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頂管施工工藝

 天無極 2010-09-30

6.1.1 頂管的施工設計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6.1.1.1 施工現(xiàn)場平面布置圖;

 6.1.1.2 頂進方法的選用和頂管段單元長度的確定;

 6.1.1.3 工作坑位置的選擇及其結構類型的設計;

 6.1.1.4 頂管機頭選型及各類設備的規(guī)格、型號及數量;

 6.1.1.5 頂力計算和后背設計;

 6.1.1.6 洞口的封門設計;

 6.1.1.7 測量、糾偏的方法;

 6.1.1.8 垂直運輸和水平運輸布置;下管、挖土、運土或泥水排除的方法; 

 6.1.1.9 減阻措施;

 6.1.1.10 控制地面隆起、沉降的措施;

 6.1.1.11 地下水排除方法;

 6.1.1.12 注漿加固措施;

 6.1.1.13 安全技術措施。

6.1.2 管道頂進方法的選擇,應根據管道所處土層性質、管徑、地下水位、附近地上與地下建筑物、構筑物和各種設施等因素,經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1.2.1 在粘性土或砂性土層,且無地下水影響時,宜采用手掘式或機械挖掘式頂管法;當土質為砂礫土時,可采用具有支撐的工具管或注漿加固土層的措施;

 6.1.2.2 在軟土層且無障礙物的條件下,管頂以上土層較厚時,宜采用擠壓式或網格式頂管法;

 6.1.2.3 在粘性土層中必須控制地面隆陷時,宜采用土壓平衡頂管法;

 6.1.2.4 在粉砂土層中且需要控制地面隆陷時,宜采用加泥式土壓平衡或泥水平衡頂管法;

 6.1.2.5 在頂進長度較短、管徑小的金屬管時,宜采用一次頂進的擠密土層頂管法。

6.1.3 采用手掘式頂管時,應將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m處,并應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進入頂管管道。

6.1.4 頂管施工中的測量,應建立地面與地下測量控制系統(tǒng),控制點應設在不易擾動、視線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護處。

6.2 工作坑

6.2.1 頂管工作坑的位置應按下列條件選擇:

 6.2.1.1 管道井室的位置;

 6.2.1.2 可利用坑壁土體作后背;

 6.2.1.3 便于排水、出土和運輸;

 6.2.1.4 對地上與地下建筑物、構筑物易于采取保護和安全施工的措施;

 6.2.1.5 距電源和水源較近,交通方便;

 6.2.1.6 單向頂進時宜設在下游一側。

6.2.2 采用裝配式后背墻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2.2.1 裝配式后背墻宜采用方木、型鋼或鋼板等組裝,組裝后的后背墻應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

 6.2.2.2 后背土體壁面應平整,并與管道頂進方向垂直;

 6.2.2.3 裝配式后背墻的底端宜在工作坑底以下,不宜小于50cm;

 6.2.2.4 后背土體壁面應與后背墻貼緊,有孔隙時應采用砂石料填塞密實;

 6.2.2.5 組裝后背墻的構件在同層內的規(guī)格應一致,各層之間的接觸應緊貼,并層層固定。

6.2.3 工作坑的支撐宜形成封閉式框架,矩形工作坑的四角應加斜撐。

6.2.4 頂管工作坑及裝配式后背墻的墻面應與管道軸線垂直,其施工允許偏差應符合表6.2.4的規(guī)定。

   工作坑及裝配式后背墻的施工允許偏差(mm)       表6.2.4

項目 
 允許偏差 
 
工作坑每側 
 寬度 
 不小于施工設計規(guī)定 
 
長度 
 
裝配式后背墻 
 垂直度 
 0.1%H 
 
水平扭轉度 
 0.1%L 
 

  注:1.H為裝配式后背墻的高度(mm);

    2.L為裝配式后背墻的長度(mm)。

6.2.5 當無原土作后背墻時,應設計結構簡單、穩(wěn)定可靠、就地取材、拆除方便的人工后背墻。

6.2.6 利用已頂進完畢的管道作后背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2.6.1 待頂管道的頂力應小于已頂管道的頂力;

