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濤
周靈王20年 魯襄公21年 己酉(公元前552年)
夏歷八月二十七日(陽歷9月22日),孔子生
周靈王23年 魯襄公24年 壬子(公元前549年)
孔子三歲,父叔梁紇卒
周靈王26年 魯襄公27年 甲寅(公元前547年)
孔子六歲,為兒嬉戲,陳俎豆,設(shè)禮容
周景王2年 魯襄公30年 戊午(公元前543年)
孔子九歲,弟子仲由生
周景王12年 魯昭公9年 戊辰(公元前533年)
孔子十九歲,娶丌官氏女為妻
周景王13年 魯昭公10年 齊景公16年 己巳(公元前532年)
孔子二十歲,為委吏、乘田,子孔鯉生
周景王15年 魯昭公12年 楚靈王11年 辛未(公元前530年)
孔子論“克己復(fù)禮,仁也”
周景王16年 晉昭公3年 魯昭公13年 壬申(公元前529年)
孔子二十三歲,設(shè)教于闕里
周景王17年 魯昭公14年 癸酉(公元前528年)
孔子二十四歲,合葬父母于防
周景王18年 魯昭公15年 甲戍(公元前527年)
孔子二十五歲,遭季氏家臣陽虎拒斥
周景王19年 魯昭公16年 乙亥(公元前526年)
孔子除服,十日后方笙歌
周景王20年 魯昭公17年 鄭定公5年 丙子(公元前525年)
孔子二十七歲,學(xué)于郯子
周景王22年 魯昭公19年 戊寅(公元前523年)
孔子二十九歲,學(xué)琴于師襄
孔子弟子商瞿生
孔子弟子冉有、冉雍生
周景王23年 魯昭公20年 齊景公26年 己卯(公元前522年)
孔子批評宗魯"非義"
孔子稱贊虞人
相傳孔子論秦穆公何以稱霸
周景王24年 魯昭公21年 庚辰(公元前521)
孔子三十一歲,適周問禮于老聃,問樂于萇弘
孔子弟子端木賜生
周敬王2年 魯昭公24年 癸未(公元前518年)
孔子三十四歲,孟懿子、南宮敬叔來學(xué)禮
周敬王3年 魯昭公25年 甲申(公元前517年)
孔子三十五歲,由魯之齊
孔子論“苛政猛于虎”
周敬王4年 齊景公32年 楚平王13年 乙酉(公元前516年)
孔子答齊景公問政;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
周敬王5年 魯昭公27年 丙戍(公元前515年)
孔子三十七歲,由齊返魯
孔子往觀吳公子季札葬子
周敬王6年 魯昭公28年 丁亥(公元前514年)
孔子三十八歲,弟子顏回生
老子歸居,相傳與孔子討論仁義
周敬王7年 魯昭公29年 戊子(公元前513年)
孔子三十九歲,弟子譫臺滅明生
冬,孔子批評晉鑄刑鼎
周敬王9年 魯昭公31年 庚寅(公元前511年)
老子在魯,孔子從其助葬
周敬王11年 魯定公1年 壬辰(公元前509年)
孔子四十三歲。弟子有若生
周敬王12年 魯定公2年 癸巳(公元前508年)
孔子四十四歲,弟子卜商生
周敬王13年 魯定公3年 甲午(公元前507年)
孔子四十五歲,弟子言偃生
邾隱公使大夫問冠禮于孔子
周敬王14年 魯定公4年 乙未(公元前506年)
孔子四十六歲,弟子曾參生
周敬王15年 魯定公5年 丙申(公元前505年)
孔子四十七歲,退修詩書禮樂
孔子學(xué)《易》,自稱加以數(shù)年,可以無大過
孔子辨古物“羵羊”
周敬王16年 魯定公6年 丁酉(公元前504年)
孔子不欲見陽虎
孔子弟子顓孫師生
周敬王18年 魯定公8年 己亥(公元前502年)
孔子欲應(yīng)公山不狃之召
周敬王19年 魯定公9年 庚子(公元前501年)
老子居沛,相傳孔子往見之
陽虎奔晉,孔子說趙氏后世會有亂了
孔子五十一歲,為中都宰
周敬王20年 魯定公10年 齊景公四十八年 辛丑(公元前500年)
齊魯夾谷之會,孔子攝行相事
孔子為魯司寇,葬魯昭公于魯國公墓
孔子誅少正卯
周敬王22年 魯定公12年 癸卯(公元前498年)
孔子五十四歲,欲墮三都
周敬王23年 魯定公13年 衛(wèi)靈公38年 甲辰(公元前497年)
春,孔子離開魯國
孔子到衛(wèi)國,十月后離去
周敬王24年 衛(wèi)靈公39年 陳泯公6年 乙巳(公元前496年)
孔子由衛(wèi)適陳,困于匡
孔子過蒲,蒲人圍之
孔子回到衛(wèi)國,見衛(wèi)靈公夫人南子
周敬王25年 魯定公15年 丙午(公元前495年)
孔子五十七歲,回到魯國
周敬王26年 魯哀公1年 越句踐3年 丁未(公元前494年)
范蠡諫阻越王句踐伐吳
孔子居魯,吳國使者來問大骨
周敬王27年 魯哀公2年 戊申(公元前493年)
孔子欲去晉國不得,來到衛(wèi)國
周敬王28年 宋景公25年 魯哀公3年 己酉(公元前492年)
孔子過宋,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
孔子過鄭,與弟子相失
孔子由鄭國到陳國
老子居陳,相傳拜見老子
季桓子卒,臨死前囑咐康子召孔子
周敬王29年 陳泯公11年 蔡昭侯28年 庚戍(公元前491年)
孔子六十一歲,在陳
陳湣公問孔子石弩
孔子離開陳國,到蔡國
周敬王30年 魯哀公5年 辛亥(公元前490年)
孔子在蔡,與葉公問答
孔子遇長沮、桀溺、荷蓧丈人
佛肸召孔子,孔子欲往
周敬王31年 楚昭王27年 壬子(公元前489年)
孔子六十三歲,困于陳蔡之間
楚昭王欲重用孔子,未果
孔子稱贊楚昭王“知大道”
孔子前往衛(wèi)國,遇楚狂接輿
周敬王32年 衛(wèi)出公5年 癸丑(公元前488年)
孔子在衛(wèi),論“正名”
周敬王36年 魯哀公11年 丁巳(公元前484年)
齊國伐魯,冉有出戰(zhàn)有功
孔子由衛(wèi)國返回魯國
孔子回到魯國,時年六十八歲
季康子欲行“田賦”,孔子私下表示反對
周敬王37年 魯哀公12年 戊午(公元前483年)
冉有為季氏聚斂,孔子號召弟子“鳴鼓而攻之”
孔子正樂,時年六十九歲
孔子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xiàn)
孔子傳《易》于商瞿
孔鯉卒
冬十二月,孔子答季孫問螽
子思約生于此時
周敬王38年 魯哀公13年 己未(公元前482年)
孔子七十歲,總結(jié)一生,自謂“從心所欲不逾矩”
顏回卒
周敬王39年 魯哀公14年 楚惠王8年 庚申(公元前481年)
春,西狩獲鱗,相傳孔子此時作《春秋》
齊國陳桓弒君,孔子請討陳桓
周敬王40年 楚惠王9年 衛(wèi)莊公1年 辛酉(公元前480年)
子路被殺
周敬王41年 魯哀公16年 壬戍(公元前479年)
孔子卒,時年七十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