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質(zhì)蘭心BJQIQI拈花草 2010-03-01 20:46:03 今天午飯回來,收到某人送的一盆白色蝴蝶蘭,嬌美的模樣在屋內(nèi)綻放,落落大方,可它不是中國蘭。因為幾日前,我曾與某人推薦了王菲的《幽蘭操》,并揚言欲作一組中國蘭之文。只是一直覺得中國蘭的文章很難寫,費時費腦還未必討好,故一直拖沓不前。但如今看來已是箭在弦上,畢竟如某人一般誤解了中國蘭心質(zhì)的大有人在,令那份流傳了千年的蕙質(zhì)蘭心也變得模糊起來。 蘭科植物種類不勝枚舉,中國蘭在其中所占的份量是微小的,以至于如今大多數(shù)人提到蘭花,總會浮現(xiàn)洋蘭的模樣,如我之前寫過的特立獨行的兜蘭、雍容馥郁的卡特蘭、美麗哀愁的蝴蝶蘭,而被我們傳承了千年的中國蘭卻漸漸淪落至孤芳自賞的角落,被多數(shù)人遺忘了模樣??善溟g蘊含著那些無數(shù)美好可貴的操守與品質(zhì)呢,難道也一并遺忘了嗎?于是,這篇開始的蘭花(無特別注明外)均只指中國蘭。 《幽蘭操》是我最近聽得最多的歌曲,古琴流水般一聲呵聲,王菲平靜而堅定的聲音毫無修飾地在每個夜里陪伴我入眠。詞是由韓愈的《猗蘭操》改的,當初韓愈模仿詩經(jīng)的文風借物喻人,寫出孔子那如蘭花般高尚的操守,以及悲嘆其生不逢時的命運。我最喜歡最后一句:“君子之傷,君子之守”。不過《幽蘭操》里將最后一句改成了“君子之守,子孫之昌”就未能免俗了。 既然古人將孔圣人用蘭花來形容,可見蘭花在群芳中的地位是極高的。似乎有一些字眼就是專為蘭花而準備,如雅、清、幽、靜。單單僅這么初初地了解這三個字的內(nèi)含與外延,將蘭花聯(lián)想成蝴蝶蘭、卡特蘭等洋蘭的人應(yīng)該就不復(fù)在在了吧。 國蘭的栽培歷史悠久,孔子以愛蘭著稱,他以蘭自喻“芷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jié)”。后經(jīng)歷代文人墨客的吟詠,至明清時代有了蘭花空前的繁榮,蘭花從空谷深處里遍及尋常百姓家,成為一種樸素高尚隱忍的象征,每個中國人都能從蘭身上找到自己道德的尺度與標準。只是再后來,雖然官方并沒有直接掐斷了它的命脈,但懂蘭賞蘭的人僅限于宋慶齡、朱德、鄧小平等名人,而百姓們要不被叫去大煉鋼鐵了,要不就上山下鄉(xiāng)了,人們更愿意以大紅花自喻,而不是角落里暗香涌動的蘭。 國蘭大體上可分為春蘭、建蘭、蕙蘭、寒蘭等,其外形相差不多,均是瘦花細葉之品貌,《猗蘭操》里的第一句“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便恰如其分地表達了蘭花幽幽頎長的外表與盈盈清香的氣質(zhì)。國蘭正是以這種不偏不倚的安靜狀態(tài)征服了泱泱大國的上下數(shù)千年光陰,如今,空谷幽蘭仍安靜地開在某個角落,等待著文藝與生活的復(fù)興,等待著操守與道德的重構(gòu)。不采而佩,于蘭何傷? 更多,請期待。望這個系列我能堅持寫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