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的營養(yǎng)價值與做法 又名紅小豆、飯豆、米豆、赤小豆。
紅豆富含淀粉,因此又被人們稱為“飯豆”,它具有“津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止吐”的功能,被李時珍稱為“心之谷”。赤小豆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營養(yǎng)、多功能的雜糧。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干燥成熟的種子,秋季果實成熟而未開裂時收獲。主產(chǎn)于廣東、廣西、江西等地。
又稱相思豆,煮熟后會變得非常柔軟,而且有著不同尋常的甜味,風味相當強。紅豆原產(chǎn)于中國,是一種一年生灌木的種子,由于具有醫(yī)療效用,所以在遠東一帶頗受重視,數(shù)千年來一直將它加入米飯及湯里食用。也由于它們的甜度,所以紅豆在東方甜食里是一種常見的材料。
營養(yǎng)價值
1、赤小豆含有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腸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對心臟病和腎病、水腫有益; 2、赤小豆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具有良好的潤腸通便、降血壓、降血脂、調節(jié)血糖、解毒抗癌、預防結石、健美減肥的作用; 3、赤小豆是富含葉酸的食物,產(chǎn)婦、乳母多吃紅小豆有催乳的功效。
適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適宜各類型水腫之人,包括腎臟性水腫、心臟性水腫、肝硬化腹水、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等,如能配合烏魚、鯉魚或黃母雞同食,消腫力更好;適宜產(chǎn)后缺奶和產(chǎn)后浮腫,可單用赤小豆煎湯喝或煮粥食;適宜肥胖癥之人食用; 2、赤小豆能通利水道,故尿多之人忌食;蛇咬傷者,忌食百日。
注意事項
鯉魚與紅豆同煮,兩者均能利水消腫,在用于治療腎炎水腫的時候效果很好,但是正是因為利水功能太強,正常人應避免同時食用二者,盡量隔幾個小時再食,是否可以同食因人的體質不同而異。
用法用量 赤小豆宜與其他谷類食品混合食用,一般制成豆沙包,豆飯或豆粥,是科學的食用方法。
食用功效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歸心、小腸經(jīng); 具有健脾利水,解毒消癰,消利濕熱的作用。
其他相關 《食療本草》:和鯉魚煮爛食之,甚治腳氣及大腹水腫。 《食性本草》:赤小豆堅筋骨,抽肌肉,久食瘦人。 《產(chǎn)書方》:下乳汁,煮赤小豆取汁飲。 《本草綱目》:通乳汁,和鯉魚、鯽魚、黃雌雞煮食。 《食性本草》:久食瘦人。 《本草新編》:赤小豆,可暫用以利水,而不可久用以滲濕。濕癥多屬氣虛,氣虛利水,轉利轉虛而濕愈不能去矣,況赤小豆專利下身之水而不能利上身之濕。蓋下身之濕真濕也,用之而有效;上身之濕,虛濕也,用之而益甚,不可不辨。 《本草綱目》:赤小豆,其性下行,久服則降令太過,津液滲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 《隨息居飲食譜》:赤小豆,蛇咬者百日內忌之。 《韓非子》稱赤菽,《急就篇》稱小豆,《神農本草經(jīng)》稱赤小豆,《本草綱目》稱紅豆;還有紅小豆等異稱。
貼士 1、赤小豆與相思子二者外形相似,均有紅豆之別名。相思子產(chǎn)于廣東,外形特征是半粒紅半粒黑,過去曾有誤把相思子當作赤小豆服用而引起中毒的,食用時不可混淆。 2、巧用紅豆:用毛巾做一個口袋,將生紅豆倒入袋里,再將袋子縫起來即可。睡覺前,將做好的袋子放入微波爐里溫兩分鐘,放到被窩內,溫度可以保持約三小時。因為紅豆是豆類中含水量最少的,加熱以后溫度不容易下降,而且可以重復使用,很經(jīng)濟實惠。除了睡覺時用,也可用于肩膀或關節(jié)等地方。
紅豆的做法推薦
紅豆糖水 炸紅豆薯餅 奶油紅豆小圓子 紅薯紅豆圓子 紅豆南瓜小圓子 抹茶蜜紅豆 紅豆酸奶杯 薏仁紅豆湯
紅豆糖水的做法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這是王維的詩。紅豆又名相思子.相思紅豆是我國的獨特的文化產(chǎn)品,是中華民族悠久,神秘。據(jù)民間相傳,相思紅豆和玉一樣,是有靈性的開運吉祥神物:定情時,送一串許過愿的相思豆,會求得愛情順利;婚嫁時,新娘會在手腕或頸上佩帶鮮紅的相思豆所串成的手環(huán)或項鏈,以象征男女雙方心連心白頭到老;結婚后,在夫妻枕下各放六顆許過愿的相思豆,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
材料: 在街市買半斤紅豆(這幾天市價4.5一斤),略帶黃色的冰糖5毛。還有這特別的材料:就是新會的陳皮1/10塊。將陳皮泡水以后,刮囊。 做法: 把豆泡水幾分鐘后,一起放到壓力鍋里煮到鍋響了,關火,燜5分鐘,再開小火煮到鍋響,關火,燜5分鐘,如何重復多2次。這是我媽教我煲糖水的方法,凡是煮豆類的糖水,都不要拼命的煮,會把豆燜得體無完膚的,一定要用小火焗,焗到透心,又不會爛。
據(jù)說不同數(shù)量的紅豆代表不同的意義: 1顆代表“一心一意” 2顆代表“相親相愛” 3顆代表“我愛你”4顆代表“山盟海誓” 5顆代表“五福臨門”6顆代表“順心如意” 7顆代表“我偷偷地愛著你”8顆“深深歉意請你原諒” 9顆代表“永久的擁有”10顆“全心投入的愛你” 11顆“我只屬于你” 51顆代表"你是我得惟一" 99顆代表“白頭到老,長長久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