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劉備于新野收劉封為義子,關羽當即就質問他:“兄長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后必生亂。”劉備說:“吾待之如子,彼必事吾如父,何亂之有!”是啊,若真能待之如子,將來把帝位也傳給這位長子,的確不會生亂。但劉備是這樣的人嗎?關羽不信,故“不悅”。關公更大的不悅在于劉備的做法是針對關平而來的。因為劉關張既是比親兄弟還親的三位一體、情同一人的兄弟,關平也理所當然享有繼承資格,他在第二代中年紀居長,德能也強于阿斗。劉備懷疑關羽收關平是不服自己這個老大,進而要爭奪下一代的繼承權,為提前防范,便收了一位年齡更大的“器宇軒昂”的義子。(其實關羽并非此意,見下文。)這是劉關的第三次意見分歧。 歷次爭執(zhí),劉備都以老大哥的口氣和堂而皇之的大道理占據上風,但關羽也被逼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他要來一次總爆發(fā),阻止劉備與諸葛亮合力篡漢。于是我們就看到,關羽在華容道假以還情的名義,大刀一揮放走了曹操。 三、關羽組建自己的班子試圖只手補天,但漢朝氣數(shù)已盡 進一步分析,我們會發(fā)覺關羽放曹操也是為了達成三足鼎立,但他的本意與諸葛亮截然不同,是為了匡復漢室。自從許田打獵回來,關羽就不再信任劉備,他決心另起爐灶建立自己的班子,便在千里尋兄的路上明收了義子關平,暗收了江湖好漢廖化,準備將來獨立打天下,踐履結義時的承諾。獨立打天下與聯(lián)合打天下的區(qū)別就在于,可以掌握話語權,可以自己做主將天下交還給獻帝,而不必再聽憑兄長陽奉陰違、一意孤行。但關羽就是關羽,為了不讓世人指責他忠而無義,將原本光明正大的事情做得非常謹慎隱蔽。這大概也是他??础洞呵铩返脑颉獙W隱微。《春秋》還時刻提醒他尊儒守仁,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重。 應當說,關羽的戰(zhàn)略也并非夢想,當時魏、吳兩地的確沒有一人敢與他分庭抗禮。關羽先是通過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讓曹操成為了驚弓之鳥,聽說關羽來襲,曹操直想著遷都以避其鋒;之后又以單刀赴會讓魯肅等東吳文武噤若寒蟬。這些都是關羽在決戰(zhàn)之前做的準備和威懾,不可謂不充分。另外,關羽也耐心等到劉備漢中稱王,異志不止是個傳說之后才興兵。 但關公還是沒料到歲月會如此無情,自己的身體在走下坡路,后輩關平和廖化跟不上,而東吳一代勝于一代,尤其是魯肅之后的呂蒙、陸遜,能做到比自己還講義;曹魏的后生司馬懿更是勸曹操不必遷都,設巧計轉禍于東吳。如此懸殊,關羽便在取得“攻拔襄陽”、“水淹七軍”的短暫優(yōu)勢后,很快陷入了四面楚歌。實際上這些新人的出現(xiàn)并非偶然,決賽從來就與預賽不同,而且自古亂世出英雄,英雄出少年。更何況關羽所忠實的漢朝已經氣數(shù)殆盡,成了各路諸侯共同摧枯拉朽的對象。雖然關羽的忠漢不同于董承的維護既得利益,不同于伏皇后的鐘愛獻帝本人,是出于對大漢盛世的緬懷,是出于對儒家正統(tǒng)的維護,是出于華佗式的醫(yī)人醫(yī)國,但彼時東漢畢竟已經腐朽到不可救藥了,急需改朝換代了。