 6.2.6.2 后背鋼板與管口之間應襯墊緩沖材料;

 6.2.6.3 采取措施保護已頂入管道的接口不受損傷。

6.2.7 當頂管工作坑采用地下連續(xù)墻時,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的規(guī)定,并應編制施工設計。施工設計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6.2.7.1 工作坑施工平面布置及豎向布置;

 6.2.7.2 槽段開挖土方及泥漿處理;

 6.2.7.3 墻體混凝土的連接形式及防滲措施;

 6.2.7.4 預留頂管洞口設計;

 6.2.7.5 預留管、件及其與內部結構連接的措施;

 6.2.7.6 開挖工作坑支護及封底措施;

 6.2.7.7 墻體內面的修整、護襯及頂管后背的設計;

 6.2.7.8 必要的試驗研究內容。

6.2.8 地下連續(xù)墻墻段間宜采用接頭箱法連接,且其接縫位置應與井室內部結構相接處錯開。

6.2.9 槽段開挖成形允許偏差應符合表6.2.9的規(guī)定。

       槽段開挖成形允許偏差(mm)           表6.2.9 

項目 
 允許偏差 
 
軸線位置 
 30 
 
成槽垂直度 
 <H/300 
 
成槽深度 
 清孔后不小于設計規(guī)定 
 

  注:1.軸線位置指成槽軸線與設計軸線位置之差;

    2.H為成槽深度(mm)。

6.2.10 采用鋼管作預埋頂管洞口時,鋼管外宜加焊止水環(huán),且周圍應采用鋼制框架,按設計位置與鋼筋骨架的主筋焊接牢固;鋼管內宜采用具有凝結強度的輕質膠凝材料封堵;鋼筋骨架與井室結構或頂管后背的連接筋、螺栓、連接擋板錨筋,應位置準確,聯(lián)接牢固。

6.2.11 槽段混凝土澆筑的技術要求應符合表6.2.11的規(guī)定。

        槽段混凝土澆筑的技術要求         表6.2.11

項目 
 技術要求指標 
 
混凝土配合比 
 水灰比 
 ≤0.80 
 
灰砂比 
 1:2~1:2.5 
 
水泥用量 
 ≥370kg/m3 
 
坍落度 
 20±2cm 
 
混凝土澆筑 
 拼接導管檢漏壓力 
 >0.3MPa 
 
鋼筋骨架就位后到澆筑開始 
 <4h 
 
導管間距 
 ≤3m 
 
導管距槽端距離 
 ≤1.50m 
 
導管埋置深度 
 >1.00m,<6.00m 
 
混凝土面上升速度 
 >4.00m/h 
 
導管間混凝土面高差 
 <0.50m 
 

  注:1.工作坑兼做管道構筑物時,其混凝土施工尚應滿足結構要求;

    2.導管埋置深度系指開澆后下沉澆筑時,混凝土面距導管底口的距離;

    3.導管間距系指當導管管徑為200~300mm時,導管中心至中心的距離。

6.2.12 地下連續(xù)墻的頂管后背部位,應按施工設計采取加固措施。

6.2.13 開挖工作坑,應按施工設計規(guī)定及時支護,可采用與墻體連接的鋼筋混凝土圈梁和支撐梁的方法支護,也可采用鋼管支撐法支護。支撐應滿足便于運土、提吊管件及機具設備等的要求。






-
                                      
本貼得筑龍幣:0 等級得幣:0 版主獎勵:0 貼主答謝:0 獻花贈幣:0] 得信譽分:0
本貼評定等級:1執(zhí)行評定:系統(tǒng)自動
[定制廣告] 加入建筑施工超爽會員,天天免費!天天特權!
 wanhanbing
 
位置: 江蘇 信譽: 23
專業(yè): 結構 發(fā)貼: 69
[留言][電郵][主頁][BLOG]
第2樓 2007-5-9 12:52:00
發(fā)貼心情 6.2.14 地下連續(xù)墻施工允許偏差應符合表6.2.14的規(guī)定。

