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問過我:為什么同樣是屋頂種植槽種果樹,你能種出滿意的果實,我就種不出來? 要回答這個問題幾句話是說不清楚的,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在光照相同的條件下,即使種相同的果樹,也有許多影響果實產(chǎn)量與品質的問題存在,比如土的問題,澆水量的問題,肥料施用的問題,防病治蟲的問題,各種果樹日常管理的問題,等等。這里有必要提醒愛好者們,必需的書籍還是應該買幾本,書里敘述的一些基礎知識和理論都是無數(shù)前人的實踐經(jīng)驗總結和長期研究的結果,必預有所了解掌握,有些可作指導,有的可作參考或者。至于各種相關條件變化后應采取何種對應措施,就可以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作出合理的調整,少走彎路,進而在失敗或成功的實例中認真分析、準確判斷,進行必要的再調整,逐漸總結出自己的一套經(jīng)驗來。十多年來我就是這么一步步走過來的,還要繼續(xù)走下去。 為給愛好屋頂種果樹的朋友提供一點參考,我就拋磚引玉,先就最基礎的土、肥、水問題談一談自己的認識與體會。因見識仍不夠多,權當自言自語。若遇方家指點,那就算收獲了。
一、屋頂建園用什么土?
任何植物的生長都離不了水與肥。假如我們能把植物生長所必須的營養(yǎng)元素按合理的比例配成營養(yǎng)液讓植物的根能直接吸收,這就成了無土栽焙。但這需要對植株支持固定和儲備、維持營養(yǎng)液的設施,這只有專業(yè)化、工廠化的商品栽培才會使用,一般園藝愛好者在屋頂或露臺、陽臺上種花果是不可能使用的,只能用土。 所以我們就可以這樣說:土是植物通過根系固定自己位置、同時給植物提供水和養(yǎng)分使根系吸收利用的載體(或介質、基體)。換一種說法,土就是植株安身立命的依托,也是源源不斷供給植株生長必需的肥與水的倉庫。近幾年來隨著城市屋頂綠化的興起,一些商家生產(chǎn)出“無土草坪”或“無土栽培基體”投入市場,對大型公共屋頂綠化來說較為方便,只須定時噴水施化肥即可。但對眾多家庭小規(guī)模屋頂或露臺、陽臺綠化愛好者來說并不適用,大家還得用土。 用什么土呢?我認為除了嚴重污染(化工污染、重金屬污染、有毒物質污染等)的土以外,所有的土都可以用來配制成盆栽、槽栽(可以看作是放大的盆栽)所需要的土,其PH值是可以調整的。 盆栽木本植物由于土量少,為防止植物固立不穩(wěn)抗風力不強,一般用壤土、砂壤土等容重較大和團固性較強的土,也可以用粘土加砂或炭灰細炭渣再加有機質,總之,能持水保肥又可以確保多余的水滲掉、使土中保有一定空隙從而可使根的呼吸作用正常進行就行。 至于果木種植槽內(nèi),可選方案更多更豐富。屋頂由于單位面積可用荷載受限制,加上結構承載特點,一般都建成長條形或長條變形的種植槽。種植槽位置一定要注意(可參閱拙文《屋頂綠化,完全可行!——淺談屋頂建園的荷載布局要點與屋面的防滲漏問題》)。假如可供使用的荷載有400公斤/平方米,按80%作為靜荷載即土重(必須留有一定的活荷載余地,且植株也有一定重量),那么配成的槽土飽和濕容重為1.0時,土厚可為30~32厘米:若配成的槽土飽和濕容重為0.9時,土厚可為35厘米。鋼筋混凝土現(xiàn)澆屋頂只要質量合格,可用荷載均大于500公斤/平方米,尤其不在板中央而在承重結構(包括預制板頂?shù)某兄貕Γ┥戏剑淇捎煤奢d可達600~700公斤/平方米或更高,即使使用飽和濕容重為1.5左右的純砂壤土,土厚也可達到35~45厘米乃至更厚些。一般來說,屋頂種植槽內(nèi)配制的混合土飽和濕容重以不超過1.3為好,土厚也不必超過35厘米,這樣的土有一定的通氣空隙度又有相當?shù)某炙?,完全可以滿足植株生長、根系抓握立固要求(屋頂綠化是不宜種高大喬木的,矮化果樹一般不超過3米高),有一定抗風能力,又不致造成屋頂荷載過大。如果根據(jù)特殊栽培需要配制出飽和濕容重低于1的輕質培養(yǎng)土,則槽內(nèi)土厚度可以適當增加。 