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明膠網(wǎng)站

 hongkj 2010-06-24
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業(yè)標準
QB 2354-98
藥用明膠
A 型藥用明膠

骨制藥用明膠

皮制藥用明膠
特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特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水分 ≤
14.0
14.0

膠凍強度(按水分12%商品膠6.67%)BIoom g≥

240
200
160
100
240
200
160
100

勃氏粘度(按水分12%商品膠6.67%)mPa.s ≥

3.2
2.8
2.3
1.8
4.0
3.5
3.0
2.0
粘度下降 %≤
20.0
20.0
透明度 mm≥
250
150
100
50
250
150
100
50
灰分 %≤
1.0
2.0
1.0
2.0
二氧化硫 mg/kg≤
100
100
pH值
4.0-6.5
4.0-6.5
水不容物 %≤
0.2
0.2
鉻含量 mg/kg≤
0.5
砷含量 mg/kg≤
0.8
0.8
重金屬 mg/kg≤
50
50
細菌總數(shù)個/g≤
1000
1000
大腸桿菌
不得檢出
不得檢出
沙門氏菌
不得檢出
不得檢出
B 型藥用明膠
骨制藥用明膠
皮制藥用明膠
特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特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水分≤
14.0
14.0
膠凍強度(按水分12%商品膠6.67%)BIoom≥
240
200
160
100
220
200
160
100
勃氏粘度(按水分12%商品膠6.67%)mPa.s≥
4.7
4.2
3.7
3.2
6.0
5.5
4.5
3.5
粘度下降%≤
20.0
20.0
透明度 mm≥
250
150
100
50
250
150
100
50
灰分 %≤
1.0
2.0
1.0
2.0
二氧化硫 mg/kg≤
100
100
pH值
水不溶物 %≤
0.2
0.2
鉻含量 mg/kg≤
0.5
砷含量 mg/kg≤
0.8
0.8
重金屬 mg/kg≤
50
50
細菌總數(shù) 個/g≤
1000
1000
大腸桿菌
不得檢出
不得檢出
沙門氏菌
不得檢出
不得檢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食用明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 明膠 GB 6783-94
Food additive 代替 GB 6783-86 Gelatine

1 主題內(nèi)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食品添加劑明膠的產(chǎn)品分類、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及標志、 包裝、運輸貯存。本標準適用于以動物之皮、骨及腱、鱗等為原料所生產(chǎn)的食用明膠。
2 引用標準 GB4789.1 食品衛(wèi)生微生物學檢驗總則 GB4789.2 食品衛(wèi)生微生物學檢驗菌落總數(shù)測定 GB4789.3 食品衛(wèi)生微生物學檢驗大腸菌群測定 GB4789.4 食品衛(wèi)生微生物學檢驗沙門氏菌檢驗
3 產(chǎn)品分類 食用明膠,分成 A 型與 B 型 (A 型為酸法明膠, B 型為堿法明膠,二者等離子點 PI 顯著不 同 ) 以及骨類與皮類。再將每一類明膠都分為 A 、 B 、 C 三級, A 級為國際先進水平, B 級為國際一般水平, C 級為合格產(chǎn)品 ( 企業(yè)可再將 A 、 B 、 C 三級細分為 A1 、 A2 、 A3 、 B1 、 B2 、 B3 、 C1 、 C2 、 C3 、 C4 等小級,稱為 " 骨 A 型 A1 級食用明膠 "," 皮 B 型 A1 級食用明膠 " ,余此類推 ) 。
4 技術要求
4.1 理化及微生物指標 見表 1 。 表 1 食用明膠的理化、微生物指標


