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基礎教程一
一 讓繪畫變的簡單的秘訣:形狀語言
偉大的印象派畫家愛德華.莫奈曾經說過:“自然界中沒有線條,只有色塊,彼此映襯著。”
在傳統的美術教育中,幾何體寫生練習被放在最開始的重要位置。
把復雜的事物理解為簡單的幾何形狀是讓繪畫變的簡單的秘訣。
一個復雜的人體,如果按照正常思維來描繪,是很困難的一件事。一個自然景觀,更是有無數的物體組成。如果把它們劃分成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的面和體積,僅僅畫簡單的形狀,繪畫就變的象小學數學題一樣簡單。
我們只要先畫出大的形狀,再在大形狀中找出小的形狀,再在這些小形狀中畫出簡單的色彩變化,就可以描繪出不同特質的事物了??雌饋硪劝牙L畫分成人物畫,靜物畫或者風景畫簡單的多了。我們繪畫過程中要思考的僅僅是這些形狀的大小,比例,角度,以及相互穿插的關系。
它是什么樣子的?直的還是彎曲的?是三角形還是四邊形?相對于另一個形狀它是大還是???距離有多遠?從什么角度傾斜?幾個形狀是怎么組合在一起的?你不需要考慮它是山或者是樹,它們只是不同的形狀組合。
學會根據事物的形狀去觀察事物以后,畫的是什么已經不重要,因為我們什么都可以畫好,什么都一樣對待,無論是人物,建筑,動物或者風景。因此不存在我不能畫或者不會畫的事物,只有你不會用正確的形狀語言去觀察和表達的事物。
二讓構圖變的簡單的秘訣:關注陰形
陰形與陽形是美術中沿用的術語。篆刻藝術和版畫藝術中,刻出凸線,以凸線為主表現物象的方法叫做陽刻。刻出凹線,以凹線為主表現物象叫做陰刻。印出的作品正好是相反的陰形與陽形。這是利用陰形與陽形創(chuàng)作藝術品的例子。在剪紙等藝術中也經??吹健?nbsp;
我們這里把描繪的主體叫做陽形,主體以外的空間叫做陰形。我們現在學習通過關注主體以外的空間的方法---– 對陰形的感知,來提高繪畫能力。
觀察陰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不是在看有什么,而是在看沒有什么。對我們來說,意識到空間的重要性是種全新的體驗。以往,我們總是把精力集中在目標物體上;現在我的目標是讓空間更“真實地”呈現在你面前,帶給你視覺的新體驗。
三 我做了一個簡單的繪畫過程,來具體說明。
我沒有選擇簡單的事物,而是選擇了平常我們認為最難表現的人體,來說明形狀語言以及關注陰形的方法使我們的繪畫變的多么簡單。
我使用的工具是Photoshop 6.0 ,軟件自帶的筆刷,黑色白色,以及橡皮擦工具。 參考圖是從一本講人體動態(tài)的書中找來的,兩個人摔交的動作??雌饋肀纫粋€人更復雜哦。 為了快速完成,我做的圖很小,用時半小時左右
第一步 畫出畫框。一開始我就強調過畫框的重要性,在臨摹照片或者寫生創(chuàng)作時,可以讓我們一開始就考慮到構圖的整體性。
第二步 關注并畫出大的形狀構圖。這里要用到的基本技能就是關注陰形以及潦草素描。你現在不需要急切的關注目標,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目標物周圍的空間。用潦草素描的方式畫出大的背景形狀,讓主體自然的浮現在我們眼前。檢查主體形狀與邊框的相互關系,并做出調整。
第三步 細畫主體形狀并且找出主體大形狀中的小形狀。這時候為了畫好陰形的邊線,你需要使用到剛剛學會的技能 – 視覺觸摸,看到和畫出復雜邊線的技能。細致描繪更具體的陰形形狀,讓它看起來更加接近我們所看到的。在大的形狀中找出小的形狀,確定它們的位置在你的畫上。注意小形狀的大小以及角度,它們是如何和大形狀連接在一起的。
第四步 細畫小形狀并且繼續(xù)調整小形狀與大形狀之間的關系。這個時候你可以活用陰形與陽形,他們就象印章的原理一樣,是可以互相轉化,互相依存的。
第五步 畫出這些形狀的自然銜接。通過觀察,畫出這些形狀的自然過渡來,讓它們看起來更自然真實。
好了,我們沒有考慮人體本身,而是通過關注人體周圍的空間,簡單的形狀以及形狀的組合關系,平時很復雜的人體,就自然的浮現在了我們眼前了。
練習
一 自由聯想,一張旅游地圖和旅游的聯系和不同,說出一張地圖相對于旅游本身的好處和缺陷。
二 回憶并創(chuàng)造性總結,回憶你學習繪畫中的點點滴滴,總結出你認為繪畫基礎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和必須要做的基礎練習
|
|
|
2繪畫基礎教程二 <走出迷宮的最好方法>
一 究竟要從那里開始 許多初學繪畫的朋友都會提出這樣一些問題: 我從那里開始學習啊?是臨摹呢還是寫生呢?臨摹照片還是臨摹大師?要不要畫素描? 怎么寫生?怎么臨?。繛槭裁次铱偸菦]有進步呢? 其實我曾經一直有著和你們一樣的困惑:究竟要從那里開始?
