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注:本博文背景音樂為“At the Gates of the Citadel”,敬請欣賞。

有這樣一個城市,當(dāng)現(xiàn)在的大多數(shù)國都還未有人跡時,它已完成了國都的使命。
有這樣一座城市,被分成兩部分,一半給生者,另一半給死者。
這就是底比斯(Thebes),荷馬筆下的“百門之都”,現(xiàn)在的盧克索(Luxor)。
09年1月3日
從開羅到盧克索,火車在黑夜中默默穿行,一覺醒來,我已在盧克索的晨光里。
Nubian Oasis Hotel安頓好住宿,一個人開始閑逛,中午照例泡在盧克索博物館里。
今天我的重頭戲是卡納克神廟,三點(diǎn)多太陽不再熾烈,正是好時光。

獅身人面像舉世聞名,鮮為人知的是,在卡納克神廟前的甬道兩旁有獅身羊面像。

在這里,獅身象征威嚴(yán)、力量和王權(quán),而羊頭則代表阿蒙神,兩者合在一起,標(biāo)志著神明的最高權(quán)力。

為什么法老不再堅(jiān)持在獅身上雕上他們頭像了呢?因?yàn)榭{克神廟是獻(xiàn)給阿蒙神的,而阿蒙神最青睞的動物就是羊。

不過,法老們還是做了變通。他們把自己的形象雕刻在了公羊頭前的脖子下面、獅子的兩個前爪之間。這樣一來,他們就能得到阿蒙神的庇護(hù)了。

走入神廟,8米高的拉美西斯二世石像映入眼簾,在其腳掌上站著的是他的愛妻納菲爾塔莉。

抬頭仰望,整行整列的巨大圓柱。不同于初見金字塔時的平靜,這里相當(dāng)震撼。

還可見兩只方尖碑,較高的那根屬于女王哈特謝普蘇特。

這也是埃及最高的一支方尖碑,超越先前所有法老,女王的雄心可見一斑。

卡納克神廟主體部分修建在新王國鼎盛時期的十八、十九王朝。

而前前后后參與建造這座神廟的法老竟有50多位。

為了表示對阿蒙神的尊崇,每次征戰(zhàn)回來的法老們不僅把大量戰(zhàn)利品敬獻(xiàn)給神廟,而且還不惜重金擴(kuò)建和修飾神廟。

借此彰顯自己的功績,最終使卡納克神廟變成了規(guī)模龐大的建筑群。

每一代法老都為卡納克神廟添磚加瓦,唯恐討好神靈不夠虔誠。

盡管現(xiàn)在殘留的遺跡不到當(dāng)年的十分之一,但依舊非常震撼。

在神廟南側(cè)有一個長方形的圣湖,現(xiàn)只剩下一片水面,是供遠(yuǎn)古的祭司凈身。

圣湖邊是整個卡納克神廟群最早建成的部分,現(xiàn)在只剩斷壁殘?jiān)?br>

旁邊還有植物園。

美麗的樹木。

夕陽西下,那穿越萬千時光的神廟,仿若開啟通往過去的時光隧道。

就是這些石柱,將古埃及的燦爛文明支撐至今不倒。

我站立在幾千年的文明前,遙想古希臘詩人荷馬輕輕地吟唱:
底比斯,那里的人們屋宇豪華,擁有無數(shù)珍寶;底比斯,有城門百座,門前是馬行道;
一百名騎馬擁甲的武士,日日巡城兩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