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毛蟲童書第二輯 賀友直 等繪 冰暢 等編寫 新蕾出版社 2010年1月
每個人總有老得重新開始看童話的時候。每一代孩子的童年中,總有某種揮之不去的舊情愫在向他們招引。
在我識字以前,媽媽比我還喜歡圖畫書。她一口氣訂了3份幼兒刊物,花花綠綠的小人書,也忙不迭地一冊冊往家里搬,生怕這些輪轉(zhuǎn)不休的低幼讀物哪一時會斷檔。訂閱時間最長的是一份《小朋友》。上學(xué)前班,終于可以把圖畫書帶到學(xué)校,模仿媽媽的口氣,一頁頁照單講給小朋友們聽。
語文老師也喜歡圖畫,入學(xué)第一堂就給我們講,她小時候怎樣打扮自己的布娃娃,怎樣放在搖籃里搖著它。下雪了,她要在黑板上畫幾朵飄灑的雪花;生字結(jié)構(gòu)太復(fù)雜,她教我們運用拆字法,偏旁部首全都活起來,湊成一幅簡筆畫。我先是愛上了繽紛的圖案,才漸漸被文字內(nèi)在魅力所浸染。在聽懂故事內(nèi)容之前,是漢語的音韻之美,先與我的耳朵交談。
所以,拿到“毛毛蟲童書館第二輯”的《三十六個字》的時候,我立即想起了我的第一個語文老師,她用童心和想象力,陪我走過從圖畫到文字的啟蒙之旅。而這兩者的界限,被手上這本書輕輕地模糊掉了。
而民間故事也在童年的夢幻中占有不小分量,這套書的其余四本書均取材于此,都是些熟門熟路的故事,卻藏著不同的美麗?!舵隙鸨荚隆肪€條流暢的壁畫風(fēng)格,《春節(jié)的故事》的拼貼兒童畫風(fēng)格,《三借芭蕉扇》的傳統(tǒng)戲劇風(fēng)格,無一不熱熱鬧鬧,圖文并茂,讓孩子在一點一滴中吸取傳統(tǒng)文化的雨露。至于那本繪有藍印花布紋樣的《胖嫂回娘家》,同樣民間故事出生,卻走的諧劇路線,一波三折,妙趣橫生。其中甚至混入了幾個插科打諢的小動物,孩子們的大眼睛是最留心尋找它們的啦!
說到回娘家,我也隨媽媽回過幾次娘家。時光荏苒,人情味十足的老家卻始終如畫中那般的,青瓦離離、草木繁盛。一個人的下午,該吃的都吃了,該玩的都完了,百無聊賴之際,在房間里尋寶似的翻箱倒柜,竟讓我翻出年代久遠的小人書來。柜角上擱著一大摞蒙灰的書,淡淡油墨味中藏有熟悉的溫度,不正是姥姥訂給媽媽小時候看的《小朋友》嗎?原來媽媽訂閱了這么多年的老刊物,她也有小小的私心,想悄悄重溫和自己媽媽一起看書的好時光啊。而我親愛的姥姥,慈愛地保留著女兒童年時的證物,好讓我在某一天幡然領(lǐng)悟,愛是怎么在一個家庭中傳承下去的。
《納尼亞王國》的作者劉易斯在獻詞中說,他沒想到童話書寫得很慢,而孩子長得很快。但他不擔(dān)心,因為每個人總有老得重新開始看童話的時候。每一代孩子的童年中,總有某種揮之不去的舊情愫在向他們招引。此刻,這些久違的中國老繪本們擺在眼前,將把我們耳熟能詳?shù)膫鹘y(tǒng)故事,一代代講下去。(千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