二 走出迷宮的最好方法 我們都玩過走迷宮的游戲.走出迷宮的最好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呢?有經驗的朋友一定會說:從出口處出發(fā)倒著走.對,這就是最好的方法.從目的地出發(fā)可以更快找到答案.我們現在學會了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倒著看問題。
繪畫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迷宮,我們走迷宮之前,我們先拿到迷宮的地圖,找到我們的目的地,然后尋到我們的出路.然后再在迷宮里探索.在真正走迷宮的時候,你才不至于在岔道口迷惑不前.現在我們又學到了一種解決問題的簡單方法:明確自己的目的可以更容易到達終點
學習繪畫的目的是什么呢? 真正的答案只有一個:自由描摹自然的和心中的圖像. 如何自由的描摹心中的圖像就是我們學習的目的,只要明確了學習的目的,從哪里開始都可以到達終點。
三 從開始處開始還是結束處開始 我們已經有了一個目標:自由描摹?,F在我們試著再給自己確立一個目標:一位大師,做你心目中的大師。這樣我們就可以出發(fā)了,學習自由描摹,學習大師。 如何學習自由描摹,在后面的課程里,我會一點一滴告訴你。 如何學習大師,我必須做出一些強調。 你如果想成為你心目中的大師,你就必須從大師的開始處開始,而不是結束處開始。一般情況我們總是看到大師最光輝的終點,而忘卻了注意走向光輝終點的歷程,這對我們來說往往是一種誤導。當我們看到大師的一揮而就,我們往往會認為就這么做了,而不去審視或不能審視他們隱藏了或簡單化了的部分,而這些恰恰是最重要的基礎。因為實在太快了,他們在一瞬間就完成了這個過程,而我們需要和他們走一樣的路或同步的思維,才能真正進入大師的思想里。就如我們欣賞唐朝詩人賈島的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一樣。你單純地看到表面,你是不可能學會寫出一首好詩的,你必須隨著詩人的腳步一起去反復“推敲”。
四 從臨摹照片開始 我的課程安排,既沒有從寫生開始,也沒有從臨摹大師開始,而是從臨摹照片開始。 為什么這樣安排課程,也許有些朋友會提出疑問或者異議:“過去沒有人這樣開始啊。”那好吧,這種方法就從我們開始。 我說明一下我為什么這樣安排: 一 關于從寫生開始,西方過去這么做。寫生對于一個新學習的朋友會有很大難度,不論是復雜的表現技巧還是簡單的觀察方法,所以從這里出發(fā),新學習的朋友往往無從入手
二 關于從臨摹開始,東方繪畫體系往往這么做。前面我提到我們不容易進入大師的思想,所以我們一開始臨摹大師,往往找不到大師繪畫的最初動機,就是為什么要這樣做,所以容易誤解歪曲。而這樣的錯誤理解也許需要很多年才能更正。所以我建議你可以稍晚一點點再開始臨摹大師的作品,至少要在你對繪畫基礎已經有了些認識之后。
三 寫生和臨摹,東西方大師都這么做。在習慣從臨摹開始的東方,也會聽到“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建議和“師法自然”的呼聲。在習慣寫生開始的西方,畢加索十歲以前,就在父親的指導下臨摹了無數古代繪畫雕塑作品以及花紋圖案,而另一位繪畫大師馬蒂斯說:“我每天上午上課,下午去盧浮宮臨摹大師作品,我這樣做了十年。”
四 從臨摹照片開始是最符合現代人學習的方法,古人如果有照片,我想他們也會這么做。文藝復興時期無數先人用了幾十年積累的透視經驗,在照片里一目了然,我們沒有必要再浪費時間這么做了。而且照片中包含了諸如構圖等其他繪畫因素,可以很容易入手,并且代替眼睛和大腦解決了一直困繞我們的視覺轉換成圖象的問題。最好的消息是,在現代的社會里,你很容易找到各種各樣的照片,這比你花大錢請模特要經濟實際的多。
練習
一 你不妨現在就和我同步思考這些問題,如何開始你的學習?
二 找一些大師作品,比較繪畫與照片或者現實生活的自然景象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三 找一些有你喜歡畫的題材的照片,試著臨摹,然后對比一下畫與照片的區(qū)別,并且保留這些畫,作為你現在的歷史記錄,提供以后拿出來對比學習成果!
|
|
|
繪畫基礎教程三 <繪畫狀態(tài)和最根本的技能>
一 繪畫狀態(tài)與浮躁心理 不管處于什么情況,繪畫時你必須讓自己進入繪畫狀態(tài)。 繪畫狀態(tài)是什么樣子呢?
你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在某個時段,你畫的非常好,而在另一個時段,卻怎么也畫不出好的作品來?我們經常把這種畫的好的時段叫做有感覺,而總是畫的很好的人就說他是有感覺的人,而且我們經常抱怨自己:為什么我就沒有感覺呢?
而且這種情況往往會持續(xù)很長時間,我就有三年甚至更長時間找不到感覺。甚至畫的東西怎么也超不過最初學畫時畫的作品。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呢?我把它歸結為兩個原因:一是浮躁心理,二是沒有學會進入右腦模式。
關于浮躁,在現在快節(jié)奏的時代很容易發(fā)生,當我們被金錢所左右或者看到別人比我們更強大的時候,我們就很自然的急于求成,這是繪畫的大敵。所以我們首先必須驅除浮躁的心理狀態(tài),才能夠真正體會到繪畫所帶來的快樂情緒。即使你不能夠完全去除或控制,至少在學習或者繪畫時,你不能有浮躁的心理。我這里引用繪畫大師達.芬奇的話來提醒大家:如果你是一個初學畫者,想學好素描并取得成效,那么你就要習慣于慢慢地描畫。要判斷出哪些光線更亮,哪些陰影更暗,它們是如何相互混在一起的,它們的比例大小如何。要認清輪廓線的來龍去脈,線條的彎轉曲折。何處線條清晰,何處模糊,何處寬闊,何處纖細。最后還要使你所畫的陰影和光是統一在一起的,沒有孤立的界線和邊緣,就像煙霧一般。當你養(yǎng)成用功的習慣,通過手不停地描畫和見解的不斷加深,那么你的技術也就會提高得如此之快,甚至連你自己都還沒有察覺到這一點。
關于學會進入右腦模式。什么是右腦模式?如果細致的講,或許會長篇大論了,這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只拿最有用的部分來對我們有所幫助。我們的大腦主要由左右腦組成,左腦負責語言邏輯及歸納,而右腦主要負責的是圖形圖象的處理記憶。所以右腦模式就是已圖形圖象為主導的思維模式。進入右腦模式以后是什么樣子呢?簡單來說,就是在不受語言模式干擾的情況下可以更加清晰地感知圖象,并忘卻時間,而且整個過程會很輕松并且快樂。如果再深入,我或許會告訴你這和宗教或者瑜珈所追求的冥想狀態(tài)有關,可以更深層次的感受事物的真象,不需要語言可以立體的多元化的直觀的看到事物發(fā)生發(fā)展的來龍去脈,關鍵是可以增加圖象記憶和在大腦中直接看到構思的圖象。這對繪畫很有用哦。
我們對右腦模式只做簡單的了解就足夠了,就象很多知識只需要簡單了解就可以應用,象騎自行車只需要學會保持平衡而不需要學習力學原理一樣。
那么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讓我們自由進入右惱模式的繪畫狀態(tài)呢?答案是:有,你可以隨時據有你的繪畫感覺。
二 進入繪畫狀態(tài)的技術 進入繪畫狀態(tài)的技術有很多,我們六項繪畫基礎技能的前兩項就是內外兼修的太極功夫。如果你希望有專門的練習,我可以介紹一種方式給你:
你可以找個舒適的位置坐下來,站著也可以,然后找個有柔柔的光的目標,象月亮,星星或者蠟燭燈光都可以,當然也可以是你要觀察的事物。然后讓自己輕輕的放松,看著那里。這時候頭腦或許會有各種念頭冒出來,沒關系,不要去管它。你只是安靜的看就對了。如果你能感受到那種入神的感覺,就請你逐漸放大它。你或許會說:這不是象小時候經常發(fā)呆的樣子嗎?對,就是這種感受。如果你做到用心專一或者一念不生,你很了不起了,你也許會體驗到其他特殊的感受。
即使做不到也不要緊,只要在觀察事物時盡量減少詞匯在頭腦中的干擾,放松自己,不要提醒自己這是什么,那是什么.只是安靜的仔細的看,觀察自然事物時如此,觀看大師作品時同樣如此,你就會發(fā)現你看到了平??床坏降募毼^(qū)別,體會到了平常人體會不到的特殊感受,在繪畫時你就可以描摹出常人所發(fā)現不了的事物的真實.
