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師教人,秉承孫師祖的遺法,教拳循序漸進,步步有規(guī)矩。三體式開始,每一步都要求嚴格,外形不容有毫厘之差。無論孫門的形意、八卦或者太極,入門時候的基本功一定要吃足。至少要做到無論何時一出手,外形合乎規(guī)矩,動作必須準確到位。
形意里面有“萬法出三體的說法”。孫門更注重三體式,要求由六合九要,達四正八柱,身體的各個部位要擺放準確,不僅是個吃力的樁功,里面更有非常精細的地方,不是光光咬牙硬挺,就能出來的。 比如練形意拳練得好的,眼睛里面很有神采。什么叫有神采?雙眼黑白分明,瞳仁里面有光。眼睛是身體內(nèi)神氣的體現(xiàn)?,F(xiàn)在很多人工作和玩樂起來沒有節(jié)制,虧損過度,第二天起來,身倦神疲,雙眼肯定布滿血絲和污物,瞳仁更是散亂。 三體式就能站出眼的神采。白天找個院子把架子一擺,前探手是立掌,手指就是準星,順著準星把視線放出去,可以看一個花瓣,也可以看一片綠葉。開始站時,視線散亂,勉勉強強能集中一會;日子長了,慢慢能看定那片葉了,覺得眼里其他東西消失了,只有這片小小的綠葉子;時間長了功力上來,綠葉會越來越清楚,最后連脈絡(luò)都清晰可見。 這是養(yǎng)神,也是煉神。此時這雙眼睛掃人,如果帶了敵意,可以讓人不寒而栗。這是下意識的,眼睛一對,他本能就知道自己里面沒有東西,所以自然就怕。 支師晚年,那對眸子仍然清亮,有時候視線看過來非常嚇人。很多老年人上了年紀,眼睛就慢慢開始渾濁,甚至看不清東西,很容易就患青光眼。形意拳的眼練好,功夫不丟下,就不用擔心這個。 學拳,尤其是內(nèi)家拳,基礎(chǔ)的東西非常關(guān)鍵?,F(xiàn)在有人教拳,上來就是套路?;A(chǔ)不打好,學得再多等于零。孫師祖說,一勢精靈,得練千遍,若不熟練,還得千遍。 千招會不如一招精,這話非常有道理。其實,一招精了,基礎(chǔ)牢固了,十招就容易精,有十招精熟的基礎(chǔ),接下來的百招就更易精。孫門最強調(diào)的就是基本功,孫存周先生就說過,基本功練熟,練精,就能夠渾身都是拳。 每個拳種,數(shù)百年甚至千年流傳,能成為獨立的拳種,有其獨特而其他拳種不可替代的東西,比如身法、姿勢、發(fā)勁、呼吸內(nèi)功等等。這些在基本功和基本動作中都有深刻鍛煉。套路只是基本功的發(fā)展和衍生而已。比如樹小時候你把他捏好修直,到了參天大樹它還是直的;一開始就歪,后面不定長成什么樣呢。 所以很多武術(shù)家不一定天天打套路,但是每天的基本功課,必不可少。支師就是在文革時期,也是半夜起來,順著弄堂的巷子,來回打劈拳。每天至少千余下。師傅尚如此,何況新學拳的呢?我因為奔波生計,近二十余年不練拳,后來閑下來,仍然能揀回,這就是因為當年我的師傅嚴格要求基本功了。 練武術(shù),首先要找明師。這個是明白的明。支師曾說,練拳,好像你要從我們陜西北路這里走到外灘。你可以從南京路這么一個直線走過去,也可以繞到北京路,走個曲線,還有人先兜圈子到徐匯,再兜回來。好的老師,給你指個明路,直路,讓你不走彎道。但是,走路的還是你自己。孫師祖道學武就練一字。練什么?就有講究,基本功練好,你才算會“走”這個武術(shù)的“路”。否則,最多算“爬”,是走快還是爬快? 支師教好三體式后,開始教五行拳,劈崩鉆炮橫。形意拳有“拳從口中出,起是鋼銼回是鉤”,“硬退硬進沒遮攔”,“占住中門往里鉆”的口訣。 搶中門,占中宮,是形意拳的基本打法。普通人動手,大都沒有這個意識,呼啦一下就亂來。打人打中門,線路最短,而且面門、胸口、腹腔等人中線,最是要害。兵貴神速,攻其必救。兵法是這樣,拳法也是這樣。 這個基本打法,需要有意識培養(yǎng)。“拳從口中出”,口在人中線,這樣才能保證拳在中宮不偏。孫門形意里面有單盤手搶中門,這是兩人對練的基本功。攻的人沉肩墜肘,單手裹翻撲對方胸口門戶;防的人必須在對方發(fā)力前,以轉(zhuǎn)腰力撥開他的進攻手,同時轉(zhuǎn)防為攻。兩人輪流攻防,首撲入對方門戶為勝。這就是“搶中門”。就這簡單的動作,里面還有許多細節(jié),做不到,則整勁沒有,亦無“打倒還嫌慢”的閃電速度。 大道至簡,簡而微妙。孫門里面的打基礎(chǔ)的功法,就有這種特點。一個劈拳,看似簡單,要點極多,缺一不可。內(nèi)家拳鍛煉的不僅是身,還是心神,是腦子。 支師曾道,打一個劈拳,要停下來想想。打一路拳,心里要有所得。要無所得,那一路拳就白打了。有人一聽要練基本功,就呼呼一路劈拳,打得氣喘吁吁,心里沒有感悟,那是蠻牛在耕地,耕一輩子,只知道咬牙往前,都不知道其實是耕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