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多生活在抱怨中,不是你抱怨,就是我抱怨,你走到哪里都會不無抱怨聲。 小時候,我還沒有學(xué)到抱怨這個詞時,在記憶中就開始有了“抱怨”。 家里養(yǎng)了一群鴨,我把它放在小河里,并用樹枝做圍欄把河的兩頭圍起來,怕它出去損壞生產(chǎn)隊的莊稼。一直關(guān)了十幾天,效果不錯,鴨子既有游玩的地方,又能在河里覓食,我還能趁機陪同齡朋友們玩耍。 一天,另一家人把鴨子放到我做的圍子里。沒想到那天鴨子突然竄出去 損壞了隊里的莊稼。到生產(chǎn)隊去處理時,那人非要我家替他賠隊里的莊稼,后來我母親居然答應(yīng)了?我硬是想不通這件事,一肚子的怨氣。 事后母親語重心長地教育我說:“你不同意人家放鴨子進去,人家不會要你賠(其實他家根本沒有給我打招呼)。我們家再窮,也要窮得有志氣。賠點谷子,以后你好長記性”。 我明白老人的良苦用心,她是要我們挨餓買教訓(xùn);同時也有難言之隱——父親早逝,我們姊妹又小,只好忍氣吞聲。 世事總是無獨有偶,不幾天,他家自己圍了一段河岸來養(yǎng)鴨子。他家的鴨子是乎要比我家的調(diào)皮得多,幾次逃脫去損壞隊里的莊稼,最后賠的谷子比我家陪的多出一倍。 后來我才感覺到,我們生產(chǎn)隊長對那件事情還是秉公處理的。
我在家鄉(xiāng)參加工作后,自以為找到了用武之地,雄心勃勃想干一番事業(yè),誰知“屋漏偏遭連夜雨,行船又遇打頭風(fēng)”?曾多次受到“非公待遇”,欲哭無淚,不得已背井離鄉(xiāng)。 離開那個是非之地后,靜下心來想,主要還是自己沉府不夠,欠缺處事經(jīng)驗,交際工作做得不到位。 來到了新地方,我把用青春換來的教訓(xùn)作為經(jīng)驗,對工作盡可能全心全意,盡可能讓上司和同士們滿意;盡可能多干少說;盡可能學(xué)為他人做嫁衣 。把對別人的抱怨轉(zhuǎn)為抱怨自己。一旦失利,只能責(zé)怪自己;只能在責(zé)怪中總結(jié)教訓(xùn),找出自己做得不對,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以便吃一塹后能長一智。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當異地他鄉(xiāng)的人們對你非親也似親,當從不懂到懂,不會到會;當融入那個他鄉(xiāng)團體,并成為當?shù)爻蓡T的一分子時,我才真正感覺到把抱怨化為感恩的妙用有多好! 我與朋友談道人生這段故事時,他們說“你真要感謝家鄉(xiāng)對你非公待遇的人們”。是的,只要他們來到住地,我都會熱情招待,仇將恩報。這樣,雙方都會快樂。 實踐證明:與其抱怨別人,不如親和別人,以求得別人的幫助,同時感恩別人;與其抱怨別人,不如完善自己,因為只有自己才是真正救自己。 過去,我也是個很顧面子的人,有時自己的言行不妥,當別人給我提出來時,由于愛面子,總是胡攪蠻纏,別人顧及你的面子,只好違心地說“你說的也有道理,那就按你的吧”。過后方知,他給你敷了面子,暗地里卻撤了你的里子,讓你死要面子活受罪。 有人把讓他難堪的人當仇人,其實他是你的恩人。古人說:說我好的人,不一定是為我好;能指出我不好的人,才是真正為我好。 人,只有不斷地改正缺點,才能不斷完善,才能切實與社會和諧相處。 許多專家對各地長壽老人分別進行考察、總結(jié),共同特點是:心底善良,不貪錢財,潔身自好,規(guī)律生活,素食淡飲,以動代閑,知足常樂。 弘福寺有一楹聯(lián):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慈臉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橫批正好是知足常樂。 人雖然比不上佛,若不能忍讓,你怎么能快樂呢?若不能慈善,你怎么笑得起來呢?知足常樂,若不知足,你就會經(jīng)常不樂。 常抱怨的人不易知足,總是認為別人對不起自己,又不愿辯證地分析事與愿違的原因,成天憂心忡忡。心不靜則神不安,睡不好則食不香,食不當而身體差,何談輕輕松松過一生? 有句古語“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樂觀派把它改為“朝朝有酒朝朝樂,明日愁來也不憂”。 人過了一天就少一天,抱怨是一天,快樂是一天,抱怨之人快樂少;常樂之人沒抱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