,逢十的大壽比較重要,不同一般規(guī)模。過壽時,親朋好友要為壽星準備壽幛、壽燭、壽桃、壽面等。四十歲以上多以壽桃壽面為禮。本家還要外加白糖五片。未滿四十的為饅頭、切面。十歲、二十歲只用切面。壽桃被視為仙桃,八百年結果一次,面條取其綿長。壽聯(lián)壽幛均書吉慶祝賀語詞。隆重者做壽,設壽堂,擺壽燭,張燈結彩。壽翁坐在正位,接受親友、晚輩祝賀、叩拜。儀式完畢,共吃壽宴;壽堂香案上,陳列壽桃、八仙人等。壽燭要紅色。中堂有大壽字,拜壽禮由主持者喊禮。輩份不同,拜禮也有區(qū)別。平輩一揖,子侄孫輩四拜,有的還要以壽盤盛熟雞蛋四枚、或棗湯一碗奉于壽者。除壽日拜賀外,還有壽日之前拜壽,為預祝;壽日之后拜壽,叫補祝。《清稗類鈔·風俗類》:“人之生日曰壽誕,亦曰壽辰。至日,家屬、宗族、戚友皆拜而頌禱,曰拜壽。其前夕亦有往視者,曰預祝。亦曰拜生。初度之翌日,若有人往祝,則曰補祝。”
另還有為已故父母做壽的,此謂之為“冥壽”。到那一天,子孫著彩服,在家設禮堂,同宗族人、親戚朋友也紛紛前來祝賀的。條件好的,還有以演戲來慶賀的?!肚灏揞愨n》有載。 除祝壽之外,民間尚有借壽之俗。此作法認為人壽有定數(shù),應活七十,難活七十一,故壽數(shù)可以借用。借壽一般發(fā)生在子女與父母之間,子女將壽借給父母。如某人父母病,久治無效,便認為壽盡。但又希望父母延壽,于是便戒齋沐浴焚香長跪,泣告蒼穹,愿將自己壽數(shù)借與親長。如親人疾病偶然轉危為安,便認為神已允諾,跪而禱謝。如無效,則要立即禱告于天,取消前言。 做壽習俗,在中國有較深遠淵源,大約在戰(zhàn)國時就有了。據(jù)《事物紀原》考:“漢興,叔孫通定儀。七年,長樂宮成,諸侯朝賀,禮畢置酒殿上,尊卑次起上壽。其事本起于此?!?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www./Article/Class58/Class59/Class60/200605/2466.htm" target=_blank>史記》:項羽與漢王飲鴻門,項莊人為壽。則茲事已見于漢初矣。按《淳于髡傳》髡對齊威王有‘侍酒于前,奉觴上壽’之語,及‘楚莊王置酒,優(yōu)孟為前壽’。皆戰(zhàn)國時事,蓋非自漢始也,春秋之間亦無聞焉,疑即七雄之禮云。” 一般人做壽、過生日,規(guī)模較小。尊貴權要者做壽,祝壽慶賀者就非常之多。這往往成為一些人拉關系、巴結上爬的重要機會?!督鹌?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www./Article/Class58/Class124/Class125/200501/1306.htm" target=_blank>梅》中,西門慶正是借蔡太師生辰送了許多壽禮,才得以附翼權貴、拜為蔡太師干兒,得了官。那些大宗大宗的生日禮物,大都來路不正。舊時民不聊生,這送的生日禮物往往成為膽豪者覬覦的對象?!?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www./mz/shz/index.html" target=_blank>水滸傳》中大名府知府梁中書為慶賀岳父太師蔡京生辰,提前以十萬貫金錢,采購各色珠寶,讓楊志押解,由大名府投東京汴梁而來。