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買書 愛讀書的人也愛買書,這大抵是一個規(guī)律,有些人,還會因讀書生出許多特殊的癖好,像我吧,不僅喜歡讀書、喜歡買書,還喜歡藏書,喜歡收集電子書,甚至喜歡收集各個不同出版社的書,每每在書架上看一個個出版社的圖書,想著什么時候,把中國這么多出版社的圖書都買那么幾本,多有趣啊! 買書不等于讀書,讀書不等于有學問,先師前輩多有論述,各抒己見。我的感覺大抵說來,不外乎三點:一為知人;一為知書;一為知版本。借書--買書--藏書--讀書--著書--評書,這或許也是一條規(guī)律,歷史上的眾多知名學者多以一家之言登上了學術(shù)殿堂。所謂“天賦”,若無“勤學”,也將無所作為,故買書是基礎(chǔ),“讀書”最為重要,“買而不讀”,無以治學。 說到買書,還是有一些心得。首先,個人覺得,買書不可太過頻繁,有人說“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這話我看也說得不錯,如果不是專業(yè)的書評人,工作之余讀書的時間還是十分有限的,所以,一次買幾本書回來,要認認真真讀完是要花一段時間的,所以,買書的時候,一次買了幾本,慢慢讀,等讀的差不多了,再買,否則書太多反而無所適從。其次,買書要看出版社。現(xiàn)在出書是件相當容易的事,現(xiàn)在的書也是良莠不齊,好書少之又少,所以,買書的時候還是要看好出版社,一些信譽好、有質(zhì)量的出版社,出書的策劃、選題、翻譯、校對等等都有保證,而且有些出版社對圖書的題材有所偏重,比如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文學類圖書、上海譯文的翻譯類文學作品、中國攝影出版社的攝影類圖書、中國電影出版社的電影類圖書,相對來說在同類里是比較好的,所以,選擇如三聯(lián)書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這樣的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質(zhì)量相對來說會更有保障。再次,買書之前要多翻翻。買書之前,最好到書店把書翻一翻,看幾頁,覺得適合的,再買?,F(xiàn)在的圖書裝幀越來越精美,從外面看,非常吸引人,內(nèi)容簡介也寫得非常漂亮,但真正的內(nèi)容可能非常貧乏,所以,買書之前還是要好好翻閱??珊薜氖乾F(xiàn)在的一些無良書商,好好的一本書,非要用塑料膜封了起來,讓人只能看到封面,窺不到里面的內(nèi)容,可恨可恨。最后,買書不妨到網(wǎng)上看看?,F(xiàn)在的書價,是日見其漲,價格越來越貴,字體越來越大,紙張越來越好,內(nèi)容越來越空洞,所以,買書能省則省,先去書店看看,看到自己鐘意的書,到網(wǎng)上書店去看,哪里價格便宜到哪里買。 讀書,每人有每人的習慣,我買來了雜志,喜歡從后往前翻,先大概看一遍標題,粗略的看看內(nèi)容,找到自己喜歡的文章,再慢慢地讀??磿?,喜歡那些小部頭的書,大部頭的書雖然也買了不少,但都沒有耐心全部看完,小部頭的書,有時間了就翻翻,一天看一點,慢慢也可以看完。有的時候,每天翻看看得都是同一段文字,但也照樣興味盎然。讀書的喜歡,喜歡把名片拿來,看到了哪里,就把名片放進去,當書簽用,手里最好有個鉛筆,寫寫畫畫,再最好,手頭還要有個筆記本,看到精彩的內(nèi)容,有了什么心得體會,隨時記下,日后翻看,也許又會有別樣滋味。 你對所讀的書有了選擇,樹立了刻苦鉆研的信心,通過長時間的學習積累,不斷地學與問,那時,你就具備了金克木在《談讀書和‘格式塔’》文中所說的“望氣”和“看相”的真功夫,到了這一階段,由一書引領(lǐng)到另一書或者更多的書,讀書不覺乏味,越讀越愛讀,越讀越有味,蜜源不斷,甘甜上心,你的興趣隨著書的芬芳駛向無窮無盡的書的海洋,美景佳境,盛況空前,你的眼界就開闊了,知識就豐富了,你就可以到達,甚至是超越,不僅知道要買誰的書,你也知道了要買怎樣的書了。 買書不僅是雜與精、博與專的問題,同樣也是個漸進的過程,財力充實,經(jīng)濟條件允許,無可厚非。否則,說不定哪一天為寫論文,翻查一本書,書架上沒有,還不急得你亂轉(zhuǎn),想當初你為了倆小錢踟躇猶豫,誤了“學位”,后悔“我怎么沒買吶”。再有就是書要常更新,以“面相”差的舊書更換“面相”好的新書,這不是忍痛割愛,而是新陳代謝,希望你能有這樣的寬容,一來可以把自己的舊書更新,二來可以為別人購書提供方便,何樂而不為呢。 買書還會有一些興趣的轉(zhuǎn)移。隨著知識的積累、層次的提高,你會逐漸轉(zhuǎn)移視線、專注于某一領(lǐng)域、某一方面、某一人物,此時你應(yīng)慶幸你的水平提高了,當初在買書時的投資,今天終于有了回報,這比任何的投資都豐厚耀眼,正是“積金未必能守,積書未必能讀”,有錢和有書都可視作財富,“買而不讀”,“藏而不用”卻不可取,看書與藏書在這個意義上是有很大區(qū)別的,它使你從不知到知,從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知識的積累讓你一步一步走向勝利的塔尖、成功的彼岸,你也向人類文明邁進了一大步。因此,我們說知識是永恒的,而“財富的主人卻是每天都在輪換”。 再次,就是要了解目錄學和版本知識,即“知版本”。自古就有書之目錄,目錄學指的是在研究目錄工作的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的學科,汪辟疆曾經(jīng)把目錄歸納總結(jié)為四類,即:目錄家目錄、史家目錄、藏書家目錄、讀書家目錄,他說在“四者之中、惟藏書家之注重版本,讀書家之注重提要。”