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交往禁忌
入鄉(xiāng)問俗,洞察民情,不犯所忌,不違所諱。十里鄉(xiāng)俗不一般,朔州六縣區(qū)禁忌避諱,大都有其由來,未可全以封建迷信對待。隨著時代的前進(jìn),科學(xué)文化的發(fā)展,有些禁忌已不再講究,有些仍在社會流傳。 一、生活的禁忌:此類禁忌頗多,如不準(zhǔn)對著太陽、月亮和星星小便,因為這表示對“三光”的不敬。借他人藥具忌主動送還,借用鍋籠忌空還,饋贈禮品忌雙數(shù),公公與兒媳、兄與弟妻、妹夫與大姨(妻之姐)之間忌玩笑逗趣,除夕忌打碎器物,狗肉忌上席等。 二、日子的忌諱:群眾有出門辦事看日子的習(xí)俗,一般看個“三、六、九”,也就是農(nóng)歷初三、十三、二十三、初六、十六、二十六、初九、十九、二十九。 三、稱謂的避忌:未婚女子忌稱“小姐”,其實,小姐在過去曾是一個美好的稱呼,因近些年歌廳、舞廳的女子被人稱為“小姐”,再稱其他的女子帶有侮辱性質(zhì)。 四、搬家的避忌:搬家走后,忌別人將其打掃干凈,說這意味著“掃地出門”,為大不吉利。所以都是自己搬、自己掃。新住戶如果要掃也是在老戶搬走后,稍隔時日再掃。 五、缺陷的避忌:有生理缺陷的人,如瞎子、聾子、背鍋、拐子、疤子、啞子、禿子、殘廢以及某些不雅的綽號等,最怕人提及,為尊重人格起見,最好不要觸及這些與其有關(guān)的字眼。有生活缺陷的,如沒兒沒女的,婦女再嫁的,男子招贅的,當(dāng)后媽的,隨母再嫁帶到別家的,以及其他所謂短欠等,也要注意不要傷其自尊心,不要觸動其傷心事,不要使其處于難堪的境地。 六、名諱的避忌:子女避稱老人名諱,以示敬重,也是一種禮貌。 七、生孩子的避忌:產(chǎn)婦未滿月忌入他人之家,亦忌生人到家。其實本意是要保護(hù)產(chǎn)婦使之有充裕的時間恢復(fù)體力。 八、喪葬的避忌:身穿重孝忌到別人家。向親朋報喪的,忌諱直說“死了”等不吉利言語,以“老了”代之。死在外面的人,忌諱把尸體靈柩拉回家中停放。在給死者啟棺“開光”時,忌諱彼此說話和哭泣,怕眼淚掉入棺內(nèi)讓死者帶“賴”(淚)而去。家中有人亡故后當(dāng)年春節(jié)忌貼年畫和紅對聯(lián),以示哀悼;第二年可貼素色(蘭或綠)對聯(lián)。 九、結(jié)婚的忌諱:新婚用品忌諱由孤、寡或未婚者動手,須由父母子女較為齊全的“全人”制作和放置,為的是新人婚后的齊全,人丁旺盛。新婚洞房從布置起到新娘回門這一段時間內(nèi)忌諱寡婦進(jìn)入,怕帶進(jìn)晦氣,影響新人白頭偕老。迎娶新娘時,車轎忌素色往返,須在車轎上掛帶紅布或紅綢,一方面予以“鎮(zhèn)邪”,一方面增加喜慶氣氛。娶新娘忌用西房作洞房,因為“西房”與“凄惶”是諧音,故忌之。兩戶娶親的在路上相遇躲不開時要互換一塊手帕,以破新見新的不吉。 十、其他禁忌:也非常之多,不了解這些禁忌,容易冒失,容易失禮,容易無端得罪人。你雖無所謂,別人很看重,人對己不要講究,己對人還須在意。 除夕夜間忌脫光衣服睡覺,怕魂不守舍。 男女忌不理發(fā)過大年,怕戴上“愁”。在年節(jié)和喜事中制作飲食、糕點等,互相忌說“夠了”或“光了”之類詞語,代之以“滿了”或“齊了”等詞,以圖吉利。 