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心經】認為,腳離心臟最遠。因此,腳部血液回到心臟不僅過程長,而且如果沒有足夠的壓力,就很難順暢地流回心臟。因此,離心臟最遠的腳部血液,必須憑借腳部肌肉正常的收縮功能,才能使積存廢棄物的靜脈血,經由毛細血管、小靜脈、靜脈流回心臟??梢哉f,腳部肌肉如同人體“第二心臟”,其收縮功能的好壞,決定著末梢循環(huán)的狀態(tài)。
中醫(yī)學有“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之說,并認為連接人體臟腑的十二個經脈,有一半起止于腳,還有六十多個穴位在腳上。以中醫(yī)經絡學和生物全息反射學為理論依據,認為腳與耳朵一樣,是人體的一個縮影。足底有很多人體內臟器官的反射區(qū),足底反射過程,是通過人體經絡完成的。如果患者臟腑有病,就會在大腦皮質層形成一個病理興奮灶,使興奮沖動傳達到足部反射區(qū),形成另一個興奮灶。也就是說,人體病變可以在足部穴位出現(xiàn)反應,好比“雨前風”,能在一定程度上預示人體健康狀態(tài)。
通常,血液從左心室經過大動脈、動脈、小動脈,再流到毛細血管,給細胞組織輸送新鮮空氣和營養(yǎng)成分。而返回時,攜帶二氧化碳從毛細血管經由小靜脈、靜脈、大靜脈回到右心室?!狙貉h(huán)一定是單向輸送】的。
心臟每一次的跳動可以送出十分之一升的血液。健康的成人平均心率為70次/分鐘,等于1分鐘送出7升血。也就是說,只要健康的話,全身的5升血1分鐘內能夠流經心臟。心臟好比是24小時內送出萬升血的水泵。
盡管血液得到如此迅猛的輸送,但是由于要送到遍及身體各個角落的毛細血管,所以流回心臟的時候,它的壓力已經變得很小了。輸出的血液流回到心臟憑借的是【靜脈周圍的肌肉的力量】。
不過,人體中腳離心臟最遠。因此,從心臟送出去的動脈血把營養(yǎng)物質輸送到腳的各個組織,然后變成靜脈血,攜帶著廢棄物流回到心臟的過程較長,所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且腳位于身體的最下端,所以流下去的血要是沒有足夠的壓力就很難順暢地流回心臟。

如圖:神奇的【樓蘭點刺拔竹罐療法】疏通腳部毛細血管網。
因此,一旦引起諸如動脈硬化等老化現(xiàn)象的血管障礙,血液就會很難流到腳尖。人上了年紀,腳就容易變得冰冷,功能也會衰退。因毛細血管網堵塞,使血液循環(huán)不暢而引起的這類障礙的情況很多。
如憑借腳靜脈周圍的肌肉,也就是腳的肌肉正常功能的發(fā)揮,積存廢棄物的血液能夠從身體最末端腳尖的毛細血管經由小靜脈、靜脈,最后流回到心臟。
為了讓血液從末梢流回到心臟,肌肉必須發(fā)揮其作用。這就說明,離心臟最遠的腳部肌肉特別重要。
【樓蘭心經】認為一般人不太注意的小腿肚,猶如泵一樣舒縮功能。將容易滯留在腰、腿的血液返送心臟。由于重力的影響,足部靜脈血要返流心臟并非易事。光靠心臟搏動,或伴隨呼吸產生的臟器運動輸送血液明顯力量不足。于是依靠小腿肚和足部肌肉像泵一樣舒縮,壓迫血管使血液上行顯得必不可少。腳的衰老和腦部的衰老是相連的。
人們往往認為,只要提高心臟的功能就能夠使血液循環(huán)正常。然而,心臟肌肉屬于個人意志不能操縱的不隨意肌。但是,腿腳的肌肉是自己的意志可以操縱的隨意肌。因此,為防止衰老,應該通過運動腿腳、鍛煉腿腳來幫助改善心臟的功能。為此,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做運動。從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角度來看,最好的運動就是走路,而不是慢跑、跑步等過于激烈的運動。走路時,腳離開地面的時候腳尖會彎曲,這個運動恰如抽水泵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
其實,走路的時候,腳的大小有三種變化。雖然只不過是一瞬間,但停在空中的時候最??;只用一只腳踩地支撐身體的時候最大;腳后跟接觸地面時,或腳后跟完全離開地面,只有腳趾根部落在地面時大小介于兩者之間。
