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而篇載: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有子,名若,字子有,魯國人,少孔子三十三歲?!盃钏瓶鬃印保ā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罚瑸榭鬃油砟曛麑W(xué)生。《論語》記載有子言論僅四章,但對理解孔子思想都很重要,特別是“禮之用,和為貴”(學(xué)而篇),至今常被引用。子游曾稱贊:“有子之言似夫子也?!保ā抖Y記·檀弓上》)
此章譯成現(xiàn)代漢語,大意是:一個人做人孝敬父母、尊重兄長,卻好冒犯上級,這種情況極少;不好冒犯上級,卻好作亂造反的,從來沒有。君子為人處世從根本處著力,根本確立了,“道”(思想體系)就會在心里扎根。孝敬父母,尊重兄長,這兩種品德就是“仁”的根本??!
有子明確提出孝弟是仁的根本,是道的土壤。這是對孔子思想很好的總結(jié),完全可以代表孔子觀點。仁的含義十分豐富,但說“愛人”(顏淵篇)是其核心則無疑問。而愛人首要的就是“親親”(《中庸》“仁者,人也;親親為大”),愛自己的親人。愛親人,主要是父母愛兒女,即慈;兒女愛父母,即孝;弟弟尊重兄長,即弟。前文已述,孔子未強調(diào)上對下的慈愛,所以有子也就只強調(diào)下對上的孝愛,自然還有弟。
孝弟為什么是“仁之本”?孔子未深談,有子所論亦很簡單。反倒是后來的孟子找到了一個探討的切入點?!叭酥援愑谇莴F者幾?!保ā峨x婁下》),人和禽獸不同的地方只有一點點?!安坏煤跤H,不可以為人”(《離婁上》),不能得到父母的贊許和歡心,不配做人?!皸钍蠟槲?,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滕文公下》),楊朱主張一切為己,就是目無君主;墨翟主張?zhí)煜峦?,不分親疏,就是目無父母。無父無君,就是禽獸了。
盡管孟子言辭激烈,如此抨擊墨子也不妥當(dāng),但他說人與禽獸不同之處,就是愛父母、尊敬父母、順從父母,能得到父母的贊許和歡心,基本上還是對的。愚以為,孟子的觀點可以得到現(xiàn)代學(xué)者理論的證明。動物學(xué)家、人類學(xué)家、倫理學(xué)家研究后得出結(jié)論,慈愛為人類和許多動物所共有,而孝愛只為人類所獨有。也就是說,孝愛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最根本、最突出標(biāo)志。這正是早期儒家再三強調(diào)孝愛的首要原因。
現(xiàn)代學(xué)者區(qū)分人與動物,不只一個標(biāo)準(zhǔn),如大腦容量和智商高低、思維能力強弱、使用和制造工具水平,等等。但這些標(biāo)準(zhǔn)都是相對標(biāo)準(zhǔn)。研究證明,黑猩猩的智商相當(dāng)于三四歲幼兒,具有最初級的思維能力,會使用最簡單的工具。因而,人性與動物性有少部分重合。而幼愛長的孝,則是人徹底擺脫動物性的表現(xiàn)。必須承認,早期儒家對人性的觀察與思考,已非常深刻。(白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