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或許癌癥會莫名其妙地消失
如果有誰患了癌癥,你對他說:“恭喜你得了癌癥,我們應該慶祝一下!”肯定會被患者臭罵一頓。原因是你不僅不近人情,而且幸災樂禍,就該打你一頓才好。如果我說癌癥是值得慶祝的,你肯定也會罵我一頓。
其實不然,我和你無冤無仇,為什么要咒你?沒有動機??!慶祝癌癥是一個巨大的奧秘。這個奧秘就是讓癌癥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借助慶祝癌癥就能導致癌癥的消失難道不值得慶祝嗎?要知原因如何,聽我慢慢道來。
我們先看現代醫(yī)學如何認識癌癥。
癌癥不是單一的一種疾病,而是伴隨著各種癥狀的一組疾病。幾乎所有的癌癥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病因,那就是細胞的增殖失控。這是正常的細胞分裂調控機制受到破壞所導致的結果。致病的錯誤基因可被遺傳,而且有許多錯誤基因被遺傳。
從生物化學的“腫瘤分子基礎”我們了解到:一些化學物質可以致癌。含鹽過多的食物、酒精度數過高的酒、含有致癌物的煙熏過的或者腌過的肉類,與胃壁的細胞接觸會增加患胃癌的危險。煙霧中的多種致癌化學物質,更有可能直接影響支氣管和肺的細胞。陽光的灼曬傷害了皮膚細胞的基因,導致黑色素瘤的發(fā)生。
同時,電離輻射等物理因素可以致癌,包括以短波和高頻為特征的電磁波輻射,以及電子、質子、中子等的輻射。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遭受原子彈的中子、質子輻射的廣島、長崎居民的癌癥死亡率高。電離輻射對機體的損傷主要是產生電離,形成自由基。自由基可誘導300多種DNA加合物、DNA蛋白質交聯的發(fā)生,或使DNA發(fā)生重復、互換、同位、易位等。
另外,腫瘤病毒也可以致癌。生物性致癌主要指腫瘤病毒,包括DNA腫瘤病毒及RNA腫瘤病毒。這些DNA及RNA病毒對人、動物具有感染性,進而引發(fā)疾病甚至腫瘤。這種DNA病毒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靶細胞的DNA分子上,再通過某種機制使細胞癌變。腫瘤病毒可通過多種方式促進惡性轉化。
值得注意的還有:個體遺傳特性決定腫瘤的易感性。目前認為,導致腫瘤發(fā)生的環(huán)境因素是啟動因素,而個人的遺傳特性決定易感性。從遺傳學角度出發(fā),腫瘤易感性是由下述因素決定的。首先,通過遺傳獲得突變的、且能致癌的關鍵基因;其次,遺傳獲得的突變基因可提高個體對環(huán)境因素作用的敏感性;第三,通過遺傳獲得的基因對癌變克隆有利。符合上述條件的個體發(fā)生癌變的概率大大提高,而非易感個體的這種癌變過程則需要更長時間、更多的突變積累。對于相同的致癌物,有的人發(fā)病,有的人不發(fā)病,說明環(huán)境—基因相互作用在致癌過程中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DNA修復缺陷和基因組不穩(wěn)定性在癌癥的發(fā)病中至關重要。一些癌癥是由于DNA修復缺陷導致的基因組不穩(wěn)定性、易發(fā)生斷裂、重排等所致。DNA錯配修復系統的主要功能是修復、糾正DNA聚合反應產生的錯配核苷酸。該系統缺失的基因組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性增加,大大提高了基因突變的頻率,因此,這類人群的腫瘤發(fā)病風險遠遠高于正常人。
惡性腫瘤與非惡性腫瘤的重要區(qū)別是,癌細胞會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所以定義惡性腫瘤的特征性標志就是它的擴散能力。此能力不僅表現為侵入臨近的局部組織,而且還能到達遠距離的身體部位。
二: 癌是細胞的叛逆行為
