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 大作用 在教育過程中,學生幾乎都不喜歡老師講大道理,并且,大道理也不能有效的觸及學生的思想,幾乎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中學生確實存在一些不利于自身發(fā)展的思想行為,如何有效地疏導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健康、自由的發(fā)展呢?我個人覺得講故事可以起到“潤物無聲”的育人目的。 學生自暴自棄時,請給他自信、自立、自強 當學生因為學習成績差,自暴自棄的時候,我們可以講故事,讓他們明白自信、自立才能有進步。比如,那年新學期開始,有一個學生因為學習太差、同學瞧不起,就連象樣的本子也不買了,我了解了原因后,于是我給他講這樣的故事: 有一個孤獨的男孩,常常悲觀地問年長的智者:“像我這樣沒人看得起的孩子,活著究竟有什么意思?生命的價值又在哪里?” 有一天,智者將男孩叫到眼前,遞給他一塊五彩斑斕的石頭,并對他說:“明早,你拿著這塊石頭到市場去賣,但不是‘真賣’,記住,不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賣!” 男孩滿腹疑惑,心想:這塊石頭還不錯,但怎會有人肯花錢買呢?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場角落里,意外地有好多人向他買那塊石頭,而且價錢越出越多?;貋砗?,男孩高興地向智者報告:“想不到一塊石頭值那么多錢吶!” 智者笑笑說:“明天,你拿到黃金市場去。記住,不論人家出多少錢都不能賣!” 在黃金市場中,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價錢買那塊石頭,令男孩大為驚訝,但他謹記智者的話,怎么都不賣。 第三天,智者叫男孩拿石頭到寶石市場去展示。結(jié)果石頭的身價較昨天又漲了十倍,更讓由于男孩怎么都不肯賣,于是被傳揚成“稀世珍寶”。 男孩興沖沖地講這一切告訴智者,智者徐徐地說道: “人生的價值就像這塊石頭一樣,在不同環(huán)境下會有不同的價值,你明白嗎?” 男孩不解地、迷惑地搖搖頭。 “一塊不起眼的石頭,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價值,倍說成是稀世珍寶,你不就像這塊石頭嗎?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熱愛自己,生命就有意義,有價值!” 這個學生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半晌之后,他終于悟出其中道理,會心地笑了。在以后的學習中他在慢慢的進步,我想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他肯定不會輕易放棄的。 學生驕傲自滿時,請給他“螞蟻的忠告” 當學生因為自己聰明、知識掌握快而沾沾自喜的時候,我們就要適時的給學生“潑點兒涼水”,讓他清楚地知道“千里之堤” 也會毀于“蟻穴”,驕傲只能使人落后。班上有一個學生確實很聰明,掌握知識特別快,但有一段時間上課經(jīng)常心不在焉,課后鞏固不及時。于是我們進行了一次談話,他告訴我老師講的知識非常簡單,他都會了。針對這種情形,我給他推薦了《螞蟻的致命傷》: 一百多年前,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曾經(jīng)做過一個實驗—— 他把許多螞蟻放在一個圓盤的周圍,并設(shè)法使它們首尾相連,繞圓盤組成一個圓形。這些螞蟻就繞著圈兒轉(zhuǎn),說不清哪是頭哪是尾。 它們似乎并沒有發(fā)現(xiàn)周圍環(huán)境一遍又一遍重復,井然有序地走了一圈又一圈,沒有一只另類的螞蟻私自走出這個圈子。 法布爾和他的助手面面相覷,他們不知道這群螞蟻為何老是在兜圈子。于是他在螞蟻的旁邊放了些食物,認為這些螞蟻聞到了食物一定會“蟻”擁而上去搶奪。出乎他們意料的是:這些螞蟻像中了邪似的對食物視而不見。 法布爾和助手困惑地看著這群螞蟻周而復始地循環(huán)著那個圈,直到七天七夜后,所有的螞蟻都活活累死…… 這群螞蟻之所以有這樣的結(jié)局就是因為它們分泌的一種化學物質(zhì)。螞蟻平時就是仗著這種化學物質(zhì)識路、尋找食物、與同伴聯(lián)系、行走天下,而法布爾實驗里的這群螞蟻就沿著自己或者其他螞蟻留下的“標記”行走,一圈又一圈,直到死亡。 螞蟻因看家本領(lǐng)亡命。