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信子英名:Hyacinths orientalis
風信子別名:五色水仙、洋水仙
風信子科屬:百合科、風信子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風信子是鱗莖球形或扁球形,外被皮膜呈紫藍色或白色等。葉4-6枚,基生,肥厚,帶狀披針形,具淺縱溝。花葶高15-45厘米,中空,端著生總狀花序;小花10-20余朵密生上部,多橫向生長,少有下垂。花冠漏斗狀,基部花筒較長,裂片5枚。向外側(cè)下方反卷。花期早春,花色有白、黃、紅、蘭、雪青等。原種為淺紫色,具芳香。
風信子栽培品種極多,具各種顏色及重瓣品種,亦有大花和小花品種,早花和晚花品種等。
風信子品種 由于風信子系以一原種發(fā)展而來,遺傳變異性不如郁金香多源雜種復(fù)雜多變,因此品種間差異細微,難以分辨?,F(xiàn)在園藝上的品種大約有2000多個,主要分為以下兩系:
1.荷蘭系 由荷蘭改良培養(yǎng)出來的品系,目前許多園藝品種均屬于本系。特點是每朵花的直徑大,花穗亦長大?! ?br>
2.羅馬系 由法國人改良而成,亦稱法國羅馬系。鱗莖比荷蘭系略小,從一球中抽出數(shù)個花莖。 在以上兩系中,均有白、黃、粉、紅、藍、紫等類別。
風信子特性 風信子原產(chǎn)南歐、地中海東部沿岸及小亞細亞一帶。喜涼爽、空氣濕潤、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性耐寒,要求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土,低濕粘重土壤生長極差。
風信子喜肥,無論盆栽或地栽,最好施足基肥,土壤要疏松,生長期間經(jīng)常追肥。地栽的出苗后及時松土,冬季施一次追肥,春天開花前、后再各追肥一次。盆栽促成栽培于9月份植球,每盆植3-4個。放置陽光下,11月份移入溫室內(nèi),春節(jié)可開花。
風信子促成栽培時,務(wù)使先處于較低溫度下,使其生長根系而不發(fā)葉,后在半蔭而溫度稍高之處,使葉生長一定高度,最后再給予較高溫度和充足陽光,這樣才能使莖葉豐滿,花朵繁茂。
風信子以分球繁殖為主,夏季地上部枯死后,挖出鱗莖,將大球和子球分開,子球需培養(yǎng)三年才能開花。為培育新品種,亦可播種繁殖,實生苗需4-5年才能開花。
風信子株形矮小,花序整齊而奇異,花色冷艷別有情調(diào)。盆栽,置于室內(nèi)欣賞。風信子可用水培法栽培,將開花的植株移入形狀別致的玻璃器皿中,加入水,其花、葉、根均可欣賞,雅致潔凈,能置于室內(nèi)任何地方?! ?
水:在生長期和花期要保持植株濕潤。一般房間的空氣濕度即可。
肥:開花期不需施肥。開花前后可各施追肥1次,栽培時施足基肥?!?br> 土:宜排水良好、肥沃的砂壤土。忌土壤粘重,或用水培法栽培?! ?
溫:耐寒?! ?
光:花期放置室內(nèi)較耐久,有條件的話,最好每天有4小時放在光線明亮的南、東、西窗前。
風信子習(xí)性喜陽、耐寒,適合生長在涼爽濕潤的環(huán)境和疏松、肥沃的砂質(zhì)土中,忌積水。
風信子繁殖 以分球為主。秋季栽植前獎母球周圍自然分生的子球分離,另行栽植。但分球不宜在采切后立即進行,以免分離后留下的傷口于夏季貯藏時腐爛。對于自然分生子球少的品種可行人工切割處理:即8月份晴天時將鱗莖基部切割或放射形或十字形切口,深約1厘米,切口處可敷硫磺粉以防腐爛,將鱗莖倒置太陽下吹曬1小時~2小時,然后平攤室內(nèi)吹干,以后在鱗莖切分部分可發(fā)生許多子球,秋季便可分栽。分植鱗莖。在6月中下旬葉枯黃以后,將鱗莖掘起貯藏在陰涼通風室內(nèi)。于秋季10月可露地或9月上盆分球栽埴?;ㄖx以后,可及時剪除殘花,以蓄積養(yǎng)分養(yǎng)球。莫失風信子,白色風信子花語
風信子栽培 風信子栽培管理方法基本上同郁金香。為保證安全越夏和貯藏,應(yīng)注意以下幾點:
1.栽培后期應(yīng)控制水肥,避免鱗莖裂底而腐爛。
2.及時采收鱗莖。過早采收,生長不充實;過遲常遇雨季,土壤太濕,鱗莖不能充分陰干而不耐貯藏。
3.貯藏環(huán)境必須保持干燥涼爽,將鱗莖分層攤放以利通風。
4.鱗莖不宜留土中越夏,必須每年挖起貯藏。風信子也可水養(yǎng)。采用特制的玻璃球,瓶口部呈頸狀,球根正好很穩(wěn)地放在上面。如無這種玻璃瓶,用廣口的玻璃瓶亦可。供水養(yǎng)的球根必須大而充實。
于10月~11月在瓶內(nèi)裝水,并在水中放一點木炭,以吸咐水中雜質(zhì)。再將與瓶口大小相適應(yīng)的球根放在上面,如之間的空隙要用棉花塞緊,并注意球根下部不要接觸到水。然后,將瓶放在冷涼黑暗的地方令其發(fā)根,約經(jīng)1個月,球根可發(fā)出很多白根,并開始抽花莖。這時,要把瓶移至光亮的地方,任其開花。水養(yǎng)期間,每3天~4天換一次水。在我國,常將鱗莖放入造型優(yōu)美的淺盤中,似水仙一樣進行水養(yǎng)。
怎樣栽培風信子 具體栽培方法:花市場供應(yīng)的有兩種,一種是9—10月間供應(yīng)的,像水仙花干頭一樣是干鱗莖。另一種是經(jīng)過培育已有花苞的,這種風信子在春節(jié)前買來時,就可以水養(yǎng),放在室內(nèi)窗口觀賞聞香。對干鱗莖的栽培方法,應(yīng)揀陽光充足、地勢高燥、排水良好之處,并施足基肥(為豆餅屑、魚骨粉或漚制的有機肥)。在秋冬生長期,再施入磷鉀為主的追肥1—2次。
平時土壤保持微濕,忌過濕或積水,這樣到次年3月,一般都能開花。而盆栽的方法,基本和地植的相同,用疏松土每盆1—4個鱗莖,施足基肥,放置室外向陽處,生長期追肥,上海地區(qū)11月份移入室內(nèi)向陽處培養(yǎng),室溫保持5—10℃,到3月前后,亦能開花飄香。
至于開過花后的風信子,能否再度開花?還必須經(jīng)過下列過程:花謝后剪去枯葉,干藏室內(nèi)通風處,9月間再地植或盆栽,施入基肥和以后追肥,促使母鱗莖分裂,幫助子鱗莖長大,當培大到一定程度時,才能再開花。
[ 此貼被離開的門在2006-06-23 13:05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