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概述 1.什么是家庭教育 人,一降生,家庭就是第一個歸屬的群體,父母就是直接學習的對象,是孩子終生學習的老師。父母就是教育者;生活瑣事就是教育內(nèi)容;處理的方式方法也就是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目的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其中摻和著這個家庭所特有的文化素養(yǎng)、品格氣質(zhì)、倫理觀念、價值傾向,這一切的綜合就形成這個家庭所待有的家庭教育。 大家熟知的茅以升先生,就是在他的父親、祖父的鼓勵和教育下,成長為世界著名的橋梁家的。茅以升11歲那年,家鄉(xiāng)賽龍舟,看熱鬧的人踩塌了橋,死傷不少人,高興的樂事成了一次大不幸的災禍。茅以升從此立志要學造橋。父親稱贊他有志氣,還帶他去看橋,為他搜集橋的畫片;連祖父講神筆的故事,都強調(diào)那支神筆能畫最漂亮、最結實的橋。鼓勵他勤奮上進。茅以升的成長事例說明,早在兒童、少年時期,家庭教育就給了他濃重的薰陶、影響和教育,為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影響終生。 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是教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家庭教育主要研究如何在家庭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人才,并總結、闡發(fā)內(nèi)容、方法方面的若干規(guī)律。 家庭教育并不是孤立的,它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緊密配合,共同形成了我國社會主義的嚴密的教育體系。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繼續(xù),家庭教育亦有一種社會職能。對于我們國家來說,教育事業(yè)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社會主義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位一體,共同擔負著為四化建設培養(yǎng)四有新人的艱巨使命。 2.家庭教育的特點 家庭教育是在孩子生活的、游戲的地方進行的,這種教育真可以說無所不包,無時不在。比如吃飯時教育孩子文明禮貌,咀嚼不要發(fā)出大聲;拿筷子姿勢要正確等;接待客人應懂禮貌,要熱情而不“人來瘋”。常聽有家長怨孩子“人來瘋”,客人走了,或痛責一番,或大打一頓。這都不是家庭教育的好辦法。其實,如果客人來之前,你給孩子講些待客的道理;客人來后,吩咐孩子給客人端杯茶、拿點糖果,讓他和你一塊接待客人,做一做小主人;客人走了之后,你要贊賞他的好表現(xiàn),幾次以后,他就不再“人來瘋”了,并且受到了禮貌待人的教育。 再如和孩子一塊兒看電視,看到動物世界中小動物做媽媽的畫面。孩子會喊著:貓媽媽(或其它小動物)生小貓了(或其它小動物了)。這時父、母就不妨趁機說說“貓媽媽生了小貓,媽媽生了你”之類的話,借機會自然地回答了“我是從哪兒來的”等不好回答的問題,也是向孩子進行了早期的人體生理學方面的啟蒙教育。 孩子,特別是嬰幼兒的發(fā)育、發(fā)展是有最佳時期的。父母要抓住發(fā)育的關鍵期,促進孩子的能力發(fā)展。如果錯過時機,將終生無法彌補。印度狼孩卡瑪拉,錯過了學習語言和直立行走的時期,至死不能恢復,比如幼兒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如果父母不注意訓練發(fā)音,糾正不正確的毛病,將終生難改。 日常生活的許多事情,是日復一日,周而復始的重復著,孩子學著生活,學著做人,也往往要多次重復,反復再現(xiàn),才能接受并形成良好的習慣。 以上的例子可以歸納出家庭教育的幾個特點:①家庭教育是充滿親情的,是在和諧的愛撫的自然氣氛中進行的。②家庭教育是充滿生活情趣的,無事不包,無時不在。③家庭教育是要適時趁機而行。