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魚玄機所知之人或許不多,然對于“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之句則是很多人耳熟能詳?shù)牧恕?nbsp;
關于魚玄機,《唐才子傳》記有:“玄機,長安人,女道士也。性聰慧,好讀書,尤工韻調(diào),情致繁縟。咸通中及笄,為李億補闕侍寵。夫人妒,不能容,億遣隸咸宜觀披戴。有怨李詩云:‘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與李郢端公同巷,居止接近,詩筒往反。復與溫庭筠交游,有相寄篇什。嘗登崇真觀南樓,睹新進士題名,賦詩曰:‘云峰滿目放春情,歷歷銀鉤指下生。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觀其志意激切,使為一男子,必有用之才,作者頗賞憐之。時京師諸宮宇女郎,皆清俊濟楚,簪星
曳月,惟以吟詠自遣,玄機杰出,多見酬酢云。有詩集一卷,今傳。”
關于魚玄機的文章不好寫,因其非官宦顯要,正史官文終不能留下片紙只字,其生平只存留于《三水小牘》、《北夢瑣言》、《唐才子傳》之斷章短句中。及至二十世紀,魚玄機竟引起許多學者關注,對其進行專門研究。大唐盛世,詩才輩出,不但須眉稱雄,也有不少女詩人脫穎而出,魚玄機就是其中留傳佳作甚多的一位。這位美麗多情的才女,也曾得到多情公子的輕憐蜜愛,誰料世事滄桑,命運又把她塑造成一個放蕩縱情的女道士,最終為爭風吃醋殺死了自己的侍婢,自己也走向了刑場,空留下無限的嘆息。
魚玄機,原名幼薇,字慧蘭,唐武宗會昌二年生于長安城郊一位落拓士人之家。魚父飽讀詩書,卻一生功名未成,只好把滿腔心血都傾注到獨生女兒魚幼薇身上,對她刻意調(diào)教。小幼薇在父親的栽培下,五歲便能背誦數(shù)百首著名詩章,七歲開始學習作詩,十一、二歲時,她的習作就已在長安文人中傳誦開來,成為人人稱道的詩童。魚幼薇的才華引起了當時名滿京華的大詩人溫庭筠的關注,于是在暮春的一個午后,專程慕名尋訪魚幼薇。在平康里附近的一所破舊的小院中找到了魚家。平康里位于長安的東南角,是當時娼妓云集之地,因這時魚父已經(jīng)謝世,魚家母女只能住在這里,靠著給附近青樓娼家作些針線和漿洗的
活兒來勉強維持生活。就在低矮陰暗的魚家院落中,溫庭筠見到了這位女詩童,魚幼薇雖然還不滿十三歲,但生得活潑靈秀,纖眉大眼,肌膚白嫩,儼然一派小美人風韻。溫庭筠深感這小姑娘生活的環(huán)境與她的天資是多么不相稱,不由得油然而生憐愛之情。
溫庭筠委婉地說明了自己的來意,并請小幼薇即興賦詩一首,想試探一下她的才情,看是否名過其實。小幼薇顯得十分落落大方,毫無拘促為難的模樣,她請客人入座后,站在一旁,撲閃著大眼睛靜待這位久聞大名的大詩人出題。溫庭筠想起來時路上,正遇柳絮飛舞,拂人面頰之景,于是寫下了“江邊柳“三字為題。魚幼薇以手托腮,略作沉思,一會兒,便在一張花箋上飛快地寫下一首詩,雙手捧給溫庭筠評閱,詩是這樣寫的:
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
影鋪春水面,花落釣人頭。
根老藏魚窟,枝底系客舟;
蕭蕭風雨夜,驚夢復添愁。
溫庭筠反復吟讀著詩句,覺得不論是遣詞用語,平仄音韻,還是意境詩情,都屬難得一見的上乘之作。這樣的詩瞬間出自一個小姑娘之手,不能不讓這位才華卓絕的大詩人嘆服。從此,溫庭筠經(jīng)常出人魚家。為小幼薇指點詩作,似乎成為了她的老師,不僅不收學費,反而不時地幫襯著魚家,他與幼薇的關系,既象師生,又象父女、朋友。不久之后,溫庭筠離開長安,遠去了襄陽任刺史徐簡的幕僚。秋涼葉落時節(jié),魚幼薇思念遠方的故人,寫下一首五言律詩“遙寄飛卿”:
階砌亂蛩鳴,庭柯煙霧清;
月中鄰樂響,樓上遠日明。
枕簟涼風著,謠琴寄恨生;
稽君懶書禮,底物慰秋情?
