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地沖穴
取穴方法:取穴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
主治疾?。?a target=_blank>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癥、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癥、腎臟病等。穴道指壓法治療腦溢血后的復原、穴道按摩治療膀胱炎、指壓法治療白發(fā)等等。
人體穴位配合:配然谷穴治喉痹;配陰陵泉穴治熱病挾臍急痛,胸脅滿;配水溝穴、照海穴治癲癇。配太沖穴、百會穴治頭項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穴義:體內腎經的經水由此外涌而出。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溫熱水氣。
運行規(guī)律:由天部橫向傳于然谷穴。
功能作用:散熱生氣。
《黃帝內經》:“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
1.涌泉。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該穴名意指體內腎經的經水由此外涌而出體表。本穴為腎經經脈的第一穴,它聯(lián)通腎經的體內體表經脈,腎經體內經脈中的高溫高壓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體表,故名。
2.地沖。地,地部也。沖,沖突也。地沖名意指體內腎經的經水由此外涌而出體表。理同涌泉名解。
3.腎經井。井,地部孔隙也。本穴氣血運行是體內經水由地部孔隙外出體表,
故為腎經井穴。
4.本穴屬木。屬木,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xiàn)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體內外出體表的高溫水液,出體表后水液大量氣化為天部的水濕之氣,此氣因其濕重不能上行天部的更高層次,而是蒸升到天部的較低層次,只表現(xiàn)出木的一發(fā)特征,故其屬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