而在封建社會,沒有民主競選,要做到改革圖新,又繁榮安定是不現(xiàn)實的,必須經歷足夠的混戰(zhàn)和分合,才能完成新舊交替。由于關羽誓死擁躉他的大漢王朝,也就不可避免遭到了曹、孫、劉、諸葛、司馬五大反漢勢力的聯(lián)手圍剿,最終敗走麥城。盡管關羽個人能力十分強大,五方缺少任何一方都難以短時間撼倒他,但失敗卻是注定了的。他身首異處、分葬三地的悲壯結局,便是當時整個大漢的寫照——四分五裂。隨著這根擎天柱的傾頹,東漢也徹底失去了匡復的希望。 四、劉備喪盡天良謀害關羽、關平和劉封,但阿斗終究扶不起 姜還是老的辣,劉備提前看到關羽父子不具備單打獨斗的能力,所以他要收劉封為義子,真正的目的不是繼位,而是擺開爭位的架勢激怒關羽。他知道,關羽這種誰也不服的人一旦被激怒,必將做出脫離組織、獨闖天下的事情。俗話說,好漢難敵兩雙手,何況面對的還是多個龐大的集團呢?關羽父子只能作困獸之斗,死無葬身之地。所以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一幕,劉備明知關羽在荊州起兵,情況十分危急,也不派人相助,只一味在成都與諸葛亮裝聾作啞、飲酒作樂。諸葛亮還需要動些腦筋,比如要諸葛瑾給關羽介紹女婿,激化關羽與孫權的矛盾;比如要將心腹孟達安插在劉封身邊,阻止劉封可能的相助。而劉備則只需不作為即可。世人心目中的厚重關山,在他不過是一根可以隨意撣去的輕飄的羽毛。 但劉備也僅僅在算計兄弟方面有一些陰招,對于華容道決定性的失誤,則渾然不覺,甚至也希望看到三足鼎立。原因有三:其一,盡管他幼年之時就有了做天子之志,將大桑樹當車蓋,實際還存在許多心理障礙,根本沒想到幸福會來得這么快。試想,他連篡奪劉表、劉璋都扭扭捏捏,能一下子干出同時挾持天子與曹操的事情嗎?膽識決定高度,他需要通過三足鼎立,逐步壯大賊膽。其二,盡管他長了一副帝王相,真正擅長的只是販屨織席。這種凡心肉胎,就像唐僧,是永遠飛不起來的,只能一步一步往上走,從荊州到益州,走到哪里算哪里。能力決定高度,他需要通過三足鼎立,逐步提升賊能。其三,赤壁之戰(zhàn)時,劉備認為自己長兄獨裁的地位還不穩(wěn)固,關羽在一旁窺測,繼承人也沒有安頓好,這可是比自己當皇帝更要緊的事情,總不能眼睜睜看著親生骨肉阿斗成為劉封或關平的臣子吧。胸襟決定高度,他需要通過三足鼎立尋機治死關羽、關平,還有劉封。 “厚黑學”認為劉備是臉皮厚,我卻認為他臉皮薄、心黑,表面上他不好意思取代宗親劉表、劉璋,實際他連手足兄弟關羽都敢殺;表面上他待義子如己出,實際是要讓平封相爭,阿斗得利。殺完關羽,他哭得昏死;殺完劉封,他又哭得染病。何其薄黑!事實證明,薄黑學遠勝于厚黑學。 劉備謀害關羽還有另一個原因,為出師東吳正名。劉備畢竟不是蠢瓜,閑來沒事也經常咂摸一些奇巧淫技。他將“隆中對”來了一個斧正:你孫權看我強大了,不聯(lián)合了,不是嗎?我就吃掉你,比聯(lián)合更可行且等效。不能以忠漢之名吃你嗎?我就以重義之名,比扶漢更催人淚下。所以,我們就看到劉表并沒有與關羽同年同月同日死,而是有條不紊先于西蜀稱帝,再以兄仇煽動國人的義憤,發(fā)動伐吳戰(zhàn)爭,最后還要慢慢統(tǒng)一“三國”。——這就是劉備的誓言,這就是劉備的義氣,除了能像席和屨一樣編織和販賣以外,沒有任何其它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