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jié)婚10年,遲到蜜月---非常新加坡(1)![]() 在我的小學時代,《調(diào)色板》和《人在旅途》這倆電視劇,曾在中國掀起一陣狂潮,以至于現(xiàn)如今“年邁”的我,還能一字不差,從頭到尾的唱完“從來不怨命運之錯,不怕旅途多坎坷,向著那夢中的地方去,錯了我也不悔過……” 《調(diào)色板》里的吳啟凡,演員叫李南星吧?兒時的我,盯著電視里的他,橫豎都覺得帥得不行不行的。記得,我姐那時曾當著一家人逗我,“以后把你嫁到新加坡,嫁給吳啟凡,行嗎?” 我害羞地點了點頭。那一年,我應該不到10歲。 一轉(zhuǎn)眼,22年后的今天,終于來到這里,那個藍天白云,椰林樹影,水清沙白,還有“吳啟凡”的美麗島國------新加坡。 也許是兒時姐姐的一句玩笑,那么多年一直埋在我心里,總覺得新加坡跟我有那么點兒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什么聯(lián)系呢?“吳啟凡”就算了,估計我現(xiàn)在要真看到他,直接可以叫“爺爺”了。 今年,我結(jié)婚10年了。10年前的我,沒有婚禮,沒有蜜月,沒有首飾,甚至沒一件像樣兒的家具?;?7塊錢領完結(jié)婚證,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清楚的記得,他對我說的第一句話竟是“對不起。” 我當然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只是沒心沒肺地說了一句“等以后我們沒這么緊了,你帶我去趟新加坡吧?” 他沉重地點了點頭,突然又扭臉兒問我:“為什么去新加坡?”我一臉“嚴肅”地答:“我的初戀,在那里。” 如同我能記住姐姐的一句玩笑,他也記住了我的。這不,提前N久就安排了這次遲到了10年的蜜月旅行。 結(jié)婚10年,還蜜什么月啊?所謂的“蜜月旅行”對我的吸引,遠不如新加坡多元美食的吸引力之大。因此,咱們還是走走尋常路,把它變成我09年《邊走邊吃》的第一站吧。預備,開始~~~~~容我從頭表哈。 從北京到新加坡,飛行時間差不多是5個半小時。我建議你最好乘坐新加坡航空,周到體貼的服務,賞心悅目的空姐(我違心地說),會讓你這5個多小時的行程,相當愉悅。另外,新航的航空餐,味道也不錯。送餐之前,還會遞你一份封面精美的菜單。很不好意思,我素質(zhì)偏低了,愛不釋手,因此給順回來了,由于缺少勇氣,一直不敢用“偷”這個詞兒。 飛機8:45從首都機場起飛,下午大約3點到。(備注:如果你攜帶比較貴重的相機和鏡頭,一定要在首都機場申報,并保留好證明) 先將行李放回酒店,我們的晚餐,就在新加坡HYATT(凱悅)的Straits Kitchen。這是一個自助餐廳,你看到這些東西,是不是有點兒眼昏?好多東西,都叫不上名字? 恩,那就對了。我也是這感覺。 第一“戰(zhàn)”選在這里,就是為了讓對新加坡多元美食一點不了解的自己,先開開眼。這里匯聚了中國,馬來,印度三種不同風味的美食。在這里集中品嘗一下,在未來幾天的美食之旅中,就多少對新加坡名目繁多的美食,有個小小的感知了。 吃完晚餐,怎能錯過圣誕期間,免費乘雙層河馬車夜游燈市的機會呢?(如果你持有外國護照,就可以免費乘坐。但白天乘坐河馬車游市區(qū)還是要花車費的哈)。烏節(jié)路的燈市,從11月,一直開到1月2號,排隊乘坐的人好多好多啊。我先在入口處捏個影兒先(請忽略我的肚子,剛自助餐吃得太多了。) 每年新加坡的圣誕燈市,都有不同的主題,今年是以糖果做裝飾的,非??