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中國歷史分期,應(yīng)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總體劃分) 170萬年前 --------------------- 前21世紀 ------------------------ 至今 史前史(蒙昩時代) 文明史(階級社會時代) 170萬年前為元謀人時代,中經(jīng)80萬年前的藍田人時代、40—50萬年前的北京人時代,到2萬多年前的山頂洞人時代,人們開始由原始人群(不固定的群體)生活,轉(zhuǎn)變?yōu)橐匝墳榧~帶的母系氏族公社生活。到了7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和稍晚的半坡文化時代,母系氏族公社進入繁榮階段,這時祖國境內(nèi)各地已都有人們居住,亦稱為新石器時代(使用經(jīng)過磨制的石器,此前均使用打制石器,稱舊石器)。到了4、5千年前,以山東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為代表,母系氏族公社被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形成;公有制逐漸瓦解,私有制出現(xiàn),貧富分化,階級形成。公元前21世紀,啟破壞“禪讓制”,建立夏王朝,跨進階級社會門檻,中國的原始社會解體,中國歷史由蒙昩時期最終進入了文明階段,開始了階級社會的歷史。 第二層次:(分期劃分) 170萬年前----------------1840年---------------1949年---------------至今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代史) (中國現(xiàn)代史) 中國歷史分期,采取的是按社會發(fā)展形態(tài)劃分的方法。把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劃為“中國古代史”;把中國特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劃為“中國近代史”;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后的歷史劃為“中國現(xiàn)代史”。 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標志著中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中國社會性質(zhì)的改變,故成為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分界。 第三層次:(以社會發(fā)展形態(tài)劃分) 半殖民地 社會主義社會 (原始社會) (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半封建社會) (初級階段) 170萬年前--------前21世紀--------前476年--------1840年----------1949年----------至今 從170萬年前元謀人出現(xiàn),到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建立,為原始社會;從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建立,中經(jīng)殷商、西周、春秋為奴隸社會;到前476年春秋時期結(jié)束,標志奴隸社會解體、封建社會開始;從前475年戰(zhàn)國開始到1840年清王朝中期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為封建社會;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熟悉了上述中國歷史的分期,對掌握中國歷史發(fā)展線索的總體輪廓就比較方便。 中國歷史朝代表 整個一部中國史,簡而言之,就是一部改朝換代史。人們只要熟悉一張《朝代表》,實際上就能提綱挈領(lǐng)地掌握了中國古代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 一、先可背誦《朝代表》口訣: 學(xué) 歷史 朝 代 表 口 訣 四 句 唐 虞 夏 商 周 春 秋 戰(zhàn) 國 秦 漢 三 國 兩 晉 南 北 朝 隋 唐 五 代 宋 元 明 清 這首“寶塔詩”,主要是取其形式,便于記憶,實質(zhì)內(nèi)容就是后四句。即: “唐、虞、夏、商、周,春秋、戰(zhàn)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除能背誦牢記上述四句口訣外,還得理解其中每個字的含義才行。主要的有以下幾個朝代名稱特別需要注意: 1.關(guān)于“唐”“虞”。 “唐”指帝堯時代,“虞”指虞舜時期?!