三 繪畫的六項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技能
|
|
|
繪畫基礎教程四 <透視與比例>
一了解一些透視必要的知識
透視學的發(fā)展和研究與科學發(fā)展有關,也和人們的審美需求有關。
現代繪畫透視著重研究和應用的是線性透視,而線性透視重點是焦點透視,它具有較完整較系統的理論和不同的作圖方法。
線形透視是指14世紀文藝復興以來,逐步確立的描繪物體、再現空間的線性透視學透視的方法和其他科學透視的方法。是畫家要求理性解釋世界的產物。其特點是逼真再現事物的真實關系,是寫生繪畫重要的基礎.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人文主義運動中最杰出的人物列奧納多·達·芬奇(1452-1519),他把繪畫與雕刻的原理應用到透視學上,他確定了影響遠近知覺的五種因素,從而奠定了現代科學透視的基石。即線條透視(物體越遠,視角越?。?、節(jié)目透視(物體越遠,細節(jié)越模糊)、空氣透視(山越遠越藍,是由于空氣和煙霧的影響)、移動透視(注視近物而頭搖動則該物與頭同向移動,注視遠物頭搖動則遠物與頭反向移動)、雙眼視差(左右眼對同一物所見不完全相同)。根據這種透視方法所描繪的物體最接近眼睛所感受到的事物的真實。先人經歷無數研究得出的這些法則,現在,我們從照片中則很容易就可以體會到。
這一透視法則可分為線性透視和空氣透視。線性透視,(也稱線條透視、幾何透視)是根據光學和數學的原則,在平面上用線條來圖示物體的空間位置、輪廓和光暗投影的科學;按照滅點的不同,分為平行透視(一個滅點)、成角透視(兩個滅點)和斜透視(三個滅點)。因為透視現象是遠小近大,所以也叫"遠近法"。其表現形式有以下幾個方面:體積相同的物體,距離近時,視覺影像較大,遠時,則?。痪嚯x較近時,寬度相同的物體視覺影像較寬,遠時,則窄。這是由人眼的視角形成的規(guī)律。位于視平線以上的物體,近高遠低,位于視平線以下的物體,近低遠高。在現實生活中,人眼觀看遠近景物的透視規(guī)律如下:①物體遠近不同,人感覺它的大小不同,愈近愈大,愈遠愈小,最遠的小點會消失在地平線上;②有規(guī)律地排列形成地線條或互相平行地線條,越遠越靠攏和聚集,最后會聚為一點而消失在地平線上;③物體的輪廓線條距離視點越近越清晰,越遠則越模糊。
而在線形透視理論確立以前,世界各地由于不同文化制約,已經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自發(fā)表現空間立體的方法,在距今 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的洞窟壁畫中就有所運用。這些再現空間的方法,是畫家們依靠感官認識世界的體現:
○1縱透視。在平面上把離視者遠的物體畫在離視者近的物體上面。中國古代構圖法中稱高遠法,即近低遠高。在人類早期的繪畫藝術中經??梢钥吹剑畹湫偷氖前<澳故冶诋嫷臉媹D,遠景作為一條橫帶完全置于近景橫帶之上。在兒童畫中我們也很容易看到,所有物體都放置在一個平面上,物體沒有近大遠小的區(qū)別,只是通過物體的高低位置來體現透視感?,F代很多畫家也經常使用這種方法,描繪出的世界往往帶給我們特別的感受。
○2斜透視。離視者遠的物體,沿斜軸線向上延伸。在清明上河圖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到這樣的表現手法。這里不同于焦點透視中的斜透視。
○3重疊法,又叫遮擋法,前景物體在后景物體之上,利用前面的物體部分遮擋后面的物體來表現空間感。在兒童畫中,小朋友們往往采用混合式的繪畫空間來表現他們對世界的認知,而主要的空間表現方式就是"左右上下關系"和"部分遮擋關系"。同時遮擋法也讓在有限的畫面內表現更多內容成為可能。
○4近大遠小法。將遠的物體畫得比近處的同等物體小。這也是現代線性透視學的重要理論基礎。
○5近縮法。在同一個物體上,為了防止由于近部正常透視太大,而遮擋遠部的表現,為此有意縮小近部,以求得完整的畫面效果。在佛寺中常見把大佛塑造得往上逐漸膨大,實際上就是近縮法的運用,使人在其下仰視時避免過度的近大遠小變化并得到完整的視覺印象。
|
|
|
○6空氣透視法。由于空氣的阻隔,空氣中稀薄的雜質造成物體距離越遠,看上去形象越模糊,所謂"遠人無目,遠水無波",部分原因就在于此。同時存在著另外一種色彩現象,由于空氣中孕含水氣,在一定距離之外物體偏藍,距離越遠偏藍的傾向越明顯,這也可歸于色彩透視法。晚期哥特式風格的祭壇畫,常用這種方法造成畫面的真實性。
○7色彩透視法。因為空氣阻隔,同樣顏色的物體距離近則色彩鮮明,距離遠則色彩灰淡。
○8 環(huán)形透視,環(huán)形透視的特點是不固定視點,視點在圍繞對象作環(huán)形運動,因而能把對象的各個側面及背面作全方位的展示,這種環(huán)形透視在傳統民間美術中是最為常見的。例如,唐長安小雁塔明代重修碑之陰線刻四合院,也是把上下左右的殿宇回廊平面鋪開,朝向畫面的中心、戰(zhàn)國狩獵攻戰(zhàn)銅鑒圖樣和內蒙陰山氏族社會巖畫行獵運載圖,也是把車平面展開,把左右兩匹馭馬平躺下來,四足朝向畫面的外邊。
○9 透明透視,透明透視是所描繪的對象內外重疊或前后重疊,互不遮擋。例如,透過虎、牛的肚皮可以看到腹內的小仔。透過房屋的墻面可以看到屋內的景象等。這一表現手法最長見于民間美術。民間美術之所以能突破透視規(guī)律的局限,在于民間美術拋開了自然對象的實體真實,即立體的、占有一定空間的真實,而是以全部感性與理性的認識來綜合表現對象,觀看得真實已讓位于觀念的真實,客體形象的真實已讓位于心象的真實。墻背面或動物腹內的事物雖然在一個視點看不到,但它是存在地。兒童畫中同樣會經??吹竭@一只關注表現內心感受的空間表現方法。