一、食用明膠的理化、微生物指標

A型 B型
骨食用明膠 皮食用明膠 骨食用明膠 皮食用明膠
A級 B級 C級 A級 B級 C級 A級 B級 C級 A級 B級 C級
水分,%          ≤ 14 14
凝凍強度(含水分12%的商品膠6.67%),Bloomg
                 ≥
220 160 100 240 180 100 220 180 100 200 160 100
勃氏粘度(6.67%,60℃),mPa·s 
                 ≥
3.0 2.5 1.8 3.5 3.0 2.0 4.5 3.5 2.5 5.5 4.5 3.0
透明度,mm       ≥ 300 150 50 300 150 50 300 150 50 300 150 50
灰度,%           ≤ 1.0 2.0 2.0 1.0 2.0 2.0 1.0 2.0 2.0 1.0 2.0 2.0
二氧化硫,mg/kg   ≤ 40 100 150 40 100 150 40 100 150 40 100 150
pH 4.5~6.5 5.5~7.0
等離子點,pH 7.0~9.0 4.7~5.2
水不溶物,%       ≤ 0.2 0.2
鉻,mg/kg         ≤ - 1.0 2.0 - 1.0 2.0
砷,mg/kg         ≤ 1 1
重金屬(以Pb計),mg/kg             ≤ 50 50
大腸菌群,個/100g  ≤ 30 30 150 30 30 150 30 30 150 30 30 150
細菌總數(shù),個/g     ≤ 103 5×103 104 103 5×103 104 103 5×103 104 103 5×103 104
沙門氏菌 不得撿出 不得撿出


4.2 感官要求
4.2.1 產(chǎn)品為淡黃色至黃色細粒,應保持干燥、潔凈、均勻,無夾雜物。
4.2.2 產(chǎn)品均應通過孔徑 4mm 標準篩網(wǎng)。
4.2.3 2.5 %的明膠溶液無不適氣味。
5 試驗方法
5.1 測定溶液的配制規(guī)則
5.1.1 取樣:抽取平均試樣 ( 見 6.3.1) ,并充分混勻,使其具有真正的代表性。
5.1.2 測定溶液用蒸餾水配制,其濃度為質(zhì)量百分比。
5.1.3 溶液配制方法:取一定量明膠,準確至 0.1g ,首先將規(guī)定的水量加入,在 20℃ 左右,放置 2h ,使其吸水膨脹,然后置于 65± 1℃ 之水浴中在 15min 之內(nèi)溶成均勻的液體,最后使其達到規(guī)定的濃度。
5.2 水分測定
5.2.1 原理 取大約 1g 明膠,在 105℃ 烘至恒重,根據(jù)質(zhì)量的減少計算明膠的含水量。
5.2.2 儀器和設備
5.2.2.1 平底帶蓋鋁制或不銹鋼小盒:直徑 70 ~ 75mm ,高 15mm ,質(zhì)量小于 20g 。
5.2.2.2 紅外線燈泡: 220V , 250W 。
5.2.2.3 烘箱:可控制溫度 105± 2℃ 。
5.2.2.4 分析天平:感量 1mg 。
5.2.3 測定步驟
5.2.3.1 在已知恒重的平底鋁制或不銹鋼小盒中稱入膠樣 0.9 ~ 1 .1g ,準確至 0.001g 。
5.2.3.2 在盒中加蒸餾水 10mL ,膨脹 30min 。
5.2.3.3 將小盒去蓋放在紅外燈下加熱,溫度調(diào)節(jié)到 105 ~ 110℃ ,將膠樣溶解,然后蒸至基本干燥。
5.2.3.4 小盒移至烘箱中,在 105± 2℃ 下烘 2h 。
5.2.3.5 在烘箱中,將小盒蓋嚴,取出置于保干器內(nèi),冷卻至室溫,在分析天平上稱量。 5.2.3.6 將小盒再移至烘箱中烘 30min ,重復 5.2.3.5 操作。如此反復數(shù)次,直至兩次質(zhì)量相差小于 3mg 。
5.2.4 結(jié)果計算 膠樣含水量 X1( % ) 按式 (1) 計算。