腳的這種大小變化是因為血管周圍的肌肉伸縮運動活躍起來,血液也得到了良好的循環(huán)。這與心臟活動一樣,像抽水泵似的伸展或收縮,以促進腳末端的血液循環(huán)。
徒步旅行的話,步子邁得更大。腳離開地面時腳腕會完全伸展,這就更能促進的血液循環(huán)。
根據最近的研究,步行能夠促進大腦物質的涌出,從而使大腦的神經細胞活躍起來。
人的心臟猶如水泵一樣,是全身血液流動的動力;遍布全身的大小血管,則像“大江”、“大河”一般,是輸送血液的通道;而相當于頭發(fā)絲三十分之一粗細的毛細血管,則如同灌溉的“渠道”。人體主要靠血液輸送養(yǎng)料和清除廢物,并通過毛細血管與組織進行交換。顯而易見,當人體微循環(huán)功能異常時,組織間營養(yǎng)交換和廢物排除就會受到影響。若微循環(huán)的異常不能及時糾正,就會影響臟器的功能而發(fā)生疾病,或加速衰老。所以,一般而言微循環(huán)功能好的人,身體狀況相對較好;而早衰或患病者,微循環(huán)就會不同程度地出現(xiàn)各種功能障礙。用樓蘭點刺拔竹罐療法直接用強通法拔出淤血,打通堵塞的毛細血管網,恢復正常微循環(huán)。
如:高血壓的病理變化為微細動脈收縮痙攣,引起血管阻力增加而導致血壓升高,并且有細胞聚集成團、血黏度增高、血流緩慢等血液流變學變化。所以,人體微循環(huán)障礙是高血壓的病理變化基礎。
經臨床觀察,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管徑不均,管袢模糊,畸形增多,出現(xiàn)微血管瘤和白色小微栓;其紅細胞聚集,血流變慢,停滯。所以,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環(huán)亦有障礙。
腦部微循環(huán)障礙、微血管擴張彎曲、毛細血管數目減少、紅細胞聚集、血流緩慢以至停滯和微血管阻塞、血管周圍水腫、出血等,均可引起腦血管供血不足,使腦細胞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同時使細胞的代謝產物因血流異常不能充分排出,導致頭痛和眩暈,引起一系列的腦部功能障礙。
風濕病的主要表現(xiàn)為關節(jié)局部紅腫熱痛。風濕患者的微循環(huán)有明顯的毛細血管水腫、血管基底膜破壞的病理變化。所以,改善微循環(huán)可以幫助消除腫脹和減輕疼痛。
微循環(huán)異常可導致心肌供氧不足,從而引起心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人體在運動后,機體內產生大量乳酸、肌酐等代謝產物。這些代謝產物刺激機體,產生酸、脹、痛的感覺。改善微循環(huán),使局部的血流量增加,把新鮮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帶給組織,而組織中代謝產物隨血液排出體外,將能很快解除人體的疲勞。
患痛經的女性很多,她們都有臍下寒冷、小腹下墜的感覺,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這是氣血運行不暢的表現(xiàn)。目前的臨床也發(fā)現(xiàn)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能減輕此類疼痛。
痔瘡是肛周的靜脈血管回流受阻,引起血管長期擴張、淤血所致。所以在疾病早期改善肛周微循環(huán),使血流暢通,痔瘡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緩解。
體臭包括腋臭和腳臭。體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汗腺分泌旺盛,旺盛的汗腺分泌出大量汗液被細菌分解成不飽和脂肪酸而產生特殊氣味。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使汗液能及時排出體外,就可減少細菌作用于汗腺分泌物的機會,從而抑制體臭。以上說明:疏通毛細血管網,打通微循環(huán)是防病治病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