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顙魚適應性很強,生存溫度0℃-38℃。最佳生長溫度25-28℃。有一定的耐低氧環(huán)境的能力,高于經常垂釣的其他雜食性魚類。黃顙魚食性是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魚類。覓食活動一般在夜間進行,食物包括小魚、蝦、各種陸生和水生昆蟲(特別是搖蚊幼蟲)、小型軟體動物和其它水生無脊椎動物,有時也捕食小型魚類。黃顙魚又稱昂刺魚、嘎魚、黃頰魚、黃刺、盎公魚、黃臘丁和黃骨魚。外表有些像鯰魚,最大的特征是在身體兩鰭及背鰭各有一有毒尖刺。肉質鮮美。出水后發(fā)出輕輕的嘎嘎叫聲?!?br> 黃顙魚為底層小型魚類,多生活在靜水或江河湖泊緩流中,對環(huán)境適應能力較強,覓食活動多在夜間進行。食性廣,主要攝食小魚、小蝦、浮游動物和各種陸生和水生昆蟲(特別是搖蚊幼蟲)和螺螄等,偶爾也食水生植物。
黃顙攝食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那就是容易吃“死”鉤。只要發(fā)現食物就很難舍棄,在垂釣過程中,魚鉤經常出現在它的嗓子眼里邊。這時候,如果想把魚鉤取出來是比較困難的。黃桑的上下顎都是骨質的,上、下唇都長著不大的卻很細密的牙齒。所以很難出現鉤豁了的現象,但很容易出現摘鉤難的現象。骨質的嘴很難張得很大,估計張開的角度不會超過三十度,張開的嘴只是一個不太寬縫隙。所以黃顙咬鉤的時候很難把魚鉤一口吞下去,大多是呆在原地,利用呼吸產生的水流,把食物一小節(jié)、一小節(jié)的吞進肚子里去。在這種情況下,魚漂反映出的漂像只是連續(xù)的哆嗦。只有在它把食物完全咬住以后游動的時候,才會出現黑漂的現象。 我們經常釣到的黃顙,體重大多在半斤以下,以1至3兩居多。所以我們可以考慮按照半斤的體重標準,準備拉力適合的釣線。如果再預備一個抄子,估計就不會出現切線跑魚的現象了。
垂釣黃顙對釣具線組的要求不高,可以使用各種釣具,由于它很喜歡吃“死”鉤,所以就不必考慮線組應該有多高的靈敏度了,我們平時使用的手竿、海竿、手海兩用竿以及拉砣都是不錯的釣具,甚至用一根線栓一個鉤子,在鉛墜的位置拴上一個小螺絲母,再掛上它喜歡的魚餌,就可以把黃顙釣出來。由于黃顙很喜歡吃“死”鉤,在我們垂釣黃顙的時候,應該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盡量多帶一些釣具,然后把它們統(tǒng)統(tǒng)打進水里,來他一個廣種薄收。不必擔心抬竿時機,只要它看到了食物就基本上跑不了。 在我們垂釣的各種魚類中,黃顙屬于最好釣的一種,傳統(tǒng)釣組、競技釣組、串鉤、單鉤、雙鉤等都可以使用。在垂釣黃顙的過程中,下面的幾種辦法的使用頻率比較高,一種是我們經常使用的手竿以及釣組,一種是海竿掛串鉤,還有一種就可以算是“懶漢”釣法了。所謂“懶漢”釣法很簡單,就是短手竿使用了比較長的釣線。首先要準備幾十根竹竿或樹枝用來當作魚竿。它們的長短粗細就無所謂了,因為我們基本上不利用它的彈性,只是要使抬竿的時候容易抓住而已。再預備一些釣線,采取傳統(tǒng)釣法,每根線的長度有四、五米就足夠了,在釣線上安裝魚漂、鉛墜、魚鉤,使用的時候捆在魚竿上就行了。為了抵消水流的沖擊,可以適當加大鉛墜的重量。垂釣的時候,先把釣組打進水里,然后把魚竿插在河岸上,由于經常會遇到大鯰魚咬鉤,插在岸上可以防止它們把魚竿拉進水里。