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口腔潰瘍簡方妙招45則
口腔潰瘍又稱潰瘍性口腔炎,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由病毒或細菌所致。好發(fā)于青壯年人,一年四季都會發(fā)生,尤其是夏天更容易發(fā)生。 通常,口腔潰瘍經過休息、飲食調節(jié)、保持大便通暢等可以自愈,部分患者僅需局部用藥或服用數帖中藥而痊愈,一般不會對全身產生嚴重不良后果。 但是如果一個或數個口腔潰瘍反復發(fā)作甚至此起彼伏,疼痛難忍或伴有其它部位的潰瘍(如外陰潰瘍),則要高度重視,因為這種復發(fā)性潰瘍很可能是一種免疫病——白塞氏病的警示信號。 治療口腔潰瘍簡方妙招: 1.雞蛋:雞蛋打入碗內拌成糊狀,綠豆適量放陶罐內冷水浸泡十多分鐘,放火上煮沸約1.5分鐘(不宜久煮),這時綠豆未熟,取綠豆水沖雞蛋花飲用,每日早晚各一次,治療口腔潰瘍效果好。 7.甲氰咪胍:將甲氰咪胍1~2片研成細末,用棉簽蘸藥粉涂于潰瘍面上,10分鐘內不要飲水,每日2次。 11.西紅柿汁:西紅柿汁含口中,每次含數分鐘,一日多次。 15.蜜汁含漱法:可用10%的蜜汁含漱,能消炎、止痛、促進細胞再生。 16.蜂蜜療法:將口腔洗漱干凈,再用消毒棉簽將蜂蜜涂于潰瘍面上,涂擦后暫不要飲食。15分鐘左右,可將蜂蜜連口水一起咽下,再繼續(xù)涂擦,一天可重復涂擦數遍。 17.木耳療法:取白木耳、黑木耳、山楂各10克,水煎,喝湯吃木耳,每日1~2次,可治口腔潰瘍。 18.可可療法:將可可粉和蜂蜜調成糊狀,頻頻含咽,每日數次,可治口腔發(fā)炎及潰瘍。 19.白菜根療法:取白菜根60克,蒜苗15克,大棗10個,水煎服,每日12次,可治口腔潰瘍。 20.菜籽療法:取白蘿卜籽30克、芥菜籽30克、蔥白15克,放在一起搗爛,貼于足心,每日1次,可治口腔潰瘍。 21.蘋果療法:取1個蘋果(梨也可以)削成片放至容器內,加入冷水(沒過要煮的蘋果或梨)加熱至沸,待其稍涼后同酒一起含在口中片刻再食用,連用幾天即可治愈。 22.核桃殼療法:將30~50克核桃熬水兩次,每天早晚各服1次。 23.栗子療法:每晚下班回來吃一點栗子,可以吃熟的,吃生的效果更佳。 24.口香糖療法:方法是把口香糖咀嚼到沒有甜味,再用舌頭卷貼住創(chuàng)面。 25.甘草鋅療法:服用甘草鋅,口腔潰瘍可痊愈。片劑1次0.25g,顆粒劑1次5g,1日2~3次。 26.白砂糖療法:就是將白砂糖往創(chuàng)口處使勁按。雖然其痛難忍,但只要按這種方法做,兩三次就會不治而痊愈。不妨試一下。 27.同仁堂的“口腔潰瘍散”超好用。 28.將大蒜表皮撕掉,取包裹蒜瓣的透明薄膜,敷在潰瘍處,因為大蒜膜含大蒜素,可殺菌防感染。 29.二鍋頭酒治口腔潰瘍:可含一口二鍋頭酒,用氣將酒頂向口瘡的部位,兩三分鐘后,咽下或吐掉都行,一天2至3次,第2天就不疼了。再過一兩天后就會好。 30.取鮮苦瓜160克(干品8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1日1劑。一般連用3~5日可顯效。 31.冰片+真絲:取冰片少量,另取真絲布料少許燃灰,取灰燼與冰片研磨混合,敷于患處,可立即止痛。狀況輕者一天可愈。 32.硫酸鋅療法:服用硫酸鋅片或12%硫酸鋅糖漿,成人每次40-80毫克,1日3次,一般連用5~7天即可痊愈。 33.心火旺盛或脾胃積熱可用竹葉粥食療:以鮮竹葉八錢、石膏一兩、米二兩、砂糖適量制成。 34.陰虛火旺型可以二冬粥食療:選用麥冬三錢、天冬三錢、玄蔘三錢、米二兩及冰糖適量制成。 35.脾胃虛寒型則可用理中粥食療:材料以黨蔘、干姜、炙甘草、茯苓、糯米紅糖制成。 36.【烏梅生地綠豆糕】 配方:烏梅50克,生地30克,綠豆500克,豆沙250克。 制法:將烏梅用沸水浸泡3分鐘左右,取出切成小丁或片。生地切細,與烏梅拌勻。綠豆用沸水燙后,放在淘籮里擦去外皮,并用清水漂去。將綠豆放在缽內,加清水上蒸籠蒸3小時,待酥透后取出,除去水分,在篩上擦成綠豆沙。將特制的木框放在案板上,襯以白紙一張,先放一半綠豆沙,鋪均勻,撤上烏梅、生地,中間鋪一層豆沙,再將其余的綠豆沙鋪上,撳結實,最后把白糖撒在表面。把糕切成小方塊。 功效:滋陰清熱,解毒斂瘡。 用法:作點心吃。 37.【生地青梅飲】 配方:生地15克,石斛10克,甘草2克,青梅30克。 制法:將生地、石斛、甘草、青梅加水適量,同煮20分鐘,去渣取汁。 功效:養(yǎng)陰清熱,降火斂瘡。 用法:每日1劑,分2~3次飲服,可連用數日。 38.【生地蓮心湯】 配方:生地9克,蓮子心6克,甘草6克。 制法:三者加水,一同煎煮,去渣取汁。 功效:養(yǎng)陰清熱。 用法:每日1劑,連用數日。 39.【蓮子甘草茶】 配方:蓮子15克,甘草2克,綠茶葉5克。 制法:將上物一并放入茶杯內,沖入開水浸泡。 功效:清心泄熱。 用法:代茶頻飲。 40.【竹葉通草綠豆粥】 配方:淡竹葉10克,通草5克,甘草1.5克,綠豆30克,粳米150克。 制法:將淡竹葉、通草、甘草剁碎裝入紗布袋,與綠豆、粳米一起加水放置30分鐘,以文火煮制成粥。 功效:清熱瀉火,解毒斂瘡。 用法:早晚分食。 41.【鮮藕蘿卜飲】 配方:生蘿卜數個,鮮藕500克。 制法:上二者搗爛絞取汁液。 功效:清熱除煩,生津止渴。 用法:含漱。每天數次,連用3日。 42.【蓮心梔子甘草茶】 配方:蓮子心3克,梔子9克,甘草6克。 制法:以上諸物加入開水浸泡。 功效:清心瀉火。 用法:每天1劑,代茶頻飲,可連用3劑。 43.【地芩竹葉飲】 配方:生地15克,黃芩9克,淡竹葉15克,白糖適量。 制法:前三味加水煎取湯汁,調入白糖。 功效:清心瀉火。 用法:每日1劑,分2次飲用,或代茶頻飲。 44.采八九個帶萼的小月季花,搗爛,加一小酒杯蜂蜜調成糊狀,涂口瘡患處,一般3~5次即愈。 45.生石膏、硼砂各8克,黃連5克,沒藥、青黛、乳香各3克,冰片1克。共研細末,搽患處,二分鐘左右吐出。一日3~4次,3天即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