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之氣虛血瘀型【癥狀】面色萎黃或晦暗,形體虛衰,疲憊乏力,食欲不振,腰痛腿軟,月經(jīng)不調,浮腫不甚,舌形胖,舌質瘀紫,苔薄膩,脈細澀。
【治法】 益氣活血行瘀
【方藥】 生黃芪30g 川芎10g 紅花10g 丹參30g 太子參30g 全當歸10g 仙靈脾15g 石葦20g 懷牛膝10g 續(xù)斷10g 益母草120g
【用法】益母草煎湯代水煎藥,一日一劑,早晚服。
【按語】慢性腎病以虛為本,特別是氣虛不能不能帥血,以致氣虛血瘀。再則久病入絡,脈絡受阻,瘀血而成,瘀血阻滯脈精微不循常道而泄露。此時,如妄加收澀之品,蛋白尿反而更難消失,久虛宜補,久漏宜通,當益氣活血行瘀為要。黃芪、太子參益氣以助活血;川芎、紅花、丹參、懷牛膝活血祛瘀;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當歸養(yǎng)血活血;益母草活血行水;石葦可消蛋白;仙靈脾、續(xù)斷補而不澀,益腎而固精。全方配伍,虛者可補、瘀者可通,令精微歸于正道。
【癥狀】全身衰弱,腰酸氣短,面色晄白,疲憊乏力,納谷不磬,口干,咽干,手足心熱或有輕度浮腫,舌偏紅有齒印,苔薄白,脈虛數(shù)。
【治法】益氣滋陰
【方藥】黃芪15g 白術12g 茯苓20g 玉竹20g 菟絲子 12g 澤瀉12g 車前草12g 銀花藤12g 白茅根15g 桑椹子12g
另用紫河車焙干研末入膠囊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每日兩次。紫河車膠囊日服3次,每次2粒。
【按語】慢性腎病,由于病程長,陽損及陰,多由陰虛轉化為氣陰兩虛。此時切忌一味溫補,否則更傷其陰。黃芪、白術、菟絲子、茯苓益氣;制首烏、桑椹子、熟地滋陽。制首烏、菟絲子又能補腎澀精。玉竹、生地滋清熱,銀花藤清熱解毒。澤瀉、白茅根、車前草清熱利濕而堅陰。全方補而不燥,功能補齊而益腎精,《日華子草本》載其“活男女一切虛損勞極,安心養(yǎng)血,益氣補精”。
【癥狀】面色晄白 少氣懶言,腹脹便稀,疲倦乏力,腰酸腿軟,食納不振,夜尿頻多,小便清長,舌淡邊有齒痕,脈象沉緩。
【治法】益氣健脾 補腎固精
【方藥】芡實30g 生黃芪20g 山藥15g 白術10g 茯苓15g 金櫻子15g 黃精15g 百合15g 黨參10g 菟絲子20g 枇杷葉10g
【用法】一日一劑 水煎 日分兩次服
《全國名老中醫(yī)驗方選集》
【按語】張景岳指出: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在于氣,故其標在肺;水畏土,故其制在脾。腎炎患者盡管水腫消退,但蛋白尿經(jīng)久不愈者,一般均有脾腎兩虛之證。芡實、金櫻子益腎固精,菟絲子性平質潤,不溫不燥,也不滋膩,既能補陰,又能益陽,并有固精之功。黃芪、白術、茯苓、黨參益氣健脾。山藥既能補脾又能養(yǎng)肺腎而固澀。肺為金、腎為水,金水相生,肺為水之上源,源頭不生,則滋育之品,自為杯水車薪,無以所應,肺陰充足,津液下濡以生腎水;腎水充足蒸騰化氣以固精,故加入肺經(jīng)之藥百合、黃精,滋補肺金,以助腎水,肺主治節(jié),既宣發(fā)精微充養(yǎng)全身,又肅降五臟六腑之精氣下趨于腎,助腎以蟄藏。批把葉入肺,以清降為功,肅降肺氣,所謂“保柔金而肅治節(jié)”。
【癥狀】 無明顯浮腫,面色少華,易疲勞,納差腹脹,自出汗,大便稀,小便稠,舌胖大有齒痕,舌質稍紅,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益氣健脾攝精
【方藥】 黨參 12g 茯苓 15g 白術10g 扁豆 10g 陳皮 10g 山藥 10g 蓮肉 10g 苡米 10g 蓮須 10g 金櫻子 10g 芡實 10g
【用法】 一日一劑,水煎服,每日分早晚兩次服
中醫(yī)雜志,1990:(1);32
【按語】《內經(jīng)》:"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水行四布,五經(jīng)并行。"脾主運化,升清降濁,散精于肺,和調五臟,散陳于六腑,脾氣虛弱,精濁俱下,則精微丟失。脾健則升,黨參、白術、茯苓益氣健脾攝精,再加扁豆、山藥以增加健脾之功,山藥又能固腎澀精,陳皮、理氣健脾燥濕,與上述健脾藥各用,取之行氣補脾,使之補而不滯。脾為陰土,喜燥惡濕,苡米味甘淡,既能滲脾之所惡,又能補脾之所喜,是清補淡滲之品,蓮肉、蓮子、金櫻子、芡實健脾固腎攝精。全方補而不滯,共奏益氣健脾攝精之功,本方也用于無癥狀性蛋白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