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巴菲特:深陷道德漩渦 我是被冤枉的

 LM0318 2010-05-16

巴菲特:深陷道德漩渦 我是被冤枉的

日期: 2010年05月10日 10:02 來源:  作者:

編者按:“股神”巴菲特掉進了高盛制造的“道德漩渦”——這是一周來財經媒體炒作的熱門話題。幾乎所有的媒體都如此形容道:“巴菲特被視為美國商業(yè)良心的象征,但他現在牽連的,卻是華爾街的貪婪和對投資者利益的背叛。”巴菲特的一言一行均被媒體報道,除看好中國之外,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未來10年推薦買股票”、“力挺高盛身陷道德漩渦”這樣的新聞標題。“我更喜歡電視采訪而不是紙媒采訪。很顯然,紙媒的記者可能會歪曲我的話,因為大家‘喜歡斷章取義’。”巴菲特這樣對媒體說。不幸的是,即使是巴菲特的原話,也遭到了不自覺的誤讀。

誤讀一:未來10年買股票

媒體報道的一個熱點話題是,面對前來朝圣的大約4萬名股東,巴菲特稱:“出現嚴重通脹的概率已經上升,不單單是美國,全世界都是如此。”

在談及未來十年的投資時,巴菲特表示,2008年10月他曾公開呼吁“買入美股”,現在看來是不太成熟的,那時也許還不到買股的時候。他不知道下一步市場走勢如何。但從10至20年長期走勢來看,他一定推薦買股票(包括美國公司股票)而不是債券或持現金,股票可能會帶來真正的回報。

未來10年買股票——沒錯,這是巴菲特的原話。但巴菲特的邏輯并不在于通脹——買股票。將通脹置于買股票的前提,是對巴菲特的明顯誤讀。

如果買股票的邏輯是基于未來即將發(fā)生的通貨膨脹,那么這個邏輯已經被巴菲特于33年前證偽。1977年5月的《財富》雜志刊登了46歲的巴菲特的一篇文章:《通貨膨脹如何欺詐股票投資者》。

巴菲特說,“股票在通貨膨脹環(huán)境下像債券一樣表現不佳,這已經不是個秘密。”一直以來,人們認為股票是不同的。多年來,傳統智慧堅持認為股票是對通貨膨脹的對沖。但實際上通貨膨脹上漲,而資本回報率不變。“本質上,買股票的人得到的是內在的固定收益——和買債券的人一樣。”

跑不贏劉翔也要跑贏CPI——這是國內流行的一個口號。在2008年,這個口號讓盲目投資的散戶虧損慘重,而未來10年,普通投資人是否要重復這一歷史?

怎么辦?其實巴菲特的老搭檔芒格當天就給出了答案:“90%的情況下我們無法得知市場在周期的哪個位置。投資者要有自己的判斷,而不是盲目聽他人的說法,也不要被他人嚇到。投資就是低價買有價值的業(yè)務,然后長期持有。”

如果不明白股票對應的企業(yè)價值,就不應該買股票。

誤讀二:伯克希爾暗示分紅?

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似乎暗示將來某個時候伯克希爾要派發(fā)股息——這是一個來自媒體的典型誤讀。

話題來自一位股東問到關于紅利的問題。巴菲特表示,這個問題在1984年給股東的信中就有答案,答案很簡單:沒有。

除了合伙公司成立的第一年的10美分,伯克希爾40多年來再未派發(fā)過股息。巴菲特在本次股東大會上說,由于公司規(guī)模已經相當龐大,產生了如此巨量的現金,因此未來找到足夠規(guī)模且能夠提供足夠回報的投資將越來越難。

對此,國內有媒體猜測,巴菲特可能暗示未來會通過分紅的方式返還資本,或者說分紅。

然而,理解分紅背后的含義,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與選擇優(yōu)秀企業(yè)同樣重要。巴菲特的做法似乎與國內A股諸多一毛不拔的“鐵公雞”相同,但兩者卻有天壤之別。

在1984年巴菲特致股東信中指出:“資金的配置對于企業(yè)與投資管理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一環(huán),因此我們認為經理人與所有權人應該要好好想想在什么情況下,將盈余保留或加以分配會對股東最有利。”

他說,并非所有的盈余都會產生同樣的成果,在許多企業(yè)尤其是那些資本密集的公司,通脹往往使得賬面盈余變成人為的假象。如果勉強分紅,將會使得公司失去競爭力。

事實上,在全球范圍內投資者再也找不到一家能夠比伯克希爾更保護股東利益的公司了。對巴菲特來說,伯克希爾不分紅不僅能為股東創(chuàng)造更多的利益——“公司留存的每一美元,至少可以為所有者創(chuàng)造一美元的市場價值。”并且,由于高達30%分紅所得稅的原因,分紅只會傷害到股東利益。

巴菲特的不分紅,維護的是所有股東的利益。而國內投資者需要警惕的是,那些只是將盈利從基金凈值的“左口袋”搬到賬戶“右口袋”的分紅,實際損害的是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誤讀三:巴菲特身陷道德困境?

2008年金融海嘯時,美國“股神”沃倫·巴菲特果斷出手50億美元購入高盛優(yōu)先股,此舉既為當時風雨飄搖的美國資本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也給他執(zhí)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帶來了豐厚利潤——每年5億美元的股息收益。按照巴菲特自己的話說,每當秒針“滴答”一聲,高盛就要付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15美元。

高盛是否是巴菲特的“道德漩渦”?毫無疑問,以道德捍衛(wèi)者自居的評論人士在以“神”的標準來要求巴菲特。

巴菲特的老搭檔芒格曾說:“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以道德檢察官自居,參照標準就是自己的行為。不過我們從來都不認為在為保險投資組合購入一家公司的一小部分股票時,也應該以全世界的道德檢察官自居。”

中道巴菲特理事長楊軍介紹說,巴菲特在其漫長的投資生涯中,曾買過一些“非完全道德”但賺錢的企業(yè)的股票,如菲利浦莫里斯、UST煙草、穆迪等等。

但芒格還曾明確地表示:購買一家公司的股票和擁有它的全部股權完全是兩碼事。伯克希爾雖一度持有過煙草公司的股份,但也曾經拒絕過一個能將一家煙草公司整體買斷的機會。“我們不想涉足致癮性藥物的銷售行業(yè),同時自己還要擔當公司的控制人,那不是我們的行事風格。我們會持有股份,因為如果我們不持有,其他人就會。不過我們從來沒有讓伯克希爾表示出任何想要進行控制的興趣。”

“其實可口可樂這樣的公司也做過調節(jié)利潤之事。我們A股的公司,如中信證券(600030)以前做過南航創(chuàng)設權證,也賺了暴利,是否道德呢?萬科的2009年報和2010季報,資產減值損失調來調去,使利潤大幅增長。還有靠不斷融資取得高速增長,不違法,但道德方面也不算完美。”楊軍認為,從投資角度來看,高盛事件并沒什么好指責的——“至少巴菲特完全控股的公司對品德要求相當的高,至今未曝出什么丑聞。”

高盛“欺詐門”對媒體來說,是一次絕佳的炒作噱頭。畢竟,這是一個可以挖掘出此次金融危機“罪魁禍首”的好機會。也因此,憤怒而損失慘重的投資人就可以為自己的貪婪和愚蠢又一次尋找借口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