蓯?,給人一種甜甜的浪漫感覺,老公說是他特意安排的,得到我有力的一掌作為“感激”。 坐在河馬車的二層,那些精美,別致的燈飾觸手可及,但還是不觸為妙哈,安全第一。 烏節(jié)路的圣誕燈市到1月2號就結(jié)束了,但華人的春節(jié)馬上就要到了,如果你來新加坡,一定要去牛車水感受一下華人春節(jié)的喜慶。那里的燈市,已經(jīng)開始裝飾了。也許因為我是中國人,我個人覺得,那些傳統(tǒng)的中國裝飾,看上去更熱鬧,更喜慶,也更華麗。 在烏節(jié)路賞完燈市,下車后,又在這條街上步行逛了很久,兩側(cè)的商場林立,云集了世界各地所有的名牌商品,價格比國內(nèi)便宜一些。買過之后記得保留發(fā)票,可以回來前在機場退稅哈。 一直逛到12點,才回去“呼呼”。明天的精彩比較多,別“換臺”哈。 這是我住的地方,經(jīng)濟實惠型的,選擇它還有一個原因,正如它的名字Gallery Hotel,這個酒店的走廊中懸掛著很多件藝術(shù)作品,就象個大畫廊一樣。 那些作品,除了裝飾之外,還標價出售。雖然咱不買,但走在一個具有藝術(shù)氛圍的酒店的角角落落,那還是相當有感覺的。 酒店的自助早餐(不用另外支付費用),還挺豐富的,不過除了水果,蔬菜,和一個小包子之外,我沒怎么吃,因為后面還有太多要吃的東西,等著我呢。順便說一句,新加坡的木瓜和菠蘿真好吃啊,味道濃濃的,吃起來有股奶香。 提到新加坡,就會有很多人用“花園城市”來形容它,真是不枉此美譽啊。無論你走在哪里,都是綠樹成蔭,草地片片,鳥語花香的景象。 吃罷早餐,我們來到了這座“花園城市”的花園----新加坡植物園。 左側(cè)不用介紹了,是我。右側(cè)這位,就是此行的唯一指定冠名“贊助商”,兼“助理”,兼“導盲”,兼“保姆”,兼“翻譯”于一身的,我的“家眷”。 新加坡植物園,就象一個熱帶叢林的縮影,有63公頃大。里面的植物,恕我直言,我到現(xiàn)在為止,一樣兒也沒記住,太多了。 天然的原始森林,美麗的胡姬花園,綠油油的草地,飛瀉而下的瀑布,靜謐的小路上,暫時供你歇息的木椅,晨練的人們,可愛的狗狗,每一個畫面,都是植物園美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你喜歡植物,喜歡攝影,千萬千萬不要錯過這里,任何一個地方隨意取景,都是一張近乎完美的風景照。 這棵大樹,有著很古老的歷史,一條枝干彎彎曲曲的延伸出來。新加坡5元紙幣的背面,就是這棵有名的大樹哦。 最后一張照片,不是因為美而拍,而是作為警示。希望我們作為游客,不要有這樣的舉動! 新加坡植物園,是免費的。但里面的胡姬花花園是單另收費的,不過也非常值得一看。胡姬花,我們也叫蘭花,是新加坡的國花,在花園里,你能看到種類繁多的胡姬花,美得讓人窒息。 因為植物園是免費的,所以很多附近的居民,和驅(qū)車而來的市民,會在這個大花園里晨練,用餐,聚會和聊天。 看著這個畫面,我覺得好熟悉啊,哈哈,就象我們北京街頭的老人一樣,聚在一起跳跳舞,聊聊天,打發(fā)時間,還鍛煉身體,多好的事兒。 植物園中有幾家餐廳,我選在名為Halia的這家吃早餐。嗨,也不算是早餐啦,一般在外地玩兒,你也了解,我都是一天吃好多頓的。這哪兒是和老公的蜜月啊,簡直是和新加坡美食的蜜月。 Halia是馬來語,姜的意思。你看,這個餐廳標牌上的logo,就是一朵姜花的造型。在植物園中,種植著好多種姜花,只可惜我都不會細細分辨。 眼睛分辨不了,嘴總能嘗出姜味吧?選擇了這家以姜做原料的餐廳,小試一二。 餐廳的菜式,以西式為主。沙拉就不多說了,一堆水果蔬菜混在一起,調(diào)配點料汁,清清爽爽的。