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丟掉‘疑心’克服恐懼
從腸粘連引出一個話題,就是在康復治療過程中,總是離不開‘是不是擴散了’這樣一個十分使人難以承受的沉重的話題。擴散在相當多的病友身上發(fā)生,這是不爭的事實,是癌癥病友必需面對的問題。如何面對對癌癥治療、康復和生活質(zhì)量確實有著重大的影響。
所謂‘疑心擴散’,有下面兩種情況,一是自己并無什么新情況出現(xiàn),卻總是疑心自己擴散了,這是一種對癌的恐懼心理在作怪。需要樹立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努力克服恐懼情緒。這個問題我們將在《我的抗癌故事 第三部 樂觀篇》來討論。
第二種情況,就是身體上出現(xiàn)某種不適,因而疑心擴散了??陀^上癌癥患者在長達數(shù)年的康復治療過程,就是一個健康人,往往也會發(fā)生各種病痛,比如我上面說到的腸粘連,連大夫都疑心是否癌擴散了,這是大夫的責任。比如,有一次我腰下椎骨痛,大夫拿起一張X透視單,要我去查看一下,說看一下就放心了。有意無意在提醒自己,不由得你不去疑心自己擴散了。特別是胃腸道手術(shù),去掉賁門的會引起胃酸反流,使上吻合口水腫、喉嚨燒的慌,有時吞咽也不舒服。去掉幽門的會引起腸液返流,沖刷吻合口,使吻合口很長時間內(nèi)存在炎癥。如果飲食不當,還會引起胃出血。我是屬于第二種情況,胃腹部的較大不適,都會使我們疑心自己是否擴散了。
在幾次鋇餐復查之后,都說我的胃部手術(shù)恢復很好。我就在想,我為什么要‘疑心擴散’了?除了無形中使自己和家人平添痛苦外,什么作用都沒有。有一次更是笑死人,我覺得腋下有個地方痛,就去對醫(yī)生說,你看這是不是淋巴腫大了。醫(yī)生摸了一下說,瞎神思,那是一個毛囊發(fā)炎了,什么淋巴!
‘疑心擴散’來源于對癌的恐懼,恐懼產(chǎn)生疑心,疑心有加重恐懼,相互惡性遜循環(huán),恐懼把人緊緊地鉗制送往地獄,如果不從恐懼中解脫那一定是死路一條。
我們周圍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在體檢發(fā)現(xiàn)癌癥之前,各方面并無明顯病容,可是一發(fā)現(xiàn)病灶后,立馬就成了久病之人了,并且不久就離開了人世。根據(jù)我的觀察和了解,我認為不是嚇死的的,就是亂治死的的,不然不會那么快就離開人世。也就是說,如果你老想到死,那誰也救不了你。
從古到今,很多事例都說明,恐懼是可以 “嚇死人”的。佛羅依德在“圖騰和禁忌”一書中,就論證了先民在觸犯了圖騰或禁忌后不幾天就死亡的原因并不是人為的刑罰,而是心理出現(xiàn)極度恐懼。癌癥已在人們心理造成的恐懼是巨大的,人人談癌色變。那些些人在發(fā)現(xiàn)身患癌癥前身體并無明顯體徵,可是兩三個后就離開親人,為什么這么快?癌癥并不是一種急發(fā)病,不是嚇死的就是治死的。因此,要想救自己就必須克服恐懼,要做到這一點別人是無能為力的,只有靠自己救自己??朔謶智榫w保持樂觀心態(tài)是我們戰(zhàn)勝癌癥的第一利劍。
克服恐懼就是“不怕死,也不輕生。”要有正確的生死觀。我常說,“我們到這個世界出差來了,不管時間長短,都是要回去的。我不過是先訂了一張沒有日期的回程票。”大家聽了都笑。是啊,人總是要死的,不管何等英雄、富貴、天才,還是平民百姓,都免不了死,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有早死的、晚死的、暴死的、病死的,基本上得聽天由命,因此我們對待死亡要以一個平常的心理來對待。一次(手術(shù)后)我碰到比我小幾歲的王工。他見到我抖了抖肩。我以為他向我顯示他的身體好,上去拍拍他說,“身體好是個好本錢啊”?他回答說:“好?我能不能活到你這個歲數(shù)還不知道呢”!“那能呢”!他幽默地說:什么時候都要“一顆紅心,兩種準備”。我把這話說給其他人聽,都說“此話有道理”。我覺得這就是對待死亡的一種平常心理。有了這種觀念還怕什么呢!
不要把我們得癌癥看成是命運的作弄,看成是是自己倒霉。就在在我手術(shù)后,約旦國王侯賽因因淋巴癌而去世的了。按理:總不能說他的命運不好吧?醫(yī)療條件不好吧? 但還是無法挽救他的生命。要說對生活的留戀,比起我們來,他值得留戀的東西太多了??墒撬]有消極對待,死前還在為自己國家的長治久安謀劃,把兒子扶上臺。上帝既然給了我們這個難得的機會,我們何不拼搏一回,多活一天是一天呢,為人類的抗癌事業(yè)做點貢獻呢。我有時在散步時,人們見了打招呼“鍛煉啦”!我就說“過去不知道什么叫垂死掙扎,現(xiàn)在知道了,這就是垂死掙扎”。“那就好好掙扎吧,像資本主義一樣會越掙扎越好的,再掙扎60年就夠本了。大家哈哈一笑。
我問過我的一個“同年”,他在50歲時得了肺們癌,說是晚期了無法手術(shù)了。后來他到北京某醫(yī)院完成了手術(shù),并活了七年。最后我問他得了這個毛病后是告訴本人好還是不告訴好?他說他認為還是告訴好。“你不害怕嗎”?“不害怕”。我問一個28年前作了喉癌手術(shù)的劉師傅:“當時都說你只能活三個月,你不害怕嗎”?“不害怕”。一個72歲老太太,20年前做食道癌手術(shù),17年前切去一葉肝,10年前切去一個腎,現(xiàn)在開個體理發(fā)店。我去理發(fā),聊到這兒時問她:“你害怕嗎”?“不害怕”??磥恚@些抗癌英雄們的共同點就是克服了恐懼。在他們的英勇精神面前,死神卻步了。所謂“不怕”其實是“不想”。我們一個老處長,現(xiàn)年86了,我跟他開玩笑說,76那會兒好像活不起了,怎么現(xiàn)在什么病也沒有了?他說“就是這么或者,啥了不想。”“你能活到一百歲!”“不想!”你說什么,他都回答“不想”。 不想就是不起疑心,不生莫名的恐懼。這也是長壽的秘訣。
我和一些病友談起這些時,他們說一想起身體承受的痛苦,就覺得活著真沒有意思,存在一些消極情緒。我們都退休了,要活得很有意思是不可能了。但我們沒有權(quán)利輕生。記得馬寅初教授在精神上承受重大打擊的情況下,又得了腸癌,他以驚人的勇氣,經(jīng)受住了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打擊,通過自我保健,他果然活了101歲,看來癌癥也不影響長壽。盡管我們沒有馬老那個期待,但我們一樣也可以訂一個期限,來探索自己的生命極限。在手術(shù)前主刀的趙鴻勛大夫介紹說,他十多年前作了一例我這樣的手術(shù),現(xiàn)在好了,還在當?shù)匚瘯浤?。我就笑著說:“地委書記我倒不想當了,我只要活到88歲就行了。引得大家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