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寫到:“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我認為這話講的頗有道理。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從嘉,自號鐘隱、蓮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煜在金陵(今南京)即位,在位十五年,史稱南唐后主。李煜即位后,為求偏安一隅,對宋稱臣納貢。宋開寶七年(974),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開寶七年十月,宋兵南下攻打金陵。宋開寶八年(957)十一月,金陵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至汴京,封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違命侯。太宗即位,封隴西郡公。在汴京,李煜被軟禁,整日過著“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生活。太平興國三年(987)的七夕日,也是李煜的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恨他作“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命人下牽機藥將他毒死。追贈吳王,葬洛陽邙山。李煜聰穎過人,擅長書畫,通曉音律,精于鑒賞,喜好藏書,詩文俱佳,其詞更是久負盛名。李煜的詞從內容上可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大體以宋滅南唐為界。前期的詞多為“伶工之詞”,以描寫宮廷生活為主,風情綺麗,清靡婉轉。后期的詞則“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多追憶往事,傷懷故國,風格沉郁蒼涼。李煜的詞今存三十余首,與其父李璟的詞作匯刻為《南唐二主詞》。
《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是李煜被俘后,寫過的一首著名的詞: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詞的上闋以倒敘的手法描寫了作者在暮春深夜被凍醒后所見到的情景:窗外綿綿無盡的細雨,落英滿地。這里明寫是晚春的景,而暗寫出作者無比悲涼的心境。上闋的點晴之筆是“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而一個“客”字,道出了李煜被俘后滿腔的怨恨和復雜的心境。此時的李煜已是宋的階下囚,被軟禁起來,每天過著“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日子,怎能稱得上是宋的客人?李煜在此用這個“客”字,是用了詩詞中“反說”的表現手法,用反話來表達自己真正的心意。這與唐代詩人杜甫作的《奉陪鄭駙馬韋曲·之一》,有異曲同工之妙:
韋曲花無賴,家家惱殺人。綠樽雖盡日,白發(fā)好禁春。石角鉤衣破,藤枝刺眼新。何時占叢竹,頭戴小烏巾。
|