 

      地下連續(xù)墻施工允許偏差         表6.2.14

項目 
 允許偏差 
 
軸線位置 
 100mm 
 
墻面平整度 
 粘土層 
 100mm 
 
砂土層 
 200mm 
 
預埋管 
 中心位置 
 100mm 
 
混凝土抗?jié)B、抗凍及彈性模量 
 符合設計要求 
 

  注:墻面平整度允許偏差值系指允許凸出設計墻面的數值。

6.2.15 矩形工作坑的底部宜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B = D1 + S     (6.2.15-1)

     L = L1 + L2 + L3 + L4 + L5 (6.2.15-2) 

式中 B——矩形工作坑的底部寬度(m);

   D1——管道外徑(m);

   S——操作寬度(mm),可取2.4~3.2m;

   L——矩形工作坑的底部長度(m);

   L1——工具管長度(m)。當采用管道第一節(jié)管作為工具管時,鋼筋混凝土管不宜小于0.3m;鋼管不宜小于0.6m;

   L2——管節(jié)長度(m);

   L3——運土工作間長度(m);

   L4——千斤頂長度(m);

   L5——后背墻的厚度(m)。

6.2.16 工作坑深度應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H1 = h1 + h2 + h3      (6.2.16-1)

      H2 = h1 + h3       (6.2.16-2)

式中 H1——頂進坑地面至坑底的深度(m);

   H2——接受坑地面至坑底的深度(m);

    h1——地面至管道底部外緣的深度(m);

    h2——管道外緣底部至導軌底面的高度(m);

    h3——基礎及其墊層的厚底。但不應小于該處井室的基礎及墊層厚度(m)。

6.2.17 頂管完成后的工作坑應及時進行下步工序,經檢驗后及時回填



                                      
本貼得筑龍幣:0 等級得幣:0 版主獎勵:0 貼主答謝:0 獻花贈幣:0] 得信譽分:0
本貼評定等級:1執(zhí)行評定:系統(tǒng)自動
[定制廣告] 精選超爽免費建筑工程施組
 wanhanbing
 
位置: 江蘇 信譽: 23
專業(yè): 結構 發(fā)貼: 69
[留言][電郵][主頁][BLOG]
第3樓 2007-5-9 12:52:00
發(fā)貼心情 6.3 設備安裝

 

6.3.1 導軌應選用鋼質材料制作,其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3.1.1 兩導軌應順直、平行、等高,其縱坡應與管道設計坡度一致;

 6.3.1.2 導軌安裝的允許偏差應為:

  軸線位置:3mm

  頂面高程:0~+3mm

  兩軌內距:±2mm

 6.3.1.3 安裝后的導軌應牢固,不得在使用中產生位移,并應經常檢查校核。

6.3.2 千斤頂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3.2.1 千斤頂宜固定在支架上,并與管道中心的垂線對稱,其合力的作用點應在管道中心的垂直線上;

 6.3.2.2 當千斤頂多于一臺時,宜取偶數,且其規(guī)格宜相同;當規(guī)格不同時,其行程應同步,并應將同規(guī)格的千斤頂對稱布置;

 6.3.2.3 千斤頂的油路應并聯(lián),每臺千斤頂應有進油、退油的控制系統(tǒng)。

6.3.3 油泵安裝和運轉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3.3.1 油泵宜設置在千斤頂附近,油管應順直、轉角少;

 6.3.3.2 油泵應與千斤頂相匹配,并應有備用油泵;油泵安裝完畢,應進行試運轉;

 6.3.3.3 頂進開始時,應緩慢進行,待各接觸部位密合后,再按正常頂進速度頂進;

 6.3.3.4 頂進中若發(fā)現(xiàn)油壓突然增高,應立即停止頂進,檢查原因并經處理后方可繼續(xù)頂進;

