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是魏晉時期的七位名士,他們大都“棄經(jīng)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崇放達”。而老莊的哲學明言“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所以,從竹林七賢的故事,就能看見中國在千年漫長的文化中鮮少出現(xiàn)的孤獨者的表情,以及他們以個人的孤獨標舉對群體墮落的對抗。 《世說新語》里說,竹林七賢常相約登高長嘯,當時山鳴谷應,震驚了所有的人。很多人會以為“嘯”是唱歌,但就像魯迅的集子取名“吶喊”一樣,它是從最大的壓抑中狂吼出來的聲音。而這些孤獨者竟會相約到山林比賽發(fā)出這種不可思議的嘯聲,可見,“嘯”其實是一個極其孤獨的字,金庸的武俠小說《笑傲江湖》原為《嘯傲江湖》,但后人都訛傳為“笑傲江湖”,少了那種從心底嘶叫吶喊出的傳神的悲憤與傲氣。 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有一次到鄰居家,鄰居不在妻子在,而其妻子長得特別美麗,阮籍沒有馬上告辭反而跟她聊得很開心,最后竟趴在桌上睡著了,因而鬧得沸沸騰騰,流言四起。還有一次,阮籍的嫂子回娘家,阮籍和她告別。有人以此嘲笑他,阮籍卻說:“禮豈為我輩設也?”母親過世時,賓客吊喪哭成一團,阮籍無動于衷,然而母親下葬時,他卻吐血暈厥過去。這是他表現(xiàn)憂傷的方式,他不是沒有道德,而是他不想讓道德情操變成一種表演———為什么要哭給別人看?當?shù)赖伦兂梢环N表演,就是作假,就會變成各種形態(tài)的演出,就會讓最沒有道德的人變成最有道德的人,語言和行為開始分離。 竹林七賢活得如此孤獨,甚至讓人覺得悲憫———生命孤獨地出走,卻粉碎在群體文化的八股教條之下。孤獨的代價如此之大,可能你不禁要問:“為什么要這么堅持呢?” 這個社會上的阮籍愈來愈少,就是因為這句話。然而,一個成熟的社會應該鼓勵特立獨行,讓每一種特立獨行都能找到存在的價值,當群體對特立獨行做最大的壓抑時,人性便無法彰顯。我們貢獻自己的勞動力給這個社會,卻把生命價值的多元性犧牲了。這正是悲哀的一種。 □ 汪靜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