癌是一種細胞的叛逆行為,它違反了整體利益原則,可以看成是有著與宿主矛盾的自身利益的一個寄生物。它把它離棄的那個原先的細胞團體當作培養(yǎng)自己的宿主。癌細胞的生長繁殖十分迅速,以至通過血管供給的養(yǎng)料會部分中斷。
于是癌細胞就會由呼吸氧氣改為發(fā)酵這種原始的形式(呼吸離不開團體的交換),而發(fā)酵則是每個細胞都能獨自進行的。這意味著腫瘤無論在有氧、無氧的條件下均表現為糖酵解活躍,因此與之相關的酶(如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等)活性增強。而且惡性腫瘤越大,酶的活性越高。
癌細胞這種卓有成效的繁殖只有當作為培養(yǎng)基的人被完全吃掉時才會告終。癌細胞不像細菌、病毒或毒物那樣,是從外面進來危害機體;恰恰相反,它早期一直在以其全部活力為器官從而也為整個機體服務,使機體有最好的生存機會。然而,它突然改變了它的念頭,離開了共同的目標,它開始形成自己的目標,并且不顧一切地實現它。它停止了為某個器官服務的活動,把自身的繁殖放在首要位置。
它的行為不再像一個多細胞生物的成員,而是下降到進化早期階段,成了一個單細胞。它辭去了細胞團體的成員身份,開始自我雜亂無章的分裂活動,迅速而肆無忌憚地擴張;它無視所有的形態(tài)界限,到處建立自己的根據地。但是癌的成功從來不可能是長期的,因為它無法散播到別的宿主,宿主的死亡也就是它的死亡,它沒有后代。
人們不禁要問:曾經是非常好的細胞為什么竟然會做出如此“不忠不孝”的忤逆之事?其實它的動機是非常好理解的。只要看看我們的家庭,看看夫妻離異,再看看子女離家出走的例子就很容易明白了。作為多細胞生物人的馴服成員,細胞過去只要完成規(guī)定的、為多細胞生物的生存服務的工作。它是許多為“別人”而做著枯燥無味的工作的細胞之一。這種工作它也做了很長時間。但不知什么時候,機體失去了吸引力,于是單細胞就脫離了,獨立了,可以為所欲為了,可以通過無盡的繁殖獲得永生。但是多細胞中的細胞是會死的,并且不自由。所以,一個細胞想起了過去的自由,又回到單細胞狀態(tài),以便獨立自主地得到永生,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這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團體之上,并以肆無忌憚的行為取得自由。
癌細胞在取得自由和永生的計劃中有一個小小的,但是后果嚴重的錯誤。它離開了舊的團體,卻過晚地發(fā)現它依然需要它。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找到了在實驗室中大量制造癌癥干細胞的新方法。這一成果將為癌癥研究創(chuàng)造更為有利的條件。新的實驗同時表明,各種正常細胞轉變成癌癥干細胞的傾向和轉移破壞的潛力是有差異的。而且這項最新研究發(fā)現,一些正常細胞會更傾向于成為啟動腫瘤的細胞,而它們變成癌細胞后的轉移潛能也要更高。看來機體對細胞的吸引力減弱及細胞獨立發(fā)展高潛能的傾向性是非常值得重視的。
三:人性的欲望與“癌癥法則”破譯
我們在上述的“癌癥法則”中應該有所醒悟,癌癥運作的思維模式多么像人類自己,簡直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我們集體世相的表達式。我們在自己身上所體驗到的癌,就是我們自己的生活內容。
我們時代的特點就是毫無顧忌地擴張和實現自己的利益,無論在政治、軍事、宗教還是私人生活中,人們都試圖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并使目標和利益最大化,擴張的過程從不考慮“有涯”的形態(tài)界限,到處建立自己的基地(轉移),千方百計實現自己的計劃和目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讓所有其他人都為達到自己的目的服務(寄生原則)。
