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天氣諺語”是歷代勞動人民在與大自然作斗爭中積累而成的,是千百年來人們認識天氣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它以簡潔通俗、形象生動的韻文———順口溜形式,使人讀起來瑯瑯上口,因之廣泛流傳于民間,成為寧波老話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本文僅選部分諺語為例,分“節(jié)氣”、“天候”、“物候”三部分簡述。 節(jié) 氣 在中國古代的歷法中,按照太陽對大地傾斜輻射的程度,用二十四個節(jié)氣來表明各地氣候冷暖的變化,這也是幾千年來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的主要依據(jù)。在寧波“天氣諺語”中有很大一部分屬于這一方面內(nèi)容。如: ·立春打雷半月雨。 ·雷響驚蟄前,七七四十九日不見天。 ·正月刮南風,趁早蓋草蓬 ·春霜勿露白,露白要赤腳;三朝勿赤腳,晴到割大麥。 ·正月十五勿見星,淅淅瀝瀝到清明。 ·清明無雨多黃梅。 ·雨打清明節(jié),晴到夏至勿肯歇。 ·春天孩兒臉,一日變?nèi)儭?/p> ·頭八晴,好年成;二八晴,好收成;三八晴,好種成。 ·清明熱得早,早稻一定好。 ·清明有雨早黃梅,清明無雨遲黃梅。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 ·春天生意實難做,一頭行李一頭貨。 ·春東風,雨太公;夏東風,井底空。 ·早上芒種晚頭梅。 ·吃過端午粽,還要凍三凍。 ·五月端午晴,爛草粘田媵;五月端午落,爛田挑燥谷。 ·小暑熱勒透,大暑涼颼颼;小暑一聲雷,倒轉(zhuǎn)做重梅。 ·頭梅勿可做,二梅勿可錯。 ·三梅三伏,等勒稻熟。 ·雨打立夏,嘸水洗耙。 ·六月猛北風,曬煞河底老蝦公。 ·六月蓋被,有谷嘸米;六月勿熱,五谷勿結(jié)。 ·六七月里吹北風,一二天里有臺風。 ·夏風三日北,大水沒上屋。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 ·早晚風涼,晴過九月重陽。 ·處暑勿霧,晴到白露。 ·白露秋風涼,一夜冷一夜。 ·過了白露節(jié),夜冷日里熱。 ·重陽晴,一冬明;重陽雨,一冬冰。 ·霜降勿降,一百廿天陰雨罩。 ·白露白咪咪,秋分稻頭齊。 ·霜降霜加雪,明年米勿缺。 ·寒露勿寒,霜降做梅。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落,一冬落。 ·冬至晴,明年好年成。 ·冬至西北風,明春燥烘烘。 ·邋遢冬至干凈年,干凈冬至邋遢年。 ·冬雪是寶,春雪是草。 ·冬冷勿算冷,春冷凍煞。 ·一九二九,滴水勿流;三九四九,冰碎搗臼;五九四十五,太陽開門戶;六九五十四,笆頭出嫩枝;七九六十三,破襖兩頭摜;八九七十二,黃狗攤泥地;九九八十一,飛爬一齊出。
天 候 在科學(xué)尚未發(fā)達的歷史時期里,從事漁、獵、農(nóng)、牧等業(yè)的勞動人民為了生存和安全,他們必須經(jīng)常觀察日月星辰等天象,以及風云雷電等自然現(xiàn)象,來預(yù)測天氣的變化。寧波“天氣諺語”中有不少這樣的內(nèi)容,如: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月亮生毛,陰雨難逃。 ·日落胭脂紅,無雨便是風。 ·夜里露水重,明朝太陽紅。 ·龍光閃,東閃空,西閃風,南閃火門開,北閃雨要來。 ·瓦爿云,曬煞人;梭子云,天會晴;棉花云,雨便臨;黑塔云,雨勿停。 ·天出黃云,必有狂風。 ·早上云如山,必定雨滿灣。 ·烏云接日頭,夜雨防屋漏。 ·歇歇晝,落日湊。 ·野豬烏云起,不做大水便是臺風天。 ·傍晚火燒云,明朝象蒸籠。 ·云象魚鱗斑,曬谷勿用翻。 ·正月霧,雪鋪路;二月霧,天空烏;三月霧,雨落糊;四月霧,三麥滿倉庫;五月霧,大雨在半路;六月霧,深井水也枯;七月霧,熱勒勿走路。 ·春霧雨,夏霧火,秋霧風,冬霧雪。 ·久晴大霧陰,久陰大霧晴。 ·雷打五更頭,晝過有日頭。 ·早起雷,天當晴;午起雷,雨落陣;晚起雷,不到明。 ·濃霜猛日頭。 ·雪上加霜,瓦爿放湯。 ·春秋兩季東北風,一吹就是雨祖宗。 ·六七月里吹北風,二三天里刮臺風。 ·春東風,翻刺篷;夏東風,井底空;秋東風,雨打篷;冬東風,鉆草篷。 ·早霞雨淋淋,晚霞曬煞人。 ·早鱟雨,夜鱟晴; ·鱟在東,日當空;鱟在西,穿簑衣。 物 候 “物象”是指動物、器物在不同自然環(huán)境中顯示出來的各種現(xiàn)象。以往人們常根據(jù)物象來預(yù)測天氣的變化。寧波“天氣諺語”中也有這樣的內(nèi)容,如: ·螞蟻搬窠,大水要做。 ·蜻蜓夾頭飛,大雨在眼前。 ·狗要水喫,天要雨落。 ·泥鰍跳,雷雨到。 ·夏夜蚊蟲咬得痛,悶熱雷雨來勢兇。 ·蒼蠅呆牢牛背脊,出門拕傘來勿及。 ·蛐蟮地上爬,雨傘快快拿。 ·豬喫草,來寒潮。 ·燕子低飛青蛙叫,螞蟥浮水蛇橫道,傾盆大雨要來到。 ·鯉魚跳龍門,大雨后頭跟。 ·蜘蛛幽網(wǎng)中,勿雨也是風;蜘蛛結(jié)新網(wǎng),天氣要晴朗。 ·石壁濕淋淋,落雨勿肯停。 ·水缸穿裙,陰雨來臨。 ·石板還潮,落雨明朝。 ·鹽甏還潮,雨勿會小。 ·家雞進籠早,明朝天氣好;家雞進籠遲,明朝風雨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