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天,請王老師講耳背的穴位分布。王老師,耳背分布的穴位多不多? 王世豪:耳背穴位的分布,學者們分岐較大,出版的書籍也有多種不同版本,我這里講的是“耳穴標準化方案”發(fā)布在耳背分布的耳穴,數(shù)量不多。有上耳根、耳迷根、下耳根、耳背溝和耳背肝、心、脾、肺、腎共9個穴位。 圖20-1 主持人:先介紹哪個穴位? 王世豪:耳背部的五臟(肝、心、脾、肺、腎)穴功能與耳廓正面的五臟穴相同,不再講介。今天,我先介紹耳背穴位“上耳根”,它的位置在耳根最上部。 圖20-2 “上耳根穴”是一個功能穴,它的主要功能是配合“內(nèi)鼻穴”治療鼻出血。。 主持人:有沒有經(jīng)絡穴位可以配用? 王世豪:經(jīng)絡穴位“鼻通穴”也有治療鼻衄的功能,可以配合應用。鼻通穴的位置在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溝上端盡處。 圖20-3 鼻子經(jīng)常出血應去醫(yī)院檢查,消除病因。 下面講一下耳“迷根穴”。耳迷根穴的位置在耳背與乳突交界的根部,耳輪腳對應處。 圖20-4 主持人:耳迷根穴有哪些功能? 王世豪:耳迷根穴屬功能穴,具有調(diào)節(jié)內(nèi)臟的功能。常與內(nèi)臟部位穴聯(lián)合應用,以加強調(diào)節(jié)力度。并可用于治療膽囊炎、膽石癥、心動過速、腹痛、腹瀉等癥。刺激這個穴位,一般用貼膏法。 主持人:下面講 “下耳根穴”了,下耳根穴是不是就在耳根下部? 王世豪:是的,“下耳根穴”的位置在耳根的最下緣。 圖20-5 “下耳根穴”也是功能穴,主要用于治療低血壓。 主持人:高血壓是病,低血壓也是病,血壓多少屬于低血壓? 王世豪:一般認為,收縮壓在12千帕(90毫米汞柱)以下,舒張壓在6千帕(45毫米汞柱以下,稱為低血壓)。低血壓的常見癥狀是,頭暈、耳鳴、易倦、乏力、四肢發(fā)冷等。 主持人:還要配用哪些穴位? 王世豪:耳穴可以配用“心和小腸”穴;經(jīng)絡穴可配用“人中穴”,人中穴的位置在人中溝中上1/3交界處。 圖20-6 圖20-7 主持人:食療有些什么方法? 王世豪:經(jīng)常適量吃些生姜,能促進消化,健胃、使低血壓患者升高血壓。 主持人:下面請介紹“耳背溝穴”。 王世豪:“耳背溝穴”是Y型的3條線,它的位置在對耳輪上、下腳及對耳輪主干在耳背呈“Y”字形凹溝部。 圖20-8 “耳背溝”又名“降壓溝”,也是一個功能穴,可用來治療高血壓。 主持人:高血壓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fā)病,用這個穴位效果好嗎? 王世豪:耳背溝穴有較好的降血壓效果,曾有一個資料介紹一個高血壓患者(收縮壓高達180毫米汞柱),單用按摩耳背溝,逐步把血壓控制到正常范圍。他介紹的具體方法是:用手指上下按摩耳背溝,每日早、中、晚各1次,每次接摩36下。 主持人:這效果確實很好。 王世豪:過去我也曾講過,按摩效果是因人而異的。其實,治療高血壓,最好用綜合療法。還有,去除病因很重要。 主持人:找出病因,消除病因,這是治病任何疾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王世豪:找出病因,消除病因,有時候不用藥病也會好。有一個調(diào)查資料:我國彰武縣有一個村,村民患高血壓病的人特別多,經(jīng)檢查,成年人高血壓發(fā)病率達59%(當時全國平均發(fā)病率為18%),經(jīng)反復查原因,查明主要原因是高鹽、高脂飲食造成的。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鹽的攝入量是每人每天3~5克,而當?shù)卮迕衩咳嗣刻禧}的攝入量高達30克左右。鹽的成分是氯化鈉,一個鈉離子會結合5個水分子,高鹽飲食使人體血液中水鈉含量大幅增加,增加了血容量,使血管壓力增大,而高脂飲食又會引發(fā)代謝紊亂,從而造成了高血壓。經(jīng)改變飲食結構后,高血壓病情就顯著好轉。 治療疾病有多種手段,藥物只是其中之一。不科學生活方式造成的疾病,還需要用科學的生活方式來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