正是這筆數(shù)量可觀的錢財,驚動晁蓋等七位好漢,設奇計喬妝打扮,劫了生辰綱,并由此鬧出一場轟轟烈烈的大事業(yè)來。 比較隆重盛人的壽誕慶典,在古代小說中要算《紅樓夢》第七十一回賈母的八十大壽寫得最為詳盡。賈政“因八月初三日乃是賈母八旬大慶,又因親友全來,恐筵宴排設不開。便早同賈赦及賈璉等商議,議定于七月二十八日起,至八月五日止,寧榮兩府,齊開筵宴。寧國府中單請官客,榮國府中單請?zhí)每汀?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www./Article/Class280/Class299/Class300/200601/2221.htm" target=_blank>大觀園中,收拾出綴錦閣并嘉蔭堂等幾處大地方來,做退居。二十八日請皇帝、駙馬、王公、諸王、郡主、王妃、公主、國君、太君、夫人等;二十九日便是閣府督鎮(zhèn)及誥命等;三十日便是諸官長及誥命并遠近親友及堂客。初一日是賈赦的家宴,初二日是賈政,初三日是賈珍賈璉,初四日是賈府中合族長幼大小共湊家宴,初五日是賴大、林子孝等家下管事人等共湊一日。” “自七月上旬,送壽禮者便絡繹不絕,禮部奉旨:欽賜金玉如意一柄,彩緞四端,金玉杯各四件,帑銀五百兩。元春又命太監(jiān)送出金壽星一尊,沉香拐一支,伽楠珠一串,福壽香一盆,金錠一對,銀錠四對,彩緞十二匹,玉杯四只。余者自親王駙馬及大小文武官員家,凡所往來者,莫不有禮,不能勝記。……至二十八日,兩府中俱懸燈結彩,屏開鸞鳳,褥設芙蓉;笙簫鼓樂之音,通衢越巷。”當日,寧、榮兩府來了不少王妃、駙馬、公侯誥命,“賈母等皆是按品大妝迎接。大家廝見,先請至大觀園內嘉蔭 、堂,茶畢更衣,方出至榮慶堂上拜壽入席。”此時筵前戲也開了場,分別由幾個重要客人點了戲。而寶玉等孫子輩則要去“幾處廟里念‘保安延壽經’”處跪經。其它“幾個姊妹,在榮府看另一班戲。” 到八月初四日一早,“見過賈母,眾族人到齊,開戲。賈母高興,又今日都是自已族中子侄輩,只便妝出來堂上受禮。當中獨設一榻,引枕、靠背、腳踏俱全,自己歪在榻上。”簾內依次坐滿族內女客,簾外兩廊,都是族內男客,依次而坐。“先是那女客一起一起行禮,后是男客行禮。賈母歪在榻上,只命人說:‘免了罷’。然后賴大家?guī)ьI眾家人,從儀門直跪至大廳上磕頭。禮畢,又是眾家媳婦,然后各房丫頭。足鬧了兩三頓飯時。然后又抬了許多雀籠來,在那當院中放了生。賈赦等焚過天地壽星紙,方開戲飲酒。”其余寶玉、黛玉、寶釵、風姐等生日不唯規(guī)模小,其程序亦無此繁復。 《金瓶梅》中生日描寫亦非常之多,不贅。 過生日本來是壽星的喜慶日子,理應吉祥如意,喜事臨門。但也有因過生日著了人暗算,改變了一生經歷的。《古今小說》第一卷“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寫蔣興哥出門經商,拋下新婚妻子王三巧兒一人在家。正值七月初七王三巧兒生辰,千不該萬不該結識了同街鄰居薛婆子,聽說她擺宴做壽。這薛婆子正是受人之托,安排了圈兒套她的。就在過生日這天晚上,薛婆子設謀定計,讓陳商誘奸了王三巧兒。由此引出蔣興哥、王三巧兒恩愛夫妻一場悲歡離合的故事來。 雖經兩千多年的歷史演變,過生日、做壽之習俗仍然大受人們歡迎。(來源:中國風俗辭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