飛卿是溫庭筠的字,他才情非凡,面貌卻奇丑,時人因稱之“溫鐘馗”。也許是年齡相差縣殊,也許是自慚形穢,溫庭筠雖然對魚幼薇十分憐愛,但一直把感情控制在師生或朋友的界限內(nèi),不敢再向前跨越上步。而情竇初開的魚幼薇,早已把一顆春心暗系在老師身上,溫庭筠離開后,她第一次借詩句遮遮掩掩吐露了她寂寞相思的心聲。不見雁傳回音,轉(zhuǎn)眼秋去冬來,梧桐葉落,冬夜蕭索,魚幼薇又寫出“冬夜寄溫飛卿”的詩。
苦思搜詩燈下吟,不眠長夜怕寒衾;
滿庭木葉愁風起,透幌紗窗惜月沈。
疏散未聞終隨愿,盛衰空見本來心;
幽棲莫定梧桐樹,暮雀啾啾空繞林。
少女的幽怨如泣如訴,心明如鏡的溫庭筠哪能不解她的心思?倘若他報以柔情萬種的詩句,魚幼薇也許就成了溫夫人,但他思前想后,仍抱定以前的原則,不敢跨出那神圣的一步。
后嫁與左補闕李億,在長安繁花如錦的陽春三月,一乘花轎就把盛妝艷飾的魚幼薇,迎進了李億為她在林亭置下的一棟精細別墅中。林亭位于長安城西十余里,依山傍水,這里林木茂密,鳥語花香,是長安富家人喜愛的一個別墅區(qū)。在這里,金童玉女似的李億與魚幼薇,男歡女愛,度過了一段令人心醉的美好時光。在江陵,李億還有一個原配夫人裴氏,見丈夫去京多時仍不來接自己,于是三天兩頭地來信催促。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李億只好親自東下接眷。李億有妻,魚幼薇早已知道,接她來京也是情理中事,魚幼薇通情達理地送別了李郎,并牽腸掛肚地寫了一首:[江陵愁望寄子安”的詩,詩云:
楓葉千技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裴氏一進林亭別墅的大門,裴氏就怒不可遏地喝令隨身侍女,把出來迎接的魚幼薇按在地上,用藤條毒打了一頓。魚幼薇不敢反抗、也不敢怨怒,她只希望在夫人出了一口氣之后,便能接受她成為一家人,為了和心上人在一起,受點皮肉之苦又算得了什么呢?然而裴氏的怒氣井不是一發(fā)就消,第二天、第三天仍是鬧得雞飛狗跳,硬逼著李億把魚幼薇趕出家門不可。李億實在拗不過裴氏,只好寫下一紙休書,將魚幼薇掃地出門。兩人的婚姻僅僅維持了三個月,五個月的苦苦相思,至此戛然而止。
其實,深愛著魚幼薇的李億又怎忍心棄她不管呢,他表面上與她一刀兩斷,暗地里卻派人在曲江一帶找到一處避靜的道觀——咸宜觀,出資予以修茸,又捐出了一筆數(shù)目可觀的香油錢,然后把魚幼薇悄悄送進觀中,并對魚幼薇誓道:“暫時隱忍一下,必有重逢之日!”咸宜觀觀主是個年邁的道姑,她為魚幼薇取了“玄機”的道號,從此魚幼薇成了魚玄機。一個風華絕代、才情似錦的姑娘豈甘孤伴青燈做一世道姑,長夜無眠,魚玄機在 云房中思念著昔日的丈夫李億,淚水和墨寫下了一首“寄子安”:
醉別千扈不浣愁,離腸百結(jié)解無由;
蕙蘭銷歇歸在圃,楊柳東西伴客舟。
聚散已悲云不定,思情須學水長流;
有花時節(jié)知難遇,來肯懨懨醉玉樓
詩每寫成,都無法捎給李郎,魚玄機只有把詩箋拋入曲江中,任憑幽情隨水空流。三年時光默默流走了,李億因懼裴家的勢力,所以從不曾到咸宜觀看望過魚玄機。這時的咸宜觀中,就剩下魚玄機孤零零的一人。就在這時,她又聽長安來客說起,她日夜盼望的李郎,早已攜帶嬌妻出京,遠赴揚州任官去了。這一消息對魚玄機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她覺得自己被人拋棄,空將一腔情意付之東流。這一連串的打擊,使魚玄機痛不欲生,一改過去潔身自 愛的態(tài)度,索性放縱起來,讓自己亮麗的才情和美貌,不至隨青煙而消散。于是,在冷冷清清的咸宜觀中,她深夜秉燭,寫下了一首后來傳誦千古的“贈鄰女”詩: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
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這首詩不啻就是她人生的分水嶺, 溫庭筠走了,李億走了,所有的男人都是林花謝春紅,太匆匆。她這一生,似乎注定是留得住男人賞春,留不住他們?yōu)榇和?。從一開始就是悲劇。悲劇,無論怎么也翻覆不出手心的,是宿命的棋子。人生是生死早限定的戲。長長來路。命有玄機。在此之前,她是一個秀外慧中,癡情萬縷的賢淑才女;從此后,她看破了人間真情,只為享樂縱情極欲,變成了一個放蕩冶艷的女人。
咸宜觀中,魚玄機陪客人品茶論道,煮酒談心;興致所至,游山玩水,好不開心;遇有英俊可意者,就留宿觀中,男女偷歡。從她的一首“道懷詩”,就頗能體現(xiàn)出她此時的生活景況:
閑散身無事,風光且樂游;
斷云江上月,解纜海中舟。
琴弄蕭梁專,詩吟庚亮樓;
叢篁堪作伴,片石好為籌。
燕雀徒為貴,金銀志不求;
滿懷春綠酒,對月夜琴幽。
繞砌皆清趣,抽簪映細流;
臥床書刪遍,半醉起梳頭。
魚玄機正值二十出頭,既有少女的嫵媚,又有成熟女性的風韻,再加上她的才華和風情,不知使多少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后因與侍婢綠翹爭風吃醋,失手出人命,被處以斬刑,死時26歲。
斷頭臺上,斷頭的那一霎,她又看見他----溫飛卿。一場煙花寂滅了。觀眾一哄而散,最終,肯為她落淚的,還是他。原來不是桃花隨水水無情。早知如此,最初相逢時,就吟——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不知躲不躲得開,命運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