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與景深控制
談光圈之前,再復(fù)習(xí)一下快門與光圈的關(guān)系,我打個比方說明,裝滿一桶水,水龍頭打開大一點,水就流的快,很快就裝滿一桶水;把水龍頭開小一點,水就流的慢,要裝滿一桶水就要花比較長的時間。水龍頭的開關(guān)就是“光圈”,水流的速度就是快門。準確的裝滿一桶水就是正確曝光。光圈是相機鏡頭中的可以改變中間孔的大小的機械裝置,快門是控制曝光時間長短的裝置(機械或電子),二者結(jié)合,共同控制曝光量。
光圈數(shù)值: f1.4 / f2 / f2.8 / f4 / f5.6 / f8 / f11 / f16 / f22 / f32
上面的光圈數(shù)值,是我們一般相機鏡頭上常用的光圈值,其中號碼越小的光圈( 例如f1.4)它的進光量會越大,相對的光圈號碼越大(例如說f22)的進光量反而小。所以一般我們在說大光圈時,就是指號數(shù)越小的光圈值,這點初學(xué)者時常會搞混。
在每一組鄰近光圈值之間,都有「一格」的光量差異(數(shù)碼單反相機光圈更精細f16/f18/f20/f22等于是1/3格為一個進階)。例如f1.4 與f2兩個光圈差了一格,f5.6與f8兩組光圈間也是差了一格。每一格光圈的進光量都是以倍數(shù)成長,例如f4的進光量是f5.6的一倍,f2.8又是f4的一倍,這樣倒算回去,f2.8的進光量就是f5.6的四倍了。其實不會算這個沒有關(guān)系,目前你只要知道光圈每一格之間光量的差距是一倍就可以了。
現(xiàn)在對光圈應(yīng)該有點概念了吧!光圈就是水龍頭的閥,開大開小會直接影響進光量及速度。
景深(depth of field)在焦點前后各有一個容許彌散圓,這兩個彌散圓之間的距離就叫景深,即:在被攝主體(對焦點)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圍的,就是景深。換言之,被攝體的前后縱深,呈現(xiàn)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許彌散圓的限定范圍內(nèi)。 「景深」就是在調(diào)焦使影像清晰,在焦點的前后有一段距離內(nèi)的區(qū)域,能夠清晰顯現(xiàn),而這一段范圍我們稱之為景深,景深越長,那么能清晰呈現(xiàn)的范圍越大;反之,景深愈小,則前景或背景會變得模糊,模糊是因為聚焦松散所形成的一種朦朧現(xiàn)象。
景深計算公式
δ —— 容許彌散圓直徑 前景深 ΔL1= FδL²/(f²+ FδL)
后景深 ΔL2= FδL²/(f²- FδL)
景深 ΔL = ΔL1 + ΔL2
前景深是總景深1/3,后景深是2/3,
由景深計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與鏡頭使用光圈、鏡頭焦距、拍攝距離以及對像質(zhì)的要求(表現(xiàn)為對容許彌散圓的大小)有關(guān)。這些主要因素對景深的影響如下(假定其它的條件都不改變):
影響景深的三個要素: 前面講了,光圈是水龍頭的開度,快門是水龍頭的打開時間,它們存在互易的關(guān)系。那位同學(xué)問了,易來易去的,反正得到的都是恒定的曝光值,何必弄這幺麻煩呢,把光圈和快門做成固定的多省事!
呵呵,非也非也,這光圈和快門,各伺其職,各有不同功用,得到的是不同效果,想拍出好片子,學(xué)問都在這里面呢。
先說光圈吧。光圈的大小用F值表示,當(dāng)F值為1的時候,表示光圈是全開的,同時,F數(shù)字越大,表示光圈開度越小、進光量越少;F數(shù)字越小,表示光圈開度越大、進光量越多。比如,F1比F8大,F8又比F22大。有同學(xué)說了,數(shù)字和大小是相反的,這多別扭,也不好記呀?沒關(guān)系,你只要把F數(shù)值理解成為倒數(shù)就可以了,F1因為是光圈全開,所以肯定是最大了,F8就當(dāng)它是1/8,這幺一比,當(dāng)然是1比1/8大得多啦,這樣就好記了。
光圈的大小除了能調(diào)節(jié)進光量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控制景深。景深的景,就是你要拍攝的物體,可能是漂亮MM、也可能是一朵美麗的鮮花、或者是雄偉的群山、遼闊的草原。景深的深,是指從相機向鏡頭方向延伸的、在對焦點前后的一段能夠清晰成像的縱深范圍。
咦?咋還有“一段能夠清晰成像的縱深范圍”?難道拍到了還會不清晰嗎?沒錯,就是這幺回事。一般來說,在對焦點之前和之后,都會有這幺一段縱深的距離,在這個范圍之內(nèi)的景物,拍下來會是清晰的,而超出此范圍之外的物體就會模糊了,而且超出的距離越多,就會模糊得越多。大家都會有這樣的經(jīng)歷,拍片片的時候,手并沒有抖,但照出來是模糊的,這就是因為對焦不準確,你想拍的景物沒在處于對焦點的景深范圍之內(nèi)。
明白了啥是景深,接下來是兩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1、光圈和景深是什幺關(guān)系?