人們擴張的盲目性和近視一點都不比癌細胞遜色。為了實現經濟擴張,把整個世界(乃至太空)的植物、動物、原料、人力、能源等一切資源,全部都用來作為無限發(fā)展的培養(yǎng)基和宿主,以至到最后才驚訝地發(fā)現,宿主的死亡也就是自己的死亡。
從這個角度說,癌癥基本上是一種心理的疾病,它基本上是一種頭腦的疾病,是一種觀念病,或者說是病態(tài)的價值觀的產物。癌癥發(fā)生在身體上,卻不是身體的疾病,而是心理上的價值取向在身體上的投射。
貪婪的野心、憤怒、憎恨與永無休止的追求,使頭腦變得非常緊張,心中充滿壓抑。長期的緊張以至臨近崩潰的邊緣,情緒的激烈波動早已開始影響身體的組織,癌癥就在孕育之中。
當一個社團越是高度發(fā)展——也就意味著更復雜,更容易越軌和產生紊亂,“癌變”就越容易被啟動……癌癥必須消失。癌癥只能夠存在于某種頭腦的神經質狀態(tài)。
如果頭腦放松下來,遲早身體也會跟隨著放松下來。“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才是讓癌癥消失的根本出路。就是因為這個事實,所以科學研究到目前為止還找不出治療癌癥的有效方法。
說到觀念病,思維模式導致的疾病,我們不禁會想到《黃帝內經》中的“七情致病,思則傷脾”。那腫瘤與脾是什么關系呢?十九病機有“諸濕腫滿皆屬于脾”的說法,這個“腫”就包括了腫瘤。
四: 癌是我們機體的一部分
腫瘤怎么能和脾扯上關系呢?《黃帝內經》講:“脾者諫議之官,知周出焉。”這個“諫議之官”,就像國家的海關總署,也像企業(yè)的質管部門。在現代醫(yī)學生理學中,“脾臟是機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組織總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是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中心,通過多種機制發(fā)揮抗腫瘤作用。脾臟切除導致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的紊亂,影響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所以說機體出現了“癌”,肯定是與脾這個“諫議之官”失職有密切的關系。
癌癥的發(fā)生有很多原因,從生物化學方面就可羅列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從根本上都指向了基因的變異。那又是什么原因導致基因變異,使“易感性”變成了“已感性”呢?答案肯定是有很多原因。但是不管有多少原因,“情志”應該是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
“情志”,也就是“情”的問題和“志”的問題。“七情致病”前面已經談得很多了,關鍵是情緒穩(wěn)定問題,“陰平陽秘,精神乃固”,這個“乃固”是關系到DNA和RNA不發(fā)生轉錄錯誤的重要條件。
那“志”是什么呢?主要應該是指對人生意義的了解,包括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可以說就是愛。如果不了解人生的真正意義,生活中充滿盲目和無明,沒有愛,沒有激情,機體和細胞就會缺乏活力、委靡不振,那并不是真正地在生活,而是消耗生命。
“如果在意識里體驗不到愛,那么這個愛就會全部下降進入身體。”機體一旦開始對細胞失去吸引力,細胞就會開始實現“癌的法則”——獨立于細胞群體之外的惡性擴張!“愛”和“癌”具有同樣的發(fā)音,只是發(fā)聲不同,“癌”是二聲。
五: 獲得健康與戰(zhàn)勝癌癥的道教六字真言
現代醫(yī)學認為:“惡性腫瘤與非惡性腫瘤的重要區(qū)別是,前者的癌細胞會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所以定義惡性腫瘤的標志就是它的擴散能力。此能力不僅表現為侵入臨近的局部組織,而且還能到達遠距離的身體部位。”我們已經把癌細胞的擴散行為定義為惡性,怎么還能善待它呢?
