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shí)話,除了與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切近的,我能讀對的沒有幾個。有些地名是因?yàn)樯ё值脑?,更多是由于?dāng)?shù)胤窖院臀幕瘹v史的因素,舉個簡單的例子,來北京之前堡(bao)沒有被念成pu(四聲)的,南北文化的差異造成,南方帶堡字的地名也很少吧。有的地名可能一直被誤讀,誤讀的人多了反而成了主流。 在人多地廣的中國,這個帖子中收集的恐怕還只是一小部分… 因?yàn)檫€沒有全部整理出來,不斷更新中…… 浙江的麗水(Lí離)被誤讀成麗(Lì立)水,臺州(Tāi)被誤讀成臺(Tái抬)州; 安徽的亳(Bó駁)州,幾乎經(jīng)常被讀作多了一橫的毫(Háo)州; 湖北的監(jiān)利(Jiàn見)被誤讀成監(jiān)(Jiān尖)利; 河南的??h(Xùn訓(xùn))被誤讀成浚(Jùn俊)縣; 湖南的耒陽(Lěi壘) 被誤讀成來陽,而真正的萊陽在山東; 郴州(Chēn抻)被誤讀成彬(Bīn賓)州;(我家鄉(xiāng)) 新疆的巴音郭楞(Léng)被誤讀成愣(Lèng),這兩個字長得很像,一不留神就讀錯; 內(nèi)蒙古的巴彥淖爾(Nào鬧)被誤讀成卓(Zhuó),所以有一次一個朋友和巴彥淖爾的同志一起聯(lián)歡,他們的第一件事就是熱情地感謝讀對了他們家鄉(xiāng)的名字??梢娖匠U`讀率很高。 有些誤讀是因?yàn)榈孛泻卸嘁糇郑枰獔猿值氖?#8220;名從主人”的原則,例如: 河北的蔚縣,正確讀音是Yù(玉); 安徽的歙縣,正確讀音是Shè(社);六安,正確讀音是Lù(路); 山西的繁峙縣,正確讀音是Shì(是);長子縣,正確讀音是Zhǎng(掌); 山東莘(Shēn深)縣(上海莘莊讀xin),學(xué)生們一般讀不錯,因?yàn)橛休份穼W(xué)子之說;但我到上海又讀錯了上海莘莊(Xīn新)。江西鉛山(Yán鹽),誤讀率一定很高,因?yàn)檎l想到普通的”鉛”還是多音字而且是地名專用的字音。反正一不留神我可能就會讀錯。 象福建廈門、廣東番禺、安徽蚌埠,雖然也含有異音字,但因?yàn)橹雀?,被誤讀的幾率相對比較低。讀錯山東東阿的比較少,感謝關(guān)于阿膠的廣告;讀錯涪陵的比較少,感謝來自涪陵的榨菜;讀錯山西洪洞的也比較少,因?yàn)槟蔷?#8220;蘇三離了洪洞縣”起到了積極的推廣作用。 遼寧阜新,在遼寧一般被讀成Fú(扶),在北京一般被讀成Fǔ(撫),而正確的讀音卻是Fù(富)。 另外很多情況下是因?yàn)橛行┳指揪蜎]見過,望字猜音,跟著感覺走。包括我們這些以說話念字為職業(yè)、普通話水平一級甲等的人在內(nèi),如果能第一眼就讀對95%的中國地名,那就相當(dāng)超水平發(fā)揮的了。 山西的隰縣(Xí),山東的莒縣(Jǔ),茌(Chí)平 河北的井陘(Xíng),蠡縣(Lǐ); 四川的郫縣(Pí),珙縣(Gǒng),犍為(Qián前); 安徽的黟縣(Yī),樅陽(Zōng); 湖北的鄖縣(Yún),江西的婺源(Wù);浙江的鄞縣(Yín); 江蘇的盱眙(XūYí),邗江(Hán),邳州(Pī); 河南的柘城(Zhè),武陟(Zhì); 看著其中的某些字,仿佛回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的很多文化和城市的歷史密碼,往往都固化在地名里了。 當(dāng)然,語言是流動的,是液態(tài)的,今天的錯誤有些或許就成為明天的正音了,字典只是一個特定時代的語音規(guī)范。語音的確定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而這一切都是人逐漸造就的。 