有些“題解”類的書很好,讓你知道個大概,再由你定奪,是看還是不看。有關(guān)目錄記述最早的屬漢朝大藏書家劉向之子劉歆《七略》(現(xiàn)已失傳)、正史類的《漢書·藝文志》(依據(jù)《七略》收集編撰而成為當今研究古文獻典籍的唯一考據(jù))、《隋書·經(jīng)籍志》、《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還有清末張之洞在1874年任四川學政時為學生導讀治學所撰寫的《書目答問》、1896年,梁啟超編撰的《西學書目表》四卷、近人范希曾撰寫的《<書目答問>補正》、當代新編的大型書目《中國國家書目》、《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國際文獻聯(lián)合會主編的《書目索引》等,都是幫助我們?nèi)绾芜x擇和閱讀文獻資料、把握當前有關(guān)的學術(shù)動態(tài)與科學發(fā)展的趨勢,從而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目錄書籍。 版本常識按類別可大致分為:刻本、活字本、影印本、拓本、寫本、批校本,你可以看毛春翔著的《古籍版本常談》、錢基博著的《版本通義》等,毛春翔總結(jié)了前人對版本學的表述,對其研究范圍作了精辟的概括:“版本學所涉及的范圍很廣,舉凡寫本、歷代刊本、歷代傳錄本、批校本、稿本、以及每一書的雕版源流、傳抄源流、孰為善本、孰為劣本、孰為原刻、孰為翻刻,以至印紙墨色、字體刀法、藏書印記、版式行款、裝潢式樣等等,都在版本學的研究范圍之內(nèi)”。什么又叫善本呢?他接著解釋說:“歸結(jié)一句話:凡書籍必須精加讎校,方為‘善本’;否則便是‘俗本’、‘劣本’。”清代四大藏書樓之一丁丙在《善本書室藏書志》中曾把善本歸納為:“一曰舊刻”、“二曰精本”、“三曰舊抄”、“四曰舊校”。清末張之洞將善本歸納為:“一曰足本”、“二曰精本”、“三曰舊本”。前者從藏書角度闡述,后者從讀書角度闡述。最具權(quán)威的是國家制定的《全國古籍善本書總目收錄標準和范圍》,將善本標準定義為:“三性九條”,這里不作贅敘,網(wǎng)上查找即可??傊?,這方面的知識深奧的多,你要多學多問,收藏免不了要交學費,一時走眼,損失慘重的例子不勝枚舉。 現(xiàn)在我國各讀者群買書的情況怎樣,這里提供第二次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diào)查的結(jié)果。專業(yè)研究人員和專業(yè)分析人員通過深入的分析研究后提出了我國目前在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方面一些突出特點: 書刊自我消費:我國圖書消費已由公費為主轉(zhuǎn)向為自費為主,2001年讀者自費購書比例由1999年的46%上升到53.7%,購買雜志的比例由47.8%上升到60.2%,都首次超過半數(shù),表明我國自費為主購買書刊的消費市場已經(jīng)基本形成。 閱讀為了“實用”:我國國民讀書的實用性、功利性走強,與1999年相比,雖然人們最喜歡讀的圖書種類前兩位仍然是文學類和綜合性圖書,但經(jīng)濟類圖書的喜愛率從兩年前的第8位躍居到第3位。而近期讀者購書意向中,綜合性圖書列首位,文學類圖書排第二,政治法律類第三,經(jīng)濟類圖書第四,藝術(shù)類和醫(yī)藥衛(wèi)生類圖書并列第五。 在文學、生活、兒童、科技、外語類等7類圖書品種的購買趨勢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文學類圖書中的“金庸熱”、“ 瓊瑤熱”等降溫,“紀實報告”類被排在欲購文學類圖書的首位;生活類圖書中“生活知識”類圖書走俏;兒童類圖書中“兒童外語”、科技類圖書中“醫(yī)藥衛(wèi)生”等都排在讀者欲購圖書的首位。 廣告效率比拼:電視,書店和報紙仍是對讀者影響最大的三大廣告媒體。從變化趨勢看,受電視廣告、雜志廣告和因特網(wǎng)廣告影響的讀者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受書店(攤)廣告、報紙廣告、廣播廣告影響的讀者比例在下降。 閱讀“男女有別”:在眾多雜志中,生活服務(wù)、文化娛樂和文學藝術(shù)三類雜志是讀者最經(jīng)常閱讀的雜志類別, 新聞時政類雜志列第四名。進一步分析顯示,女性讀者最愛閱讀生活服務(wù)、文學藝術(shù)、文化娛樂等雜志,而男性讀者更喜好閱讀自然科學技術(shù)、社科學術(shù)、新聞時政和經(jīng)貿(mào)企管類雜志。 讀書其實是件快樂的事情,買書其實也是高興的事情,每每看看自己書架上日漸增多的圖書,是不是會高興的手舞足蹈,有的時候,摩挲著圖書厚厚的書背,也很愜意。但是,每每想到花了大把銀子買來的圖書,只是放在書架上,又常常會望書興嘆,人或許都是如此,但對于鐘愛的東西,堅持下去,高興下去,不也很好嗎? 希望有志于成材的青年朋友們都來買書、讀書、愛書,提倡學習風氣,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在建設(shè)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shè)中,運用科學技術(shù)推動整個社會的文明進程,提高國民素質(zhì),此乃利國利民,一舉兩得,雙贏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