○10散點透視,不同于焦點透視只描繪一只眼固定一個方向所見的景物,它的焦點不是一個而是多個。視點的組織方式并無焦點,而是有一群與畫面同樣寬的分散的視點群。畫面與視點群之間,是無數與畫面垂直的平行視線,形成畫面的每個部分都是平視的效果。若從一點看全幅,則不符合透視法,但是觀眾移動著看去欣賞畫面時,每個局部都似生活景象,這種透視法的畫面,有利于充分表現人物及局部。由于畫面的視點不是集中,而是分散到與畫面等大面積,成為無數分散的視點,故名。散點透視有縱向升降展開的畫法,中國畫論稱為高遠法;有橫向高低展開的畫法,稱為平遠法;還有遠近距離展開的畫法,稱為深遠法。
除了以上的理性透視和感性透視,還有畫家自主創(chuàng)造的故意違反透視規(guī)律的空間表現手法
○11反透視即故意違反一般透視的近大遠小的規(guī)律。一般認為開創(chuàng)反透視先河的是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的塞尚,對于文藝復興以來利用線性透視方法造成三維錯覺的那一套技巧,塞尚已拋至腦后。他創(chuàng)造了一種"反透視法",他不是創(chuàng)造觀賞者進入畫里面去的深度,而是創(chuàng)造被他所描繪的物和人向觀賞者走出來的印象。他無意于使自己的作品獲得"逼真"的效果,無意于表現物體的立體感,而是要表現物體的結構、相互關系和色彩,他要達到一種藝術的真實,這是靠藝術家的理性而非眼睛所能把握的真實。
由于科技發(fā)展和實際要求而產生的
○12廣角透視,又名魚眼透視,因為模仿魚眼鏡頭的拍攝效果而得名。扭曲夸張的透視效果。在表現視覺沖擊力的漫畫場面中經常被用到,也可以在較小畫面中表現廣大的空間。
○13俯視平行透視,一種變通的,無滅點的俯視平行透視方式,多運用于游戲場景中。
從以上介紹來看,所謂"透視",就是表現畫面中各種物體的相互之間的空間關系或者位置關系,在平面上構建空間感、立體感的方法。所有透視方法都服從于畫者對畫面的表現要求。我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運用最合適的表現手法來學習或者創(chuàng)作自己的繪畫作品。學習透視不需要一絲不茍地嚴格按照透視原理進行創(chuàng)作,如果一絲不茍地嚴格按照透視原理進行創(chuàng)作,其結果往往是一幅呆板而又僵硬的畫。觀察和感覺對掌握基本的繪畫技巧已經足夠了??扛杏X畫透視關系的最大好處是它可以應用到各種主題表現中去。
|
|
|
二通過練習來掌握透視規(guī)律與對透視的感覺
○1臨摹照片學習焦點透視的基本規(guī)律:照相機誕生以來,現實世界的東西可以在一瞬間再現,照片所再現的世界,基本上和線形透視規(guī)律是吻合的。焦點透視再現的效果就象我們用一只眼睛看事物的結果,這是照相機模仿了眼睛的原因。使用照片學習透視可以很容易找到透視的感覺,而且在以后的觀察事物的過程中,這種感覺會一直伴隨著你,這就是訓練的目的。
首先找一些容易得到的有建筑物的圖片,幸好現在有這樣圖片的雜志刊物隨手可得。臨摹的方法既可以是一開始學習的潦草素描,輪廓素描,也可以是結合了兩樣技能的形狀畫法,我們這里關鍵是要通過練習把透視知識變成我們自身的透視感覺。在臨摹過程中我們要一直帶著幾個重要的問題:拍攝者是仰視、平視還是俯視?視覺焦點在哪里?和我們眼睛平行的那條線在哪里?視平線上面的物體和視平線下面的物體看起來有什么不同?拍攝主體離我們眼睛是遠還是近?遠近的虛實變化是什么樣子的?直到我們可以自然的發(fā)現這些透視規(guī)律。
○2現在我們對透視規(guī)律已經有所感覺,并且我們可以很容易在現實生活中發(fā)現近大遠小等等的透視法則。我們明白了眼前的事物和我們所了解的事物看起來并不完全一樣,現在我們可以開始我們的寫生練習了。我們這里的寫生練習其實并不要求你象有些搞研究的那樣研究透視,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這里只需要你保持臨摹照片時的感覺,并且畫你所"看"到的。
○3臨摹大師的寫生作品,你可以事無巨細的臨摹也可以只畫草圖式樣的練習,學習理解大師的作品中是如何運用透視規(guī)律的。你將了解到大師作品中處理透視關系和照片中反映的透視現象有所區(qū)別。
○4臨摹影視作品。有條件的話,你可以把優(yōu)秀影視作品停下來,逐個鏡頭的臨摹,這樣你可以學到的已經遠不是透視規(guī)律那么簡單,你還將從電影鏡頭中學會如何藝術的運用透視規(guī)律強化空間感,處理故事情節(jié)。
○5幾何體透視練習,通過練習幾何體的轉動透視,解決透視縮短變化的問題。這個簡單的練習,在以后自由描繪人物或事物時,將變的至關重要。
練習一:轉動中的圓柱體 練習二:轉動中的球體
○6臨摹漫畫。我們已經做過很多練習,現在我們開始臨摹漫畫。我們盡量選擇一些優(yōu)秀的漫畫作品來練習。因為漫畫作品有比影視作品中更夸張的鏡頭運用,以及特有的敘述語言。臨摹漫畫作品同樣會帶給我們許多新的感受。插畫臨摹也是這項練習中的任務。
○7自由臨摹練習。如果你對寫實的透視規(guī)律知道的已經足夠多,掌握的已經非常熟練,你可以多找一些其他的藝術品來臨摹,可以是插圖漫畫,也可以是你喜歡的其他藝術形式,諸如雕刻,民間美術等。研究這些藝術形式中是如何處理空間關系的。多了解一些,一定會對你將來有所幫助。
三如何找出比例關系
現在拿出我們以前的素描練習,仔細對照一下照片,或許你會發(fā)現我們的畫和照片比較起來總是有些不對頭,這是因為我們還沒有關注"比例關系"的緣故。其實在我們畫潦草素描時,我們已經開始這么做了,只是無意識的做法顯得微不足道。現在該是時候要求我們有意識地這么做,并且把這種意識一直保留在我們的繪畫過程中了。
比例是事物的相對關系。我們不可能總是把事物的原有尺寸描繪在我們的作品中,在我們作品中出現的是物體原有比例的放大或者縮小。只有比例是不變的。
現在拿起我們的鉛筆,來練習測量一下照片的寬度。假如寬度是1,那么我們把照片的寬度1作為一個基本單位,來測量照片的高度,照片的高度是寬度的2倍,我們就可以確定照片寬度和高度的比例是1:2。我們把1:2這個比例的圖形復制到畫紙上,現在即使畫紙上圖形的尺寸和照片的實際尺寸差別很大,但看起來它們還是一樣的。這就是線的比例關系。假設照片中是一個方型的盒子,我們就可以把這個方型盒子邊緣輪廓與照片邊緣的比例復制到我們的畫紙上。