用于配制槽土的材料很多,常用的有壤土(菜園土)、砂壤土(水田土)、泥炭(沼澤土)、腐葉土(老林土)、焙燒膨脹蛭石、炭灰渣、木屑(腐熟的鋸末、木渣)、焙燒膨脹的珍珠巖顆粒等。只有粘土的地方,一定要加輕質疏松的其它材料及大量有機質,否則沉降后利水透氣性差、容重大而栽植效果不理想。 以我的屋頂果園為例: 03年運氣好,通過一個朋友非常便宜的買到幾方(松方,不是板方)從山區(qū)的干海子邊挖出的半腐葉半泥炭土(半干濕,容重在0.4左右,內(nèi)中有機質按重量算近一半,按體積算超過七成),當時欣喜萬分。年底有了空,就用菜園土(壤土)、焙燒膨脹蛭石、粘土、蜂窩煤灰渣及干牛糞進行配制,搞比較實驗。 1. 腐葉泥炭土、蛭石、菜園土各三分之一;飽和濕容重1左右。 2. 腐葉泥炭土、粘土、蛭石、菜園土各四分之一;飽和濕容重1.1左右。 3. 粘土一半、細炭碴灰三成,干牛糞兩成;飽和濕容重1.25左右。 以上三種配比各裝了幾個種植槽。此外又搞了一些以腐葉泥炭土為主的輕質配合,用一系列大中花盆搞比較試驗。 配制時所有材料均充分細碎,并按每百公斤混合土加入充分發(fā)酵的菜籽餅肥3公斤、過磷酸鈣0.5公斤充分均勻拌合,然后裝入預鋪2~3厘米厚粗炭渣的各種植槽。剛鋪時土松不實,經(jīng)幾年來的栽植使用沉降后,目前土厚在26~30厘米。 (以上配合比例均按體積計算,以下同。飽和濕容重系06年秋切塊測試) 通過幾年來的實踐,發(fā)現(xiàn)只要滿足持水保肥透氣不板結及PH值合理,幾種配合的最后結果是效果差不多,成敗關鍵還是土水肥的全面綜合管理。 04年我還做過試驗,只用蛭石、腐葉泥炭土各一半加施有機肥裝盆種菜,茄子長到45厘米長,辣椒結得又大又肥一片紅,豆角和西紅柿也又肥又大又多,吃不嬴了就到處送或讓老同學們自己來摘。這種介質很輕很疏松,保水保肥力也強,但植株的須根系雖發(fā)達卻站不穩(wěn),抗風性太差,不加支撐或搭架綁縛,一陣風就可以吹倒。種西瓜就行,瓜藤匍伏,風的影響不大,不過我還是培了一鎬土壓住瓜主藤根部才放心。結的瓜不大只有四五斤,但很甜。這個試驗還發(fā)現(xiàn),凡使用了較多蛭石、珍珠巖等特輕質材料配制的種植介質,在裝盆(槽)后表面都要覆蓋幾厘米厚的壤土,否則遇到風吹表面干燥松散,蛭石與珍珠巖顆粒要隨風到處飄落。 受此例啟發(fā),與“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的粘土打了十九年交道的“菜金牌”在T君的大力支持協(xié)助下,也興趣萌發(fā)搞了一次“改革”:離她單位不遠有個不大的木材加工廠拆遷,那兒有幾堆墊底幾年發(fā)黑的鋸末(證明已充分腐熟),她請人收集裝了五大編織袋弄上屋頂,又到附近養(yǎng)雞專業(yè)戶那里去搞了兩大編織袋的干雞糞,托人幫買了一大編織袋珍珠巖,在原先一個純菜園土的種植槽里搞出個新的輕質配比:鋸末5份,干雞糞2份,菜園土3份,珍珠巖1份,充分混合后經(jīng)消毒殺菌裝進了原槽,最后表面又覆蓋了5、6厘米厚的菜園土,沉降后有40厘米深(其總重量與原來25厘米左右厚純菜園土差不多,多出的菜園土拿去裝了一堆花盆種別的去了)。然后在里面種南瓜、種紅苕。頭一年4棵南瓜引上架,共收老南瓜19個合計165斤,最大一個磨盤南瓜18斤,最小的一個海南瓜也有6斤。第二年只在一頭種了三棵絲瓜共摘了73斤,大部分地方用來種了三窩紅苕,讓苕藤在槽面和屋頂?shù)教幣勒谔枴3私?jīng)常吃嫩苕尖外,居然最后還挖(那根本就不算“挖”,輕輕一扒就出來了)出了近30斤紅苕,其中兩三斤重的有好幾個。去年二月這個槽里干脆種了三棵葡萄,計劃今年讓它布滿架,明年開始收獲,“和二分園的葡萄比一比”。 從以上例子可見,屋頂建園綠化,經(jīng)過配制的土壤可以很好的滿足種花、種菜、種樹、種果的需要,又能通過輕質材料的使用盡可能減少屋頂荷載,或在不增加屋頂荷載的前提下增大種植介質厚度,擴大植株根系的拓展空間,滿足相關植物的需要。但光有土還不行,土的問題還是要和肥、水問題一起進行系統(tǒng)管理,才能發(fā)揮最大的效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