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篇文章分別為大家介紹了黃金分割法則、平衡法則以及對稱構圖等,下面也已為大家整理了文章列表,以備系統(tǒng)性的學習。今天,筆者繼續(xù)為大家?guī)砀嗟臉媹D方法,包括對角線構圖、點的構圖、線條的構圖、消失點構圖以及對比構圖。隨著文章的深入,有些方法也許是大家不常見到的,但攝影在很大的程度上,構圖決定著作品的成敗,所以多學習一些相關知識,還是很有必要的。 ·對角線構圖 在拍攝很多景物時,如果讓景物中的線條呈現(xiàn)出“四平八穩(wěn)”的面貌,往往效果不佳。通常,除了表現(xiàn)風景的靜謐時,應該使地平線保持絕對的水平之外,其他場景幾乎都不應該將線條保持水平的位置。如果穩(wěn)固的掌握了線條的傾斜構圖法,也就掌握了獲得動感的圖像,所以說對角線的構圖可以增強動感。 對角線構圖還有一個特例,那就是適當?shù)牟捎梅派渚€。當焰火在空中炸開時,就是非常典型的“放射線”;當花兒盛開時,花瓣也是“放射線”,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放射線形狀物體。放射線常常會使人產(chǎn)生錯誤的立體感,使空間變得更加宏大和深遠,而不是狹窄和短淺。在采取放射線構圖時,即可使之呈現(xiàn)出嚴格的中心對稱,也可以稍微偏離中心,一切都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 上圖雖然這是一個非常狹窄的管道,但由于采用了放射線構圖,使這個空間并不顯得逼仄,反而顯得比較寬敞。所以說在拍攝時恰當?shù)臉媹D,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點的構圖 如果我們把有明確被攝主體的構圖稱之為“單點構圖”的話,那么,我們也可以把一些沒有明確被攝主體的點狀畫面稱之為“多點構圖”。多點構圖所具有的是一種“圖案美”和“形式美”,這可能會比較抽象藝術化。如果有人指責這樣的照片“沒有被攝主體”,進而批評說這樣的照片是不合格的垃圾作品,只能說明這個人太過武斷和片面。有人會說,采用多點構圖時,最好使點與點之間呈現(xiàn)出大小、形狀或者色彩的變化,這樣才不會顯得單調乏味。這固然沒錯,但是國慶節(jié)天安門廣場閱兵的時候,每一個士兵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這樣的構圖也并不見得就不好呀。所以,筆者認為,攝影構圖是沒有嚴格定律的,必須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 如果能夠使點與點之間出現(xiàn)大小、形狀或者色彩的變化,那當然是非常不錯的。此外,在拍攝時運用“近大遠小”的透視規(guī)律,也很容易使點與點之間出現(xiàn)大小漸變,例如最右側這張燈籠的照片就是如此。
以上第一幅圖是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地鐵出口處的建筑裝飾,設計師有意將兩種尺寸的圓鼓斜向交叉排列,形成了氣勢磅礴而且充滿立體感的視覺特效。第二幅圖是在自動扶梯上拍攝到的,離鏡頭越近的圓鼓越大,離鏡頭越遠的圓鼓越小,從而呈現(xiàn)出大小漸變的效果,這就大大增強了空間深度感。 上圖中,雨水在蜘蛛絲網(wǎng)上凝結成了一顆一顆的水珠,在逆光照明下,晶瑩的水珠映襯著黑色的背景,具有一種神秘感。 ·線條的構圖 在自然界中就有很多奇妙的線條,例如葉子的葉脈,這其中最為迷人的可能就是芭蕉葉子卷曲的螺旋線了。在人工產(chǎn)品中,無論是產(chǎn)品設計還是建筑設計,都非常強調線條的運用,線條的長短、粗細、平折、彎曲、剛勁、柔弱,都是設計師們最為關注的要點。在拍攝時,應在畫面上有效組織線條,使之具備秩序感,雜亂無章的線條往往會缺乏美感,使人心煩意亂。 螺旋線是最優(yōu)雅的線條,它有一種音樂的旋律感,以上第一張照片在采用線條構圖的同時,也采用了“井字格”構圖法。第二張照片是采用慢速快門,并且在拍攝時隨意移動相機,最終使燈光變成了一條條光亮的軌跡。 畫面中橫向的玻璃窗構成了諸多直線,鏤空的方形窗洞和黃色的圓弧形露臺使畫面不再單調乏味;而豎線和斜線的交織,使畫面充滿了動感,幾個工人形成的剪影出現(xiàn)在“井字格”上,畫面充滿了生機活力。 常有人用心亂如麻來形容糟糕透頂,其實,如何在雜亂中理出頭緒和線索,形成秩序感是非常重要的。國家體育場鳥巢在線條構圖下的拍攝,藝術感油然而生。
·拍攝角度與構圖
通過上面兩幅圖作對比,從正對面的角度拍攝建筑時,會有時間停滯的感覺,但問題的關鍵是找到完全正面的拍攝位置。而從側面拍攝的效果,畫面略微顯得失去了平衡,產(chǎn)生了一種“風起云涌”的強烈動感。
低角度仰視拍攝人像,能夠突出模特的高挑身材,使人看起來比實際更瘦一些。
·消失點構圖 “近大遠小”是客觀存在的透視現(xiàn)象,尤其是使用超廣角鏡頭的時候,能夠拍攝到非常明顯的“近大遠小”的變化,如果拍攝對象是一條馬路,則這條路將會漸漸變窄直到消失在遠方,因而這樣的構圖也被稱作“消失點構圖”。利用這種構圖方法,可以制造出強烈的空間深度感,在平面的照片上凸顯出景物的立體感。
一條神奇的山間小路,漸漸變窄直至消失在大山深處,這樣的構圖強調了景物的空間深度感。 越近的纜車越大,越遠的纜車越小,直至變成一個小小的點,廣角鏡頭能夠強調“近大遠小”的變化。 這條小道實際上只有一百多米長,但讓人感覺卻似乎有好幾千米長,這就是“消失點構圖”所造成的錯覺。 ·對比構圖 一張好的攝影作品,應該善于利用對比因素,在那張世界著名的烏干達干旱攝 色彩明快的紅花綠葉和色彩黯淡的樹皮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春天的氣息更加濃烈了;同時,綠葉和鮮花象征著新生的生命,皸裂的樹皮象征著老朽的生命,兩種事物的情感對比也很強烈。 由于廣角鏡頭的透視夸張作用,近處的騎行者顯得格外的大,而稍微靠后一些的騎行者就顯得較小了,強烈的大小對比是這幅攝影作品成功的關鍵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