|
|
|
我們再來看一下盒子邊緣線條的角度。我們需要記住一點,無論是角度還是比例關系,都必須是在一個平面上進行觀察。角度是通過與垂直和水平線進行對比而觀察到的。假如恰好盒子的上下邊緣和照片的邊緣平行,而它的左右邊緣和上下邊緣所呈現的角度是90°,那么我們把90°的角也復制到我們的畫面上。我們再測量盒子其他邊線形成的角度。復制照片中盒子所有的的角度和邊線,現在我們畫面上的盒子看起來已經和照片中的盒子非常相似了。我們再反復測量和修改我們畫中的盒子,讓我們畫的盒子與照片中盒子的邊線、角度比例盡量相似。現在我們的畫中所呈現出的就是一個非常合理的盒子了。在我們熟悉了角度對比以后,一般我們不會指定某個角度的度數:一個45度角;一個30度角;等等。最好是僅僅記住當與垂直線和水平線相比時,角度所形成的形狀,并在畫的時候想著腦海里保留下來的視覺形狀。在觀察某個角度時,如果對究竟該選擇垂直線還是水平線進行對照感到困惑,我的建議是哪條線會產生最小的角度,就選擇哪條線。
通過使用鉛筆測量事物的比例,我們現在已經對比例的概念有所了解?,F在我們不再使用鉛筆來做為輔助工具,而是僅僅依靠眼睛來感覺比例。重新找一張照片,我們開始用眼睛來測量線條和角度。同時我們回憶一下我們學習過的形狀語言--用形狀來觀察和描繪事物。我們把形狀語言也引進到我們觀察比例的方法中來。我們用眼睛來感覺和對比線條的比例,物體與邊緣的角度,物體與物體之間的角度,形狀與形狀的的比例。我們需要帶著問題開始我們的繪畫。照片的邊線那條更長一些?較長的邊線與較短邊線的比例是多少?邊線與水平線的角度是多大?邊線與邊線的角度是多大?根據我們感覺到的照片邊緣的角度和比例關系在紙上畫出我們我們的畫框:照片的邊緣輪廓。修改調整到最合適。
然后再觀察照片中事物的比例關系,事物與事物之間的比例關系。我們依然需要帶著問題去觀察。這條線與那條線比較,誰更長一些,比例是多少?這條線與水平線的角度是多大?這條線與另一條線的角度是多大?形狀是什么樣子的?哪里更寬一些?寬窄比例是多少?在寫實畫中,我們必須如實地體現出各個部分相互緊扣的關系,我們不能自由地改變各個部分相對的比例大小。我們可以看到,如果你改變任何一個部分,那么其他部分也就會相應地改變。
我們需要在復雜的圖形中尋找一個基本單位,就是在你所看到的畫面中選擇出來最先動筆畫的"起始形狀"或"起始單位"。你需要選出一個相對于整個框架來說中等大小的基本單位,既不會太大又不會太小。一個基本單位既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形狀(如一扇窗或一個陰形的形狀),也可以僅僅是一條點到點的邊線(如一扇窗的一條邊線)。選擇的依據是哪一個作為比例大小的基本單位最容易被看見和使用。用潦草素描或輪廓素描的方式,描繪出形狀與形狀之間的關系。不斷調整你的形狀,讓你的畫面變的越來越合理,直到滿意為止。
四觀察事物在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
我們通過照片學習了觀察描繪事物的透視比例關系。我們必須把我們獲得的感覺應用到對客觀世界的觀察中來,才算完成我們對"透視關系"和"比例關系"的學習。熟練地觀察比例關系和透視關系的能力也可以使邊線、空間、相互關系、光與影等按照視覺的邏輯組合起來。對相互關系的清楚感知讓我們把看到的世界描繪到一個平坦的平面上。學習按照透視和比例關系進行繪畫寫生能夠增強你的立體感。學會繪畫的規(guī)律,然后再稍加練習,你就能自動地"看"事物,而且?guī)缀跻庾R不到自己在進行透視和測量比例。
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經??纯粗車氖挛铩?词挛镆簿褪怯^察事物的意思,看事物的實質是進行比較:這個角度與垂直線比較是怎樣的?那個蘋果與那個西瓜比較大概有多大?與桌子的長度相比較,其寬度為多少?所有的比較都是相對于某個恒量來說的:角度與水平和垂直恒量相比較。
學習畫透視關系要求我們觀察事物在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我們必須拋開以有的認識,以及一些思考的習慣,我們不需要用理性去解釋所認識的事物,我們要做的僅僅是描繪眼睛所看到的輪廓,形狀以及形狀之間的透視與比例關系。
學會正確觀察客觀事物究竟有多重要?如果學習繪畫的學生除了觀察事物相互關系的能力以外,其他所有技能都具備,那么他們的畫無論如何也不完整,而且還會發(fā)現自己經常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比例關系和透視關系上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僅會折磨初學者,一些程度很高的學生也會出現類似問題。
如果希望掌握觀察技巧,就需要進行一些練習,但很快你就會發(fā)現自己"就這么開始畫了",自動進行觀察,有時甚至不需要測量比例關系或評估某個角度。在我看來,這種叫"目測"的東西是多么的神奇。同時,當你遇到比較困難的透視縮短的部分時,使用所具備的比例觀察描繪技巧,繪畫將變得更容易。
我們看到的世界充滿著人、樹木、街道和花朵的透視縮短圖。初學者有時會避免這些"困難的"景象,并找些"簡單的"景象來代替它。有了你現在具備的技巧,對你畫中主題的限制是不必要的。邊線、陰形和對相互關系的觀察相輔相成,不僅使畫出透視縮短圖成為可能,還使其成為一項讓人享受的舉動。不論學習何種技巧,學習"困難的部分"總是充滿挑戰(zhàn)和使人愉快的。
對于比例中的美學和比例中的節(jié)奏,我們不做贅述,在我們的練習過程中一定會有自己的心得體會。
另外我們在卡通或其他許多繪畫藝術中,經??吹讲环蠈嶋H的夸張的比例??梢灾栏淖兒秃侠砜鋸埍壤?,能夠表現出特有的藝術魅力,以及表達出特殊的情感。這些都需要我們在藝術實踐的過程中去不斷發(fā)現和體會。下一課我們將學習如何加強我們所描繪事物的重量和體積。