式中: X1-- 膠樣含水量,%; m1-- 空盒的質(zhì)量, g ; m2-- 空盒加烘干后膠樣的總質(zhì)量, g ; m-- 空盒加原膠樣總質(zhì)量, g 。
5.2.5 允許誤差 兩次平行測定值相差應不超過 0.4 %。
5.3 凝凍強度測定
5.3.1 原理 在嚴格規(guī)定的條件下,直徑為 12.7mm 的圓柱,壓入含 6.67 %明膠的膠凍表面以下 4mm 時,所施加的力為凍力,以 Bloomg 為單位。
5.3.2 儀器
5.3.2.1 凍力儀: "LFRA" 組織分析儀或 "Boucher" 凍力儀或國產(chǎn) JS-I 型凍力儀。
5.3.2.2 圓柱:直徑 12.700± 0.013mm 。
5.3.2.3 凍力瓶:容量 150mL ,內(nèi)徑 59mm ,高度 85mm 。
5.3.2.4 恒溫槽:可控制溫度 10± 0.1℃ 。
5.3.2.5 水?。嚎烧{(diào)節(jié)到 65± 1℃ 。
5.3.2.6 三角燒瓶: 250mL 。
5.3.3 測定步驟
5.3.3.1 膠凍的制備:在三角燒瓶中配制 6.67 %膠液 150mL ,將 120mL 測定溶液放入凍力瓶內(nèi),加蓋,在 10± 0.1℃ 低溫恒槽內(nèi)冷卻 16 ~ 18h 。
5.3.3.2 測定膠凍強度:將凍力瓶從恒溫水槽中取出,外面擦干,拿掉塞子,迅速放在凍力儀圓臺上進行凝凍強度測定。
5.3.4 結(jié)果表示 直接從凍力儀中讀出試驗膠的凝凍強度,單位以 Bloomg 表示。
5.3.5 允許誤差 二次平行測定值相差不超過 10 Bloomg 。
5.4 勃氏粘度的測定
5.4.1 原理 在 60℃ 溫度下,測定 6.67 %明膠溶液 100 m L 流過標準毛細管所經(jīng)過的時間。
5.4.2 儀器 a. 粘度計:體積 100mL ,主要由上面漏斗和底部的標準毛細管組成。安裝時還有恒溫 夾套,使之恒溫 60± 0.1℃ 。 b. 超級恒溫器。 c. 秒表:準確到 0.01s 。 d. 三角燒瓶: 250mL 。 e. 水?。嚎烧{(diào)節(jié)到 65± 1℃ 。 f. 溫度計:準確至 0.1℃ 。
5.4.3 測定步驟
5.4.3.1 在三角燒瓶中配制 6.67 %膠液,一次測定量需要 100mL ,將膠液冷卻至 61℃ 左右。
5.4.3.2 開啟超級恒溫器,使流過粘度計夾套的溫度為 60± 0.1℃ 。
5.4.3.3 用手指頂住毛細管末端,要避免空氣或泡沫進入,迅速將膠液倒入粘度管里,直到超過上刻線 2 ~ 3cm 。
5.4.3.4 將溫度計插入粘度計里,當溫度穩(wěn)定在 60± 0.1℃ 時,將膠液水平調(diào)節(jié)到上刻線。 5.4.3.5 將手指移開毛細管末端時按下秒表。膠液水平達到下刻線時停下秒表,記下時間,準確到 0.1s 。
5.4.4 結(jié)果表示和計算
                       1.005B
n= 1.005At -────……………………………………(2)
                           t
式中: n-- 膠液粘度, mPa·s ; t-- 流過時間, s ; A , B-- 粘度計常數(shù),通過校正測定。
5.4.5 允許誤差 二次平行測定值相差不超過 0.1mPa·s 。
5.4.6 粘度計校正
5.4.6.1 分別測出 100mL40 %和 60 %的蔗糖 ( 分析級 ) 水溶液在 60℃ 時流過粘度計上下刻度線的時間,然后根據(jù)式 (3) 和表 2 計算常數(shù) A 和 B 。
n               B
─ = At - ── …………………………………………(3)
d               t
式中: A , B-- 粘度計常數(shù); d-- 蔗糖密度, g·cm ; n-- 蔗糖粘度, mPa·s 。
表 2


溫 度 40 %蔗糖水溶液 60 %蔗糖水溶液
d , g·cm n , mPa·s d , g·cm n , mPa·s
60℃
1.160 1.989 1.268 19.8701