大年初四以前忌倒垃圾,需在初五清晨灑掃集中倒出,叫做“倒窮土”或“送窮”。 從年初一到二十三日,婦女忌做針線活。 出嫁的閨女忌諱在娘家過大年和中秋節(jié),否則對娘家不利。 做了媳婦的婦女忌在別人家過“端午”節(jié),怕把自家的光景“ 耽誤”了(端午的諧音)。 中秋節(jié)為月亮供奉的月餅、瓜果只許自家人分吃,忌諱外姓人吃,恐怕影響全家團(tuán)圓。 年畫須在正月底前揭去,忌諱貼到二月里,有“年畫貼到二月盡,養(yǎng)下女兒沒人問”的說法。 親友離家忌掃地。 拜天地忌寡婦在場。 父母故,忌當(dāng)年嫁娶。 探親送禮忌在下午、晚上。 做棺材忌用榆木和樺木。 老人生病忌說病,稱“不精神”。 宴請賓客,忌說“完了”、“沒了”,而說“齊了”。 問客吃飯、喝酒忌說“吃完了”、“喝完了”,而說“吃好了”、“喝好了”。 親朋好友來家做客,忌說“又來了”,稱“來了”。 守孝婦女忌穿紅。 閏年不添墳。 逢九年忌見喪事。 請客茶、酒、醋壺口忌對人。 遞刀忌給刀刃。 外甥忌在姥爺、舅舅家剃頭。 壘好旺火忌說倒塌。 出殯抬棺忌碰門框。 同一年一家不辦兩件婚事。 吃糕忌吃糕頭,怕死岳母。 農(nóng)歷三月九月忌打炕、搬家。 寫信忌用紅筆。 臘月忌栽蔥。 忌分梨吃,因分梨諧音“分離”。 父母亡后百天內(nèi)忌理發(fā)。 出嫁的閨女忌諱在娘家的房院長期居住,怕沖了娘家的運氣。 探視產(chǎn)婦的親朋眷屬忌諱不聲不響進(jìn)屋,須喚“抱起孩子”。屋里有人應(yīng)聲后方可進(jìn)入,不經(jīng)呼喚是怕“踩著”孩子。 與人交談時,忌一腳里一腳外站在門上,怕以后辦事沒深淺,進(jìn)退兩難。 搬家時,忌在日出之后動鍋及炕席。 木匠忌諱給人修舊鍋蓋,怕受他人的氣。 紙扎匠裱制好紙房院后,忌當(dāng)時把門和煙囪捅開。 婦女在制作鞋墊時忌用花布,怕穿鞋人犯了“花心”(即愛情不專一)。 納鞋底忌諱納滿,須在中間留一小空隙,怕穿鞋人“沒心”。 婦女們在做針線活時,忌諱由親人在線上挽疙瘩,怕彼此結(jié)下“仇疙瘩”。 煎炸食品遇到油鍋溢油時,切忌驚慌失措呼喊“溢了”。在炸的過程中忌說“省油”或“費油”之類的話,以圖吉利。 在不脫衣服的情況下,縫補(bǔ)或綴扣,穿衣人忌空嘴,須在嘴里含點東西,避免“賊攀”。 行路中忌諱拾別人丟掉的煙袋,怕拾上“受氣筒”,也忌諱拾帽子,怕?lián)斓健俺蠲薄薄?/P> 給人盛飯時忌向外傾倒,因為向外翻倒是給犯人盛飯的做法。 修建南房或東西廂房的高度切忌超過正房,怕顛倒了“陰陽”。 蓋房時忌下首梁壓上首梁。 出嫁時忌姐姐和姨姨送親,姑姑娶親。有“姑不娶,姨不送,姐姐送走妹妹的命”之說。 十二歲以下的兒童死亡和亡故在外的“惡死”家人,忌諱馬上埋入祖墳,待有正常死亡的成年人掩埋時或沒有閏月年的清明時一并帶入,怕以后再出現(xiàn)少亡或惡死現(xiàn)象。 死嬰忌諱埋葬,也忌諱家人拋扔,須雇人拋扔,并付給勞務(wù)費,而且忌諱主動付給,須經(jīng)上門再三催要,并要假意謾罵后,才能付給。 娶親和送殯的車相遇時,娶親的須讓靈車先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