|
|
|
繪畫基礎教程四 <透視與比例>
一了解一些透視必要的知識
透視學的發(fā)展和研究與科學發(fā)展有關,也和人們的審美需求有關。
現代繪畫透視著重研究和應用的是線性透視,而線性透視重點是焦點透視,它具有較完整較系統的理論和不同的作圖方法。
線形透視是指14世紀文藝復興以來,逐步確立的描繪物體、再現空間的線性透視學透視的方法和其他科學透視的方法。是畫家要求理性解釋世界的產物。其特點是逼真再現事物的真實關系,是寫生繪畫重要的基礎.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人文主義運動中最杰出的人物列奧納多·達·芬奇(1452-1519),他把繪畫與雕刻的原理應用到透視學上,他確定了影響遠近知覺的五種因素,從而奠定了現代科學透視的基石。即線條透視(物體越遠,視角越?。?、節(jié)目透視(物體越遠,細節(jié)越模糊)、空氣透視(山越遠越藍,是由于空氣和煙霧的影響)、移動透視(注視近物而頭搖動則該物與頭同向移動,注視遠物頭搖動則遠物與頭反向移動)、雙眼視差(左右眼對同一物所見不完全相同)。根據這種透視方法所描繪的物體最接近眼睛所感受到的事物的真實。先人經歷無數研究得出的這些法則,現在,我們從照片中則很容易就可以體會到。
這一透視法則可分為線性透視和空氣透視。線性透視,(也稱線條透視、幾何透視)是根據光學和數學的原則,在平面上用線條來圖示物體的空間位置、輪廓和光暗投影的科學;按照滅點的不同,分為平行透視(一個滅點)、成角透視(兩個滅點)和斜透視(三個滅點)。因為透視現象是遠小近大,所以也叫"遠近法"。其表現形式有以下幾個方面:體積相同的物體,距離近時,視覺影像較大,遠時,則?。痪嚯x較近時,寬度相同的物體視覺影像較寬,遠時,則窄。這是由人眼的視角形成的規(guī)律。位于視平線以上的物體,近高遠低,位于視平線以下的物體,近低遠高。在現實生活中,人眼觀看遠近景物的透視規(guī)律如下:①物體遠近不同,人感覺它的大小不同,愈近愈大,愈遠愈小,最遠的小點會消失在地平線上;②有規(guī)律地排列形成地線條或互相平行地線條,越遠越靠攏和聚集,最后會聚為一點而消失在地平線上;③物體的輪廓線條距離視點越近越清晰,越遠則越模糊。
而在線形透視理論確立以前,世界各地由于不同文化制約,已經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自發(fā)表現空間立體的方法,在距今 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的洞窟壁畫中就有所運用。這些再現空間的方法,是畫家們依靠感官認識世界的體現:
○1縱透視。在平面上把離視者遠的物體畫在離視者近的物體上面。中國古代構圖法中稱高遠法,即近低遠高。在人類早期的繪畫藝術中經常可以看到,最典型的是埃及墓室壁畫的構圖,遠景作為一條橫帶完全置于近景橫帶之上。在兒童畫中我們也很容易看到,所有物體都放置在一個平面上,物體沒有近大遠小的區(qū)別,只是通過物體的高低位置來體現透視感。現代很多畫家也經常使用這種方法,描繪出的世界往往帶給我們特別的感受。
○2斜透視。離視者遠的物體,沿斜軸線向上延伸。在清明上河圖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到這樣的表現手法。這里不同于焦點透視中的斜透視。
○3重疊法,又叫遮擋法,前景物體在后景物體之上,利用前面的物體部分遮擋后面的物體來表現空間感。在兒童畫中,小朋友們往往采用混合式的繪畫空間來表現他們對世界的認知,而主要的空間表現方式就是"左右上下關系"和"部分遮擋關系"。同時遮擋法也讓在有限的畫面內表現更多內容成為可能。
○4近大遠小法。將遠的物體畫得比近處的同等物體小。這也是現代線性透視學的重要理論基礎。
○5近縮法。在同一個物體上,為了防止由于近部正常透視太大,而遮擋遠部的表現,為此有意縮小近部,以求得完整的畫面效果。在佛寺中常見把大佛塑造得往上逐漸膨大,實際上就是近縮法的運用,使人在其下仰視時避免過度的近大遠小變化并得到完整的視覺印象。
|
|
|
○6空氣透視法。由于空氣的阻隔,空氣中稀薄的雜質造成物體距離越遠,看上去形象越模糊,所謂"遠人無目,遠水無波",部分原因就在于此。同時存在著另外一種色彩現象,由于空氣中孕含水氣,在一定距離之外物體偏藍,距離越遠偏藍的傾向越明顯,這也可歸于色彩透視法。晚期哥特式風格的祭壇畫,常用這種方法造成畫面的真實性。
○7色彩透視法。因為空氣阻隔,同樣顏色的物體距離近則色彩鮮明,距離遠則色彩灰淡。
○8 環(huán)形透視,環(huán)形透視的特點是不固定視點,視點在圍繞對象作環(huán)形運動,因而能把對象的各個側面及背面作全方位的展示,這種環(huán)形透視在傳統民間美術中是最為常見的。例如,唐長安小雁塔明代重修碑之陰線刻四合院,也是把上下左右的殿宇回廊平面鋪開,朝向畫面的中心、戰(zhàn)國狩獵攻戰(zhàn)銅鑒圖樣和內蒙陰山氏族社會巖畫行獵運載圖,也是把車平面展開,把左右兩匹馭馬平躺下來,四足朝向畫面的外邊。
○9 透明透視,透明透視是所描繪的對象內外重疊或前后重疊,互不遮擋。例如,透過虎、牛的肚皮可以看到腹內的小仔。透過房屋的墻面可以看到屋內的景象等。這一表現手法最長見于民間美術。民間美術之所以能突破透視規(guī)律的局限,在于民間美術拋開了自然對象的實體真實,即立體的、占有一定空間的真實,而是以全部感性與理性的認識來綜合表現對象,觀看得真實已讓位于觀念的真實,客體形象的真實已讓位于心象的真實。墻背面或動物腹內的事物雖然在一個視點看不到,但它是存在地。兒童畫中同樣會經??吹竭@一只關注表現內心感受的空間表現方法。
○10散點透視,不同于焦點透視只描繪一只眼固定一個方向所見的景物,它的焦點不是一個而是多個。視點的組織方式并無焦點,而是有一群與畫面同樣寬的分散的視點群。畫面與視點群之間,是無數與畫面垂直的平行視線,形成畫面的每個部分都是平視的效果。若從一點看全幅,則不符合透視法,但是觀眾移動著看去欣賞畫面時,每個局部都似生活景象,這種透視法的畫面,有利于充分表現人物及局部。由于畫面的視點不是集中,而是分散到與畫面等大面積,成為無數分散的視點,故名。散點透視有縱向升降展開的畫法,中國畫論稱為高遠法;有橫向高低展開的畫法,稱為平遠法;還有遠近距離展開的畫法,稱為深遠法。