5.4.6.2 溶液蔗糖時將水加入 250mL 的三角燒瓶內(nèi)加蓋,在 65± 2℃ 水浴中溶解 90min ,注意切勿使水分蒸發(fā),然后將其加入粘度計內(nèi)測定。
5.4.7 測定注意事項 a. 所有樣品必須在同一加熱條件下處理,然后測定; b. 測定溶液中不能有氣泡; c. 連續(xù)進行幾次測定時,要確定同一制備時間; d. 粘度計不用時,漏斗應該蓋住。
5.5 透明度測定
5.5.1 原理 測 40℃ 時, 5 %的明膠溶液在一特制的玻璃管中的透明程度。
5.5.2 儀器 測定透明度的儀器為一玻璃測定管,直徑 35 ~ 50mm ,略高于 500mm ,沿著筒壁刻有毫 米刻度 ( 每一個分刻度為 5mm ) ,刻度自 20mm 起到 500mm 止。圓筒的底部是由很平的玻璃構(gòu)成,近底處有側(cè)管,可放出膠液。
5.5.3 膠液配制 配制深度 5 %的商品膠溶液約 400 ~ 500mL ,在 65℃ 恒溫水浴上溶解成均勻溶液,通過 60 目濾篩過濾。
5.5.4 測定步驟
5.5.4.1 在測定管的下面放置一張印有筆劃為 10 ~ 12 劃的 2 號中文鉛字的紙,鉛字正對測定管中心。在距離鉛字中心 500mm 處放置一只 100W 的燈泡,使燈光以 45° 照到文字上,但不照著化驗員的眼睛和測定管,在半暗室中進行試驗。
5.5.4.2 沿筒壁小心地倒入 40℃ 的 5 %膠液,避免生成泡沫和氣泡,直到從筒口看不清筒底下的文字為止,再在圓筒外層套上一遮光的套筒。
5.5.4.3 然后慢慢地通過側(cè)管放出膠液,同時觀察文字,在能夠看清膠液下的文字時,停止放出膠液。
5.5.5 結(jié)果表示 按筒壁刻度讀出筒內(nèi)留下膠液高度的毫米數(shù),就是該膠的透明度。精確到 5mm 。
5.6 灰分測定
5.6.1 原理 明膠在 600± 50℃ 高溫爐中灼燒,留下白色或淡黃色灰分。稱重,便可計算出灰分。
5.6.2 儀器 a. 高溫爐; b. 瓷坩堝; c. 分析天平,精確到 1mg ; d. 保干器。
5.6.3 測定步驟
5.6.3.1 預先將坩堝灼燒至恒重。
5.6.3.2 稱取膠樣 1g ( 以 12 %水分計 ) ,準確至 1mg ,置于坩堝中。
5.6.3.3 將坩堝置于弱火上焙灼,直至有機物完全燒去。
5.6.3.4 將坩堝置于 600± 50℃ 高溫爐中灼燒,使黑色炭質(zhì)氧化至坩堝中留下白色或淡黃色灰分為止。
5.6.3.5 將坩堝放在保干器中冷卻至室溫 , 然后稱其質(zhì)量。
5.6.3.6 重復 5.6.3.4 和 5.6.3.5 直至二次重量相差小于 2mg 為恒重。
5.6.4 結(jié)果計算 灰分百分含量 (X2) 按式 (4) 計算:
          G2-G1
X2 = ─────×100 …………………………………(4)
          G-G1
式中: X2-- 灰分百分含量,%; G-- 膠樣加坩堝重, g ; G1-- 坩堝重, g ; G2-- 灼燒后坩堝與殘渣總重, g 。
5.6.5 允許誤差 二次平行測定值相差不超過 0.2 %。
5.7 二氧化硫測定
5.7.1 原理 將明膠中的亞硫酸鹽轉(zhuǎn)變成硫酸,用堿滴定,通過所消耗的堿量計算出二氧化硫含量。
5.7.2 試劑 a. 硫酸:分析純, 1 + 4 。 b. 過氧化氫: 30 %,分析純, 1 + 9 。 c. 氫氧化鈉:分析純,約 0.025mol/L 。 d. 甲基紅-亞甲基藍混合指示劑: 0.5g 甲基紅和 0.33g 亞基藍溶于 200mL 乙醇中。
5.7.3 儀器 二氧化硫測定裝置。
5.7.4 測定步驟 在 500mL 燒瓶內(nèi)放入 75mL 蒸餾水和 20.0g 膠溶脹后加入 25mL(1 + 4) 的硫酸溶液,使燒瓶 與冷凝管連接,另外在接受器內(nèi)放入 20mL(1 + 9) 的過氧化氫,并中和至指示劑終點 ( 在過 氧化氫內(nèi)加入 2 滴甲基紅-亞甲基藍指示劑,顏色即呈淺紫色,用氫氧化鈉中和到終點時,顏色呈草綠色 ) 。將冷凝管用接管導入過氧化氫底部,加熱煮沸三角燒瓶中的蒸餾水,將蒸氣通入燒瓶的底部 , 收集 80mL 餾出液 , 包括 20mL 過氧化氫 , 接受器內(nèi)溶液總體積為 100mL, 補加甲基紅 ─ 亞甲基藍指示劑 1 滴,用氫氧化鈉標準溶液滴定至顏色呈草綠色為終點。
5.7.5 明膠二氧化硫含量 (X3) 按式 (5) 計算:
