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認為,潘安是傳說中古今中國第一美男的身份,“貌若潘安”是中國人對于一位男子外貌最高的褒獎,但他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和悲劇色彩的人物,而他的悲劇人生,更讓人為之掬一把清淚,為之傾倒。 猶如西方古希臘傳說中的美女海倫一樣,對她的美麗不著一詞,只是認為,為了這個女人發(fā)動一場戰(zhàn)爭,值得;而我們眼里的潘安也是這樣,誰也不知道這個美男子長的怎么樣,沒有一種典籍寫他的玉樹臨風(fēng)的模樣,只是寫了女人為他如何瘋狂。 據(jù)史載,潘安17歲時他駕車出游洛陽城,令全城女性群起圍觀并投擲水果以表愛慕之情。因而留下了“擲果盈車”“ 擲果潘郎”的成語,和驚艷了近千年的浪漫傳說。明代小說《金瓶梅》中王婆總結(jié)出完美男人的五項指標,居于第一的是要求男人需有潘安一樣的美貌??梢娖涿烂矊τ谥袊说膶徝烙绊懼?,已經(jīng)形成一種千年不變的標準。至于這個標準是什么,誰也說不上來;也許美之于無形,那是一種至高之美。 除了美貌外,潘安更是太康文學(xué)的首領(lǐng)人物。他善綴詞令,長于鋪陳,造句工整,充分體現(xiàn)了太康文學(xué)講究形式美的特點。他善為哀諫之文,今存的作品《寡婦賦》、《袁永逝文》、《悼亡詩》等名篇,其中《西征賦》《閑居賦》《籍田賦》《滄海賦》《秋興賦》《芙蓉賦》《射雉賦》等更是名垂千古的不朽之作。他的作品對后世影響很大,特別是《悼亡詩》,更成為中國文學(xué)史悼亡題材的開先河之作。 還有人認為,潘安在政治和為官方面也頗有建樹,而他對母親的孝心,更成為二十四孝中辭官奉母的主人翁,成為中華傳統(tǒng)孝道的典范;他對妻子楊氏滿懷深情和忠誠,和妻子楊氏12歲訂婚,相愛終身。當楊氏逝世時,他為她寫的悼亡詞情誼真摯,纏綿無盡,終未再娶,更成為千古佳話。 果真如此么?可是就這個潘安,據(jù)民間說法,曾侍奉過中國歷史上最丑而最荒淫無恥的皇后賈南風(fēng)。這讓他的美男之名,受到致命之傷。潘安原名潘岳,本來他的表字安仁,全名應(yīng)是潘安仁。后人覺得他的德行操守愧對仁字,因此省略一字,稱為潘安。我想,這幾乎是可以確定的,而且,他的政治操守實在不能讓人為之避嫌。 潘安不但侍奉丑后賈南風(fēng),而且還獻媚于這個丑陋而荒淫、卑鄙的女人,參與了陷害太子的陰謀。經(jīng)過幾起幾落,潘安回到京城做官,經(jīng)常參與依附賈謐的文人集團二十四友的活動,而賈謐正是丑皇后賈南風(fēng)的侄子。 由于賈后沒有生男,而立別人的為太子,因此害怕失去當皇太后的位置。賈后便派人將太子灌醉,哄其抄寫一篇草書。太子醉得一塌糊涂,就照著筆畫亂抄一遍。然后,太子的墨寶被改頭換面,進行技術(shù)處理,最后竟成了一篇有謀反之意的文章。而潘安充當?shù)慕巧?,正是對太子文章進行處理,成為太子謀反的證據(jù)。 潘安當時可能從未想到會有什么后果,或許就算想到了,也不得不為之,因為他的身體和靈魂都被這個丑女人所控制。結(jié)果是,賈后很快敗亡,司馬倫發(fā)動兵變?nèi)雽m,盡誅賈后黨羽,潘安當然勢在難免。晉惠帝永康元年,潘安在洛陽被誅,并被夷三族,連他的母親也連累被殺。 不過,也有人認為此事迷霧重重,說潘安的死是個冤案。因為如果潘安直接參與陷害太子,在東晉南北朝人寫的史書中卻沒有記載,幾乎是不可能的;直到300年后,房玄齡才第一次披露這件事。但我們認為,潘安的死是確實的,他和丑后賈南風(fēng)的關(guān)系也是可以確認的,和賈謐的關(guān)系也是不容置疑的。因而,潘安之死,確實是因為卷入了一場宮廷權(quán)力之爭,不管潘安是否有意,還是出于無奈,但他只能承受歷史給他安排的殘酷結(jié)局。 所以,潘安作為萬人迷的形象,只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的一種意淫而已。他即使有中國古今第一美男之譽,卻無法洗去他氣節(jié)上的污點;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而不顧人格廉恥,侍奉中國歷史上最丑、也是最荒淫無恥的皇后。潘安單憑這一點,也可以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下賤的男人之一;為了投靠賈南風(fēng)政治集團,而甘愿充當馬前卒,最后落了個慘死,并被夷三族的后果,也只能說咎由自取,罪有應(yīng)得。一想到這個男人,和歷史上最丑、最荒淫無恥的女人有染,心里總是覺得有一股透不出的惡濁之氣。 因此,我們認為,既然他甘愿委身于丑皇后,就談不上對發(fā)妻的忠誠;說他是二十四孝中辭官奉母的主人翁,也只是一廂情愿,因為他政治上最后的挫敗,連累了母親死于非命,還能稱之為孝的典范么?由此看來,歷史加在潘安頭上的光環(huán),實際上是虛設(shè)的。 歷來潘安被看成是令無數(shù)女人和男人為之傾倒的萬人迷,獨享著古今中國美男子的美譽,實在是一種意淫。事實上,潘安應(yīng)該是中國歷史上最下賤的男人之一,即使他是個玉樹臨風(fēng)的美男子,也不乏才華橫溢,但要把潘安作為中國古今男女景仰的萬人迷,實在不是我們應(yīng)該崇拜的對象,因為他不能同時做到英俊無比,又人格美麗,華美的皮囊下,長著一個趨炎附勢、喪失人格的靈魂。正如那首歌唱的: 一千八百年前,一個翩翩少年,他有非凡人氣 一生愛美成癖,不折不扣的才子 他出世又入世,眉目如畫的美男子 春風(fēng)得意,時代的萬人迷,趨炎附勢卻身不由己 多少遺憾都留在洛陽,多少個選秀今天在錄像 有沒有再世潘安,是否傳說中的尚書郎 是不是白了頭的滄桑 招一陣風(fēng)雨,演一場生命的悲劇 誰是英俊無比,同時人格美麗 誰追趕八千里路名和利,誰愿回歸故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