 6.3.3.5 千斤頂活塞退回時,油壓不得過大,速度不得過快。

6.3.4 分塊拼裝式頂鐵的質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3.4.1 頂鐵應有足夠的剛度;

 6.3.4.2 頂鐵宜采用鑄鋼整體澆鑄或采用型鋼焊接成型;當采用焊接成型時,焊縫不得高出表面,且不得脫焊;

 6.3.4.3 頂鐵的相鄰面應互相垂直;

 6.3.4.4 同種規(guī)格的頂鐵尺寸應相同;

 6.3.4.5 頂鐵上應有鎖定裝置;

 6.3.4.6 頂鐵單塊放置時應能保持穩(wěn)定。

6.3.5 頂鐵的安裝和使用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3.5.1 安裝后的頂鐵軸線應與管道軸線平行、對稱,頂鐵與導軌和頂鐵之間的接觸面不得有泥土、油污;

 6.3.5.2 更換頂鐵時,應先使用長度大的頂鐵;頂鐵拼裝后應鎖定;

 6.3.5.3 頂鐵的允許聯(lián)接長度,應根據頂鐵的截面尺寸確定。當采用截面為20cm×30cm頂鐵時,單行順向使用的長度不得大于1.5m;雙行使用的長度不得大于2.5m,且應在中間加橫向頂鐵相聯(lián);

 6.3.5.4 頂鐵與管口之間應采用緩沖材料襯墊,當頂力接近管節(jié)材料的允許抗壓強度時,管端應增加U形或環(huán)形頂鐵;

 6.3.5.5 頂進時,工作人員不得在頂鐵上方及側面停留,并應隨時觀察頂鐵有無異常跡象。

6.3.6 采用起重設備下管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3.6.1 正式作業(yè)前應試吊,吊離地面10cm左右時,檢查重物捆扎情況和制動性能,確認安全后方可起吊;

 6.3.6.2 下管時工作坑內嚴禁站人,當管節(jié)距導軌小于50cm時,操作人員方可近前工作;

 6.3.6.3 嚴禁超負荷吊裝。



                                      
本貼得筑龍幣:0 等級得幣:0 版主獎勵:0 貼主答謝:0 獻花贈幣:0] 得信譽分:0
本貼評定等級:1執(zhí)行評定:系統(tǒng)自動
[定制廣告] 歡迎您來筑龍建筑施工網--建筑人的網上家園
 wanhanbing
 
位置: 江蘇 信譽: 23
專業(yè): 結構 發(fā)貼: 69
[留言][電郵][主頁][BLOG]
第4樓 2007-5-9 12:53:00
發(fā)貼心情 設備安裝

 

6.3.1 導軌應選用鋼質材料制作,其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3.1.1 兩導軌應順直、平行、等高,其縱坡應與管道設計坡度一致;

 6.3.1.2 導軌安裝的允許偏差應為:

  軸線位置:3mm

  頂面高程:0~+3mm

  兩軌內距:±2mm

 6.3.1.3 安裝后的導軌應牢固,不得在使用中產生位移,并應經常檢查校核。

6.3.2 千斤頂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3.2.1 千斤頂宜固定在支架上,并與管道中心的垂線對稱,其合力的作用點應在管道中心的垂直線上;

 6.3.2.2 當千斤頂多于一臺時,宜取偶數,且其規(guī)格宜相同;當規(guī)格不同時,其行程應同步,并應將同規(guī)格的千斤頂對稱布置;

 6.3.2.3 千斤頂的油路應并聯(lián),每臺千斤頂應有進油、退油的控制系統(tǒng)。

6.3.3 油泵安裝和運轉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3.3.1 油泵宜設置在千斤頂附近,油管應順直、轉角少;

 6.3.3.2 油泵應與千斤頂相匹配,并應有備用油泵;油泵安裝完畢,應進行試運轉;

 6.3.3.3 頂進開始時,應緩慢進行,待各接觸部位密合后,再按正常頂進速度頂進;