          M(V-V1)×0.064×1/2
X3=──────────────×10**6 ……………………(5)
                    G
式中: X3-- 二氧化硫含量, mg/kg ; M-- 標準氫氧化鈉溶液的摩爾濃度, mol/L ; v-- 消耗標準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 mL ; v1-- 空白消耗標準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 mL ; 0.064-- 二氧化硫的毫摩值,即毫摩質(zhì)量 mg/mol 。 G-- 稱取樣品重量, g 。
5.7.6 允許誤差 二次平行測定值相差不超過 10mg/kg 。
5.8 pH 值的測定
5.8.1 原理 在 35℃ ,用 pH 儀測定 1 %明膠溶液的 pH2 。
5.8.2 儀器和試劑 a.pH 儀: 0.1 刻度; b. 磷酸二氫鉀: pH6.0
5.8.3 測定步驟
5.8.3.1 校正 pH 儀,用 pH6.0 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校正 pH 儀。
5.8.3.2 配制 1 %膠液,在 35℃ 溫度下,用 pH 儀測定膠液的 pH 值。
5.8.4 結(jié)果表示 直接從 pH 儀上讀出 pH 值。
5.8.5 允許誤差 二次測定允許誤差為 ±0.1pH 。
5.9 等離子點測定
5.9.1 原理 通過陰、陽離子交換樹脂,將膠液去離子后,測定膠液的 pH 值。
5.9.2 儀器 a.pH 儀:可讀到 0.01pH 單位; b. 磁力攪拌器; c. 恒溫水?。嚎煽刂?30± 1℃ 。
5.9.3 試劑 a. 再生過的陽離子 732 :將 732 樹脂用 7 %鹽酸浸 60 ~ 90min ,然后倒去酸液,用純水洗 至 pH4 ~ 5 ,浸在純水中備用。 b. 再生過的陰離子 717 :將 717 樹脂用 4 %氫氧化鈉浸 120min ,然后倒去堿液,用純水 洗至 pH8 ~ 9 ,浸在純水中備用。
5.9.4 測定步驟
5.9.4.1 精確稱取膠樣 0.50g ,放入有 100mL 純水的 250mL 三角燒瓶中,在 15℃ 左右膨脹 2 ~ 3 h然后在 65± 2℃ 水中溶解。
5.9.4.2 待膠液冷卻至 32℃ 左右時,稱取陰、陽離子各 1.5g ,置于膠液中,在膠液中放入一根玻璃攪捧。
5.9.4.3 將三角燒瓶置于磁力攪拌器平臺上,于 30± 2℃ 水浴中自動攪拌 1h 。
5.9.4.4 傾出膠液到 30mL 燒瓶中,用 pH 儀測定 pH 值。
5.9.5 結(jié)果表示 pH 儀測定的 pH 值為膠的等離子點。
5.9.6 允許誤差 二次測值相差不超過 0.1pH 。
5.10 水不溶物測定
5.10.1 原理 用玻璃坩堝過濾膠液而得出不溶物的量。
5.10.2 儀器 a. 玻璃燒杯: (600mL) ; b. 砂芯玻璃坩堝。
5.10.3 測定步驟
5.10.3.1 將玻璃坩堝在 105 ~ 110℃ 烘干,稱重 (W1) 。
5.10.3.2 稱取 10± 1g 膠樣 (W) 。準確至 0.1g ,倒入燒杯中,加蒸餾水膨脹,并使之成 500g 膠液。
5.10.3.3 將膠液用抽濾法通過玻璃坩堝。
5.10.3.4 用熱水洗坩堝上殘渣 3 次。
5.10.3.5 將坩堝置于 105 ~ 110℃ 烘箱里烘干。
5.10.3.6 從烘箱中取出坩堝,置于保干器中冷地至室溫。
5.10.3.7 取出坩堝稱重。
5.10.3.8 重復 5.10.3.5 ~ 5.10.3.7 操作,直至恒重 (W2) ,
5.10.4 結(jié)果計算
          W2-W1
X4 = ────×100 ………………………(6)
              W
式中: X4-- 水不溶物含量,%; W1-- 坩堝重, g ; W2-- 坩堝與殘渣重量, g ; W-- 膠樣重量, g 。
5.10.5 允許誤差 二次平行測定值相差不超過 1 %。
5.11 鉻的測定
5.11.1 原理 用二苯碳酰二肼 ( 二苯胺基脲 ) 比色法,可使微量鉻在 540nm 波長處呈現(xiàn)明顯的吸光度差 別。
5.11.2 儀器 a. 721 型分光度計; b. 馬福爐。