一句話:光圈大,景深?。还馊π?,景深大。比如,F1.8的大光圈,只有很小的景深,對焦點前后不太遠的東西都會是模糊的。而F22的小光圈,擁有非常大的景深,對焦點前后很遠范圍內(nèi)的景物都會是清晰的。人看不清東西的時候,會把眼睛瞇起來,就樣就能看清楚了,為啥?因為眼睛瞇起來,相當(dāng)于光圈縮小了,景深增大了,呵呵。聽起來有點好笑,不過道理是一樣的。
2、大小不同的景深,有什幺用?
是啊,我們照相,不是為了得到清晰的影像嗎,那幺都用小光圈就好了,大的光圈景深那幺小,我們?yōu)槭茬垡某鰜淼哪:臇|西呢?
這句話聽上去不錯,但實際上不對。用大光圈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在弱光環(huán)境下,我們需要更大的光圈使鏡頭獲得更多的進光量、以盡量減少曝光時間(曝光時間長了會有噪點、會互易率失效、會因為手抖拍不清楚……),二是我們常常需要用不同的景深獲得不同的影像效果,例如用大光圈的小景深,達到虛化背景和前景的目的,突出你要表現(xiàn)的主體。從構(gòu)圖的理論上講,繪畫是加法,從白紙開始添加各種元素,而攝影是減法,要把對主體有干擾的東西盡量排除掉。排除不掉的情況下,咱們就用小景深把它虛掉,呵呵。
而在拍攝草原、大海等遼闊的風(fēng)景時,一般為了把遠、中、近景都拍清楚,當(dāng)然要用盡量小的光圈,以獲得更大的景深了。 光圈是攝影創(chuàng)作最重要的攝影元素之一,除了控制進光量來滿足曝光需要外,也是獲得特定藝術(shù)效果的重要手段。
1、大光圈和成像質(zhì)量成對立。一般情況下,大光圈時成像質(zhì)量相對較差,不過新一代鏡頭最大光圈時的成像質(zhì)量已大為改善,充分利用大光圈的成像特點可獲得與眾不同的圖像。由于此時景深小,便于清晰反映某一特定區(qū)域而其他部位相對虛化,突出主體。
照度較差時,如手持相機拍攝,采用大光圈可使用高速快門,防止機震影響成像清晰度。一些攝影者很少使用最大光圈,通常只用f5.6、f4,要充分發(fā)揮大光圈的特點,則要敢于使用最大光圈,如大口徑標(biāo)準鏡頭光圈完全可用f1.8、f1.4等最大光圈,中長焦鏡頭則應(yīng)敢于使用最大光圈f2.8,此時配合攝距、背景與主體的距離(背景與主體的距離越遠,大光圈形成的虛化背景效果就越明顯,反之亦然)等,可將大光圈的效果充分體現(xiàn)出來?;蛟S最大光圈拍攝的成像質(zhì)量沒有中等光圈來得好,但這方面損失和所得到的藝術(shù)效果相比較仍然值得。
2、虛化背景。虛化背景時通常選擇大光圈或長焦鏡頭,至于光圈究竟多大才算合適呢?實際上,除了200mm甚至焦距更長的遠攝距鏡頭外,通常都要使用最大光圈。使用標(biāo)準鏡頭拍攝不妨選擇最大光圈f2.8甚至f1.4,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獲得別具一格的韻味,真正將主體與背景明顯分離。由于數(shù)碼相機景深相對比較大,如不采用最大光圈,主體很難突出。
3、小光圈和長景深。利用小光圈獲得大景深是拍攝風(fēng)光片時常常采用的方法,但這還要和鏡頭焦距、攝距等因素相結(jié)合。如用長焦鏡頭,在2-3米攝距時,即使用f32光圈,也不會獲得很大景深。換言之,只要被攝對象和背景都處于無限遠,即使光圈較大,也會有很大的景深。
4、光圈大小因題材而異。在人物攝影中,常常用到大光圈,而風(fēng)光攝影使用小光圈機會較多。拍攝溪流,為表現(xiàn)流水的動感,需要采用1/8-1/2秒這樣的慢速度,不采用小光圈必然導(dǎo)致曝光過度;逆光拍攝波光舟影等,如采用到f22、f32這樣的小光圈,水面細小的波光會產(chǎn)生類似加用星光鏡的效果;拍攝焰火等題材,由于需要1/2秒-1秒曝光時間才能完美地表現(xiàn)焰火形狀,因此也需要選擇小光圈。
5、小光圈宜配合三腳架使用。拍攝靜物風(fēng)光等題材使用小光圈,對成像清晰度要求比較高。在中等照度下采用f22光圈,快門速度常常在1/30秒左右,沒有三腳架,手持相機拍攝,往往會因機震、人體生理運動等因素而影響清晰度,因此在照度較低時使用小光圈,要充分利用各種依托物,合理握持相機。真不行時,可提高ISO感光度以做補救,不過提高ISO值相對也會損失成像質(zhì)量,噪點會增加,所以不能一昧盲目的提高ISO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