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任某17日出庭受審 犯罪嫌疑人任某17日出庭受審 雷人自白:網(wǎng)絡是把雙刃劍 現(xiàn)年37歲的遼寧來京女子任某,使用“李凡”、“林平”等假名,冒充北京名牌大學的碩士,通過網(wǎng)絡征婚的方式,同時與5名中年男士交往,并以做流產(chǎn)、買車等名義詐騙5名男士17萬余元。為吸引更多的男士上鉤,任某先后3次到韓國做整容手術。 17日上午任某因被控詐騙罪,在北京東城法院受審。 人造美女同時和多名男士談戀愛 任某是個人造美女。昨天被帶上法庭的任某面容姣好,只是身材顯得有些臃腫。任某有大學文化,畢業(yè)后曾在大連當過4年老師,2000年左右來到北京。在北京任某當過記者、編輯和翻譯,還在天通苑買了房。 據(jù)任某講,在北京打拼了幾年之后,她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33歲了,但還是孤身一人,成了社會上俗稱的“剩女”。相關證據(jù)顯示,自從意識到自己加入了“剩女”的行列,任某從2005年開始,“加快”了征婚擇偶的步伐。任某頻頻以“走丟的肋骨”為網(wǎng)名,在交友網(wǎng)站征婚。 2006年10月,任某與崔先生通過論壇相識。后其以打胎、治療婦科病為名向男方索要6萬元。曾承諾結(jié)婚,2009年底提出分手。2008年6月底,任某在與崔先生保持戀愛關系的同時,與何先生通過搜狐旅游頻道相識并同居。后其以宮外孕、交房租為名向男方索要3萬余元。2009年2月14日,其通過趕集網(wǎng)征婚信息與程先生相識并同居。后以買車、墮胎為名向男方索要數(shù)萬元,2009年底分手。 2009年9月,任某在與崔先生、何先生、程先生交往的同時,通過世紀佳緣網(wǎng)站與王先生相識。隨后其以宮外孕、整容等名義向男方索要數(shù)萬元,并承諾2010年結(jié)婚,后分手。 對于起訴書指控其利用征婚進行詐騙,任某為自己辯解說:“單身女性通過網(wǎng)絡征婚,有很多隱憂,很多人打著婚姻的幌子騙錢騙色。相信男方后我才能說自己的真實情況……”任某還說:“遇到特別可心的人,我擔心別人嫌棄我年齡大,(騙他們)是為自己爭取機會的無奈之舉。” 美女“釣魚”見面兩次就同居 36歲的崔先生在證言中說,其在清華下屬的一家科技公司任職。2006年,他從網(wǎng)上認識了一個名叫李凡的女子,對方自稱是名未婚的女翻譯,還當過記者。2006年10月,雙方相約見面兩次之后,崔先生和李凡便開始了同居,并且談婚論嫁。在同崔先生交往中,李凡先后幾次以墮胎等名義向崔先生要了幾萬元,但是一提結(jié)婚,李凡就找借口推辭。 李凡的舉動引起了崔先生的懷疑,聯(lián)想到在與自己交往的幾年間,李凡偶爾會消失一兩個月,回來后就說是出國,崔先生的疑惑更深了,于是偷偷查看了李凡的手機短信。沒想到李凡的手機中,有許多曖昧短信,崔先生按照號碼撥打過去,對方是男聲,聲稱短信是發(fā)給女朋友林平的。這時兩位男士才知雙雙受騙。李凡、林平都是假名,真名為任某的女子同時和數(shù)名男子交往的事最終浮出水面。 網(wǎng)聊征婚—見面—發(fā)生性關系—要錢—分手,這幾乎成了任某對待每個與之交往的男士的“保留節(jié)目”,本身條件就不錯的任某,每次結(jié)識男朋友都會把自己的身份再美化一些:碩士、在讀博士、在新東方當老師等等,但因為她談吐不俗,因此,對方很快便被其傾倒。為了吸引更多的男士上鉤,任某花費20多萬元,先后3次到韓國整容。 幾名男子的證言顯示,在交往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李凡或林平都會到外地或者出國“出差”,時間短則數(shù)天長則一月,而將幾人的經(jīng)歷綜合來看,任某在一名男友面前消失的時間,可能就是她與另一名男友約會的時間。 昨天在法庭上,任某一直神情鎮(zhèn)定、面帶微笑 公訴人和辯護人每每問任某問題時,任某都不忘借機會替自己辯解。任某在回答公訴人提問時長篇大論地解釋稱:“我是個對婚姻很謹慎的人……”受到公訴人的抗議。在接受自己的律師詢問時,任某也不忘從正面評價自己說:“我是個有道德底線的人。”任某的辯護人大聲道:“你不需要解釋,只需要直接回答問題。” 公訴人問她:“你從網(wǎng)上征婚的目的是什么?”任某坦然答道:“網(wǎng)絡是把雙刃劍,在征婚過程中打著婚姻的幌子尋求性伙伴。” 公訴人問任某:“你與受害人交往過程中如實說自己的身份情況了嗎?” 任某表示,唯一一個硬傷就是用化名。但她表示在交往的初期階段這是可以理解的。 據(jù)悉,任某被抓之后曾經(jīng)供述稱:“我歲數(shù)大了,害怕被男的玩弄感情,所以才用假身份、假名字同時和多名男士交往。”對于以打胎等名義向男方索要錢財?shù)氖虑?,任某表示,因為其同時和多名男士交往并發(fā)生性關系,其實她也不知道懷的孩子是誰的。 |
|
來自: 普化散人 > 《社會道德 天下雜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