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式太極劍主要劍法
主要劍法 1.刺劍:用劍尖進攻的方法稱“刺劍",刺分為立刺(劍刃朝上下)與平刺(劍刃朝左右)兩種(圖1 3、圖l 4)。就刺劍的位置而言,可分為:(1)平刺劍:劍尖與胸平。(2)上刺劍:劍尖高與頭平。 (3)下刺劍:劍尖與膝平。 (4)探刺劍:臂內(nèi)旋,手心向外,劍經(jīng)肩上側(cè)向前上方立劍刺出
(圖1 5)。
要點:無論什么樣的 刺劍,力達劍尖。 2.點劍:立劍,提腕,使劍尖由上向下點擊,臂自然伸直,力達劍尖、劍鋒(圖1 6)。要點:力達劍尖,手腕上提。 3.削劍:平劍,自異側(cè)下方經(jīng)胸前向同側(cè)前上方斜削出,手心斜向上,劍尖略高于頭
(圖1 7)。 要點:削劍時力達劍刃。 4.掃劍:平劍,貼地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橫擊,勁貫劍刃 (圖1 8)。 要點:劍身要與地面保持平行,路線走圓弧。右下后刃臂的高度。
圖20 要點:抹劍時劍身要與地面平行。圓弧平抹。 7.帶劍:平劍,由前向左或向右屈臂回抽為帶,腕高不過 胸,劍尖斜向前,勁貫劍身中、后部(圖2 1)。
要點:帶劍時屈臂回抽要明顯,注意沉肩、墜肘、沉腕。 8.掛劍:立劍,劍尖由前向上、向后或向下、向后為掛,為 達劍身前部。上掛向上、向后貼身掛出;下掛向下、向后貼身 掛出(圖22)o 要點:掛劍時注意握劍手腕稍內(nèi)扣。 9.截劍:劍由左向右,向下按落,劍尖斜向下,力注小指 一側(cè)劍刃(圖23)。 要點:截劍時要注意力注劍刃;截有按之意。 1 O.撩劍:立劍,由下向前上方為撩,力注小指側(cè)劍前 身。正撩劍前臂外旋,手心向上,貼身弧形撩起;反撩劍前臂 內(nèi)旋,手心向外,貼身弧形撩起(圖24)。 要點:無論正撩或反撩,劍要走立圓。 11.劈劍:立劍由上向下為劈,力達劍身,臂與劍成一直 線。掄劈劍沿身體右側(cè)或左側(cè)繞一立圓;后掄劈劍要與身體 后轉(zhuǎn)協(xié)調(diào)一致(圖25)n
要點:劈劍時,劍身一定要保持立劍。 1 2.捧劍:兩手心翻轉(zhuǎn)向上,由兩側(cè)向胸前結(jié)合,左手劍 增捧起右手背下,劍尖向前,略高于腕
(圖26)。 要點:捧劍時兩手不可分開,勁要從下而上。
太極劍基本功主要手型 太極劍的手型主要是劍指:中指與食指伸直并攏,其余三指屈于手心,拇指壓在無名指和小指的第一指節(jié)上(圖3)。 要點:中指與食指要并攏伸直,不允許分開。 主要手法 圖3 太極劍的手法指握劍的方法,一般有兩種握劍的方法。 1.持劍 手心緊貼護手,食指附于劍柄,拇指和其余手指扣緊護手兩側(cè),劍脊輕貼前臂后側(cè) (圖4) 要點:手要緊握劍,使劍身與地面保持垂直狀;不得使劍刃觸及身體。 2.握劍 (1)正握:手握劍柄,拇指屈壓于食指第二指節(jié)上,其余四指并攏握緊劍柄,此時劍刃的方向為上下(即立劍)小指一 側(cè)的劍刃在下(圖5)。 (2)反握:與正握劍相反,立劍,小指一側(cè)的劍刃在上
(3)俯握:平劍(即劍刃的方向為左右)握劍的手心向下 (圖7)。 圖5
(圖6)
圖7
圖8 (4)仰握
平劍,握劍的手心向上(圖8)。
要點:握劍時手腕要松,手指要活,手心要空;握劍以拇指、中指、無名指為主,食指、小指配合,隨動作的變化時緊時 松,順其自然。 主要步型 1.弓步:前腳尖向前,全腳著地,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膝部約與腳尖垂直;另一腿挺膝伸直,腳尖里扣斜向前 方,全腳著地;兩腳橫向距離 1 O~20厘米(圖9)。
要點:前腿膝部不得超過腳尖;后腿要自然伸直;兩腳不得在一條直線上。 2.虛步:后腳斜向前45度;屈膝下蹲,全腳著地;另一腿微屈,腳前掌或腳跟虛 點地面(圖1 O①、圖l O②)。
圖1 O① 圖1 O② 要點:后腳跟不得離地,要全腳著地;另一腿不得伸直,膝要微屈o 3.丁步:一腿屈膝半蹲,全腳著地;另一腿屈膝,以腳前掌或腳尖點于支撐腿腳內(nèi)側(cè)(圖11)。
要點:兩腳的橫向距離不得過寬,虛實要分清。 4.獨立步:一腿自然直立,支撐站穩(wěn);另一腿在體前或體側(cè)屈膝提起,高于腰部,小腿自然下垂(圖1 2)。
要點:
支撐腿要自然直立,支撐腳的五趾要有向下扒地之意。
主要步法 1.上步:后腳向前上一步。 2.活步:前腳隨動作稍移動。 3.退步:前腳后退一步。 4.撤步:前腳或后腳退半步。 5.跳步:前腳蹬地跳起;后腳前擺落地。 6.扣步:上步落地時腳尖內(nèi)扣,與后腳成八字。 7.擺步:上步落地時腳尖外擺,與后腳成八字。 8.跟步:后腳向前跟進半步。 9.碾步:以腳跟為軸,腳尖外展或內(nèi)扣,或以腳掌為軸,腳跟外展。 步法總的要點:上步時,腳跟先著地,然后再過渡到全腳;后退時,前腳掌先著地,不可全腳著地。兩腳的距離和跨度要適當,腳掌和腳跟碾轉(zhuǎn)要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