④家庭教育需要多次重復。⑤家庭教育要求家長身教重于言教,突出示范性。 3.家庭教育帶來的影響 家庭教育本來是家庭中存在的自然的親情交流現(xiàn)象。為了提高家庭教育質(zhì)量就要提高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的責任感,把無意的家庭影響提高為有意的家庭教育,使嬰兒從呱呱墜地就接受有意的、有目的的家庭教育。嬰兒是一張白紙,可以任你畫各種圖畫:嬰兒是人,有愛、有意、有欲望、有權利、有義務,應受到家庭其他成員的尊重、照顧和教育。那種把孩子當做自己的玩物,完全不顧孩子的意愿,任意打扮或驅使的觀念和作法都是錯誤的。 及早注意家庭教育,至少可以有影響孩子一生的兩大好處: (1)為形成孩子的高尚人格奠定基礎(人的性格、思想品德的基礎)。家庭是確保孩子生活安定、身體健康、精神舒暢的場所。孩子自然地依附親情,從父母那里承受愛撫;從母親那里學習愛的感情。由于被母親愛撫,也愛母親,由此擴及愛其它人,愛大自然,愛這個世界,而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從父親那里接受威武、堅毅、勇敢的陶冶,而形成勇敢進取,百折不撓的堅韌的性格;以及從父母之間,親人之間和睦相處,而獲得諧調(diào),團結,友善的性格等等,這些無疑是一個人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基礎,是做一個高尚的人的最起碼的氣質(zhì)。 俗話說“山河易改,秉性難移”,這就是說一個人的秉性很難更改。什么是秉性,簡單說就是人的氣質(zhì)、性格。用心理學的術語說,就是個人的心理特征。及早進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就是為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特性,以后善于待人處世。 (2)為旱期開發(fā)孩子的智能做好準備。智能的發(fā)育是有各自的黃金時期的。某種能力在最佳時期,得到恰當?shù)呐囵B(yǎng)和訓練,可以事半功倍,否則,錯過了最佳時期則事倍功半,或一事無成。比如,最常見的成年人出現(xiàn)的許多言語毛?。嚎诔?、發(fā)音不準確、字音不清等一般說是在嬰幼兒時期或患某些隱形疾患,沒得到及時治療,或言語器官(舌、齒、唇、齒齦、喉嚨等)沒有得到認真的訓練而形成的。這些言語毛病一生難以矯正。再如手指靈巧度的訓練也是要在嬰幼兒時期進行,例如幼兒學用筷子、用剪子,撥弄滾珠等很容易學會。其余諸多器官(聽覺、嗅覺、視覺等)的訓練都應在早期得到開發(fā),為日后的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奠定基礎。當然,這里所說的都是指的基礎培養(yǎng)和訓練。不是說要及早識字和認數(shù)。家長及早有意識地根據(jù)孩子生理、心理發(fā)展自覺的進行家庭教育,可以幫助發(fā)展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智能素質(zhì),為正常的進行一切技能、技巧學習奠定智能基礎。 4.家庭教育的內(nèi)容 (1)家庭教育首先要重視人的心理素質(zhì)的健康發(fā)展。人的心理活動是腦活動的特殊結果。腦是心理活動的器官,客觀現(xiàn)實是心理活動的根源,心理是反映現(xiàn)實的腦的活動。任何心理現(xiàn)象,都是客觀事物作用于人腦以后,又經(jīng)過腦的加工、處理后,在腦中再產(chǎn)生的一種反映現(xiàn)象,簡單說心理是腦對周圍世界的認識的反映。先天的遺傳和生理的狀況是人的心理發(fā)展的物質(zhì)前提。而后天的環(huán)境和教育是人的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所謂環(huán)境對促進孩子心理發(fā)展,主要是指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和諧的、正當?shù)倪m宜健康人的成長場所,使孩子在身體正常發(fā)育的同時,心理也得到健康發(fā)展。心理現(xiàn)象是任何活動都有的,人人都熟悉的。我們天天“看著”孩子的行止坐臥,待人接物;“想著”怎樣解決孩子所碰到的問題;也“想象”著孩子長大后的許許多多的事。