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八字之快速方法
首先說如何用公元年份推算農歷干支年紀: 將欲求的陽歷公元年份除以60的余數減3,便得該年農歷的干支序列號。假使干支序號數是小于、等于零,則干支序號數加60。 例如:公元1991年的農歷干支年紀:1991/60=33余11。干支序列號=11-3=8。在干支表中8對應的是辛末年。又如:求公元1983年的農歷干支紀年,1983/60=33余3,干支序號=3-3=0,當小于或等于零時加60,干支表序號60為癸亥年!看到這,有些易友可能會說了:“我背不成60甲子對應的序號怎么辦?”其實很簡單,根本不要背,還是上面的基本法則,仍以上面的為例:公元1991年的農歷干支年紀:1991/60=33余11,11-3=8,天干順數第8就是辛;地支順數到8就是未,所以該年為辛未;再舉個例子,公元1974年的農歷干支紀年,1974/60結果余54,54-3=51,天干10個一輪回,所以此年天干為第一個,是甲,地支12一輪回,所以此年地支為第三,是寅(51/12余3)。 再來說說如何用公元年份推算該年農歷月紀: 農歷月紀的地支是固定的,即十一月(子)、十二月(丑)、正月(寅)...十月(亥)。農歷月紀天干的計算是:首先推算該年農歷正月的天干,其余月份可按天干順序號類推。某年正月的天干序號的計算為:取該年公歷年份除以5的余數減2后乘以2再減1。當該數為負數時加10。閏年的紀年干支同前一月。 例如:求公元1991(農歷辛未年)正月的天干:1991/5=398余1,正月的天干序號數=(1-2)*2-1=-3,因該數是負數,所以加10得7,即農歷辛未年正月天干為庚,正月干支為庚寅,二月為辛卯、三月為壬辰,余類推。 最關鍵的是如何推算日期干支了: 大家肯定看到各種命理書上有介紹如何用口訣推四柱八字,有什么“五虎遁年起月訣”、“作鼠遁日起時訣”云云,可是一說到如何起日法,就用“查萬年歷”一筆帶過,既然日要查萬年歷,那介紹推月、時的口訣不是很多余嗎?我用萬年歷查日卻用口訣推月、時不是很傻嗎?好了,廢話不多說,介紹方法先。不過丑話說前頭,這方法比較麻煩,要背的。首先你要背出每年陽歷1月1日的干支,聽到這大家可能要厥倒了,不要緊,可以少背一點阿,我就只背了70--85年的每年陽歷第一天的干支,畢竟網上算命的人都在這個年齡段,當然,如果你記性好,可以多背點,其實多算多運用此方法自然能記得的。方法很簡單:將欲求的公歷日期減去1月1日再加上其對應的干支表中的序號數,便得欲求的公歷日期的干支序號。當干支序號大于60時則減60。比如求公歷1973年的4月26日的干支,因為1973年陽歷1月1日的干支是丁酉,丁酉在干支表中的序號是34,將4月26日減1月1日加34得115+34=149(注意在計算天數的時候是算頭不算尾,算尾不算頭),149大于60,所以149-60-60=29,干支表中29對應的干支是壬辰!如果你背不出序號的對應干支,其實有個竅門,比如29,天干10位一輪回,29的天干就是29-10-10=9,即壬;地支12位一輪回,29-24=5,所以是辰! 最后說農歷時紀的推算: 農歷時紀的地支是固定的,如23-1時為子。時紀天干的計算是,首先推算出子時時辰的天干,其余按天干順序類推。子時時辰天干序號數的計算是:取當天日紀天干序號數(當序號數大于5時則減5)乘以2減1。例如求壬辰日子時天干:日紀天干壬序號數是9,子時天干序號數=(9-5)*2-1=7,故子時時紀是庚子,丑時為辛丑.... 補充一點,遁月法和遁時法不用這么費勁的。 1,甲己之年丙為首,就是說天干為甲、己的年份,正月天干為丙,這很好記:甲己合土,火生土,丙火為正,所以該年正月為丙寅。同理,乙庚年的正月天干是什么呢?是戊,乙庚合金,戊土生金。以下類推即可。 2,甲己之日甲為首,就是說天干為甲、己的日子,子時天干為甲。和遁月法相反,遁時看“克”:甲己合土,克土者為木,甲木為正,是以該日子時為甲子。同理,乙庚之日的子時為 丙子(乙庚合金,克金者丙火為正)。 此外,求得年份干支也還有一個計算公式(此法適用于公元后的年份)。 一、求流年天干 天干參數: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方法:看年份的個位數,小于或等于3的加7,得出的數字從參數表即可查出該年天干; 大于3的,要減去3,得出的數字從參數表即可查出該年天干。 如,2003年,個位數為3,加7為10,是以該年天干為癸。 二、求流年地支 地支參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方法:將年數除以12,余數小于或等于3,加9,最后的數字依據地支參數即可看出該年地支;余數大于3的減去3,最后的數字依據地支參數即可看出該年地支。 如 2003年,2003 除以12,余數為11,減去3為8,是以2003年地支為未。 |
|
來自: 居易先生 > 《書山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