疤啤⒂荨眱蓚€“朝代”,實際上是傳說時期,應(yīng)屬原始社會解體時期,屬史前史。解放前史學(xué)界習(xí)慣上把它看作兩個“朝代”,為方便記憶,姑且用之。 2.關(guān)于“周”。 “周”當(dāng)有西周、東周之分。準確的分法應(yīng)為: 西周 周 < 春秋 東周< 戰(zhàn)國 由上可見,口訣里的“周”,當(dāng)視為專指“西周”。只有這樣理解,才不至于重復(fù)。 3.關(guān)于“漢”。 “漢”的內(nèi)容實質(zhì)上包含: 西漢 漢 < 新 東漢 因此,口訣里的“漢”,它實際上包含著“西漢”王朝、王莽的“新”朝和“東漢”王朝,也就是說,一個“漢”字,網(wǎng)羅了三個王朝。 4.關(guān)于“三國”。 “三國”具有的含義: 魏 三國 < 蜀(漢) 吳 三國是個分裂時期,“魏”據(jù)北方,“蜀”據(jù)西南,吳據(jù)東南長江下游。 5.關(guān)于“兩晉”。 西晉 兩晉 < 東晉(南方)、十六國(北方) “兩晉”包括西晉、東晉兩個王朝。西晉是統(tǒng)一王朝,統(tǒng)治全中國;而東晉王朝則是個分裂政權(quán),只統(tǒng)治南部中國。東晉時,北方先后出現(xiàn)過許多個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也有漢人政權(quán)),總稱“十六國”,也叫“五胡十六國”。具體的有:夏、成漢、前趙、后趙、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涼、后涼、南涼、北涼、西涼。 6.關(guān)于“南北朝”。 “南北朝”的具體內(nèi)涵是: “南朝”(南方地區(qū)):宋、齊、梁、陳 南北朝 < 東魏——北齊 “北朝”(北方地區(qū)):北魏 < 西魏——北周 南北朝是我國的大分裂時代,南朝有“宋齊梁陳”四個王朝;北朝前后有五個政權(quán),除“北魏”曾短期統(tǒng)一過北方,后很快又分裂為東、西魏,并先后被北齊、北周所取代。 7.關(guān)于“五代”。 “五代”的意思是: 五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 五代 < 十國: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荊南、前蜀、后蜀、北漢 “五代”是中國的又一個分裂時期,先后控制中央政權(quán)的是:梁、唐、晉、漢、周五個短命王朝,為同歷史上重名的朝代相區(qū)別,史家一概冠以“后”字,故被稱為“后梁”、 “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以示區(qū)別。期間,又在全國各地出現(xiàn)過十個割據(jù)政權(quán),史稱“十國”。 8.關(guān)于“宋”。 “宋”的歷史也比較復(fù)雜: 北宋(同時并存“遼”、“西夏”) 宋 < 南宋(同時并存“金”、“蒙古”) “宋”是中國逐漸由分裂走向統(tǒng)一的過渡時期?!氨彼巍敝煌瓿蓢业木植拷y(tǒng)一;“南宋”則是偏安江南的政權(quán)?!皟伤巍蓖醭瘯r期,均與北方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并存。 二、再讀《朝代表》: 朝 代 創(chuàng) 建 年 代 創(chuàng) 始 人 都 城 夏 前21世紀 啟 陽城(河南登封) 商(殷) 前16世紀 湯 殷(河南安陽) 西 周 前11世紀 武王 鎬京(西安) 東 周 春 秋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 洛邑(洛陽) 戰(zhàn) 國 公元前475年 七諸侯國并列 秦 公元前221年 嬴政 咸陽 漢 西 漢 公元前202年 劉邦 長安(西安) 新 公元8年 王莽 長安 東 漢 25年 劉秀 洛陽 三 國 魏 220年 曹丕 洛陽 蜀(漢) 221年 劉備 成都 吳 229年 孫權(quán) 建業(yè)(南京) 兩 晉 西 晉 265年 司馬炎 洛陽 東 晉(十六國) 317年 司馬睿 建康(南京) 南 北 朝 北 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386年 拓跋珪 (鮮卑) 洛陽 南 朝 (宋齊梁陳) 420年 劉裕 建康 隋 581年 楊堅 長安 唐 618年 李淵 長安 五 代(十國) 907年 朱溫 汴梁(開封) 宋 北 宋(遼、西夏并存) 960年 趙匡胤 東京(開封) 南 宋(與金對峙) 1127年 趙構(gòu) 臨安(杭州) 元 1271年 忽必烈(蒙古) 大都(北京) 明 1368年 朱元璋 應(yīng)天(南京) 1421年遷北京 清 1636年(1644入關(guān)) 皇太極(滿族) 北京 在背誦、明確“《朝代表》口訣”的基礎(chǔ)上,再仔細閱讀以上《朝代表》,最后再看“通說”,則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能真正較好地掌握中國古代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