5.11.3 試劑 a.0.5 %高錳酸鉀溶液:稱取 0.5g 高錳酸鉀 ( 分析純 ) ,溶解并稀釋至 100mL ,貯存于 棕色瓶中。 b.10 %尿素溶液:稱取 10g 尿素[ Co(NH2)2 ,分析純],溶解并稀釋至 100mL ,貯存 于棕色瓶中,置于暗冷處。 c.10 %亞硝酸鈉溶液:稱取 10g 亞硝酸鈉,溶解并稀釋至 100mL ,貯存于標色瓶中,置 于暗冷處,或臨用臨配。 d. 二苯碳酰二肼丙酮溶液 : 稱取 0.125g 二苯碳酰二肼[ CO(NH·NH·C6H5)2 分析純],溶于由 25mL 丙酮和 25mL 水配成的混合液中,臨用臨配,放置于暗處。 e.0.5 %焦磷酸鈉溶液:稱取 0.5g 焦磷酸鈉分析純,溶解并稀釋至 100mL ,貯存于試劑瓶中。 f. 鉻標準貯備液 (0.02mg / mL) :準確稱取 0.0566g 重鉻酸鉀 ( 優(yōu)級純,在瑪瑙研缽中研細,并在 105 ~ 110℃ 干燥 3 ~ 4h 后,置于保干器中冷卻 ) ,置于小燒杯中,用水溶解,移入 100mL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 g.1mol/L 硫酸溶液:量取 28mL 硫酸分析純,緩緩加入盛有一定量純水的 500mL 容量 瓶中,再加純水至刻度。
5.11.4 測定步驟
5.11.4.1 繪制標準工作曲線:吸取鉻標準溶液 0.00 , 0.20 , 0.40 , 0.60 , 1.00 , 1.60 , 2.00 , 2.60mL ,分別相當于含鉻 0.0 , 4.0 , 8.0 , 12.0 , 20.0 , 32.0 , 40.0 , 52.0mg 。置于燒杯中,分別加入 1mol / L 硫酸 10mL 及純水 10mL ,加熱煮沸,滴加 0.5 %高錳酸鉀至溶液 不褪色,冷卻,移入 50mL 容量瓶中,加入 10 %尿素溶液 10mL ,劇烈振搖下滴加 10 %亞硝酸 鈉溶液至溶液退色。加入 0.5 %焦磷酸鈉溶液 2.0mL ,二苯碳酰二肼 0.5mL 。補足水分至刻度,搖勻,放置半小時于波長 540nm 處測定吸光度值,在坐標紙上繪制出 Ccr-D540 標準工作曲線。
5.11.4.2 樣品預處理及測定:準確稱取明膠樣品 1.000g 于坩堝中,緩慢升溫,使之炭化,放冷。加濃硝酸數(shù)滴,慢慢加熱,氣體停止逸出時,移入馬福爐中 600℃ 下熱至所有黑色顆粒消失 (2h) ,取出待冷卻后加 1mol/L 硫酸 10mL 和純水 20mL 使殘渣溶解,在水浴上加熱 5min 。滴加 0.5 %高錳酸鉀煮沸,溶液紫紅色消失時再滴加 0.5 %高錳酸鉀溶液煮沸,如此反復直至紫紅色不褪為止,放冷、加 10 %尿素溶液 10mL ,劇烈振搖下滴加 10 %亞硝酸鈉溶液,直至過量的高錳酸鉀,完全消除,溶液呈無色。如二氧化錳明顯存在則過濾。把溶液移入 50mL 容量瓶中,加入 0.5 %焦磷酸鈉溶液 2mL ,二苯碳酰二肼溶液 0.5mL ,搖勻,加純水至刻度。放置 30min 。 取上述溶液,在 540nm 波長處測定出吸光度值,即可在 Ccr - D540 標準工作曲線上查到 明膠樣品的鉻含量。
5.12 砷的測定
5.12.1 原理 溴化汞試紙與砷接觸生成砷斑,隨砷量的多少而有深淺不同的顏色。
5.12.2 儀器裝置:見圖 4 。
5.12.3 試劑與溶液 a. 鹽酸 (GB622) ; b. 碘化鉀 (GB1272) : 15 %溶液; c. 氫化亞錫 (GB638) : 40 %鹽酸溶液; d. 無砷金屬鋅 (GB2304) ; e. 三氧化二砷 (GB673) :優(yōu)級純; f. 乙醇溴化汞試液:取溴化汞 2.5g ,加乙醇 50ml ,微熱使溶解。置玻璃塞瓶內(nèi),暗處保存; g. 溴化汞試紙:將濾紙條浸入乙醇溴化汞試液內(nèi), 1h 后取出濾紙,放在表面皿上,在暗處干燥,即得。該紙應避光保存; h. 乙酸鉛試液:取乙酸鉛 10g ,加新煮沸過的冷蒸餾水溶解后,滴加乙酸,使溶液 澄清,再加新煮沸過的冷蒸餾水使成 100mL ,即得 ;i. 乙酸鉛棉花:取脫脂棉,浸入乙酸鉛試液與水的等容混合液中濕透后,擠壓除去過多的溶液,并使疏松,在 100℃ 以下干燥后,置玻璃塞瓶中干燥保存; f. 