把魚竿沿著河岸一字排開,然后過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依次檢查就行了。檢查的時候不管是否有魚,都要及時更換魚餌。使用這種懶漢釣法,最理想的時間是在傍晚到夜間二十二點,這個時段是它們進食的高峰。由于經常有鯰魚光顧,所以巡視的時候要帶著抄子。 黃顙喜歡生活在地形復雜的地點,比如亂石堆周圍、泡在水中的倒樹下或樹根下、可以這樣說,凡是小雜魚喜歡的地方都會有黃顙出現。黃顙不喜歡呆在急流里邊,但它很喜歡呆在急流的邊上,這里流速比較緩慢,水面和水底情況比較復雜,小雜魚比較集中,所以在這里垂釣黃顙,釣近處的效果高于釣遠處。垂釣黃顙很難出現暴連的現象,尤其是垂釣性成熟的、個體比較大的黃顙更為明顯,這與它們的生活習性有關。所有的肉食性魚類都有地盤觀念,每條魚都有自己的地盤。如果沒有打窩子,很難從一個釣點連續(xù)出魚,所以我們必須不斷的更換釣點,就是說每釣上一條魚以后,再次下鉤時間超過十分鐘還沒有動靜,就要把魚漂的落點移動一兩米。在同一個地點連續(xù)不斷的探尋,當你認為這個地帶已經被釣光了,就要考慮搬家的問題了。
黃顙是一種喜歡吃葷食的魚類,對小魚、小蝦、昆蟲、蚯蚓以及各種水中的生物感興趣,這些都是垂釣它們的好餌料。黃顙是水底請道夫,各類有病、有傷、死亡的動物都是它的食物。垂釣時經常使用的有四種餌料,蚯蚓(為主) 、面包蟲、雞腸子、孑孓。黃粉蟲(面包蟲)也是一種不錯的魚餌,這種蟲子可以在花鳥市場買到。這種蟲子很容易飼養(yǎng),只要把它們放在顆粒料的碎末里就行了,然后在上面稍微放一些菜葉,用以補充蟲子需要的水分。它們會在餌料里面蛹化為黑色的成蟲,然后交配產卵,過些日子小蟲子就出世了。孑孓,此物為蚊子幼蟲,又名跟頭蟲,最大的特點是鼻子長在*股上。以前在資料中看到,孑孓要和草木灰混合后使用,根據目前的使用結果,我認為把它和拉絲粉混合使用效果也不錯,而且還方便一些。 黃顙魚出水后,鰭上的三刺張開,嘴巴緊緊閉上,很難摘鉤。不小心被扎一下,就會疼痛難忍。怎樣才能讓黃顙張開嘴巴呢?摘鉤時,先用一只手的姆指和食指捏住魚身側面的一根大刺,手指必須盡可能靠近根部,拇指向魚肚子靠攏,以壓住魚體側面的骨頭,中指將背上的刺向后推,魚嘴巴就張開了,如果沒有按住魚腹的骨頭,就會感到很難捏住魚的側鰭。魚嘴張開以后,就可以很方便的將鉤摘下來了。在拿住魚體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挨扎的現象,因為刺上有毒,被扎傷后會疼痛無比。如不當時處理,很快會紅腫,嚴重的會感染惡化。至于何日才能痊愈就不得而知。所以盡量能當場處理傷口,其實處理傷口很簡單,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立即往傷口撒尿,傷口剛接觸尿液時會劇烈疼痛兩三秒鐘,然后就會沒有疼痛的感覺了,以后也不會紅腫和出現病狀。原因很簡單,因為魚的毒性是酸性的,人體的尿液是堿性的,酸堿中和,尿液中和了魚的毒性。 附:黃顙魚(昂刺魚)窩餌--
1,青蚯蚓搗爛或洗凈撒上白糖化開后拌入泥土打窩 2,生雞肝搗爛包紗布放入釣點
本篇文章來源于“釣魚啦 www.”原文鏈接:http://www./chuantong/1913_2.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