每個人都一樣,沒有挑選的余地。 但主菜,可以自己去選。左邊這杯,我管它叫“熱姜茶”,馬來語我實在是搞不定啊,所以你就按我翻譯的來吧哈。 這個“熱姜茶”,就是把一種風干的姜片放入杯中,倒入開水浸泡,最后調(diào)入蜂蜜。浸泡的時間越久,姜的香味就越重。 右側(cè)的盤中,是香腸,土豆泥和燴蘑菇,對西餐本不太感冒的我,也覺得味道不錯,吃的精光。只是這個菜的造型哈,我就不恭維了。 左側(cè)的這一杯,讓我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還吧唧嘴呢。我管它叫“凍姜茶”,不用解釋了吧?就是涼的姜茶,加糖,加冰塊,喝起來味道比“熱姜茶”濃郁,還解膩,新加坡的氣溫30度,喝上一杯涼到心里。 而喝完之后,頓覺通泰,不知是不是因為姜的效用,就像血脈被打通了一樣,全身都舒展了起來。 右側(cè)的主菜是法式肉桂吐司,點綴著草莓和奶油,甜甜柔柔的一股奶香,混合著肉桂獨特的味道,一個人吃這一大盤會有點兒膩,如果兩人分享,就最完美了。 從植物園出來,我一直叫囂著去坐鴨子船。我小時候?qū)戇^一篇作文,內(nèi)容就是我長大后要建造一種新型的交通工具,它可以在馬路上開,也可以把轱轆一收,下水當船??上?,老師給我的評語是:重寫,要貼近生活?。?! 我很遺憾,如果設計這個鴨子船的“小朋友”也在中國接受過9年制義務教育,那么新加坡現(xiàn)在就絕不會有這個著名的觀光項目了。 坐鴨子船大概需要1個小時的時間。在路上開時,會經(jīng)過烏節(jié)路等商業(yè)街,帶你游覽新加坡市區(qū)的街景。下水之后,開呀開呀開,這個新加坡最著名的魚尾獅,就會映入眼簾啦。 就像天安門是北京的標志,埃菲爾鐵塔是巴黎的標志,自由女神像是紐約的標志,大笨鐘是倫敦的標志,獅身人面像是開羅的標志,魚尾獅當然就是新加坡的標志嘍。 坐在鴨子船上,你能看到巨大的摩天輪,設計精湛的濱海藝術(shù)中心,兩岸林立的高樓大廈,和高低錯落的椰樹林相映成趣。 橋,誰沒見過?水面上的這座,我為什么要拍它?你仔細看一下橋拱,像不像一艘艘倒映在水面的船? 來新加坡不能不去的地方,是土生華人文化館。在去博物館之前,我認為,只有先品嘗豐富多樣的美味娘惹菜,才更有助于了解土生華人的歷史和文化,對吧? 這不,就在土生華人文化館這條街(Armenian street)上,有一個名為Ture blue cuisine的餐廳,中文名字好像叫“真宗”的娘惹菜餐廳。 “娘惹”這次詞,來自于馬來語“nonya”,這次詞打哪兒來的,什么意思?先吃飯,吃完飯告訴你,印象更深。 娘惹菜的一大特點,就是融合了中國和馬來的多種飲食,最終形成了一種屬于自己的獨特味道。 這算是我們的午餐吧:蝦蟹雞肉丸,清爽勁道,湯鮮而不膩。炒雜菜,就是把白菜和其他蔬菜混合在一起炒制,有種奇特的味道,我也說不出來是什么,老板說他放了香蘭葉。 Ngoh hiang,我實在找不到一個可以對應的中文或英文名字來給它改名兒,據(jù)說是“五香”的意思,要不,我們就叫它“五香肉卷”吧。造型,口感和味道,有點類似老北京的一種清真食品,“炸卷果”,唯一不同的是,這個要沾著酸酸甜甜的醬汁來吃,味道甚是好啊。 Beef rendang,我查了一下,叫“香料牛肉”。濃郁的肉汁中,還有淡淡的椰漿,咸甜適口,還有微辣的口感,拌著白米飯吃,非常棒。 黑果燉雞塊,是我在這家餐廳最喜歡的一道菜。放在一個瓦罐中端上來,雞塊和黑果,被浸泡在厚厚的湯汁中,估計已經(jīng)久燉了好幾個小時。黑果的外殼很堅硬,我們要吃的是它的果肉,用小勺兒從黑果的裂口將里面的果肉撥出來,抹在米飯上,再配上雞塊和湯汁,就能大快朵頤了。 