為孩子表現(xiàn)好而“高興”,為孩子做錯事兒而“生氣”,對孩子的行為,家長還要有所表示,表揚或批評..這里的“看著”“想著”“想象”“高興”“生氣”“表揚或批評”等都是心理現(xiàn)象。這里有人的認識活動,有人的情感活動,有人的意志活動。這些心理活動都是主動的,是一種不斷適應和發(fā)展和過程。教育是這種活動的催化劑。特別是兒童,年齡越小,心理發(fā)展中教育的主導作用越大。 人腦跟智力發(fā)育直接相關,誰的腦發(fā)育得好,誰的智力發(fā)展水平就高。反之,誰的腦發(fā)育不全,誰就魯鈍、甚至癡呆。當然,腦的發(fā)育好,只給智力發(fā)展提供物質(zhì)條件。在腦發(fā)育好的基礎上加強適時的、良好的教育和其它影響,才能形成智力超常。這正好象腦本是塊璞玉,教師家長是雕玉的能工巧匠,經(jīng)過教育者的培養(yǎng)和教育,璞玉才能成為有價值的寶玉。所以家庭教育首先要重視孩子的心理水平的發(fā)展,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zhì),為孩子的以后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2)要重視孩子語言能力的發(fā)展。重視兒童的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實質(zhì)是重視兒童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語言是思維表達的符號,思維是言語能力表達的內(nèi)容。一般說語言能力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聽話的能力;聽話是指聽別人的話,這是理解別人的最重要的渠道,是理解別人意思的基本手段。聽話要求聽得清楚,理解得準確,并且能經(jīng)過思考,做出適當?shù)姆从郴蚧卮?。二是說話的能力。說話要求發(fā)音準確、吐字清楚、表達明白。然后要求生動、有力,較高的要求該有一定的感染性和鼓動性。家庭是孩子最初接觸的群體,是開始學習語言的處所,要抓注人生最佳語言發(fā)展期——0歲到5歲(6.歲)家庭要盡可能為孩子提供最好的學習言語的環(huán)境和條件。三是要不斷豐富孩子的詞匯。詞匯是構成思維的材料,它的豐富是思維活躍的表現(xiàn)。 重視孩子語言學習要注意幾點:(1)給孩子足夠的言語刺激,刺激孩子的聽覺。嬰兒一出世,就有聽覺,一周以后,就會用嘴發(fā)出聲音。這時母親和其它家人,就要用意和他說話。比如:孩子睡醒了,媽媽走過來一邊撫摸他,一邊溫柔他說:“他睡醒了,睡得真香甜啊!”在以后的漫長的日子里,母親都隨時和他一邊玩,一邊愛撫地談話,促進他的聽力,發(fā)展他的聽覺,這就是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教育。(2)按照孩子語言發(fā)展階段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如:在孩子半歲左右的兒語期,是單詞句階段。用一個單詞,代替一句話,把“媽媽坐在凳子上”“拿開凳子”都用“凳”、“凳”代替。這時成人不要模仿他,也用重復的單詞和他談話,而要把句子說完整,促進他早日脫離兒語期。(3)和孩子談話句子要短,速度要慢,要有必要的重復。還要注意詞匯豐富、語言規(guī)范,切忌語病。 (3)要重視兒童的協(xié)調(diào)、平衡動作的訓練。這是身體素質(zhì)訓練,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等體質(zhì)體能。經(jīng)常有意教育孩子做些小肌肉群的協(xié)調(diào)、平衡動作,比如讓3歲左右的孩子揀豆、拿針,訓練他指尖、手指與大腦諧調(diào)一致。這樣增強兒童靈敏、柔韌、速度等素質(zhì);做些大肌肉群的動作,在一定空間移位做動力性練習,可以增強兒童體質(zhì)、體能,如讓四、五歲的孩子走、跑、跳等。一般說年齡越小越應多做些大肌肉群的動作,增強體質(zhì)訓練。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增加小肌肉群的諧調(diào)動作訓練,提高耐力訓練??