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與荻》
----古人苦讀的故事
隔數(shù)日,繼續(xù)做一點“學問”----關(guān)于典故。關(guān)于古人勤學苦讀的故事。
【 蒲與荻---勤學的見證 蒲草 】 蒲,即蒲草。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又稱水臘燭、水燭、香蒲,香蒲科,香蒲屬。葉尖而長。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分率力極強,多自生在水邊或池沼內(nèi),每年春季從地下匍匐莖發(fā)芽生長,并且不斷發(fā)生分株;冬季遇霜后,地上部分完全枯萎,匍匐莖在土中過冬。 蒲草不但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工藝品編織加工材料,也是廣泛生長的一種野生蔬菜。雄花花粉俗稱"蒲黃",具有藥用和滋補功能。 蒲草可食。它們雖然長得平淡而質(zhì)樸,卻也搖曳生姿。我們的先人早就在詩經(jīng)里吟唱過了---“有蒲與荷”?!对?#183;陳風·澤陂》 荻,亦為草本,荻屬,俗稱荻草、荻了、霸土劍,系多年生草本水陸兩生植物。其用途更加廣泛。它的優(yōu)美倩影也是有目共睹---大詩人白居易就有佳句描繪:“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無論是蒲還是荻,它們都以其大眾化平民化的形象與身份以及無處不在無處不有的普遍性自古以來廣受老百姓的喜愛。而古漢語也以其為象征,給我們留下了關(guān)于蒲與荻和窮苦人家的孩子勤讀苦學的佳話。 先看“編蒲”---- 編聯(lián)蒲葉以供書寫?!稘h書·路溫舒?zhèn)鳌罚?#8220;﹝ 路溫舒 ﹞父為里監(jiān)門,使 溫舒 牧羊, 溫舒 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書寫。”后因以“編蒲”為苦學的典故。 南朝 梁 任昉 《為蕭揚州作薦士表》:“至乃集螢映雪,編蒲緝柳。” 唐 劉禹錫 《南海馬大夫見惠著述三通詩以謝之》:“編蒲曾苦思,垂竹愧無名。” 清 吳偉業(yè) 《蘆筆》詩:“採箬編蒲課筆耕, 織簾居士 擅書名。” 典故出自《漢書》,確實有些年頭了,難怪史上頗受熱捧不止一回兩回!看來當時的小路家境貧寒以至于他當獄卒的老爸沒法讓他讀書而是叫他放羊;好在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沒錢讀書也罷!干脆自學成才:去小河畔田塍邊割來一把把蒲葉裁成紙狀來讀書寫字。這一寫果然了得:后來當過廷尉奏曹掾、守廷尉史、郡太守等職,成了大才----成為中央高等法院大法官! 再看“折蒲”----時光流轉(zhuǎn)至有晉一代出了個王育。 《晉書·忠義傳·王育》:“﹝ 王育 ﹞少孤貧,為人傭牧羊,每過小學,必歔欷流涕。時有暇,即折蒲學書,忘而失羊,為羊主所責。 育 將鬻己以償之。同郡 許子章 ……代 育 償羊,給其衣食,使與子同學,遂博通經(jīng)史。”后以“折蒲”為家貧苦學的典故。 --《 漢 典 網(wǎng)》 比起路溫舒,沒爹媽的王育更加孤苦也更加懂事---小小年紀替別人家放羊。每每經(jīng)過學??吹絼e的孩子讀書寫字總是難過得鼻涕眼淚齊下。不知他聽說過先輩老路先生的故事沒有,反正他也明白:野地的蒲草不要錢就實行了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折蒲”而學??墒秦\來了:他學習得太專心太忘我了以至于放牛把牛都給放丟了!主人當然不干,要找他算賬!可一個小孩家家的你拿他咋辦?沒辦法?他人小志大,自有辦法---把自己給賣了來還債【后來我們在《天仙配》也見到那董郎也賣身,不知孰先孰后】!這一招甚是強大。頓時雷到不少人!其中就就包括當?shù)孛嗽S子章。老許大為感動!立馬掏銀子替其還了債,還讓他和自己兒子一道去上學【想來也算是一種投資吧】再到后來還替他完婚,把侄女嫁給了他【估計沒有女兒。呵呵】是他最終成了一個名人---“大將軍”【破虜將軍】。 從蒲再到荻,就比較地接近了。“燃荻”也是一個著名苦學的故事---自晉以降有梁一代出了個劉綺。 梁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為燈”,發(fā)奮讀書。其實蘆荻野外到處都有。彭城人劉綺為了讀書只好買荻草當燈燭。雖然比上面兩位“稍遜風騷”,畢竟屬于同類。 【未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