 6.3.3.4 頂進中若發(fā)現(xiàn)油壓突然增高,應立即停止頂進,檢查原因并經處理后方可繼續(xù)頂進;

 6.3.3.5 千斤頂活塞退回時,油壓不得過大,速度不得過快。

6.3.4 分塊拼裝式頂鐵的質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3.4.1 頂鐵應有足夠的剛度;

 6.3.4.2 頂鐵宜采用鑄鋼整體澆鑄或采用型鋼焊接成型;當采用焊接成型時,焊縫不得高出表面,且不得脫焊;

 6.3.4.3 頂鐵的相鄰面應互相垂直;

 6.3.4.4 同種規(guī)格的頂鐵尺寸應相同;

 6.3.4.5 頂鐵上應有鎖定裝置;

 6.3.4.6 頂鐵單塊放置時應能保持穩(wěn)定。

6.3.5 頂鐵的安裝和使用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3.5.1 安裝后的頂鐵軸線應與管道軸線平行、對稱,頂鐵與導軌和頂鐵之間的接觸面不得有泥土、油污;

 6.3.5.2 更換頂鐵時,應先使用長度大的頂鐵;頂鐵拼裝后應鎖定;

 6.3.5.3 頂鐵的允許聯(lián)接長度,應根據頂鐵的截面尺寸確定。當采用截面為20cm×30cm頂鐵時,單行順向使用的長度不得大于1.5m;雙行使用的長度不得大于2.5m,且應在中間加橫向頂鐵相聯(lián);

 6.3.5.4 頂鐵與管口之間應采用緩沖材料襯墊,當頂力接近管節(jié)材料的允許抗壓強度時,管端應增加U形或環(huán)形頂鐵;

 6.3.5.5 頂進時,工作人員不得在頂鐵上方及側面停留,并應隨時觀察頂鐵有無異常跡象。

6.3.6 采用起重設備下管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3.6.1 正式作業(yè)前應試吊,吊離地面10cm左右時,檢查重物捆扎情況和制動性能,確認安全后方可起吊;

 6.3.6.2 下管時工作坑內嚴禁站人,當管節(jié)距導軌小于50cm時,操作人員方可近前工作;

 6.3.6.3 嚴禁超負荷吊裝。

6.4 頂進



                                      
本貼得筑龍幣:0 等級得幣:0 版主獎勵:0 貼主答謝:0 獻花贈幣:0] 得信譽分:0
本貼評定等級:1執(zhí)行評定:系統(tǒng)自動
[定制廣告] 筑龍建筑施工精品技術專題集萃
 wanhanbing
 
位置: 江蘇 信譽: 23
專業(yè): 結構 發(fā)貼: 69
[留言][電郵][主頁][BLOG]
第5樓 2007-5-9 12:54:00
發(fā)貼心情 6.4.1 開始頂進前應檢查下列內容,確認條件具備時方可開始頂進。

 

 6.4.1.1 全部設備經過檢查并經過試運轉;

 6.4.1.2 工具管在導軌上的中心線、坡度和高程應符合第6.3.1條的規(guī)定;

 6.4.1.3 防止流動性土或地下水由洞口進入工作坑的措施;

 6.4.1.4 開啟封門的措施。

6.4.2 拆除封門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4.2.1 采用鋼板樁支撐時,可拔起或切割鋼板樁露出洞口,并采取措施防止洞口上方的鋼板樁下落;

 6.4.2.2 采用沉井時,應先拆除內側的臨時封門,再拆除井壁外側的封板或其他封填措施;

 6.4.2.3 在不穩(wěn)定土層中頂管時,封門拆除后應將工具管立即頂入土層。

6.4.3 工具管開始頂進5~10m的范圍內,允許偏差應為:軸線位置3mm,高程0~+3mm。當超過允許偏差時,應采取措施糾正。

  在軟土層中頂進混凝土管時,為防止管節(jié)飄移,可將前3~5節(jié)管與工具管聯(lián)成一體。

6.4.4 采用手工掘進頂管法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圖6.4.4):

             