看到盤子上的花了嗎?那就是胡姬花的一種,可以吃的哦。我嘗了一下,有點味苦,回味則有點兒甘甜。 椰漿糯米羹,是用黑糯米,龍眼,花生熬煮在一起,最后放入椰漿。喝起來甜甜糯糯的,椰漿的作用,不可小覷,否則,就是一碗平庸的黑糯米粥啊。 吃完娘惹菜,出門向右拐,走上不到50米,就是土生華人文化館了。 Peranakan,一詞的直譯就是“…..的子女”或“由….生”,一般用來形容外來移民和當?shù)嘏铀暮蟠?/p> 例如:印度穆斯林的后代叫“Jewi Peranakan”,華人的后代叫“BaBa”(峇峇),泛指整個土生華人(Peranakan chinese),也可以專指男性。而土生華人中的女性,被稱為“nonya”(娘惹) 這樣一解釋,你就能明白,剛剛我們吃的娘惹菜,是怎么一回事兒了吧? 老規(guī)矩,每到一個博物館,我都會拍一些和廚房,或和做飯有關的東西。 其實,每次逛各個地方的博物館,看到那些精美的器皿,尤其是廚具和餐具,對我來說都是莫大的折磨,這些只能看,不能順的東西,太讓我抓狂了。 這是珠繡,我隔著玻璃拍的,不知道你能看清不?我個人覺得非常非常美,是用一顆顆的小珠子穿在一起繡成的繡片。 土生華人會用這種色彩斑斕的繡品,來裝飾家居,在早期的很多服裝服飾和鞋帽上,也隨處可見這么精美的工藝。 處于市中心地段的大排檔Maxwell Center,是一個熟食中心。在新加坡的很多地方,都有“小販中心”和“熟食中心”。我問了當?shù)厝?,這兩種叫法有啥區(qū)別? 他們說,“小販中心”一般除了賣吃的的攤位,還有水果,蔬菜,水產(chǎn),鮮花或者生活用品什么的。而“熟食中心”是一個個的小店鋪,就是直接可以吃飯的地方。東西便宜,味道也好,很多新加坡人,都會在熟食中心吃飯,那些公司的白領們,午餐也會在這樣的地方解決。 熟食中心,到了飯點兒,人很多。為了避免等你買回東西,找不到位子吃,可以先把一包餐巾紙放在椅子上。這樣,別人看到這包紙巾,就知道這個位子有人。你大可不必擔心,人家會把你的紙巾拿走,并“占領”你的位子,在這里,沒人會這么做的! 這個熟食中心非常大,好像有5個長長的通道,我忘記是哪個通道了,名為濱海南美食,35號攤位的這家,蠔煎做的一頂一的香。 在三通道有家天天海南雞飯,排隊如長龍,我老公就排在50多個人的后面,為了吃這份海南雞飯,你說我們?nèi)菀茁镂覀儯?/p> 這家的海南雞飯,價格很便宜,2塊8,折合人民幣13塊3,相當實惠,還送一碗湯。 新加坡的海南雞飯,不同于海南的,也不同于馬來西亞的,想要知道什么味道,還得你自己來嘗嘗看。新加坡的海南雞飯,貴到酒店中20塊錢一盤,便宜到熟食中心2塊多一盤,每個地方的海南雞飯,都有自己不同的味道和特點,哪怕差距甚小,也是一種難得的體驗。 五香貫腸?為什么用“貫”這個字,我不清楚?只知道這家的貫腸做得很入味,很美味,至于說名字,不去深究了。 在熟食中心吃飯,我喜歡買個大椰子喝,或者來杯冰涼的甘蔗汁。如果吃比較油膩的東西,酸柑汁則是令人極度享受的首選飲料。 飲食的多元,來自于文化的多元。新加坡融匯了中國,印度和馬來的文化。 總是從各種各樣的電視節(jié)目和雜志上看到關于新加坡小印度的介紹,因此這里成為我沒到新加坡之前就很向往的地方。 位于實龍崗(Serangoon)的“小印度”是極具印度風情的地方,街邊林立著很多莎莉布店,飾品店,雜貨店和飲食店,音像制品店播放的都是節(jié)奏歡快的印度音樂,邊聽邊逛的片刻游離,會讓你有種完全置身印度,而非新加坡的感覺哦。 如果你想拍照,記得一定想要征得人家的同意,尤其是那些莎莉布店。