有時候,許多我們引以為傲、認為是自己的優(yōu)勢的地方,恰恰也是我們的致命傷。 他確實是一個聰明的學生,不用我過多地督促,在以后的課堂上他認真學 學生心灰意冷時,讓他明白歷練可讓生命“化蛹為蝶” 有人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有付出必有收獲,但在學習、生活中,付出和收獲往往不成正比。有不少同學付出自己的努力,但收獲不多、進步不大,接連幾次的失敗便會把他們擊打的七零八落,這時候,我們就要燃起他們生活、學習的欲望,讓他們明白歷練也是上蒼對我們的一種眷顧。班上有個家境貧困小女孩,不很聰明,但很努力,可是天不遂人愿,成績老是沒有起色,因此,她心灰意冷的對我說:“老師,我準備放棄。”看著她滿臉的愁容,我也心碎,我送給她《讓 生命化蛹為蝶》: 一個孩子,相貌丑陋,說話口吃,而且因為疾病導致左臉局部麻痹、嘴角畸形、一只耳朵失聰,他的母親為此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一個來到世界上沒幾年的孩子,就要忍受不幸命運的折磨,他以后怎么生活???”但她除了對孩子倍加愛護之外,還能做些什么呢?然而,也許這個孩子注定是個生活的強者,他比一般的孩子更快地走向成熟,他默默地忍受著別的孩子的嘲笑、譏諷的話語和目光,他自卑,但更有奮發(fā)圖強的意志,當別的孩子在玩具中打發(fā)時間時,他剛沉浸在書本中,在他讀的書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成人讀物,他卻讀得津津有味,因為他從中學到了堅強,學到了一種永不放棄的品質(zhì)。 為了矯正自己的口吃,他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說家,嘴里含著小石子講話??粗齑胶蜕囝^都被石子磨爛的兒子,母親心疼地流著眼淚說:“不要練了,媽媽一輩子陪著你。”懂事的他替媽媽擦著眼淚說:“媽媽,書上說,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沖破束縛它的繭之后才變成的,如果別人把繭剪開一道口,由繭變成了的蝴蝶是不美麗的,我要做一只美麗的蝴蝶。” 后來,他能流利地講話了。因為他的勤奮和善良,中學畢業(yè)時,他不僅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還獲得了良好的人緣,他周圍的人,沒有誰會嘲笑他,有的只是對他的敬佩和尊重。這時,他母親為他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她希望自己的兒子盡量順利些。但他同樣對母親說:“媽媽,我要做一只美麗的蝴蝶。” 1993年10月,博學多才、頗有建樹的他參加總理競選,他的對手居心叵測地利用電視廣告夸張他的臉部缺陷,然后寫上這樣的廣告詞:“你要這樣的人來當你的總理嗎?”但是,這種極不道德的、帶有人格侮辱的攻擊招致了大部分選民的憤怒和譴責。當他的成長經(jīng)歷被人們知道后,他贏得了極大的同情和尊敬,他說的:“我要帶領(lǐng)國家和人民成為一只美麗的蝴蝶“的競選口號,使他高票當選為總理,并在1997年的競選中再次獲勝,連任總理,人們親切地稱他為“蝴蝶總理”,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連任兩屆、跨世紀的總理讓·克雷蒂安。 是的,有些東西我們無法改變,比如低微的門第、丑陋的相貌、痛苦的遭遇,這些都是我們生命中的“繭”,但有些東西則人人都可以選擇,比如自尊、自信、毅力、勇氣,它們是幫助我們突破命運之繭、由蛹化蝶的生命之劍。也許我們總是羨慕那些不經(jīng)意間便在理想之路上走了很遠的人們,但那畢竟是少數(shù)的幸運兒,總有一天我們會明白,就大多數(shù)人來說,那些背負著人生苦難的重荷一步步慢慢向前,一直堅持到最后的人們,才是走得最遠最好的。 后來,“我要做一只美麗的蝴蝶”被她寫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她說:“我會永遠記住它的,我也一定會化作一只美麗的蝴蝶。” 在實際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思想波動,我們可以用適當?shù)墓适聛斫忾_學生的思想疙瘩。雖然有時候收效可能慢一些,但學生在聽故事時,有一個自我反思的過程,它會內(nèi)化成思想珍寶。我想,我們多給學生一些有益的故事,必會成為學生人生路上一筆“用不貶值”的精神財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