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是流傳到我們這邊的一句西諺。
不過,在人際交往中,有時卻也真會被邀進免費的飯局。父親在世時,曾向我講述過他年輕時所獲得過的一次免費午餐。那是20世紀20年代初,父親才十七八歲,因為祖父遠行,而后祖母對他極為吝嗇,所以他離開了家庭,一個人在社會上闖蕩。父親在那一年的夏天,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協(xié)和醫(yī)學院放榜錄取,這令他萬分興奮,于是籌措入學讀書的費用便成了當務之急。他經過一番盤算,決定向祖父的一位老友求助,該人當 時在社會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氣,經濟狀況極佳,并且是從小看他長大的。 父親找到了那位名人。該人見了父親,不待父親發(fā)話,便感慨萬端地說我后祖母實在不像話,祖父寄回的錢居然一個子兒也不給我父親,書香門第的后裔淪落成了流浪青年!父親聽了非常感動,于是便傾訴起自己的具體窘境和祈盼來;名人沒聽完便有電話打來,一連接聽、打出了幾個電話后,名人便藹然可親地對父親說,中午有個飯局,無妨一同去,席間可以繼續(xù)聊。 父親跟著那位名人,乘坐當時仍頗時髦的彈簧馬車到了前門外的“擷英番菜館”,這是當時顯貴名流們才 有財力與雅興去消費的一家最著名的西餐館。 那是父親青年時代所享用到的一次高檔、豐盛、雅致的免費午餐。但有一點是父親說得很清楚的:他沒能從那位名流伯伯那里得到另外的幫助。 父親說:“我講這件事給你聽,是要你悟出來:別人不給你不欠你!在你一生中,你應該盡量去幫助別人,可是卻一定不要有依賴別人的想法!別人可能會向你提供一頓免費午餐,但你自己一生的餐飯事業(yè),還是需要你自己去掙出來的!” 我正琢磨這話,父親又說:“其實,后來我成家立業(yè)以后,也曾無意中這樣對待過別人……我可以請他一餐飯,聽他訴苦,給他些安慰,可是,要我付出相當?shù)拇鷥r幫助他,往往還是下不了決心……也許,除了是你那時不幫他他馬上就活不下去,人與人之間,還是這樣為好——可以給一頓免費午餐,卻還是希望每個人自己想辦法,去安身立命!” 父親作古快20年了。我的年齡已超過父親講述那次午餐時的年齡。我的人生途程中,已積累了不少“免費午餐”的經驗。在那些場合里,我常常銘心刻骨地意識到,“我”、“你”、“他”到頭來都是社會性動物,每一個人要真正解決他所面臨的生存問題,除了他自己的努力,真正靠得牢把得穩(wěn)的,還不是個別人的幫助。“陌路相逢,肥馬輕裘畀之而無憾”固然是美德,但最重要的還是一個好的社會機制,一些好的(尤其是把公平原則放在第一位的)“游戲規(guī)則”,一套好的社會保障體系,一種好的道德文化氛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