標準砷溶液:精密稱取在 105℃ 干燥至恒重的三氧化二砷 0.132g ,置于 1000mL 容量瓶中,加氫氧化鈉溶液 (1 + 5)5mL ,溶解后,用適量的 10 %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 10mL 及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即為貯備液。 精密量取貯備液 10mL ,置于 1000mL 容量瓶中,加稀硫酸 10mL ,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 (1mL 相當于 1μg 砷 ) 。本液需臨用新配; k. 標準砷斑制備:精密量取標準砷溶液 1mL ,置砷測定器 A 瓶中,加鹽酸 5mL 與水 21mL ,再加碘化鉀試液 5mL 與酸性氯化亞錫試液 5 滴,在室溫放置 10min 后,加鋅粒 1.5g 。迅速照上法裝妥 c 玻璃管,與E板的 B 塞塞緊,保持反應溫度在 25 ~ 40℃ 間。 1h 后,取出溴化汞試紙,取得。
5.12.4 測定步驟 稱取膠樣 1.5g ,加淀粉 0.75g 與氫氧化鈣 1.5g ,加水少量攪拌均勻干燥后,先用小火 灼燒使炭化,再在 500 至 600℃ 灼燒成灰白色,放冷,加鹽酸 10mL ,與水 20mL 溶解。取上述試液 20mL ,置砷測定器 A 瓶中,加水 8mL ,加碘化鉀試液 5mL 與酸性氯化亞錫試 液 5 滴,在室溫中放置 10min 后,加鋅粒 1.5g ,迅速裝妥 C 管,與 E 板的 B 塞塞緊。保持反應 溫度在 25 ~ 40℃ 之間。 1h 后取出溴化汞試紙 , 將生成的砷斑與用標準砷溶液 1mL 制成的標準 砷斑比較,如顏色不深于標準砷斑,即為膠樣中的含砷量未超過 1mg/kg 。
5.13 重金屬 ( 以鉛計 ) 測定
5.13.1 原理 金屬離子與硫化氫試液生成有色化合物,其顏色的深淺與重金屬離子濃度成正比,用 比色法測定。
5.13.2 試劑與試液 a. 鹽酸 (GB622) ; b. 硝酸 (GB626) ; c. 冰乙酸 (GB676) : 6 %溶液; d. 硝酸鉛 ( H G3-1070) :分析純; e. 硫化氫試液:取冷蒸餾水,通入硫化氫氣,使飽和即得。應置于棕色玻璃瓶中,在涼暗處保存; f. 鉛貯備液:精密稱取在 105℃ 干燥至恒重的硝酸鉛 0.1598g ,置 1000mL 容量瓶中,加硝酸 5mL 與蒸餾水 50mL ,溶解后,加適量的蒸餾水,使全量成 1000mL ,搖勻即得 (1mL 相 當于 0.1mg 的鉛 ) ; g. 標準鉛溶液:精密量取鉛貯備液 10mL ,置 100mL 容量瓶中,加蒸餾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 (1ml 相當于 10μg 的鉛 )" 本液須臨用新配。
5.13.3 測定步驟 取 5.6 中 1g 明膠的全部灰分,加鹽酸 2mL 與硝酸 0.5mL ,置水浴上蒸干,加水 5mL 再蒸干,加稀乙酸 5mL 與水 20mL ,溫熱數(shù)分鐘加水適量使成 50mL ,吸取 25mL ,依下法檢查。取 50mL 納氏比色管兩支,甲管中加一定量的標準鉛溶液與稀乙酸 2mL ,加蒸餾水稀釋至全量 25mL ;乙管中加上述試液 25mL 。再在甲乙兩管中分別加硫化氫液各 10mL ,搖勻,在暗處放置 10min 同置白瓷板或白紙上,自上面透視,比較兩管中顯出的顏色。如供試液的顏色與一定量標準鉛溶液的顏色相同時,即得出該膠重金屬含量。
5.14 細菌總數(shù)、大腸菌群,沙門氏菌檢驗 細菌總數(shù)、大腸菌群的檢樣稀釋方法為:以無菌操作,稱取膠樣 25g ( 準確至 0.1g ) ,放入裝有 225mL 滅菌生理鹽水的玻璃瓶內(nèi),經(jīng)振搖均勻后,在 4± 1℃ 膨脹 90 ~ 150mm ,再置 于 46± 1℃ 的水浴中溶解約 15min( 適當振搖樣品 ) ,即可制成 1 + 10 的均勻稀釋液。 其他均按 GB 4789.1 ~ 4789.4
6 檢驗規(guī)則
6.1 本產(chǎn)品內(nèi)不準加入任何違反國家食品衛(wèi)生法規(guī)的有害防腐劑、添加劑或其他提高粘度的物質(zhì)。
6.2 本產(chǎn)品由生產(chǎn)廠的檢驗部門檢驗,檢驗合格才能出廠,每一批號產(chǎn)品都應附有質(zhì)量檢驗報告單。
6.3 取樣方法
6.3.1 從同一批號產(chǎn)品中,在檢驗外部包裝之后,按表 3 規(guī)定,挑出一定件數(shù),進行取樣。 表 3


