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調整,搞定自己。 把人搞定,目的在于營造一個利于行事,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的職場空間。只是在搞定別人之前,先要搞定自己。 這除了需掂量自己才情,明白自己斤兩以外,還得懂得自我觀照,正視自己的性格和習性,進而有所修行(修正自己內外在行為,這也是另一種自宮)。 因為誠如佛家所言,萬法唯心造。甚麼樣的心念和心量,就會造就甚麼樣的情境和格局 。 這說明除了宿命可能安排人的一生外,其實很大部分是自己的習氣、性格、價值觀主導了生命的走向,以及在職場中的種種遭遇。 心無所住而生其心 所以,往往當下一念,便決定了某種情境。舉例來說,碰上「用人必疑」的老板,你是不是當下炒老板魷魚,揮袖而去?還是隱忍消化,以時間換取空間,先取得主子信任,再伺機一展長才,創(chuàng)造自己的新舞臺? 于事有心,起了罣礙,通常是遭逢的人事環(huán)境拂逆了我們的習性所致;而且反應過于直接且迅速。這種思想和精神層面的「理障礙」,相應于職場中,便難免「事事障礙」了。 像愛面子,是很多人的習性,于是縱然失業(yè)在家,也不愿嘗試回原來的工作單位,以解生活上的困厄。只因為堅持「好馬不吃回頭草」,而且也怕再回去,一來行情看跌,二來沒面子。 神龍失勢,形同蚯蚓。再有才干,如果失去舞臺,就甚麼都不是了 。這道理,很多人懂。問題是,生而為人,就不免困在一些知見、價值觀里,做繭自縛。 反之,能出人頭地者,大抵皆能拂逆己心,懂得情緒管理,做逆向思考,展開逆向行動。敢于自宮,為人所不能為、不屑為。 「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一個人要努力做到「心無罣礙」,心開了才不會「心靈瘀血」,才不會在人際叢林中遍覺處處荊棘。 金剛經(jīng)里面,最常被人引用的句子—心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指導我們凡事不要執(zhí)著,不要有固定的框框,不要停留在某一觀點上。 換言之,就是要學會否定自己(自宮)。像看易經(jīng)六十四卦卦象一樣,正看,倒著看,變著看,從多重角度去看待,就會生出好些種不同的視野和識見。 學會否定自己之前,首須把心打開,培養(yǎng)出一副柔軟心。凡事多一點包容,多一份彈性,多一些權變。如此,便覺萬里無云萬里天,何處沒有你揮灑之地? 柔者無敵,最有柔性的人一定最懂得表演藝術。 柔者知道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奧義,而會在不同的職場情境當中,體現(xiàn)不同的面貌和行止。進而把人搞定,把事搞定。 莎士比亞在他的名劇「皆大歡喜」中曾說道:「全世界是一個舞臺,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他們都有下場的時候,也都有上場的時候。一個人的一生中,扮演著好幾個角色?!?/strong> 想想我們處在職場之中,每天不也扮演著為人部屬、同事、領導的角色?不管稱職或不稱職,總不時應景似的變換著不同面貌、肢體語言和說話態(tài)度,讓自己看起來是個角色。 所以,可以說,在人的日常生活里,都在因人因時因事,進行著表演。只是,有人入戲,有人生澀;而關鍵就在于能否如實扮演劇中人應有的角色。至于如實不如實,似乎要讓當觀眾的別人(他們可能也是另一劇中人)說了算。 這也說明了,你不可能演獨角戲。只要你上了舞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必然會和其他角色產生互動。像你當了領導,必然有人巴結你,表面上唯你馬首是瞻。背后呢,可就難說了,也許說你好,也許道三論四,拿你笑話。 部屬對你表里不一,為你辦事恐怕也是說一套做一套。如此一來,你非但沒把人真正搞定,也難把事搞定。坐著領導位子,可就危乎其危了。 像對于這樣的部屬,你應該如何駕馭呢? 又如碰上朝令夕改的老板,你如何搞定? 辦公室小人扯你后腿,如何化解? 辦公室美女投懷送抱,你如何是好? 功高震主引來上司猜忌,你該怎麼辦? 有一天朋友同事變上司,又該如何對應? 公司改朝換代,你如何取得新主青睞? 以上種種,那件不是與人有關、與事有關?而能否圓滿對應,又何嘗不是與你角色扮演、表演藝術稱職或不稱職相關聯(lián)? 人事,人事,在職場中哪一件事不是因人而起,因為有人的因素在其中,事才變得錯綜復雜,進一步成了問題。 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就是人與事的管理。這種管理在職場中無所不在,而管理的最高境界,即是見出風采。這不外要管得有效率(這是速度),管得有效果(這是力度),而且還顯得氣閑神定(這是風度)。 要達到這「三度」境界,除了具備一定才干外,最重要的還是得像前面所說,需先有一副柔軟心,放下情緒(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多從人性面看待面臨的人和事。
之后,明其性,見其情,才不會誤判情境,演錯戲文。同時多點創(chuàng)意,于方正中加些權變、圓融,增長對應的機巧。 搞定自己,靠的是忍辱 把人搞定,靠的是智慧。但搞定自己,靠的則是忍辱。不管是來自外在人、事的拂逆、屈辱,還是自己內在的天人交戰(zhàn)。 總之,能夠把心搞定,雖不敢言超凡入圣,但在職場人際叢林里,必然理無礙、事無礙,處處無礙。且在搞定自己的同時,恢弘了自我格局和氣度,智慧油然而生,也把別人搞定,縱橫職場無憂。 綜合上述,把人搞定的基本運作原則,就是在應對人事時,除了應該守正,唱「正氣歌」正派經(jīng)營外,亦得正視人性,「以奇致勝」略施權謀,以減少職場情境中的阻力。 「菜根譚」有句話說得好:做人無點真念頭,便成個花子,事事皆虛。涉世無段圓活機趣,便是木人,處處有礙。 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也曾為文指出身處官場(職場)之道,他說:世事紛繁,人心不一,官場復雜,尤為微妙。識見固定閎深,行事更需委婉,曲曲折折,迂回而進。當行則行,當止則止,萬不可逞才使氣,只求一時痛快。 沖著曾國藩這句「萬不可逞才使氣,只求一時痛快」,下面跟大家談談清代名臣胡林翼,如何運用個人公關手法,勇于自宮,兼采正道與權術,搞定關鍵人物,成就事功的故事。 近人南懷瑾先生在他的「歷史的經(jīng)驗」一書中便指出,古人有兩句話批評那些為人臣者的邪門事,亦即「事左右以求進」和「讬重臣以自結」。 這都是為人下屬者,為了想進入權力核心,去巴結老板旁邊的親信,如秘書、司機、老婆或情人,再由他們以海綿滲透法,漸次影響老板,達到自己的目的。 或者是結交老板跟前的重要干部,讬他們說話的分量,以鞏固或晉升權位。 這種事咋聽之下,脫離不開「走裙帶關系」、「結黨營私」、「吹風拍馬」之嫌,所以在傳統(tǒng)講究道學的中國社會,表面上不是很贊同(雖然骨子里人人為之)。 可是為何像胡林翼這等正派儒將,還是「事左右以求進」呢?這是因為不如此做沒法成事,權衡輕重之下不得不為之。 權衡輕重,這就運作了權術。畢竟欲成大事者,不能迂腐不變。只要動機純正,縱使權謀亦屬正道,二者為一,了無分別,而這也就是把人搞定的基本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