河北唐山樂(音“澇”)亭縣 山東省南部有個臨沂,北部有個臨邑,沂和邑雖不同調(diào)但同音,容易混淆,山東人多稱北臨邑南臨沂! “曲阜”,要讀準(zhǔn)這兩個字,還真不太容易。在山東,有念qūfǔ的,有念qǔfǔ的,也有念qǔfù的,而正確的讀音qūfù。 山東有一單縣 珠海的“上涌”(讀:沖音)和“下柵”(讀:冊音)。 北京著名的商業(yè)街大柵欄(這條街有七百年歷史了,在前門,不知道地圖敏感狂同志光臨過沒有)要讀成“大實(shí)爛兒”,不能按本音讀 還有浙江的天臺(Tāi)被讀成天臺(Tǎi),樂(Yǜe)清讀成樂(Lè)清,浙江慈溪的市政府駐地滸(Hǔ)山被讀成滸(Xǘ)山,因?yàn)榻K的滸(Xǘ)墅關(guān)名氣比較大 蘇州有個甪直,很多人讀角直,吳江有個北厙(she去聲)常被人讀作北庫,也算是一樂。 河北的蔚縣有一次中央電視臺的就給讀成wei縣了。把這個地名改成玉縣,就沒有人會讀錯了 有啊,像珠三角地區(qū)地名里的“涌”字全都念“沖”這是典型的粵語特色,而且“chōng”這個音也已經(jīng)被收錄到了詞典里成為“涌”字的其中一個音。但實(shí)際上“涌”字本來也就只有這個音,另一個音“yǒng”只不過是“湧” 字在簡化了之后并入“涌”字得到的,但“涌”字的本音總不能丟掉吧,這就是必要性了。像另外的一些字,如“六安”的“六”字,我們有時很難理解它為什么和 “陸”同音,實(shí)際上它也是方言字音的殘存,江淮方言就好像粵語一樣也是“六”“陸”同音的,它們都是古語,甚至從這里我們可以得知為什么“六”字的大寫會 是“陸”……等等。雖然說一個地名的另類念法是當(dāng)?shù)厝嗽谟脼橹?,但如果寫入?biāo)準(zhǔn)讓全國人民都來知道,讓大家都能來了解一些相關(guān)的歷史知識,是受益匪淺的。 還有很多呢,還有吉林的琿春,“琿”念hun (估計有不少人要念成hui了) 山東德州的樂陵市,當(dāng)?shù)厝俗x作“澇(音lao)陵”。 在行政區(qū)劃簡冊上,河北樂亭音lao,但山東樂陵音le。 因?yàn)樵诒本┰捓?,不存在單元?o(北京話只有 uo,漢語拼音的“bo po mo fo”實(shí)際上中間都有介韻 u),山東話的 o 在北京一律變 ao。而古漢語里的元音 o,在北京話里一部分變扁,成了漢語拼音的“e”,一部分變成 ao,這就是普通話“樂”字讀音的來源,但“樂”字在北京話里也有 lao 的發(fā)音,而且這甚至不止北京有,北京周邊的唐山等地也是如此,李大釗的故鄉(xiāng)——唐山的樂亭縣,“樂”就念 lao,唐山當(dāng)?shù)氐陌l(fā)音。 經(jīng)過我的整理,這里為大家重新版列出來: 記得以前在書上看到過的 沒看過之前 我去巴彥淖(Nào鬧)爾就是讀成ZHUO了 當(dāng)時覺得好丟臉哦 呵呵 因?yàn)榱补掀?歷史古城 郫縣豆瓣 所以 這三個 我不會讀錯 其他的就不一定了 提高知名度,如盱眙龍蝦,就不被誤讀于臺。 四川滎經(jīng)縣很容易被誤讀為”榮經(jīng)縣”實(shí)際是是滎(盈)經(jīng)縣. 陜西柞水不念zuo(四聲)shui , 念zha(四聲)shui 四川閬中l(wèi)ang 很久以前聽到的一個笑話。安徽宿縣一個語文老師給學(xué)生帶讀“宿”:s-u-su,宿(xu)縣的su。聽課老師當(dāng)場笑倒。 湖北武漢黃陂(Pi,二聲) 安徽的六安,亳州錯誤率很高! 山西運(yùn)城市西南15公里解州(hàizhōu) 這個好,我喜歡 最易讀錯的是江西的“鉛山縣”,讀音是“沿山縣” 更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