除了以上的理性透視和感性透視,還有畫家自主創(chuàng)造的故意違反透視規(guī)律的空間表現手法
○11反透視即故意違反一般透視的近大遠小的規(guī)律。一般認為開創(chuàng)反透視先河的是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的塞尚,對于文藝復興以來利用線性透視方法造成三維錯覺的那一套技巧,塞尚已拋至腦后。他創(chuàng)造了一種"反透視法",他不是創(chuàng)造觀賞者進入畫里面去的深度,而是創(chuàng)造被他所描繪的物和人向觀賞者走出來的印象。他無意于使自己的作品獲得"逼真"的效果,無意于表現物體的立體感,而是要表現物體的結構、相互關系和色彩,他要達到一種藝術的真實,這是靠藝術家的理性而非眼睛所能把握的真實。
由于科技發(fā)展和實際要求而產生的
○12廣角透視,又名魚眼透視,因為模仿魚眼鏡頭的拍攝效果而得名。扭曲夸張的透視效果。在表現視覺沖擊力的漫畫場面中經常被用到,也可以在較小畫面中表現廣大的空間。
○13俯視平行透視,一種變通的,無滅點的俯視平行透視方式,多運用于游戲場景中。
從以上介紹來看,所謂"透視",就是表現畫面中各種物體的相互之間的空間關系或者位置關系,在平面上構建空間感、立體感的方法。所有透視方法都服從于畫者對畫面的表現要求。我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運用最合適的表現手法來學習或者創(chuàng)作自己的繪畫作品。學習透視不需要一絲不茍地嚴格按照透視原理進行創(chuàng)作,如果一絲不茍地嚴格按照透視原理進行創(chuàng)作,其結果往往是一幅呆板而又僵硬的畫。觀察和感覺對掌握基本的繪畫技巧已經足夠了??扛杏X畫透視關系的最大好處是它可以應用到各種主題表現中去。
|
|
|
二通過練習來掌握透視規(guī)律與對透視的感覺
○1臨摹照片學習焦點透視的基本規(guī)律:照相機誕生以來,現實世界的東西可以在一瞬間再現,照片所再現的世界,基本上和線形透視規(guī)律是吻合的。焦點透視再現的效果就象我們用一只眼睛看事物的結果,這是照相機模仿了眼睛的原因。使用照片學習透視可以很容易找到透視的感覺,而且在以后的觀察事物的過程中,這種感覺會一直伴隨著你,這就是訓練的目的。
首先找一些容易得到的有建筑物的圖片,幸好現在有這樣圖片的雜志刊物隨手可得。臨摹的方法既可以是一開始學習的潦草素描,輪廓素描,也可以是結合了兩樣技能的形狀畫法,我們這里關鍵是要通過練習把透視知識變成我們自身的透視感覺。在臨摹過程中我們要一直帶著幾個重要的問題:拍攝者是仰視、平視還是俯視?視覺焦點在哪里?和我們眼睛平行的那條線在哪里?視平線上面的物體和視平線下面的物體看起來有什么不同?拍攝主體離我們眼睛是遠還是近?遠近的虛實變化是什么樣子的?直到我們可以自然的發(fā)現這些透視規(guī)律。
○2現在我們對透視規(guī)律已經有所感覺,并且我們可以很容易在現實生活中發(fā)現近大遠小等等的透視法則。我們明白了眼前的事物和我們所了解的事物看起來并不完全一樣,現在我們可以開始我們的寫生練習了。我們這里的寫生練習其實并不要求你象有些搞研究的那樣研究透視,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這里只需要你保持臨摹照片時的感覺,并且畫你所"看"到的。
○3臨摹大師的寫生作品,你可以事無巨細的臨摹也可以只畫草圖式樣的練習,學習理解大師的作品中是如何運用透視規(guī)律的。你將了解到大師作品中處理透視關系和照片中反映的透視現象有所區(qū)別。
○4臨摹影視作品。有條件的話,你可以把優(yōu)秀影視作品停下來,逐個鏡頭的臨摹,這樣你可以學到的已經遠不是透視規(guī)律那么簡單,你還將從電影鏡頭中學會如何藝術的運用透視規(guī)律強化空間感,處理故事情節(jié)。
○5幾何體透視練習,通過練習幾何體的轉動透視,解決透視縮短變化的問題。這個簡單的練習,在以后自由描繪人物或事物時,將變的至關重要。
練習一:轉動中的圓柱體 練習二:轉動中的球體
○6臨摹漫畫。我們已經做過很多練習,現在我們開始臨摹漫畫。我們盡量選擇一些優(yōu)秀的漫畫作品來練習。因為漫畫作品有比影視作品中更夸張的鏡頭運用,以及特有的敘述語言。臨摹漫畫作品同樣會帶給我們許多新的感受。插畫臨摹也是這項練習中的任務。
○7自由臨摹練習。如果你對寫實的透視規(guī)律知道的已經足夠多,掌握的已經非常熟練,你可以多找一些其他的藝術品來臨摹,可以是插圖漫畫,也可以是你喜歡的其他藝術形式,諸如雕刻,民間美術等。研究這些藝術形式中是如何處理空間關系的。多了解一些,一定會對你將來有所幫助。
三如何找出比例關系
現在拿出我們以前的素描練習,仔細對照一下照片,或許你會發(fā)現我們的畫和照片比較起來總是有些不對頭,這是因為我們還沒有關注"比例關系"的緣故。其實在我們畫潦草素描時,我們已經開始這么做了,只是無意識的做法顯得微不足道?,F在該是時候要求我們有意識地這么做,并且把這種意識一直保留在我們的繪畫過程中了。
比例是事物的相對關系。我們不可能總是把事物的原有尺寸描繪在我們的作品中,在我們作品中出現的是物體原有比例的放大或者縮小。只有比例是不變的。
現在拿起我們的鉛筆,來練習測量一下照片的寬度。假如寬度是1,那么我們把照片的寬度1作為一個基本單位,來測量照片的高度,照片的高度是寬度的2倍,我們就可以確定照片寬度和高度的比例是1:2。我們把1:2這個比例的圖形復制到畫紙上,現在即使畫紙上圖形的尺寸和照片的實際尺寸差別很大,但看起來它們還是一樣的。這就是線的比例關系。假設照片中是一個方型的盒子,我們就可以把這個方型盒子邊緣輪廓與照片邊緣的比例復制到我們的畫紙上。
|
|
|
