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回國后,旅美學者曹聰在科學網寫了《中國科學界正需要馬臻這樣的理想主義者》。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7183 我既感受到曹大哥的誠摯鼓勵,又感到青年海歸生存危機重重。一方面,離開中國8年,對國內學術界兩眼一摸黑。以前的碩士生導師在催化界人人皆知,但她早已退休,且我不在物理化學(催化)口申報。另一方面,在國外壓根沒人告訴我如何撰寫項目申請書,更不用說中國的項目申請書了。 除“兩眼一摸黑”外,對我來說,還有其它挑戰(zhàn)。一方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具有“指標”含義。另一方面,三月初申請,而我妻子的預產期就是三月初。為此,我決不敢掉以輕心。想到在國外時,看到那些驚險的游樂項目(如過山車)和雜技表演,都是有妥善的防護措施,有“幾重保險”,于是我早早地進行了文獻調研,并且讀了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環(huán)境催化——原理及應用》一書,對這個領域有總的圖景。我還反復揣摩網上能找到的一些關于如何申請自然科學基金的文字資料和PPT,并揣摩了別人給我看的成功的范例。我鼓勵自己說:“我能寫好科研論文,能寫好博客,我也能寫好申請書。既然很多事情無法掌握,我就做好我自己的吧,態(tài)度決定一切。”1月份就開始寫申請書,字斟句酌、反復修改。我知道,我以前的博導Francisco Zaera也是以這樣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對待學術論文和基金申請的,以至于他同時在研7個項目。 寒假開始了,我在學校里寫申請書,我給自己壓力,希望在女兒出生前把它寫好。寫得累了,想換換腦子,還同時整理相關的科研論文、看文獻,這樣會有更深的認識,也不荒廢自己的專業(yè)。到了2月中旬,妻子的肚子越來越大,我每天都如一副盔甲穿在身上般地,不敢輕松,過年也沒過成。結果就在2月18日年初五迎財神的時候,女兒提前出生了,而我的申請書也基本寫完了。在醫(yī)院里如“人間煉獄”般地陪了幾天,我說“人間煉獄”,是因為一間房間8張床,8個產婦,8個小孩,8個陪夜的。但是就是這樣,讓我感受到了原始的集體生活,感受到了生命的偉大。妻子出院后,我還有一些時間回到學校繼續(xù)修改申請書,還找了幾個教師,聽聽他們的意見。 |
|
來自: 鈴兒響叮當 > 《科技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