              圖6.4.4 超挖示意

          a——最大超挖量;b——允許超挖范圍

 6.4.4.1 工具管接觸或切入土層后,應自上而下分層開挖;工具管迎面的超挖量應根據土質條件確定;

 6.4.4.2 在允許超挖的穩(wěn)定土層中正常頂進時,管下部135o范圍內不得超挖;管頂以上超挖量不得大于1.5cm;管前超挖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并制定安全保護措施;

 6.4.4.3 在對頂施工中,當兩管端接近時,可在兩端中心先掏小洞通視調整偏差量。

6.4.5 采用網格式水沖法頂管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4.5.1 網格應全部切入土層后方可沖碎土塊;

 6.4.5.2 進水應采用清水;

 6.4.5.3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粉砂層中的進水壓力宜為0.4~0.6MPa;在粘性土層中,進壓力宜為0.7~0.9MPa;

 6.4.5.4 工具管內的泥漿應通過篩網排出管外。

6.4.6 采用擠壓式頂管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4.6.1 喇叭口的開關及其收縮量應根據土層情況確定,且應與其形心的垂線左右對稱;

 6.4.6.2 每次頂進的長度,應根據車斗的容積、起吊能力和地面運輸條件綜合確定;

 6.4.6.3 工具管開始頂進和接近頂完時,應采用手工挖土緩慢頂進;

 6.4.6.4 頂進時,應防止工具管轉動;

 6.4.6.5 臨時停止頂進時,應將喇叭口全部切入土層。

6.4.7 采用擠密土層法頂管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4.7.1 管前應安裝管尖或管帽。當采用管尖時,其中心角宜為:砂性土層,不宜大于60o;粉質粘土,不宜大于50o;粘土,不宜大于40o;

 6.4.7.2 為防止相鄰管道損壞及地面隆起,應根據施工設計控制與相鄰管道間的凈距及距地面的深度。

6.4.8 頂管的頂力可按下式計算,亦可采用當地的經驗公式確定:

 P=fγD1[2h+(2h+ D1)tg2(45°-ф/2)+ω/γD1]L+PF      (6.4.8)

式中 P——計算的總頂力(kN);

   γ——管道所處土層的重力密度(kN/m3);

   D1——管道的外徑(mm);

   H——管道頂部以上覆蓋土層的厚度(m);

   ф——管道所處土層的內摩擦角(o);

   ω——管道單位長度的自重(kH/m);

   L——管道的計算頂進長度(m);

   f——頂進時,管道表面與其周圍土層之間的摩擦系數,其取值可按表6.4.8-1所列數據選用;

  PF ——頂進時,工具管的迎面阻力(kN),其取值,宜按不同頂進方法由表6.4.8-2所列公式計算。

       頂進管道與其周圍土層的摩擦系數      表6.4.8-1

土類 
 濕 
 干 
 
粘土、亞粘土 
 0.2~0.3 
 0.4~0.5 
 
砂土、亞砂土 
 0.3~0.4 
 0.5~0.6 
 

6.4.9 頂進鋼管采用鋼絲網水泥砂漿和肋板保護層時,焊接后應補做焊口處的外防腐層。

6.4.10 采用鋼筋混凝土管時,其接口處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4.10.1 管節(jié)未進入土層前,接口外側應墊麻絲、油氈或木墊板,管口內側應留有10~20mm的空隙;頂緊后兩管間的孔隙宜為10 ~15mm;

       頂進工具管迎面阻力(PF)的計算公式     表6.4.8-2

頂進方法 
 頂進時,工具管迎面阻力(PF)的計算公式(kN) 
 
手工掘進 
 工具管頂部及兩側允許超挖 
 0 
 
工具管頂部及兩側不允許超挖 
 л · Dav · t · R 
 
擠壓法 
   л · Dav · t · R 
 
網格擠壓法 
   a · л/4 · D· R 
 

  注:Dav——工具管刃腳或擠壓喇叭口的平均直徑(m);

     t——工具管刃腳厚度或擠壓喇叭口的平均寬度(m);

