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春節(jié)兩個字時,我想的更多的是多年不見的老友都放了假,休了班,大家聚在一起吃吃飯,喝喝酒,唱唱K,酣暢淋漓的享受著這幾天假期。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我們悄悄的就到了而立之年。有了穩(wěn)定的工作,盡管壓力很大,有了自己的小家,盡管還是房奴,有了自己的孩子,盡管自己還覺得沒有長大。一夜之間,我們漸漸的忽略了很多很重要的人或者事。比如人--自己的父母。比如事--回家陪他們。你忘了上次和父親爭吵是什么時候了,你一個不小心發(fā)現(xiàn)母親越來越矮了,你發(fā)現(xiàn)他們總愛給你打電話,問你在哪?工作忙嗎?你發(fā)現(xiàn)你見到他們的時候越來越少。
是的,當我們?yōu)榱松詈拖硎苌畹臅r候,漸漸的忽略了我們的父母。那曾經(jīng)在我們心里最重要的人。他們是我們的至親啊,我們可以記得一場半月后的球賽,可以花費很多時間逛街只為一款心儀的包包,我們記得領(lǐng)導的生日,朋友的歸期,我們每天在大大小小的應(yīng)酬生活里重要和不那么重要的那些事,那么,我們在應(yīng)酬這些時,給了父母什么呢?應(yīng)付,甚至敷衍。
我們永遠在說“快了,快回去了。”“好了,好了,知道了。”“行了行了,別管了。”“不說了,說了你們也不懂。”這些無恥的可恥的應(yīng)付我們誰沒說過?
有人說,當你上中學的時候,你可以一個星期和父母見一次面,當你上大學的時候你可以寒暑假和父母見面,當你
工作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就只剩下春節(jié)了。那么,春節(jié),這個舉家團圓的日子我們又可以給父母多少呢?公司的聚會,朋友的邀請,你覺得推了誰都不行,你唯一舍得犧牲的只有父母。是什么讓我們讓我們覺得父母是最后可以應(yīng)酬的人或者不應(yīng)酬的人。我想是在我們的潛意識里,父母是永遠包容你,理解你,疼愛你的人。你知道,即使你忽略了他們,傷害了他們,他們依然還在。你覺得,他們是永遠不會離開的人 。
是嗎?永遠不會嗎?你看見父母像一支冰激凌,在歲月的炙烤下,一點點融化了嗎?
希望我,我們,永遠記得那句老話:不要“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在這里,希望所有看到這些你們,不一定要你像那首詩里說到的一樣“寫到父母,我的筆尖跪下來。”我們只需要做到拿起電話,告訴父母,“爸媽,今天我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