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構造地震的幾個概念 震源 地球內部發(fā)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也稱震源區(qū)。它是一個區(qū)域,但研究地震時,常把它看成一個點。 震源深度 如果把震源看成一個點,那么這個點到地面的垂直距離就稱為震源深度。 震中 地面上正對著震源的那一點稱為震中,實際上也是一個區(qū)域,稱為震中區(qū)。
震中距 在地面上,從震中到任一點的距離叫做震中距。 (2)地震的深淺 按照震源深度的不同,地震可劃分為如下幾類: 淺源地震 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地震;也稱為正常深度地震。世界上大多數地震都是淺源地震,我國絕大多數地震也為淺源地震。 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為60~300千米的地震。 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地震。目前世界上記錄到的最深的地震,震源深度約為700多千米。 有時也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統(tǒng)稱為深震。 同樣大小的地震,震源越淺,所造成的影響或破壞越重。 (3)地震的遠近 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觀察,震中距是不一樣的。地震可按震中距不同分為三類: 地方震 震中距小于100千米的地震。 近震 震中距為100~1000千米的地震。 遠震 震中距大于1000千米的地震。 顯然,同樣大小的地震,在震中距越小的地方,影響或破壞越重。 (4)地震序列 一次中強以上地震前后,在震源區(qū)及其附近,往往有一系列地震相繼發(fā)生;這些成因上有聯系的地震就構成了一個地震序列。根據地震序列的能量分布、主震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比例、主震震級和最大余震的震級差等,可將地震序列劃分為三種類型: 主震-余震型地震 主震非常突出,余震十分豐富;最大地震所釋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上;主震震級和最大余震相差0.7~2.4級。 震群型地震 有兩個以上大小相近的主震,余震十分豐富;主要能量通過多次震級相近的地震釋放,最大地震所釋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下;主震震級和最大余震相差0.7級以下。 孤立型地震 有突出的主震,余震次數少、強度低;主震所釋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9.9%以上;主震震級和最大余震相差2.4級以上。 根據有無前震,又可把地震序列分為以下三類: 主震-余震型地震 沒有前震活動,主震和最大余震震級差大致在1級以上。 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 有前震活動,其他特點與主震-余震型相同。 震群型地震 序列中沒有震級突出大的單個地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