     R——手工掘進頂管法的工具管迎面阻力,或擠壓、網格擠壓頂管法的擠壓阻力。前者可采用500kN/m2,后者可按工具管前端中心處的被動土壓力計算(kN/m2);

     a——網格截面參數,可取0.6~1.0。

 6.4.10.2 管節(jié)入土后,管節(jié)相鄰接口處安裝內脹圈時,應使管節(jié)接口位于內脹圈的中部,并將內脹圈與管道之間的縫隙用木楔塞緊。

6.4.11 采用T形鋼套環(huán)橡膠圈防水接口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4.11.1 混凝土管節(jié)表面應光潔、平整,無砂眼、氣泡;接口尺寸符合規(guī)定;

 6.4.11.2 橡膠圈的外觀和斷面組織應致密、均勻,無裂縫、孔隙或凹痕等缺陷;安裝前應保持清潔,無油污,且不得在陽光下直曬;

 6.4.11.3 鋼套環(huán)接口無疵點,焊接接縫平整,肋部與鋼板平面垂直,且應按設計規(guī)定進行防腐處理;

 6.4.11.4 木襯墊的厚度應與設計頂力相適應。

6.4.12 采用橡膠圈密封的企口或防水接口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4.12.1 粘結木襯墊時凹凸口應對中,環(huán)向間隙應均勻;

 6.4.12.2 插入前,滑動面可涂潤滑劑;插入時,外力應均勻;

 6.4.12.3 安裝后,發(fā)現(xiàn)橡膠圈出現(xiàn)位移、扭轉或露出管外,應拔出重插。

6.4.13 頂管結束后,管節(jié)接口的內側間隙應按設計規(guī)定處理;設計無規(guī)定時,可采用石棉水泥、彈性密封膏或水泥砂漿密封。填塞物應抹平,不得凸入管內。

6.4.14 工具管進入土層后的管端處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4.14.1 進入接收坑的工具管和管端下部應設枕墊;

 6.4.14.2 管道兩端露在工作坑中的長度不得小于0.5m,且不得有接口;

 6.4.14.3 鋼筋混凝土管道端部應及時澆筑混凝土基礎。

6.4.15 在管道頂進的全部過程中,應控制工具管前進的方向,并應根據測量結果分析偏差產生的原因和發(fā)展趨勢,確定糾偏的措施。

6.4.16 管道頂進過程中,工具管的中心和高程測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4.16.1 采用手工掘進時,工具管進入土層過程中,每頂進30cm,測量不應少于一次;管道進入土層后正常頂進時,每頂進100cm,測量不應少于一次,糾偏時應增加測量次數;

 6.4.16.2 全段頂完后,應在每個管節(jié)接口處測量其軸線位置和高程;有錯口時,應測出相對高差;

 6.4.16.3 測量記錄應完整、清晰。

6.4.17 糾偏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4.17.1 應在頂進中糾偏;

 6.4.17.2 應采用小角度逐漸糾偏;

 6.4.17.3 糾正工具管旋轉時,宜采用挖土方法進行調整或采用改變切削刀盤的轉動方向,或在管內相對于機頭旋轉的反向增加配重。

6.4.18 頂管穿越鐵路或公路時,除應遵守本規(guī)范外,并應符合鐵路或公路有關技術安全規(guī)定。

6.4.19 管道頂進應連續(xù)作業(yè)。管道頂進過程中,遇下列情況時,應暫停頂進,并應及時處理;

 6.4.19.1 工具管前方遇到障礙;

 6.4.19.2 后背墻變形嚴重;

 6.4.19.3 頂鐵發(fā)生扭曲現(xiàn)象;

 6.4.19.4 管位偏差過大且校正無效;

 6.4.19.5 頂力超過管端的允許頂力;

 6.4.19.6 油泵、油路發(fā)生異?,F(xiàn)象;

