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毀孫權墓的風水秘密
倪方六
南京,是中國長江流域的第一古都。
南京能有如此顯赫的歷史地位,當感謝三國時的東吳大帝孫權,是孫權第一個把自己的都城建在南京——孫權是南京的第一貴人!到目前為此,南京開了不少類似明文化論壇、民國文化研討這類學術活動,卻不見孫權或是東吳文化的深入研究,實在對不起這位大貴人,是個遺憾!
 位于梅花山東側的孫權塑像
孫權死于神鳳元年(公元252年)四月,時年71歲,是中國歷史上為數(shù)不多的、年過七十的皇帝。死后,陵址卜擇于城東的鐘山附近,即今紫金山。孫權墓的具體地點,其實并沒有確定,只知道個大概。
《景定建康志·風水·古陵》(卷四十三)稱,孫權墓“在蔣山之陽,去城一十五里”。經(jīng)現(xiàn)代實地考古,此處應該在今天中山陵園內的梅花山,即明太祖朱元璋孝陵的正南方。
 孫權墓所在的梅花山
此地原名孫陵岡,可能就是因為孫權葬于此的原因吧,民國時才改為叫梅花山?,F(xiàn)在僅剩下一個高岡,地面遺跡不存。目前游人看到的石碑、石橋、注釋牌、石像都是后人所立,并非當年遺跡。
岡后有一個石刻紀念孫權的長廊,共有十二幅刻畫像:“據(jù)守江東圖霸業(yè)”、“孫權斬案誓抗曹”、“賠了夫人又折兵”、“孫權引水懲劣紳”、“母女下棋點孫權”、“孫權賭氣溜馬澗”、“以劍試石鋳業(yè)成”、“助戰(zhàn)成功腳盆鼓”、“漁翁傳授神仙湯”、“孫權慧眼識陸遜”、“張飛瓜園訪孫權”、“鳳凰白頭巧提親”等,都是根據(jù)歷史傳說,繪刻而成,基本上反映了孫權圖謀江東霸業(yè)一生。
 孫權畫廊
在一個歷史時期內,孫權墓一直被稱為西陵,或蔣陵,而鮮少稱之了孫陵。這是為何?原來,鐘山,即紫金山,過去曾叫蔣山。此山名有來歷,漢末時秣陵尉蔣子文追盜賊時死在這山里,孫權為他立廟,封“蔣侯”。孫權避諱祖父親孫鐘的“鐘”字,因改鐘山名為蔣山。孫權墓,也因山名而被后人稱為“蔣陵”。
孫權墓到了明初,險遇被掘之災。這是因為,明太祖朱元璋也看中了孫權當年選的風水寶地,想將壽陵營建在這一帶。在正式點穴獨龍阜、破土動工前,手下已將陵地周邊的古冢古跡一律挖掉,南朝高僧梁僧寶志墓,就是此時被移走的。
 明太祖朱元璋民間畫像
當時,陵工大臣李新準備將孫權墓也掘毀。一天朱元璋到現(xiàn)場視察,聽了李新的匯報后表示,此舉不妥。據(jù)明人張岱《陶庵夢憶·鐘山》(卷一)記載,朱元璋當時說了這樣的話,“孫權亦是好漢子,留他守門。”因為這句話,孫權這位東吳第一皇帝,又有了“第一門將”名頭,皇帝為皇帝當“守門員”,這在中國古代帝王中是十分罕見的。
朱元章此舉被不少人認為是“仁人孝君”之大善舉。當初,朱元璋在安徽鳳陽修建自己父母的陵墓——安徽鳳陽皇陵時,圍筑了一個很大的陵園,按規(guī)定有不少民墳要從陵園內遷出。朱元璋聽到匯報后表示,“這些墳都是我家過去的老鄰居,不必拆遷。”所以,當年清明祭掃時,當?shù)乩习傩湛梢噪S便出入禁衛(wèi)之地的朱家皇陵。
 孫權墓園
朱元璋真是這么好心?我看未必,主要是他有私心。鄰居的墳不外遷,可以讓他的老娘在地下有人陪著拉家常,不至于寂默啊。而他不毀孫權墓,也另有玄機和秘密,應該是風水上的考慮,而不僅僅因為孫權是好漢,才請他當“守門員”的。 從風水堂局上來說,帝王陵都是風水寶地,后有祖山,前有案山、朝山。近為案,遠來朝,孫權墓所在的梅花山,正是孝陵風水堂局中的“案山”。如果朱元璋將孫權墓挖了,那也破壞了案山的風水,迷信的朱元璋最忌諱這事,才不傻呢。
 朱元璋孝陵風水形勢圖(圖源《明孝陵史話》)
所以,孝陵的神道在孫權墓這里,有意拐了一個彎。而這一拐也大有玄機,整個陵區(qū)暗合呈北斗星狀,孫權墓正在杓頭內,而控制杓頭的“柄子”正是朱元璋的孝陵地宮。
可見,孫朱元留下孫權墓的意圖絕不是想讓孫權給當守門員,他的鬼點子是讓孫權給他看住風水!而最早想起這個鬼點子的,應該不是朱元璋本人,最有可能的是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的風水大師劉基。(本文選自《風水三千年》,更多內容詳見此書相關章節(ji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