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 文章出處:網(wǎng)絡(luò)
◇ 所謂“群體現(xiàn)象”︰(social proof) 當人們對于某件事沒有把握時,常常會看周遭的人是什么個做法,然而這并不一定真有幫助,因為別人可能是錯的。 ◇ 一切的真理都會經(jīng)歷下面三個階段才會為世人接受: 第一階段:覺得可笑而不加理會。 第二階段:視為邪說而強烈抗拒。 第三階段:未加思索而欣然接受。 ◎“心則”是什么 ︰(rules) 對于能決定我們是快樂或痛苦的這些“特定信念”,我稱之為“心則”。如果你不快樂,原因就在這。 “心則”是我們動腦子的捷徑,幫助我們確知怎么做會有怎么樣的結(jié)果,因而當我們遇到事情時,可以很快地判明是怎么回事,然后作出因應(yīng)的決定。 如果你訂下太多會使心情不好的“心則”項目,而對于會使心情好的“心則”項目又太少,就很容易被痛苦給纏得動彈不得。例如潔癖就是其中一種狀態(tài),因為自己訂下太多會使心情不好的不干凈“心則”項目,而對于會使心情好的干凈“心則”項目又太少,就會產(chǎn)生永遠弄不干凈的心境,過于潔癖的人在生活上是痛苦的。 如果你的“心則”訂得不當,就好像用錯了高爾夫球記分卡,原本是贏的,結(jié)果卻輸了。 如果你生某人的氣,記得,讓你生氣的不是他們的行為,而是你自己的“心則”,當你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會再去責備他們。 “心則”依其個人重要的程度,可分為“特級心則”(threshold rules)及“平級心則”(personal standards),一個涉及到“必須”,一個涉及到“應(yīng)當”。一個人若有太多的“特級心則”,那么他的人生必然會過得很累。 ◇ 不當心則︰ 如果你是無法做到的,那么它就是個“招損的心則”。如果你的“心則”訂得不切實際、不近情理、沒有定向,以致使你無法達成人生的目標,那么這種“心則”就不是你應(yīng)該有的。 如果這個“心則”使你對達成目標毫無把握,那么它就不是一個能幫助你的“心則”。 如果這個“心則”帶給你快樂的機會很小,卻會帶給你痛苦的機會很大,那么它就是個“招損的心則”。 □醒思格言: “要追求一個更高的標準,遠超過任何人對你的期望。”…亨利.畢卻爾 ◎“心范”是什么︰(references) 我們生活中一切的經(jīng)歷…包括一切看到的、聽到的、摸到的、嘗到的及嗅到的…都儲存在腦子里,那實在是一個龐大的檔案柜,當我們從其中拿出任何一項經(jīng)歷,作為思想或行為的依據(jù),這就可稱之為“心范”。 “心范”是人生的網(wǎng)路。如果說“信念”像是“桌面”,而“心范”就像是用來支撐的“桌腳”。 “信念”的產(chǎn)生取決于對“心范”的詮釋,而非取決于“心范”本身。 “心范”就跟經(jīng)驗一樣,當儲存在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里時,多多少少會有些被扭曲、增減,赤即并非它的真貌。事實上,“心范”并不全然是真實的經(jīng)驗,有些根本就是個人的幻想,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從未發(fā)生過。 “心范”…構(gòu)成我們主宰系統(tǒng)的五大要素….是建構(gòu)我們“信念、心則和價值體系”不可少的“磚塊”,我們的主宰系統(tǒng)少了它就沒意義。 我們所擁有的“心范”數(shù)量越多、層面越廣,則有越多的選擇機會,因為這可以使我們更容易看清事物的真貌,進而作出更佳的算念。 描繪出成長的步驟,創(chuàng)造出必須的“心范”,接下來只要鎖定“意焦”,訂出明確的“目標”,拿出積極的“行動”,以不移的“信念”貫穿之就成了。 如何延伸“想像力”、如何調(diào)整“神經(jīng)鏈”、如何控制“情緒”、如何鎮(zhèn)定“意焦”、如何提問“問題”,是成功人生必須不斷的學習課程。 拓展“心范”,拓展“人生”,不管生命給予我們的是什么,我們永遠可以積極的方式去運用,重要的是必須主動。 □醒思格言: “我們因思想而躍騰,因視野而攀升。” …奧里森,馬甸 “想像力遠比知識來得重要。” …愛因斯坦 “想像力能帶領(lǐng)我們超越以往范圍的把握和視野。” …安東尼,羅賓 “沒有不好的經(jīng)驗,它必帶給我們正、負面的思考空間,善用將使你更堅強。” …勵志語 “唯有用心才能看得真切,單憑肉眼是看不出什么的。”…圣艾修皮瑞 “我思,故我在” …笛卡耳 “人的心智一旦延伸到新的境界,就再也不可能回到原位。” ...奧立佛.荷姆斯 “Crisis的中文是危機,它具有雙重意義,一是危機,一是機會。” ...約翰.甘乃迪 PS: 如果你對現(xiàn)在的“自我認定”不滿意,只要我們能重新認定自我,或者純粹就是讓“真實的自我”釋放出來,那就有如斯文的克拉克、肯特脫下了眼鏡和西裝,搖身一變就成了無敵超人。 我期待自己是個機會創(chuàng)造者、樂趣探索者、成長推動者、人們指引者、熱情制造者。一個改變?nèi)藗冃睦?、心靈專家、一個教練、一位企業(yè)家、一名暢銷書作者、一個著名的演說家。 “如果我們能做完一切能力所及之事,就必然會對自己刮目相看。” …愛迪生 |
|
來自: 藍河星夢 > 《NLP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