傊幸庥柧殐和w質(zhì)、體能發(fā)展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以上所概括的三點,實際是人的思想、智能、身體三個方面的完全的基本素質(zhì)的教育。這里再概括說明,只是為了突出而已。 5.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般說為了培養(yǎng)適應現(xiàn)代化社會所需要的創(chuàng)造型人才,家庭教育需要培養(yǎng)好苗子,應盡量選用民主式,反對專制式;選用開放式,反對封閉式。 什么是民主式的呢?在家庭中尊重孩子的人格,以平等、友愛、信任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使孩子能夠感覺到輕松、愉快、積極主動、暢所欲言地參與家事,培養(yǎng)孩子自尊、自信、自主的活動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與民主式相反的是專制式。把孩子看做是父母的附屬品。在父母開心的時候,把孩子當做供消遣的玩物,任意挑逗;當父母不順心的時候,拿孩子撒氣、泄忿。把孩子的一切都置于家長的監(jiān)管之下,使孩子在壓抑下約束地生活。 什么是開放式的呢?開放式的家庭教育必然是民主式的。就是讓孩子能夠較自由地通過各種渠道、采用各種方法,積極引導孩子參加多種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通過觀察、比較、思考、追求和發(fā)現(xiàn)來使自己合諧地得到發(fā)展。比如:是把孩子拴在媽媽身旁,置在嚴密地監(jiān)管之下,還是把孩子放在同齡人中,自由自在地去玩、去學習、去生活,回答這個問題是兩種家庭教育思想的斗爭,也是兩種家庭教育方式的表現(xiàn)。 與開放式相反的就是封閉式的。所謂封閉式,就是把孩子關閉起來,不許孩子任意亂動,也不許經(jīng)常和外人來往。這樣的孩子消極,被動,狹隘,成人后不善于處理家庭的、社會的各種人際關系。 家庭教育與家庭生活一致,所以,家長采用言傳身教,以示范為主要方法是最重要的。比如,教育孩子生活要有規(guī)律,做事要有條理。定時起居,定時定量飲食。那么,家庭生活就要有一套基本準則,家長生活、工作也都有時、有點,讓孩子在這樣井然有序的環(huán)境中愉快地生活,不隨意打亂。這樣,孩子的良好的生活習慣,做事情條理井然的習慣,也就很容易養(yǎng)成。再如教育孩子有高尚的情趣。那么,家庭成員間要講究禮貌,講究語言美,家庭中經(jīng)常聽些高尚的音樂,欣賞名畫,著名的文學作品等。家庭中總有恬靜、悠雅的氣氛。這樣給孩子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孩子自然會有較高尚的生活情趣。 總之,家庭教育要特別注意熏陶、影響,以期望、贊賞、順勢成才為主要方法。切忌采用急于求成,過苛要求、強硬逼迫的方法。 6.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一樣嗎 家庭是家庭教育的場所,父、母是天然的老師,子、女是受教育的對象。家庭是由一定的血緣關系維系著。父、母(或家庭其它成員)愛撫地、無微不至地照顧子女的生活,也同時進行著教育。家庭教育沒有事前的規(guī)定的書面計劃和內(nèi)容,生活就包含著教育,并且是面對面的個別教育,其中充滿親子的感情,自然地伴隨著生活進行。它是對人的性情、習慣、個性發(fā)展的最基本的素質(zhì)教育。每個人都自然地接受著..年齡越小,對家庭的依賴性越大,家庭教育的作用也越大。 學校教育則大不一樣。學校是國家設置的專職教育機構,教師是公職人員,與學生一般沒有血緣關系。學校要嚴格地按國家規(guī)定的計劃、按照課程表,在一定的時、空范圍內(nèi)進行。文明文化教育,是班級制度的集體教育,有嚴格地評價標準和制度,定時由專門機構考評。學校教育帶有強制性。人的年齡越大,越要逐漸離開家庭,去接受學校教育,完成向社會的過渡。 前面主要談到兩者的區(qū)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雖有區(qū)別,但關系又很密切,互相補充,互相豐富,但又不能互相替代。