每批產(chǎn)品的包裝件數(shù) 應抽樣件數(shù)
1 ~ 5 件 全檢
6 ~ 50 件 5 件
51 ~ 100 件 10 件
101 ~ 500 件 15 件
501 ~ 1000 件 20 件

6.3.2 從抽出的每一件包裝內(nèi),在不同的部位,取出等量的不少于 500g 的膠樣混合后取出 1000g 膠樣,分成大致相等的兩份,分盛于兩個潔凈、干燥、密封的磨口玻璃瓶內(nèi)或防 潮袋內(nèi),貼上標簽,注明生產(chǎn)廠名、產(chǎn)品名稱、品種、批號、取樣日期、取樣人等。一份交質(zhì)量檢驗部門檢驗,一份保留備查。
6.4 如果檢驗結(jié)果有一項不符合本標準要求時,應重新按 6.3 取樣方法采取膠樣進行復驗。復驗結(jié)果,如有一項指標不符合本標準要求時,則整批產(chǎn)品不合格。
6.5 使用單位可按照本標準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和檢驗規(guī)則核驗所收到的產(chǎn)品的質(zhì)量是否符合本標準的規(guī)定。
6.6 如供需雙方對產(chǎn)品質(zhì)量有爭議時,應由仲裁單位進行仲裁。
7 標志、包裝、運輸、貯存
7.1 標志:本產(chǎn)品每件包裝的正面都應有明顯的下列標志, " 食品添加劑明膠 " 字樣、生產(chǎn)廠名、廠址、產(chǎn)品名稱、商標、等級、批號、凈重、生產(chǎn)日期、保質(zhì)期或保存期。包裝袋內(nèi)應有產(chǎn)品質(zhì)量合格證和本標準編號。
7.2 包裝:產(chǎn)品包裝分內(nèi)外兩層。內(nèi)層為食品用塑料薄膜袋,必須嚴密封口,包層可用麻袋、化纖袋、紙箱或木桶。每件凈重不超過 50kg ,包裝材料都應是清潔、干燥、防潮和 牢固的。
7.3 運輸:運輸本產(chǎn)品時必須用清潔、通氣并有篷蓋的運輸工具,防止受潮和受熱,不可與有毒物品混裝。
7.4 貯存:本產(chǎn)品必須貯存在清潔、干燥、通氣的倉庫中,不得露天堆放。應防止受潮、受熱和曝曬。

附加說明: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業(yè)部、衛(wèi)生部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食品添加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由常德明膠研究所負責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曾國愛、劉維樹、夏志遠、丁世友、劉希平。

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 1994-12-30 批準 1995-10-01 實施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