我們再來看一下盒子邊緣線條的角度。我們需要記住一點,無論是角度還是比例關系,都必須是在一個平面上進行觀察。角度是通過與垂直和水平線進行對比而觀察到的。假如恰好盒子的上下邊緣和照片的邊緣平行,而它的左右邊緣和上下邊緣所呈現的角度是90°,那么我們把90°的角也復制到我們的畫面上。我們再測量盒子其他邊線形成的角度。復制照片中盒子所有的的角度和邊線,現在我們畫面上的盒子看起來已經和照片中的盒子非常相似了。我們再反復測量和修改我們畫中的盒子,讓我們畫的盒子與照片中盒子的邊線、角度比例盡量相似?,F在我們的畫中所呈現出的就是一個非常合理的盒子了。在我們熟悉了角度對比以后,一般我們不會指定某個角度的度數:一個45度角;一個30度角;等等。最好是僅僅記住當與垂直線和水平線相比時,角度所形成的形狀,并在畫的時候想著腦海里保留下來的視覺形狀。在觀察某個角度時,如果對究竟該選擇垂直線還是水平線進行對照感到困惑,我的建議是哪條線會產生最小的角度,就選擇哪條線。
通過使用鉛筆測量事物的比例,我們現在已經對比例的概念有所了解。現在我們不再使用鉛筆來做為輔助工具,而是僅僅依靠眼睛來感覺比例。重新找一張照片,我們開始用眼睛來測量線條和角度。同時我們回憶一下我們學習過的形狀語言--用形狀來觀察和描繪事物。我們把形狀語言也引進到我們觀察比例的方法中來。我們用眼睛來感覺和對比線條的比例,物體與邊緣的角度,物體與物體之間的角度,形狀與形狀的的比例。我們需要帶著問題開始我們的繪畫。照片的邊線那條更長一些?較長的邊線與較短邊線的比例是多少?邊線與水平線的角度是多大?邊線與邊線的角度是多大?根據我們感覺到的照片邊緣的角度和比例關系在紙上畫出我們我們的畫框:照片的邊緣輪廓。修改調整到最合適。
然后再觀察照片中事物的比例關系,事物與事物之間的比例關系。我們依然需要帶著問題去觀察。這條線與那條線比較,誰更長一些,比例是多少?這條線與水平線的角度是多大?這條線與另一條線的角度是多大?形狀是什么樣子的?哪里更寬一些?寬窄比例是多少?在寫實畫中,我們必須如實地體現出各個部分相互緊扣的關系,我們不能自由地改變各個部分相對的比例大小。我們可以看到,如果你改變任何一個部分,那么其他部分也就會相應地改變。
我們需要在復雜的圖形中尋找一個基本單位,就是在你所看到的畫面中選擇出來最先動筆畫的"起始形狀"或"起始單位"。你需要選出一個相對于整個框架來說中等大小的基本單位,既不會太大又不會太小。一個基本單位既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形狀(如一扇窗或一個陰形的形狀),也可以僅僅是一條點到點的邊線(如一扇窗的一條邊線)。選擇的依據是哪一個作為比例大小的基本單位最容易被看見和使用。用潦草素描或輪廓素描的方式,描繪出形狀與形狀之間的關系。不斷調整你的形狀,讓你的畫面變的越來越合理,直到滿意為止。
四觀察事物在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
我們通過照片學習了觀察描繪事物的透視比例關系。我們必須把我們獲得的感覺應用到對客觀世界的觀察中來,才算完成我們對"透視關系"和"比例關系"的學習。熟練地觀察比例關系和透視關系的能力也可以使邊線、空間、相互關系、光與影等按照視覺的邏輯組合起來。對相互關系的清楚感知讓我們把看到的世界描繪到一個平坦的平面上。學習按照透視和比例關系進行繪畫寫生能夠增強你的立體感。學會繪畫的規(guī)律,然后再稍加練習,你就能自動地"看"事物,而且?guī)缀跻庾R不到自己在進行透視和測量比例。
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經常看看周圍的事物。看事物也就是觀察事物的意思,看事物的實質是進行比較:這個角度與垂直線比較是怎樣的?那個蘋果與那個西瓜比較大概有多大?與桌子的長度相比較,其寬度為多少?所有的比較都是相對于某個恒量來說的:角度與水平和垂直恒量相比較。
學習畫透視關系要求我們觀察事物在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我們必須拋開以有的認識,以及一些思考的習慣,我們不需要用理性去解釋所認識的事物,我們要做的僅僅是描繪眼睛所看到的輪廓,形狀以及形狀之間的透視與比例關系。
學會正確觀察客觀事物究竟有多重要?如果學習繪畫的學生除了觀察事物相互關系的能力以外,其他所有技能都具備,那么他們的畫無論如何也不完整,而且還會發(fā)現自己經常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比例關系和透視關系上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僅會折磨初學者,一些程度很高的學生也會出現類似問題。
如果希望掌握觀察技巧,就需要進行一些練習,但很快你就會發(fā)現自己"就這么開始畫了",自動進行觀察,有時甚至不需要測量比例關系或評估某個角度。在我看來,這種叫"目測"的東西是多么的神奇。同時,當你遇到比較困難的透視縮短的部分時,使用所具備的比例觀察描繪技巧,繪畫將變得更容易。
我們看到的世界充滿著人、樹木、街道和花朵的透視縮短圖。初學者有時會避免這些"困難的"景象,并找些"簡單的"景象來代替它。有了你現在具備的技巧,對你畫中主題的限制是不必要的。邊線、陰形和對相互關系的觀察相輔相成,不僅使畫出透視縮短圖成為可能,還使其成為一項讓人享受的舉動。不論學習何種技巧,學習"困難的部分"總是充滿挑戰(zhàn)和使人愉快的。
對于比例中的美學和比例中的節(jié)奏,我們不做贅述,在我們的練習過程中一定會有自己的心得體會。
另外我們在卡通或其他許多繪畫藝術中,經??吹讲环蠈嶋H的夸張的比例??梢灾栏淖兒秃侠砜鋸埍壤軌虮憩F出特有的藝術魅力,以及表達出特殊的情感。這些都需要我們在藝術實踐的過程中去不斷發(fā)現和體會。下一課我們將學習如何加強我們所描繪事物的重量和體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