很多布的花紋設計,都是店家的“科研結(jié)果”,如果要拍的話,記得不要過于拍攝細節(jié),免得被人誤會為“敵方”的“商業(yè)間諜”哦。 很多的印度女人,會在這里請人在手上,胳膊上或身上手繪花紋。這個花紋需要畫很長時間,干了之后要剝落下來,有點小疼,然后精美的花紋就會附著在皮膚上,是一種特有的裝飾。 我本來也很想嘗試一下,但被老公無情的拉走了,理由至今不詳。 在小印度閑逛時,你會不經(jīng)意的聞到很多水果的味道,香料的味道,還有四溢的花香。那些漂亮的花環(huán),是用茉莉花和金盞草串連而成,有很多種不同的設計。 很多印度人會在婚禮和祭神慶典時懸掛這種無顏六色的花環(huán),可不是讓游客買來,自己掛脖子上的哈。 在這里,最常看到的就是金店。首飾的設計樣式相當復雜,但非常漂亮,如果不是戴在穿著曼妙莎莉的印度姑娘身上,而是套在我脖子上,就顯得很土了。 配莎莉的首飾,如果金鏈子咱買不起,戴著也不合適的話,花幾塊錢買上一串漂亮的手鐲,還是沒問題的哈?而且,這種手鐲點綴在我們身上,也是相當出彩兒的亮點哦。 書報攤旁的老人,臺階上席地而坐的女人,還有墻上貼的這幅“小廣告兒”,都是值得游客去細心體會的哈。 印度拉茶,世界聞名,它會產(chǎn)生一種喝過之后就能記住一輩子的味覺記憶。 據(jù)說印度拉茶,在制作時,會根據(jù)不同的地區(qū)或人的不同喜好,添加不同的香料。一般會用,馬薩拉調(diào)料,濃郁的紅茶,奶,多種香料,或糖或蜂蜜來調(diào)制。丁香,姜,胡椒,豆蔻和肉桂,都是很常見的香料了。 這個拉的動作,我估計是為了讓各種香味更好的撞擊,更好的混合,從而產(chǎn)生更好的味道。我是這樣猜的! 喝過印度的拉茶,不吃點印度的美食,就太對不住自己了吧?于是進了這家全名是:The banana leaf restaurant 1974 apolo的餐廳。 咖喱魚頭不僅僅是小印度這里有名的美食,也成為來新加坡旅游,必吃的美食之一。 記得,咖喱魚頭上來之后,要先吃魚眼睛哦,焦香酥脆,越嚼越香。魚肉很嫩,配著濃郁辛辣的湯汁,讓人胃口大開。 在這里吃飯,服務生會先將一片餐墊大小的長方形香蕉葉擺在你面前,米飯或菜,會一股腦兒倒在這香蕉葉上了。 按照印度人的吃法,要用右手直接取食物吃,包括米飯。盡管周邊的非印度游客都用刀叉,我還是難舍這份地道的印度感覺,直接上手,最直接導致的后果是,用餐時間明顯加快,食物攝取量也飛速增長。 這里的炭烤雞,我建議你嘗試一下,真正的明火烤制,腌制的雞肉,再經(jīng)過炭火的歷練,將濃濃的香料味道,都融到了雞肉里面,吃一口,香半天兒。 這家餐廳的酸柑汁和芒果乳,你來了的話,一定要記得點,千萬別錯過了,那味道好的沒法形容了。 結(jié)束了在小印度的晚餐,天已擦黑了,本著溜食兒的原則,我們得找個地方散散步。 新加坡的夜生活很是炫目啊,雖然很多地方可去,但如果這第一個夜晚,不來克拉碼頭,就有點兒遺憾了。 克拉碼頭是新加坡很有名的旅游勝地,餐廳,商場,娛樂設施多得讓人眼花繚亂。坐地鐵直接到Clarke Quay站,上來之后就是了,交通非常方便。 這個地方,我不建議你白天來,否則一點兒感覺都沒有。夜晚的熱鬧嫵媚和白天的冷清規(guī)整比起來,如果你是我,你更愿意去體驗哪個克拉碼頭呢? 即使你不準備在這里用餐,即使你不喜歡在這里泡吧,即使你什么都不做,在街邊買個好吃的冰淇淋,享受著夜晚悠悠的小風兒,倚在波光粼粼的河邊,用眼睛去感受這份炫麗的夜景,也夠本兒啦。 好了,今天先到這里吧,真想一口氣兒把未來幾天的所有精彩都和你分享,可是太多了,我這一口氣兒不夠使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