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瘀癥和寒癥,痹者,萎癥,腰病,坐骨神經(jīng)痛、頭痛、眼痛、血栓,青少年痤瘡,銀屑病,濕疹等都可以用這種方法治療,我在臨床治療多例病人,這種方法療效可靠,效果好。
1、放血的部位:頭痛取穴大椎和太陽。大椎用三棱針點刺3-5針,上罐,大約出血5-10毫升。太陽穴放血,點刺2-3針,上罐,出血大約2-5毫升。耳尖,點刺,擠出5-10滴血
液。這種放血適合頭痛,眼病,感冒發(fā)燒。詳細放血治療案例,本博客有這樣的文章。
2、小兒咽痛,可以放血少商和商陽。捏住指尖,快速點刺,擠出血液5滴左右。可以適用于發(fā)燒,咽痛。
3、腰病治療放血取穴:委中,主要看血絡,在血絡上點刺,點刺后上罐,多者出血50毫升左右。腰陽關(guān),點刺3-5下,上罐出血約10-20毫升。適合腰病和坐骨神經(jīng)痛。
4、一些瘀癥和寒癥,痹者,萎癥,血栓,青少年痤瘡,銀屑病,濕疹等這些疾病,要在多處放血,根據(jù)不同情況不同對待,一般放血后,看其效果,有的一次見效,就不用第二次或第三次,有的一次放血量很大,那么就要等10天或15天進行第二次,放血,如果出血量不大,那么就可以三天 或一周放血一次,放血一定要看病人的好轉(zhuǎn)情況而決定間隔放血的天數(shù)。
放血的部位以足太陽膀胱經(jīng)為主要部位,這是我的臨床經(jīng)驗,一般我認為足太陽膀胱經(jīng)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把這個部位打通了,所有的疾病都會相應的減輕癥狀。
取穴:大椎,大抒(雙側(cè)),肺俞(雙側(cè)),心俞(雙側(cè)),肝俞(雙側(cè)),胃俞(雙側(cè)),腎俞(雙側(cè))加耳尖部位,放血方法同上,如果有皮膚類疾病要加上曲澤和血海。
方法:分別在大椎和大抒(雙側(cè)),肺俞(雙側(cè)),心俞(雙側(cè)),肝俞(雙側(cè)),胃俞(雙側(cè)),腎俞(雙側(cè)) 穴位上點刺3-5針,然后上罐,拔罐拔到?jīng)]有鮮血流出為度,在這個拔罐期間,要多上幾次罐,觀察出血量。我一般拔到三次的時候,就不會再有新鮮的血液流出來。在點刺的過程中,如果病人方便治療,可以少選幾個部位,分期分批的治療,免得一次上針太多,病人承受不了,如果治療不方便,就要盡量一次治療,免得別人跑來跑去的,耽誤時間。
注意事項 有的病人問,幾天放血一次好,那么這還是要看出血量,出血量大在100毫升左右,可以10-15天一次。小于50毫升,可以一周一次,小于30毫升,可以3-5天一次。
如果是家人幫助操作,方便治療,可以分期分批治療。
1.首先給患者作好解釋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顧慮。
[url=http://baike.baidu.com/image/0d729944dac81f0d510ffed6][/url] 相關(guān)圖書
2.放血針具必須嚴格消毒,防止感染。
3.針刺放血時應注意進針不宜過深,創(chuàng)口不宜過大,以免損傷其他組織。劃割血管時,宜劃破即可,切不可割斷血管。
4. 一般放血量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過2次。1~3次為一療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壓迫止血。
5. 如本療法僅為對癥急救應用,待病情緩解后,要全面檢查,再進行治療。切不可濫用放血療法。
本療法通過數(shù)千年的醫(yī)療實踐,為醫(yī)家臨床所習用,療效也有所提高,特別對于某些急病重癥更有搶救及時,收效迅速,無副作用的特點。本療法根據(jù)經(jīng)絡學說和針刺原理,用針具刺破特定部位或穴位放血,以疏通經(jīng)脈,調(diào)氣理血,促邪外出。臨床證明,本療法有鎮(zhèn)定、止痛、瀉熱、消腫、急救、解毒、化瘀等功效。針刺放血療法在現(xiàn)代中醫(yī)治療的一個臨床常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