一般說,嬰幼兒期主要生活、學習在家庭;中、小學階段,在學校學習,在家庭生活;大學以后,逐漸離開家庭。由此可以看出:人是由接受家庭教育逐漸過渡到完全接受學校和社會教育,完成了學校教育,也就成熟而步入社會。目前,需要特別警惕的是小學、初中階段有把家庭變成學校第二課堂的現(xiàn)象。青、少年白天在學校上課,晚上回家繼續(xù)作學校的作業(yè),家長關心的輔導的也只是學校的語文和算術的成績,完全忽視了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這種作法是不可取的。正常的應該是青、少年放學后,適當?shù)耐瓿尚W校的作業(yè),而能夠用較多的時間,和家里成員做些有益的其它活動,比如文體活動、藝術活動等,或從事些其它的勞動,能夠使青、少年從家庭中接受些親情教育、勞動教育,能夠有條件和時間培養(yǎng)多方面的愛好和興趣,發(fā)揮家庭個別教育的特點,彌補學校集體教育之不足。 7. 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一樣嗎 社會教育是面向全社會,是通過各個團體機構各自的特殊活動擴展,傳的。它按照國家的、民族的需要,運用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方式,通過各種活動,給社會以影響,比如少年宮組織從猿到人的社會發(fā)展史的展覽,向少年兒童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歷史博物館組織秦兵馬俑的展覽,向人們顯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圖書館向人們推薦新書。比如配合7月11日的世界人口日向社會推薦各種有關人口問題的書籍,借以宣傳計劃生育政策等。再如配合保護環(huán)境的活動,提高人們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向人民推薦有關書籍等。特別是各級各類文化宮、文化館等機構所組織的各項活動,尤其是從多方面向人民群眾進行社會教育。這是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以外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概括說,社會教育應有以下幾個特點:(1)社會教育是面向全社會的。社會要不斷進步,不斷發(fā)展,也就需要不斷提高社會人群的素質(zhì)和能力,除家庭向兒童進行家庭教育,學校向廣大學生進行文化、政治教育外,社會也需要向人民群眾進行社會公德、社會規(guī)范的教育。這種教育是面向全社會、屬全民性的集體教育。(2)社會教育機構組織活動,是有明顯的社會目的、政治目的的。有詳細的周密的工作計劃,沒有個別的固定的工作對象。(3)有一定的時、空限制。各種社會教育機構組織各項活動,都要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一定的地方進行。比如文化宮為提高工人的各方面素質(zhì),組織各種有益的活動,讀書會、交誼舞會,技術競賽等都在一定的地方,在規(guī)定的時間進行。(4)有一定的經(jīng)濟收入,或支出。社會教育機構為了維持自身工作條件,或擴大工作影響,要有必要的經(jīng)濟收入,甚至略有盈利。(5)受教育對象是自愿參加的,沒有任何強制性。比如看電視,聽廣播,看展覽等,較多的帶有娛樂性。 綜合以上社會教育特點看,它和家庭教育迥然不同。但,教育既是人的社會化的手段,教育體系中的各個階段,各種特殊系統(tǒng)間,又有許多必然聯(lián)系,互相依賴和補充。家庭教育是人成長的全面的基礎,學校教育是人學文化、長才干的必經(jīng)之路,除此之外,人,還必須接受社會教育擴大視野,豐富生活內(nèi)容,培養(yǎng)業(yè)余愛好、個人特長,使自己成為完美的有用的社會人才。家長應有意的教育青少年參加文化宮、少年宮以及社會公益活動、社會實踐等各項活動,增加孩子的集體意識,擴大知識面,彌補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不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