當然癌是不可能懂得愛機體的,它不可能具備這個“良性意識”,而我們能。我們必須具有平等對待癌的良性意識,與之和平共處,我們自己才能徹底放松下來,享受生命賦予的每一個時刻。
慢慢地,快樂就會降臨到你的身上,機體就會慢慢地活躍起來,你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陽光,體內的循環(huán)越來越好,精力越來越充沛。等到精滿、氣足、神旺了,奇跡就會出現,“被認為是不可能治愈的癌自行消失的現象”就會越來越多地成為現實。
我們在前面說過的“癌癥法則”多么像人類自己,簡直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我們集體世相的表達式,其實只是說對了一半,還有一個重要法則我們也在積極地履行著,那就是市場經濟的法則。
這個法則使我們深深地意識到,任何一個組織或個人,要想自己生存,必須有效、令人滿意地為別人服務好。到處可見“客戶是上帝”,如果他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不能滿足顧客需求,那肯定是死路一條。
正如《道德經》所講:“既已為人己越有,既已與人己越多。”這就是“因緣法則”,也是奉獻法則。奉獻法則的核心是“愛”,是無條件的愛!從社會法則回到人體,如果機體是鮮活的,充滿愛,并讓它的每個成員細胞在自己的崗位上展現能動性,圍繞著“下道工序就是客戶”的原則服務于機體,機體的成員每個細胞不是“枯燥無味地為別人服務”,而是積極主動地展現自身的活力、實現自身的價值,那么每個末梢都會被充盈起來,所有的塌陷都消失了,這樣就真正達到了道教對生命體健康的最高評價標準“精滿、氣足、神旺”,有了這道教的六字真言,哪里還會有癌癥的困擾!
在這個平臺上,“癌癥法則”與“因緣法則”統一了。每個細胞都活生生地展現著自己的天賦,而這正是整個機體健康的“自然而然”。如果癌能幫我們實現這個局面,那難道不值得慶祝嗎!
六: 你存在的健康誤區(qū)
我們現在靠什么知道身體是否健康?一般依靠醫(yī)院的檢驗報告。檢驗報告的指標正常,人就是健康的;指標不正常,人就有疾病。這其實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健康和疾病之間有一個很漫長的地帶,這個地帶就是亞健康。而亞健康在很多時候我們是不予重視的。
縉云山上有個人非常勤奮,參加了三次學習班。但是每次課程上到一半的時候,他就有工作下山了。我問他為什么,他說:道長啊,沒辦法,前半生,我們都沒有選擇的余地,我們要用前半生的努力,去打拼一個世界出來。前半生先賺點錢,后半生呢?可以用錢來買健康。那不就行了嗎?
我發(fā)現持這個觀點的人很多,大部分中國人的一個特點就是能忍就忍,能挨則挨。但是問題恰恰不是那么簡單。因為我們現在靠的這個檢驗報告說明不了問題,因為它檢查不出疾病的潛伏期。
很多的問題是發(fā)生了之后,我們已經來不及了,不可逆了。人可以犯錯,可以有改錯的機會,但是一定要有改錯的時間。前段時間,一位大家都熟悉的很壯實的電影演員,兩次換肝,可人還是去世了。我去北京的時候,聽說他的朋友準備去起訴醫(yī)院,因為他每年去醫(yī)院體檢,所有的指標顯示都是正常的,他也特別安心,結果他肝臟切除后化驗,肝癌已經形成8年了。那么長時間里,每年去醫(yī)院檢查,就是沒檢查出來。
現在我們醫(yī)院的能檢查出來的疾病叫器質性病變,也就是器官發(fā)生了質變才能發(fā)現。但是這個質變不是一天發(fā)生的,它要經過漫長的潛伏狀態(tài)。在這期間,很多人全身不舒服去檢查,結果都是沒有問題。一定是事發(fā)之后,已經形成了,這時我們才知道,而不是之前我們就可以預知。這用以前的話來說,叫“事后諸葛亮”。
所以,很多人講,以后我有了錢,醫(yī)療條件好了再去治療,這實際上是來不及的。道家的行氣決脈法就能夠在疾病形成之前把它檢查出來。因為它是在能量階段,在氣的層面上,通過經絡來檢查,這個狀況就是不一樣的。
我們發(fā)現,現在癌癥越來越早發(fā),30多歲、40多歲。全世界每年更有幾百種新的病種產生,如何見招拆招地治療,是個大問題。世界衛(wèi)生組織1999年稱,人類現在最重大的成果是如何讓大家不得疾病。所以說這是個預防醫(yī)學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要解決的是如何讓疾病不再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