 6.4.19.7 接縫中漏泥漿。

6.4.20 當管道停止頂進時,應采取防止管前塌方的措施。

6.4.21 頂進管道的施工質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4.21.1 管內清潔,管節(jié)無破損;

 6.4.21.2 允許偏差應符合表6.4.21的規(guī)定;

      頂進管道允許偏差(mm)           表6.4.21

項目 
   允許偏差 
 
軸線位置 
   50 
 
管道內底高程 
 D<1500 
 +30 -40 
 
  D≤1500 
 +40 -50 
 
相鄰管間錯口 
 鋼管道 
 ≤2 
 
  鋼筋混凝土管道 
 15%壁厚且不大于20 
 
對頂時兩端錯口 
   50 
 

  注:D為管道內徑(mm)。

 6.4.21.3 為嚴密性要求的管道應按本規(guī)范第10章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檢驗;

 6.4.21.4 鋼筋混凝土管道的接口應填料飽滿、密實,且與管節(jié)接口內側表面齊平,接口套環(huán)對正管縫、貼緊,不脫落;

 6.4.21.5 頂管時地面沉降或隆起的允許量應符合施工設計的規(guī)定。

6.4.22 采用中繼間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4.22.1 中繼間千斤頂的數量應根據該段單元長度的計算頂力確定,并應有安全貯備;

 6.4.22.2 中繼間的外殼在伸縮時,滑動部分應具有止水性能;

 6.4.22.3 中繼間安裝前應檢查各部件,確認正常后方可安裝;安裝完畢應通過試運轉檢驗后方可使用;

 6.4.22.4 中繼間的啟動和拆除應由前向后依次進行;

 6.4.22.5 拆除中繼間時,應具有對接接頭的措施;中繼間外殼若不拆除時,應在安裝前進行防腐處理。

6.5 觸變泥漿及注漿

6.5.1 采用觸變泥漿減阻措施時,應編制施工設計,并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6.5.1.1 泥漿配合比壓漿數量及壓力的確定;

 6.5.1.2 制備和輸送泥漿的設備及其安裝規(guī)定;

 6.5.1.3 注漿工藝、注漿系統(tǒng)及注漿孔的布置;

 6.5.1.4 頂進洞口封閉泥漿的措施;

 6.5.1.5 泥漿的置換。

6.5.2 觸變泥漿的壓漿泵,宜采用活塞泵或螺桿泵。管路接頭宜選用拆卸方便、密封可靠的活接頭。

6.5.3 注漿孔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

 6.5.3.1 注漿孔的布置宜按管道直徑的大小確定,每個斷面可設置3~5個,并具備排氣功能;

 6.5.3.2 相鄰斷面上注漿孔可平行布置或交錯布置。

6.5.4 觸變泥漿的配合比,應按管道周圍土層的類別、膨潤土的性質以及觸變泥漿的技術指標確定。

6.5.5 觸變泥漿的注漿量,宜按管道與其周圍土層之間環(huán)形間隙的1~2倍估算。

6.5.6 觸變泥漿的灌注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5.6.1 攪拌均勻的泥漿應靜置一定時間后方可灌注;

 6.5.6.2 注漿前,應通過注水檢查注漿設備,確定設備正常后方可灌注;

 6.5.6.3 注漿壓力可按不大于0.1MPa開始加壓,在注漿過程中的注漿流量、壓力等施工參數,應按減阻及控制地面變形的量測資料調整。

 6.5.6.4 每個注漿孔宜安裝閥門,注漿遇有機械故障、管路堵塞、接頭滲漏等情況時,經處理后可繼續(xù)頂進。

6.5.7 觸變泥漿的置換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5.7.1 可采用水泥砂漿或粉煤灰水泥砂漿置換觸變泥漿;

 6.5.7.2 拆除注漿管路后,應將管道上的注漿孔封閉嚴密;

 6.5.7.3 注漿及置換觸變泥漿后,應將全部注漿設備清洗干凈;

6.5.8 在不穩(wěn)定土層中頂管采用注漿加固法時,應通過技術經濟比較確定加固方案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